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13386800000065

第65章 明白乙肝防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8)

3.进口药物“水土不服”,不少患者花了冤枉钱。

近年,以干扰素为代表的一大批洋药进入我国,这些药治疗欧美人的乙肝疗效明显,可是用于治疗我国乙肝患者时,却往往疗效平平,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而这些药品的价格却又十分昂贵,使不少人花了冤枉钱。

4.层出不穷的乙肝新药,其商业价值远远大于临床意义。

在不断引进西药的同时,我国的药厂也没闲着,他们忙于开发各种以中药为主的乙肝用药,每年推出的新药不下几十种。这些药品一旦投入市场,便在媒体中大做广告,将疗效宣传得神乎其神,但这些药品的商业效果往往高于其实际疗效,一般都是隆重登场火上几把,最后悄然退场或是惨淡经营。中药制剂在解决乙肝的降酶、降黄等问题上,作用显着,常常是立竿见影,但是这些药物基本都是以往早已明确的,如五味子、山豆根、齐墩果酸、水飞蓟、甘草制剂等等,而现在广告上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些新药到底能管什么用,真是谁也搞不清。

5.对乙肝治疗的效果,患者一定要有冷静的认识,对症下药,达到切合实际的疗效便可,若想彻底治愈,恐怕除了花大量的冤枉钱外,带来更多的是失望。

如果你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指标为阴性,肝功能正常,那么,这已经达到了基本治愈标准,如果要想清除一切乙肝病毒指标(包括表面抗原、核心抗体),根据现有的医学技术水平,确实是难以达到的。如果已有肝硬化了,但肝功稳定,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是首要任务;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度、重度),则应着力恢复肝功,待病情恢复至轻度后,可酌情给予抗病毒治疗;对轻度的慢性乙肝,治疗重点可放在抗病毒之上,轻度乙肝完全有可能恢复并稳定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状态。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治疗,可大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6.有关治疗乙肝的一些常识,患者一定要记住。①治疗乙肝花钱多少和疗效不成正比,治疗乙肝并非花钱越多疗效越好,目前中药制剂已在保肝、降酶、降黄、抗肝纤维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抗病毒、免疫调节两方面也取得可喜进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安全可靠、低价高效。②对于乙肝的治疗,最好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治标是指恢复肝功的保肝降酶降黄等措施,治本即抗病毒之法。可供选择的保肝、恢复肝功的药物有:联苯双酯、益肝灵、肝炎灵、齐墩果酸等,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干扰素、阿迪福韦等。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坚持心理、体育休闲、饮食等治疗。不要轻信某些广告中所谓的“肝病专家”的骗钱把戏。

乙肝并不可怕,随着乙肝疫苗的问世和普及,21世纪,我国患乙肝的新生儿将逐渐减少,已感染的乙肝患者,绝大多数人的预后是良好的,即使不吃一片药,也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现在国内上下齐心协力进行科研攻关,某些方面已有良好进展,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新一代抗病毒药物问世,使人们彻底摆脱乙肝这一沉重的包袱。

10.乙肝患者可以上学吗?

我国现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1亿多人,其中有很多是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年龄,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却被学校拒之门外。

1979年及1980年国家颁布的有关高校及中专入学查体的法规中规定,慢性乙肝患者不得入校,其后,多数院校一直沿用此规定。由于乙肝检查技术的发展,以及乙肝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乙肝病毒阳性者被发现,但是,研究已经证实,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等而视之。1984年国家颁布的有关病毒性肝炎防治的法规中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区别对待,但是对于什么情况下能上学,什么情况下不能上学,依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以至于学校遇到此类问题时把握的尺度不一,有的学校宽一点,有的则严一点,而医学界本身对这个问题也无统一认识。这个问题不单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学校能否接收乙肝患者,问题的焦点在于:如果接收乙肝患者,担心会使乙肝在校园传播;如果将乙肝患者拒之门外,则将会使1/10的少年儿童失去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乙肝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复杂而又多变的,有的患者病情较轻,有的较重,有的传染性强,有的传染性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接收或拒绝,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司法、教育、医学等领域的权威人士的参与下,制定有关法规细则,使学校及个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很多地方确定乙肝患者的标准是乙肝表面抗原,如果为阳性,则划入乙肝患者行列。按这种标准,我国现在大约有乙肝患者1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10,也就是说,十个少年儿童中,必有一个是“乙肝患者”,如果不让这些少年儿童上学,那将是一场人为的悲剧。因此,一般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轻度慢性乙肝患者应该拥有上学的权利,不应被学校拒之门外,活动性乙肝患者(肝功长期异常,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则应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于轻度后再入校上学。

目前所发现、所判定的乙肝患者并非全是真正意义上的乙肝患者。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误区,那就是对乙肝患者的误判,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有1亿多人,其中近80%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没有明显症状,多在偶然查体中被发现,肝功能指标始终正常,乙肝病毒学指标检测可以是“大三阳”,也可以是“小三阳”,这些人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他们不是病人,不需用药,更不应被学校拒之门外。过分恐惧和担忧乙肝的传染及传播是多余的、不必要的。乙肝患者绝大多数属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他们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就被感染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婴幼儿时期被传染的,由于当时机体尚未发育成熟,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病毒便乘虚潜入体内,并长期驻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项防卫能力大大提高,乙肝病毒一旦进入体内,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用,迅速产生相应的抗体,消除病毒,这一过程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很多成人在查体时可能都会发现自己乙肝病毒检测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中,有一两项抗体为阳性,但是他们发病的可能性却极小。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已经进入了校园,但并未引起乙肝的传播。其实,目前在校的学生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偏远地区),有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尚未发现因此而造成乙肝流行。如果学校中的少年儿童都进行过乙肝疫苗的接种,那么这些少年儿童几乎全都具有免疫力,即便他们身边有一些乙肝患者,也不会被传染。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办法,而且花钱少,只要接种疫苗这一关把好了,乙肝自然会得到控制。因此,应在所有的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进行乙肝疫苗的普种,尤其是出生时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必须补种,不能再错过机会。

