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型肝炎居家疗法
13387000000015

第15章 变厨房为药房——乙型肝炎饮食疗法(2)

2.铁铁的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参与体内氧的运送过程,如果摄取铁不足或吸收不好,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将引起缺铁性贫血。此外铁还具有参与组织呼吸和细胞免疫等功能。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血、肾、瘦肉、蛋黄、绿叶菜、豆类、香菇、芹菜、芝麻酱、虾米、海蜇、海产品等。

3.锌锌是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在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保护视力;参与机体的免疫,体内缺锌时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动物性食品是锌的主要来源。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鲜鱼、牛肉、贝类、动物肝、花生、全麦、玉米、黄豆、土豆、大白菜、香蕉、蛋类、鱼、瘦肉等。

4.碘碘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体内总含量为20~50mg,其中约有20%存在于甲状腺。碘是合成甲状腺素必需的物质。

碘遇热易升华,因此加碘食盐应存放在密闭容器中,且温度不宜过高;菜熟后再加盐以减少碘的损失;海带要先洗后切,以减少其他营养成分的丢失。

补碘也要适量,过量补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发病率增加。含碘较多的食物有海产品、海鱼、海带、紫菜、发菜、淡菜、海参等。

5.镁镁的生理功能很多,几乎与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关。机体内许多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都需要镁的参与或由镁进行调节。镁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广泛,人体摄入镁的2/3来自粮食和蔬菜,其余来自肉、蛋和乳类,比较而言,未碾磨的粗粮、豆类及某些坚果类食物含镁量较高,而加工精细的粮食中含镁量下降。

6.硒硒是体内非特异性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之一,与肝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关系密切。含硒丰富的食物有鱼、肉、蛋、海产品及富硒的面粉、米、豆类、蔬菜、茶叶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不足可引起缺乏症,但过多也可引起中毒,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需要量到中毒量的范围较窄,应特别注意。

(六)勤劳的清洁工——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重要的食物成分。它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合而成的,只是结构和淀粉不一样。人体内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所以无法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吸收后大多被身体利用,而膳食纤维则基本上形成食物残渣,被排出体外。现多数学者称膳食纤维为人体第七大营养素。

膳食纤维可分为水溶性与非水溶性两种。非水溶性纤维包括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刺激大肠蠕动,来自谷类、杂粮和豆类种子的外皮(如米糠、麦麸、干豆皮等),以及蔬菜的茎、叶和果实。

水溶性纤维包括果胶和藻胶,多存在于水果和海藻之中。它在胃肠中滞留的时间,比非水溶性食物纤维更长,对肠道杆菌的发酵促进力更强,抑制胆固醇、降低血糖的功能也更强。因此应该多吃有黏性的海藻类食品,其他如苹果、胡萝卜、燕麦等也含有丰富的果胶,宜多吃。

膳食纤维就像一个勤劳的清洁工,将食物残渣和有害物质扫出体外,减少了对肠壁的刺激,有利于防止便秘,预防结肠癌,预防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此外膳食纤维还能够控制肥胖,对抗化学药物及食物添加剂的有害作用等。

二、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膳食营养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居民饮食提出了基本要求,包括: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④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⑤减少烹调用油,吃清淡少盐膳食;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⑨适量饮酒;⑩吃新鲜的食物。

同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又提出了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宝塔主要内容是:利用宝塔图形,将人们日常食物分为5大类,形象地告诉人们饮食平衡的各种食物比例。由于每层都是提供部分而不是全部营养素,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能用其中一部分代替另一部分,需要层层选择食品,而且品种越多越好。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宝塔底层为各类主食,要吃得最多,每人每天需摄入300~500g;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人每天需摄入400~500g蔬菜,100~200g水果;第三层,为动物性食物,每人每天需摄入畜禽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25~50g;第四层,为奶制品及豆制品,每人每天需摄入奶制品100g,豆类及豆制品50g;第五层,为油脂类,要吃得最少,每人每天25g。

第二节肝病的饮食原则

一、慢性肝炎

(一)适量热能

高热能可导致脂肪肝、糖尿病,并增加肝的负担,加重消化功能障碍,从而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延长病程。热能供给过低,则会增加体内蛋白质的耗损,不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因此,肝炎患者摄取的热能,应根据其体重、病情及活动量调配,尽可能达到热能的收支平衡。肝炎患者每日总热量计算方式为: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每日总热量(kcal)=标准体重(kg)×(20~25)。

(二)充足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各种代谢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每天大约有300g蛋白质进行更新,同时需要300g氨基酸来合成新的蛋白质。肝病患者对蛋白质分解加强,合成代谢减弱,此时若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引起血浆蛋白质下降,尤其是清蛋白下降,可引起水肿。优质蛋白质供给充足,可提高酶的活力,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的贮存,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充足的蛋白质还可以提供抗脂肪肝因子如甲硫氨酸和胆碱,以使脂肪转化为脂蛋白,并从肝移出,防止脂肪浸润。

正常人生理状态下每日需蛋白质约70g。肝炎患者在无血氮升高时,每日蛋白质的供给量以每千克体重1.5~2.0g为宜,即每天供给蛋白质90~120g,占总热能的15%~18%。

肝病患者补充蛋白质时应注意动、植物蛋白的合理搭配,应选择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瘦肉和豆制品,但也要防止过量。这一方面是因为蛋白过量会增加肝负担,并增加肝血流量,引起门脉高压症,而且肝病时胰液和胆汁消化酶分泌不足,常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同时患者食欲不佳,也不可能大量摄入。另一方面若饮食中蛋白质增加过多,则产氨增多,血氨增高。

