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13386800000031

第31章 明白乙肝该怎样治疗(1)

1.治疗乙肝的目的是什么?

乙肝患者四处奔波,求医问药,花费巨大,治来治去,到底在治什么?有的人说“转阴”最重要,有的说治到肝功正常就行了,有的说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有的说不需要治疗,医师解释不一,患者心中更是茫然。治疗乙肝是一项系统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治疗目的是全面的,包括恢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

(1)改进生活和工作质量,摆脱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压力。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害怕和歧视乙肝患者的言行,乙肝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痛苦要比乙肝对身体本身带来的伤害更为巨大,如何能够让乙肝患者从阴影中走出,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和常人一样生活,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一定要改善社会大环境,纠正对于乙肝的种种误区,每个肝病医务工作者都有义务和权利进行乙肝科学常识的正面教育,疏导患者严重的心理障碍。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身体不适,愉快地生活和工作。

(2)持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最终彻底清除所有的乙肝病毒指标。目前最好的药物(如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仅能实现对乙肝病毒的短期抑制,用药期间乙肝病毒复制可能受到有效地抑制,一旦停药,病毒再次进入活跃复制状态,病情出现波动。仅把目标定在乙肝病毒DNA转阴、“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之上是远远不够的,妨碍乙肝患者上学、就业和参军等的罪魁祸首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即“澳抗”),由于“澳抗”为阳性才决定了患者不能从事心爱的工作和学习项目,不清除“澳抗”怎么能行。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的基因治疗,治疗型疫苗研究可能为达到这一终极目标带来新的希望。

(3)消除肝脏组织炎症,恢复肝功能。肝脏处于炎症阶段,大量肝细胞损害或坏死,严重程度往往通过肝功能的变化反映出来,例如转氨酶、胆红素急剧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迅速降低,标志着病情恶化。此时应该积极缓解和消除肝脏炎症反应,阻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使用诸如促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人血白蛋白、血浆等药物,尽快恢复肝功,控制病情发展。

(4)阻止病变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改善预后。乙肝缠绵不愈,病变逐渐加剧,最终不良的后果就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发生,这也是患者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要想阻断病变恶化的结局,需要做到综合治理:合理使用药物、保障营养供给、心情愉快、起居有常。抗病毒治疗是阻断病情发展的第一关,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防止肝硬化的必要环节,目前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不断涌现,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丹参、复方桃仁制剂等。

2.为什么治疗乙肝的根本是要“釜底抽薪”?

乙肝患者常常肝功反复波动,转氨酶时高时低,症状(疲乏、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等)时重时轻。科学研究表明上述异常与肝脏炎症的程度密不可分,炎症越严重,肝功波动越大,症状也就越重。那么,肝脏炎症活动为何总是反反复复,缠绵不休呢?其主要原因是潜伏在肝脏内的乙肝病毒无休止的复制所造成,这些复制实际是病毒在肝内掀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破坏和捣乱活动,复制程度越高肝脏被损的程度越严重,肝功异常越甚,天长日久,正常的肝组织被一片片纤维化组织所代替,最终演变成肝硬化。

形象地打个比方,肝炎发作时就像是锅中沸腾的开水,病毒复制就是锅底下燃烧着的柴火,柴火烧得越旺,开水沸腾得越甚,长时间的煎熬,必将耗尽锅中之水,酿成大祸。有了这个形象的比喻,不难理解治疗乙肝应该怎样下手。为使锅中煮沸的开水尽快平静下来,一种方法是向锅中添水,即扬汤止沸法,这样,沸腾的水面会马上平静下来,但过不了多久,柴火一烧,水面又会涌动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撤掉锅底下燃烧的柴火,彻底熄灭火源,也即釜底抽薪法。

