书城亲子优秀是教出来的
13388800000021

第21章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2)

由父母一方施加的目标,就很有可能使孩子忘掉思考的重要性。对于简单的问题,人们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几乎都可以得到解决。而当遇到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引进新的思维方式。并且,在处理容易的问题时,由于不知道是采用了自己的全部还是一部分想法解决的,所以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实力。在处理疑难问题时,重新检查一下自己思维武器的全部,有利于发现缺点和误解。

比如,某小学在带学生到百货店去买东西时,要求每位学生只能带50日元,尽量用这些钱多买有用的东西。他们平时用50日元买一块巧克力还常常不够,这次却要到高级物品齐全的老字号商店去买东西。学生们最初感到不知所措,过了两个小时之后,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买许多东西的窍门,最后完成任务回家了。强行要求的作用恰恰可以发现孩子头脑的灵活性。

因此,多湖辉强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切勿代替孩子做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遇到困难时恰好是思考的最佳机会。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是否要做旁观者呢?在旁边做适当的指教是必要的,但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当孩子在马路上摔倒时,美国的母亲只说三言两语,然后,看着孩子直到他站起来为止。而日本的母亲大多数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在非洲有的民族是模仿孩子,反复与孩子一起摔倒,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去扶他。

美国人以鼓励的语言帮助孩子站起来;非洲人以父母摔倒后自己站起来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从侧面帮助孩子自己站起来,决不像日本人这样亲自动手帮孩子解决困难。因为孩子具有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大人只要让孩子做好充分利用思考能力的准备就可以了,切勿代替孩子做出“结论”。

19世纪的哲学家、教育家爱德华·谢根博士,提出了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即把物品的名称分三个阶段教给孩子。比如,把铅笔、圆珠笔和毛笔拿给孩子看,第一阶段首先拿出铅笔,并指着对孩子说:“这是铅笔。”第二阶段是并排拿着3枝笔问:“哪枝是铅笔呢?”让孩子自己选择。第三阶段是拿着铅笔问:“这是什么?”

这种以“这个”、“哪个”、“什么”询问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出回答的方法即为“谢根三阶段”。这样反复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赞美是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在赞美中成长的孩子,会带着自信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他们的行为令人刮目相看。但不管怎样,孩子总是孩子,大人在表扬他们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要点,表扬内容一定要具体,否则很容易使孩子盲目自大。

智慧的赞美是给孩子一生的礼物,它能激发孩子的无限潜力,而责骂只会扼杀孩子的自信与创意。所以,父母们很有必要学会用赏识鼓励孩子,学习称赞孩子的智慧,让真心赞美成为孩子未来的养分。

现代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正陷入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的困境,这的确是燃眉之急。就这点而言,“赞美”绝对可视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多湖辉认为,在斥责中长大的小孩,总是畏畏缩缩,在意旁人的眼光。相对的,在赞美中成长的小孩,会相信自己的力量。

多湖辉一直主张,要多多赞美孩子,多给孩子鼓励,给孩子成功的体验。多湖辉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美国有两个同等情况的小学,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认真而优秀的,并且几乎所有学生都升入了中学;另一个小学的学生问题一大堆,大部分毕业生都进了少管所。

多湖辉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终于明白了真相。原来孩子都有“自勉”和“自毁”的倾向。第一所学校的教师经常表扬孩子们,这使得孩子们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力争符合老师的表扬,这样的孩子自然越来越优秀。

第二所学校的教师则不然,因为某种原因,他们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这使孩子认为,自己总是被别人指责,今后必定要到少管所去受管教。于是,孩子就破罐子破摔。可见,孩子犯法不是能力和性格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反正就这样了”的“失败体验”。

因而,医治孩子厌学的毛病,设法消除“成绩不好”的失败体验,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让他知道,通过努力,自己也有成功的时候,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成绩好,就会喜欢学习。而“成功体验”就是使孩子产生自信的最好的营养剂。