奶类产氨最少,蛋类次之,肉类较多,从这一角度讲也应讲究蛋白质的搭配食用。豆类蛋白与动物性蛋白同食可提高其利用价值,但腹胀、消化不良者则不宜多食。血氨增高者,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发生肝性脑病。

(三)适量脂肪

肝炎患者胆汁的合成和分泌减少,消化和吸收脂肪的功能减弱,因此脂肪供给过多时会出现脂肪泻,所以应限制脂肪摄入,尤其在肝炎的急性期,但脂肪供给太少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脂肪可以增加食物的香味,引起食欲,因此肝病时脂肪的供应应以适量为原则,每日脂肪的供给量以50~60g为宜,约占总热能的20%。

具体来说,应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等,尽量以植物性脂肪为主,烹调选用植物油,如芝麻油、花生油、大豆油等,这些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又称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体内缺乏必需脂肪酸,则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肝内脂肪外运受阻,易形成脂肪肝。同时,为补充体内脂肪的需要,肝病患者可适当吃些冰淇淋、奶油、全乳等。

(四)适量糖类

糖类可提供足够的葡萄糖,以恢复肝糖原的贮存,并满足病程中对能量的需求。前文中提到,糖类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能够促进肝对氨基酸的利用,保证蛋白质用于重要组织的再生。另一方面,肝病患者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血糖下降,容易出现低血糖,所以应适当补充糖类,如葡萄糖、蔗糖、果汁等。

但是,糖类摄入超过机体需要时,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并发症,影响肝炎的治疗和预后。糖类摄入过多,还会影响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嗳气,所以肝炎时糖类供给原则是适量增多,不要过量。

一般主食糖类的摄入量为每日270~320g,折合主食为350~400g,占总热能的60%~65%。每日正常饮食即可获得,无需另外口服葡萄糖或果糖、蔗糖,另外可适当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五)充足维生素

维生素的摄入量与肝病关系密切,因许多维生素贮存于肝中,且直接参与肝内生理生化的代谢。严重肝病时,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引起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A等的缺乏。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联合使用治疗肝炎,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肝功能好转。因此肝病时,维生素的需要量应比正常需要量增多,如维生素C60~120mg,维生素B11.2~2.2mg,维生素B21.2~2.2mg,维生素A800~1200mg,维生素E10~12mg,维生素K70~140mg。

(六)充足矿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机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矿物质丢失,但人体又不能合成,必须靠食物供给,食物供给不充足往往容易引起缺乏症,如钙、铁、锌、碘、硒等。肝病时肝功能不佳,机体摄入减少,吸收障碍加之肝代谢中许多酶的辅酶,需要多种微量元素的参加,特别是硒,有助于保护肝细胞膜。

因此,肝病时矿物质的摄入应比正常需要量适当增加,多选用含各类矿物质丰富的食物,以促进肝的代谢及恢复。

每日摄入量:钙800~1500mg,铁12~28mg,锌15~20mg,碘150~200mg,硒50~200mg。

(七)适当水分

人们将水称为人体第六大营养素,有许多重要作用,体内水分丢失20%时,人即无法生存。凡是代谢活跃的组织或器官,如肝等含水量都比较多。水是营养素和代谢产物的溶剂,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利用和废物的排泄。饮食缺水或机体丢失过多的水,将影响内脏功能,消化液分泌减少,阻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肝的代谢。但饮水过多,消化液被稀释致消化功能减弱,不利于肝功能恢复。一般成人需水一日总摄入量为2000~2500ml,以不出现口渴,少量多次饮水为好。但出现腹水、严重水肿时,应控制饮水量,饮水量以每日500~1000ml为宜,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入水量,以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八)适当的膳食纤维

饮食中补充膳食纤维,对于促进肝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同时对预防肝硬化、肝癌也有积极作用。但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应注意不用或少用含纤维高的食物,因为粗糙的膳食纤维易擦伤曲张的静脉,引起呕血、便血。因此,对这样的患者应采用低膳食纤维的少渣饮食,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一般正常人每日应摄入4~10g或再略多些。

总之,肝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各种食物,以保障身体营养素的供给量,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及病体的康复。

二、急性肝炎

饮食总原则是蛋白质摄入稍高,脂肪摄入稍低,糖类要充足,维生素应丰富。

(一)饮食清淡、易消化

肝炎急性期应避免有刺激性香料和油腻的食物,应给予清淡、容易消化、少量多餐的软食或半流食,多饮含碳酸的饮料、果汁。

(二)充足、优质的蛋白质

多吃动物性蛋白,如瘦肉、蛋类、豆制品等,豆类蛋白和动物性蛋白混用更能发挥其互补作用,并减少血氨来源,减少血氨增高的危险。要限制肥肉、鱼子、脑髓等高胆固醇食物,不喝浓鸡汤、浓肉汤。但急性肝炎患者在急性期应少吃肉类,特别是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初期不宜吃肉食。因为此时胃肠功能低下,不易消化肉类食物,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三)限制脂肪和胆固醇

减少脂肪摄入,控制胆固醇含量。胆固醇吸收后要自胆汁排泄,增加胆汁黏滞性,不利于胆汁排泄,加重淤胆;油腻食物影响胃肠道吸收,并会加重肝的负担,导致一系列不适,如腹胀、恶心、呕吐等。炒菜宜清淡,可适当加醋,促进消化。

(四)足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急性肝炎时,体内维生素消耗增多,可引起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A等的缺乏。增加维生素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增加解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用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A联合治疗肝炎,可改善患者症状和促进肝功能好转。因此,应多选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番茄、胡萝卜、乳类、水果等。

(五)适量糖类

糖类对肝有保护作用,但过多摄入超过机体需要则会转化为脂肪,引起肥胖、高脂血症,因此糖类供应应适量。供给量占总热能的60%~65%,全天约350g主食,少吃各类甜点心和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