治疗乙肝也有扬汤止沸法和釜底抽薪法两种,使用一些保肝降酶降黄药使异常的肝功能尽快恢复正常的治法,实际就是扬汤止沸之法:发现转氨酶升高,就用些降酶药将其压制下去;发现胆红素升高,就用些降黄药,将其顿挫下来,发现白蛋白降低,就用药将其补充上来,使用这些药物往往收效显着,立竿见影。但是,过上一段时间或是一旦停药,肝功就会再次异常,日久天长,肝脏反复发炎,结局自然不佳。另一种是釜底抽薪法,也即抗病毒治疗,它是乙肝治疗的根本方法,目的是彻底清除“盘踞”在体内的乙肝病毒,使其无法复制或捣乱破坏。和上述扬汤止沸法相比,这种疗法难度大、任务重,目前尚未取得突破,因此尚有不少难题有待攻克。

抗病毒治疗经过长期努力研究,目前已产生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药物,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也可称得上初见成效,这些药物对于乙肝病毒主要指标,如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可达30%左右。也就是说现在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已达到了暂时反应和部分反应水平,尚未达到完全反应水平。目前较为公认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类,拉米夫定、泛昔洛韦、阿迪福韦、阿糖腺苷与单磷酸阿糖腺苷类。另外,基因疗法、导向疗法等尚处在研究阶段,结果尚不成熟。就目前的乙肝治疗情况来看,扬汤止沸法占有主导地位,一是因为收效较快,暂时效应立竿见影,用药合适,升高的转氨酶或胆红素,可迅速被压制下去;二是因为这些对症处理相对来说,花钱少,较为符合我国国情;三是因为目前釜底抽薪的抗病毒治疗造价昂贵、疗效不显着。客观来说,乙肝的治疗无疑要采取釜底抽薪之法,但是,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因为我国乙肝发病的特点呈现为垂直传播的家族性、无症状慢性病毒携带状态的普遍性、多数患者存在的病毒变异性等等,要想把已经整合入肝细胞内的、和肝细胞融为一体的病毒识别、清除出去,的确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乙肝的治疗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以扬汤止沸之法为主。我们主张目前的乙肝治疗可采取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双管齐下的综合治疗,一方面坚持使用保肝降酶降黄之药,另一方面,选择一、二种抗病毒药物协同治疗,预期收到更好的疗效。

3.为何使用乙肝新药首先要选好对象?

使用乙肝新药之前,一定要全面掌握患者情况,选择好治疗对象,对症下药,不符合药物治疗适应证者坚决不用。首先,临床医生应该全面了解计划使用乙肝新药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病史、病程、严重程度、既往治疗情况等,记录于药物观察表之中。其次一定要真实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治疗经费来源,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所有乙肝新药价格普遍昂贵,一个完整的疗程需要花费数万元人民币,一个疗程往往都在半年以上,如果患者经费不足或不能坚持完成治疗,可能使治疗半途而废。另外,乙肝新药均是试验性用药,并非特效药物,故而不能作为临床首选药物,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万不可极力推荐使用,否则很可能使患者倾家荡产,最终却颗粒无收。如果患者经济状况良好,可以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任务,下一步就要看乙肝新药适应证是否与患者病情吻合,如果吻合,便可使用,如果不吻合,万不可鲁莽或轻率使用。例如,干扰素的使用适应证为乙肝“大三阳”、非失代偿期肝硬化、非重型肝炎、治疗前转氨酶水平升高(肝炎处于活动期)、乙肝免疫核糖核酸HBVDNA(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低水平者、没有家族性垂直传播病史者,如果患者情况符合以上要求,可以考虑使用,如果不符合其适应证,不必勉强使用,否则非但无效,恐怕还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目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风靡一时,但是不少不符合其适应证的患者也在盲目使用,不免令人担忧。拉米夫定的适应证是:第一类属于完全可以使用的患者,条件为慢性乙肝,性别不限,年龄16岁以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胆红素低于50微摩尔/升。第二类是需要谨慎使用、研究观察的对象,条件是慢性乙肝,年龄在12~16岁的患者,转氨酶升高,e抗原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者;代偿期肝硬化并见e抗原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者;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e抗原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者,偶尔有过肝功异常者。中药新药种类和数量最多,多为中药复方,源于辨证处方,临床始用多为汤液,后进行制剂改革成为片剂、胶囊等,中药复方以辨证施治为准绳。据权威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初步规定:慢性肝炎一病,中医辨证分型多达8种,每一个中药复方可以适用于其中一种,一般都不超过2种。