对接收乙肝患者入校的一些建议:①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定期复查,按时随访。乙肝学生入校后,最好相对集中,有固定的班级、固定的宿舍、固定的用餐场所,但是没有必要隔离。乙肝学生应建立系统的档案,定期复查,了解病情状况,最好固定在一个专科医院,每年复查两次肝功及乙肝病毒指标,如果肝功始终正常,就可完成学业,如果肝功出现异常,则应及时治疗,待肝功复常并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恢复学业。②对于乙肝学生,除了例行的查体、随访外,不应在任何方面受到歧视或格外的“照顾”,无论是学习、体育锻炼,还是课外活动,乙肝学生都应和其他学生一样,不应受到限制。

11.乙肝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真相揭秘

最近各地各种媒体所做的乙肝广告出现了一种新迹象,它们纷纷打出乙肝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招牌,说通过检测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针对乙肝病毒DNA数值多少,开展以自制中草药制剂为主的所谓转阴治疗,称这种治疗就是“基因治疗”,这是绝对错误的,这是对乙肝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的曲解,由于这些广告套用了先进的科学术语,因而具有一定的诱惑性和欺骗性。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乙肝基因检测和乙肝基因治疗呢?

1.什么是乙肝病毒的基因检测?

乙肝病毒的基因检测是通过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即PCR检测方法),检测出存在于体内极其微量的乙肝病毒DNA基因的一种新的检验方法。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成分,是病毒复制的发动机,通常乙肝病毒基因组只有约3000左右核苷酸(nt)、3.2拷贝大小,分子量为(1.6~2.0)×106。使用一般的生化和免疫技术,根本无法检测到这样微量的物质,只有通过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对核酸分子进行扩增,扩增倍数可以达到109,从而检测出极微量的病毒。

2.乙肝病毒基因检测有什么意义?

PCR检测方法如果使用得当、技术过关,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的特点。如果患者抽血化验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这是乙肝病毒感染并复制的直接证据,乙肝病毒DNA不仅能够定性,也可以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出外周血中乙肝病毒DNA的具体数量,分析患者血中乙肝病毒DNA数量的多少,可以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同时也能评价和监测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若要达到这样全部的程度,必须首先取决于实验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和统一性。有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大小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滴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滴度越高,传染性越强。不少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往往首先通过检测乙肝病毒DNA的滴度反映出来,如果治疗前滴度较高,治疗后滴度逐渐下降,甚至转阴,说明治疗有效。另外检测乙肝病毒DNA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乙肝阳性患者的漏诊,以往献血或体检筛选乙肝患者,通常只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乙肝病毒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阴性,一般就可以排外乙肝诊断,现在研究发现,许多表面抗原阴性的异型乙肝并不少见,不少乙肝患者虽然只表现为乙肝抗体(如核心抗体、e抗体等)为阳性,但是肝功反复异常,这些人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DNA往往为阳性,这些人也是乙肝现症感染者。

3.由于目前技术有限,质量控制标准难以统一,乙肝病毒基因的检测数值不能用以说明治疗效果,更不能用以解释病情的轻重。

如果实验条件一致,试剂质量保证,各项质量控制标准一致,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的结果可以用来解释病毒复制情况、传染性大小和治疗效果,但是从目前技术条件看,尚无法作到全国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目前的乙肝病毒DNA定量每个医院、每个单位的数值都不一样,数值之间没有可比性,每一个患者每天的定量检查,数值都在变化之中,根本无法以此来说明疗效好坏。乙肝病毒DNA阳性与否、数值高低与否,都与病情轻重无关,不少肝硬化、甚至于肝癌患者的乙肝病毒DNA检测都为阴性,而病情已是十分严重。

4.由于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存在诸多问题,卫生部早在1998年已下文暂停PCR临床检测,硬性和随便开展乙肝病毒基因检测属于违规行为。

使用先进的PCR及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病毒或细菌的确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越是精密和先进的东西,要求的实验条件就越高,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就越大,开展PCR检测方法受到实验环境、试剂质量、实验器材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一些地方不具备实验条件,环境污染、试剂质量有问题、技术人员素质差,这样可能造成不少假阳性,形成冤假错案;也可能造成假阴性,而形成漏网之鱼。

因此PCR检测方法尚不能作到普及和大众化,要注意由于检验误差带来的负面作用,更要注意有人利用这些技术,谋取经济利益。

1998年以前,各地出现不少利用PCR方法检测性病的广告,这项不太成熟的技术,被大量盗用,给当时的性病治疗带来了不少的混乱,因此国家卫生部果断决定,终止PCR方法在临床上的使用。

卫医发(1998)第9号文发出《关于暂停临床基因扩增(PCR)检验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试剂质量良莠不齐,加上实验室设置不规范,人员缺乏基本培训,造成临床检验结果混乱,增加了患者负担,资源浪费严重,而暂停使用。目前也只有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经过严格审批后,可以使用PCR检测技术,但是也不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数值只供医师参考。毫无疑义,现今大量的诊所、小医院使用PCR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并未获得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盲目、无节制地开展乙肝病毒基因检测属于违规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