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13387200000007

第7章 用恰当的方式引导情绪化的孩子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怒、哀、乐的情绪也随之表现,父母应该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尊重孩子。孩子也有表达情绪的权利,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情绪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孩子学习表达情绪的方法,这样将有助于安抚孩子的情绪。

在社会生活中,情绪传达着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信息,人们通过情绪表达而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妈妈的严肃表情,能使孩子停止嬉闹;而孩子的痛苦眼神,会牵动妈妈的心。可以说,情绪是社会互动的核心。只有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情绪、适当调节情绪,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腾腾是一个情绪变化无常的孩子,他看到妈妈来学校接他,会表现出特别地兴奋,在班上又跑又跳。妈妈越是阻止他,他越是高兴,边跑边跟妈妈嬉笑。腾腾平时在家,也是如此,高兴时抱着妈妈的腿使劲地摇来摇去,不高兴时使劲地哭,搂着妈妈的脖子不松手。

总之,无论是高兴还是生气,腾腾都比其他孩子的表现更为激烈,会有很强烈的行为反应,让人觉得“过头”了。爸爸妈妈也经常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对视一笑说:“谁让我们生出这么一个外向的孩子。”

孩子闹情绪常让做父母的感到烦心,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情绪化的个性呢?

1.受到压力的时候

当孩子面对新环境、被要求做没有把握的事、感觉到比其他小朋友差,或是表现不好被批评指责等有压力的情境时,有些小孩子会以傻笑、过动、焦躁、神情恍惚、畏缩、磨牙、手上一定要握着某个东西、口吃、咬手指头等情绪行为来表现。

2.暗示父母要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有的孩子表现欲过强,总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孩子缺少玩伴,生活单调,用哭闹这种方式发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这就如同大人用逛街、唱歌、运动等方式来宣泄感情一样。孩子闹情绪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表示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注。

3.孩子觉得大人不能理解自己的话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也就更多变化。有时孩子闹情绪,主要是大人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由于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还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加上大人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自然会靠哭闹,来达到他们的要求。

面对爱闹情绪的孩子,父母应采取不急不躁的态度、不温不火的举止来对待。情绪夸张的孩子对任何事情反应都会比较强烈,不愉快时哭闹也特别厉害。此时父母如果因为他的声嘶力竭而乱了手脚,就会让他把自己的闹情绪当作胁迫大人的手段,从而变本加厉。孩子一开始哭闹和折腾,只是为了发泄而已,父母制止哭闹的妥协方式让他尝到了甜头,哭闹的行为反而得以加强。

所以,对一切胡搅蛮缠和威胁引诱,父母要持坚决的态度予以拒绝。父母不要被他们不适当的情绪行为吓住,也不要被他们激烈的反应所欺骗,只要坚持的原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几点提示:

给孩子建立必要的生活常规

父母要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安全、可预测、孩子乐意接受的生活常规,并要让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生动活泼和多样化。用丰富有趣的生活内容吸引孩子,使孩子乐于按时进行每项活动。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这样孩子就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不能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生活有了规律,就比较容易保持稳定的情绪。

为孩子创设一个安详、和谐的家庭气氛

孩子的情绪极易受环境影响,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情绪。父母在家中交谈时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在生活中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用积极稳定的情绪去影响孩子

常有这样的父母,自己高兴,就逗孩子笑,自己生气就向孩子发火,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惹得孩子大哭。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喜怒无常影响孩子。在孩子哭闹时,父母也要表现得泰然自若。情绪是易感染的,父母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孩子自然也会受其熏陶。

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放弃了哭闹,而改用讲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父母可立刻答应他的要求,使他认识到好话好说比哭闹更有效。情绪化的孩子感性多、理性少,所以,培养孩子的理性是重点。父母要耐心地与他交谈,使他明白情绪失控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利影响。

总之,做父母的平时应随时教育孩子,让他能正视自己生气的原因,并学习适度地发泄。而在孩子有良好表现时,父母不要忘记给予孩子奖励与肯定,多赞美孩子良好的行为,帮助他减少闹情绪的次数。替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拥有较平稳的个人素养。这样,他面对挫折时,就不容易以“闹情绪”的方式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