对于如何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成功体验,多湖辉提出了相应的原则与技巧。

首先,表扬的内容要具体,过分夸大事实就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日本人在鼓励别人时,往往只是说:“加油啊!”“好好干!”之类,具体如何去做,却只字不提。事实上,抽象地对孩子进行夸奖,反而使孩子对父母失去信赖感。有位母亲说,当她责备孩子时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而在表扬孩子时,却不知说什么好。

很多父母认为,表扬不需要太多的技巧,而实际上赞美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性。例如,父母都喜欢夸奖自己孩子画的画,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夸奖的方式太随便,反而会起到贬低的作用。例如,夸孩子画的画“像毕加索的真迹一样,参加比赛准能获奖”,这种夸奖只会让孩子很扫兴,因为孩子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正确的方法是,可以评价这幅画中令人感到满意的地方,比如说“天空的色彩很有意思”,或“这个人画得很像爸爸”等,恳切地进行适中的评价。并且,夸奖时最好不要对画的好坏进行评价,而应当指出孩子的画与以前相比有什么样的进步,以及孩子进行了怎样的努力等方面,促使孩子产生更加努力的积极性。比如,父母可以说:“你比以前画得更好了!”或“叶子画得很细致,很好!”等等。只有父母细致、周到的评价,才能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进步。

不论对什么事,只是口头上随便夸奖几句,反而易于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这一点父母们一定要认识到。

其次,表扬孩子要抓住要点,“投其所好”。

古代有一个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当有人奉承他“你将作为战略家而载入史册”时,他不以为然,一点也不感到高兴。可是有一次,有人夸奖他的胡须非常漂亮,他却高兴得喜笑颜开。将军在他的潜意识中,一定认为自己的胡子非常漂亮,因此当有人称赞他的胡子时,他才会高兴万分。对孩子进行表扬时也一样。

很多家长只在孩子考了100分时,才说上一句:“考得不错!”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认为自己受表扬是理所应当的,丝毫不会对表扬感到意外。换句话说就是,家长此时的表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此一来,即使孩子以后总得100分,家长也总那么表扬,孩子的上进心也会慢慢消失。

但是如果父母能够抓住要点进行表扬,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孩子学习结束后你可以说:“今天你确实不错。我一直看着表,你今天学了两个小时呢!”这样的话,孩子听了会从心里感到高兴,他们会觉得父母在无微不至的关心自己,孩子就会更加努力。这样,表扬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尽情玩耍,好好学习是锻炼孩子头脑的最佳方法。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和玩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给父母们出了道难题:如何想办法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多湖辉非常重视游戏的作用,高度评价游戏的重要意义,提倡游戏教育的方法。他认为,对孩子来说,被迫做“无趣”的事情,是非常痛苦的。厌学的孩子大都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让学生愿意学习的办法就是“把学习变成孩子的游戏”,使其变得有意思。因为孩子实际上是通过“玩”来学习各种知识的。

那么,怎样才能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让孩子爱上学习呢?对于这个问题,多湖辉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游戏和玩耍是孩子对生活的一种尝试,也是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游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多湖辉对玩耍与学习如何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普通的机器越使用越受到磨损,性能变得落后,人的头脑却完全相反,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可知,人的大脑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延长使用。

甚至有人说,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脑细胞,其中能够使用的仅占5%左右,剩下的约有95%一直处于睡眠状态。常常有人担心,给孩子的脑子里塞过多的东西会引起爆炸,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与此相反,更令人担心的是因为不使用大脑,而使大脑的活动减弱。

比如,我们如果得病半个月不起床,腿脚就会变得软弱无力,脑细胞也与此相同,经常不使用,就会产生类似的停滞和老化现象。因此,我们丝毫不能有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的想法,而应该采取许多愉快而主动地锻炼大脑的方法。

孩子的玩耍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只要母亲在孩子娱乐的时候,稍微动一下脑子,做一些努力,把理论基础知识融于娱乐之中,玩耍也会马上变成使大脑变聪明的工具。可以说,父母的义务就是掌握这种方法。

