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13387200000062

第62章 为自卑的孩子点亮自信的明灯

孩子一旦自卑了,他眼中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走路,需要昂起头来做人。父母要做得是帮孩子点亮自信的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路。

自卑是一种个性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个性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无疑,自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着消极作用。专家指出:做父母的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最终形成自卑的个性。

优优是一位上小学六年级的小姑娘,她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卷曲。她在班里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她非常腼腆,个性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

上课时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她时,她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很小,而且脸涨得通红。下课后,优优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总是勉强地冲他们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她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教室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想带她一起出去玩、到朋友家做客,她都不去,甚至她连外婆家也不去。

像优优这样自卑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个性自卑的孩子通常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在公共场合比较胆小

自卑的孩子往往在公共场合不愿开口说话和做事,不愿意去做任何能引起别人注意的事情。对于比赛一类的事情更是避之不及,虽然心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早在比赛前自己就已经否定了自己。

第二,不愿与人交往

内心自卑的孩子往往比较自闭,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独来独往。拒绝与他人来往,也是自卑的孩子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避免暴露的一种表现。

第三,对他人轻视或嫉妒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但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往往以故意贬低他人的方式来求得平衡。遇上比自己厉害或者条件好的人,对自己没有一个理性地规划,就会嫉妒他人。

第四,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

自卑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在与别人意见相左时,也不能很好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或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或随大流。

那么,孩子自卑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

有的父母自身很优秀,孩子总认为“爸爸妈妈什么都行,我什么都比不上他们,怎么努力都没用”。能力特别强的父母,一般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追求十全十美,而孩子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于是就会受到父母过多的指责,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失去自信,产生自卑。

2.父母粗暴、专横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不能以理服人,常常对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3.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如果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模仿父母的这种处世态度,还会认为:“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因此父母的这种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孩子的自卑,是指孩子由于某种原因怀疑自己、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懦弱、害羞和畏惧。研究显示,孩子的自卑心理将一直伴随他长大,对日后的工作,生活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具体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帮助孩子改变形象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有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特别注意教育孩子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让孩子把他每一次成功和进步都记录下来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教育孩子遇事要保持冷静

要有自信,就必须具备适应各种状况的能力。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遇事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是复杂恼人的问题,也应该积极寻求正确的方法,一步步去梳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首先遇事不慌张,不气急败坏,比如遇到老师提意见,父母先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而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提出参考意见。

适时给予孩子支持和安慰

当孩子受到挫折时,父母首先应当肯定孩子已经做出的成绩。比如说:“虽然你没有考到100分,但是你已经尽力比平时考得好了,不是吗?”支持安慰的语句往往能够让孩子情绪先稳定下来。然后,父母可以说:“如果你再细心一点,减少失误,把会做的题都做正确,你就会考得更好。”这样,孩子就会树立起再次拼搏的信心,而不是却步不前。

教会孩子心理暗示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要树立自信,就一定要有过人之处,比如一种专长或是特殊的经历。其实这些并不是主要的。孩子对自己毫无信心,主要是因为父母经常低估他的能力,或者把他的长处视作短处,让孩子在心理上矮化了自己。父母应该及早发现孩子信心不足的倾向,教会孩子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父母还可以培养孩子给予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的习惯,让孩子相信:“我能行!”主动地思考:“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心理暗示习惯,就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