因此,每一种乙肝新药功效和其适应证(用途)都明明确确注明该药适应于治疗何种辨证分型的肝炎患者,如草仙乙肝胶囊用于肝胆湿热型,肝脾康胶囊适用于肝郁脾虚者、虎驹乙肝胶囊用于肝郁脾虚兼有湿热瘀滞证者等等。因此,即便是使用中药新药,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情况(需要由正规医院的执业中医专家诊断),合理选择一、二种对路的新药进行治疗。

4.怎样看待乙肝的转阴治疗?

从现有的乙肝病毒检测指标看,需要转阴的乙肝病毒指标是乙肝三系统中的三项抗原,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如果这些乙肝病毒标记物统统消失,则可认为乙肝获得彻底治愈。由于外周血液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所以抽血检查尚无法了解到核心抗原的情况,这本身给正确判断乙肝转阴治疗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困难。现在依靠乙肝核心抗体的检测来侧面推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情况。临床上,如果化验结果为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就被称为乙肝“大三阳”。

一般此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也会同时阳性,表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传染性强,是进行抗病毒治疗(转阴治疗)的时机。如果经过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获得阴转,则可认为抗病毒治疗疗效显着,如果其中一项阴转,说明有效,仍要继续抗病毒治疗,直到两项病毒复制指标都阴转为止。如果患者检查结果为表面抗原、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为阳性,俗称乙肝“小三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依然认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直到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为止。如果乙肝病毒指标仅仅为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及HBVDNA为阴性,则不属于抗病毒治疗(转阴治疗)的范畴。简而言之,目前乙肝病毒的转阴治疗只是针对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这两项指标而言。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澳抗)尚无任何有效药物。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缓解肝脏的炎症活动,对于整合的乙肝病毒无作用,对于肝细胞核内乙肝病毒的超螺旋共价闭合环行DNA(cccDNA)也无作用,故停药后cccDNA又重新成为病毒复制转录的模板,乙肝病毒DNA可能再次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整治疗可以减轻副作用,增强抗病毒效果,但总体疗效仍未有根本性改善。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如基因疗法、疫苗疗法、导向疗法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尚未获得认可。因此,目前尚不存在能使乙肝病毒永久阴转的药物和疗法,乙肝的治疗还不到“瓜熟蒂落”的时候。

5.治疗乙肝时,一定要让“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吗?

长期以来,乙肝“大三阳”转“小三阳”是患者的心愿,也是医生的努力方向,但是,这里面实际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许多慢性乙肝病人及其家属,对于乙肝“大三阳”十分恐惧,四处求医,吃遍了本地、外地的偏方,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和时间、精力,总想让“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如果有幸转为“小三阳”,就十分高兴。如果没有转为“小三阳”,就始终不肯放弃,即使是丢了工作,放弃学业也在所不惜。那么“大三阳”真的那么可怕吗?“大三阳”和“小三阳”差别真的那么大吗?

过去一直认为:“大三阳”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病情严重,而“小三阳”提示病毒复制低下,传染性小,病情减轻。其实这些传统观念并不正确。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只是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存在的形式,只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体内病毒存在的形式是可以变化的,有时是“大三阳”,有时是“小三阳”,传染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病毒DNA,病情轻重更是与“大、小三阳”没有关系,病情轻重与肝功系列检查,如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等指标有关。现在发现“小三阳”常常是乙肝病毒变异后的结果,预后更不好。统计资料显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乙肝“小三阳”的病例要多于“大三阳”。

由于病毒不直接破坏肝细胞,所以病毒数量的多少与肝损害不直接相关。如果肝功能长期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变性坏死,那么无论病毒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很少发展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