平时大家常说“好好学习,好好玩”,多湖辉则认为,从孩子大脑的发育来说,不如说成“好好玩,好好工作”,因为玩的比重正在扩大。孩子们实际上是通过玩来学习各种知识的。一说“玩得发疯”,在大人的世界就很可能受到谴责,可是在孩子们的世界中这与“拼命地学习”是一致的。

此外,玩耍对于身体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可以说,这是使孩子大脑健康的重要因素。书本知识,只有同生活体验结合到一起,才能成为活的知识,才能衍生出生存的智慧。游戏和玩耍是孩子生活体验的一种尝试。

第二,当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时,孩子将不再厌学。

母亲们经常说:“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玩电脑,一点儿也不爱学习,真叫人为难。”的确,现在的孩子中间有一股电脑热。为什么孩子那么热衷于玩电脑呢?答案只有一个,即“因为电脑有意思”。把这件事反过来说,孩子不喜欢学习,这与学习没意思有关,只会说“你给我学习”的母亲,大概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因此,家长应该首先着手做的事,就是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去掉学习原来的形象,使其变得有意思。学习的本来形象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努力。而游戏与学习完全相反,乍一看是无用的工作,但对于头脑的训练却是有益的。把“摆脱了辛苦学习的、具有有趣形象的”游戏变成学习,在这方面,多湖辉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比如,“押考题游戏”就消除了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多湖辉的一个学生虽然是幼儿,却已经知道了车的各种型号,令周围的人非常吃惊。当然,这并不是父母强迫其学习的。父母带他驾车旅行时,孩子在车里感到无聊而烦恼。于是,母亲就与其一起进行“押宝”游戏,让他猜遇到的车的种类和颜色等,使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专业”知识。

这使多湖辉深切地感受到,只要孩子认为有趣,即使是很简单的游戏,他也能从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如大人向孩子提议说:“你猜一猜明天会从哪里出考题呢?”孩子为了提高命中率,就有可能尽量扩大“学习”的范围。如果他觉得这种游戏有趣,接着就会继续猜,这就是孩子的心理。

如果在孩子之间竞猜,不但猜的内容会更具体,而且会萌发竞争心理,效果更佳。而且,孩子们还会在研究是否猜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的任务,这很有可能使孩子从猜谜走向喜欢学习的道路。

第三,不可纵容孩子在游戏中耍赖。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游戏时也不允许孩子耍赖。室内游戏可说是促进孩子头脑发达的理想方法,心理学方面已肯定了这一点。特别是围棋、象棋等有胜负的游戏,如何判断棋子,更是决定输赢的关键。所以纵然是游戏也要认真,认真用头脑,当然可训练智力,而认真决定输赢,可视为管教的最佳手段。按照一定规则决定胜负的游戏,本身就是快乐的游戏。而透过游戏遵守规则,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原则,是孩子学习的良机。

“爸爸你要让着我!”

“妈妈,你不让着我,我就不玩了!”

“我走错了,我要重新走!”

“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让着我?”

赢了还好,输了,就哭,就闹,就不玩了……游戏中,孩子会耍赖。这样不仅会减少游戏乐趣,也违反规则,但是,若是允许孩子这么做,将会带给孩子不良影响。在人生旅途中,很多事是无法重来的。虽然是游戏,但游戏却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如果孩子养成凡事可从头开始的观念,结果会使孩子缺乏深思熟虑且没有耐心。

不仅是孩子,任何人被打败,自我都会受伤。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耍赖是担心受伤的不安与不愉快感的逃避行为。此一行为更严重时,往往在游戏中途就放弃,或掀翻棋盘。一旦发现孩子逃避,首先要帮助孩子勇于面对,即使耍赖也不能被允许。

孩子打翻了棋盘,务必要孩子正确复原,再继续决胜负。无论是逃避或耍赖均须禁止,重新再比输赢是必要的。如果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决胜负,宜反复玩几次,孩子才能体验失败的滋味。而且经过几次输赢后,孩子自能学会下棋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