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13386800000012

第12章 明白乙肝的异常表现有哪些(1)

1.肝炎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肝炎发病率较高,无季节性,也不分男女老幼,多数病毒性肝炎还有传染性,早期识别和诊断至关重要。一旦确诊,及时防备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以下简要指出肝炎的典型表现,以供参考。

(1)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典型表现:

①发热。病毒性肝炎起病初期常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多为数天。发热多数是低热或中等热,少数为高热。个别病例发热时伴有畏寒发冷,类似感冒。若起病急骤,呈败血症热型或高热持续不退者,预后往往较差。

②疲倦乏力。这是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症状,其程度与临床类型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③消化道症状。肝炎病人消化道症状往往明显,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痛、腹泻、肠鸣、便秘等。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后,消化道症状可减轻以至消失;如黄疸继续加深,消化道症状加重,要注意重症肝炎的可能。

④肝区痛。常有右上腹及右季肋部肝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劳动或久坐时较明显,卧床休息时可缓解。

⑤黄疸。皮肤及眼睛巩膜黄染(发黄),黄色明亮,如橘皮色,起初灯光下观察不明显,阳光下巩膜黄染明显,小便如浓茶水一般。

⑥肝脏肿大,有触痛,脾脏不大。

(2)慢性肝炎的典型表现。①皮肤灰暗黝黑。特别是在面部、眼眶周围尤为明显。②蜘蛛痣。其形状为中心小动脉射出许多细小血管,类似蜘蛛网。数目1个或多个,发生部位多见于颜面、颈、手、胸、臂、背等处。肝功能改善时,蜘蛛痣可以消失。③肝掌。手掌大小鱼际及手掌面出现红色斑点、斑块,足底部也可能有此现象。此种红色斑点或斑块加压后可变成苍白。④毛细血管扩张。

颜面部、颈部及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如细小的红色丝缕。⑤出血现象。平常刷牙、洗脸时,容易出现牙齿或鼻出血,有时,安静时也可出现。⑥男性患者出现阴毛、腋毛减少或脱落,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等。⑦脾肿大。左肋下触诊或通过B超,可发现脾脏肿大。⑧皮肤或眼睛可见轻度黄染,长期不退。

(3)严重肝炎的典型表现。①水肿。下肢、面部、眼睑等处出现浮肿,主要见于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患者。②腹水。轻度腹水可以通过查体、B超检查发现,重度腹水者腹部膨隆,呈蛙腹状。

腹水出现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以及重型肝炎的表现形式之一。③肝臭。病人呼出一种有粪臭和芳香的气体,往往出现于肝硬化晚期肝昏迷时。④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便血,量较大,一般为胃底或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来势突然、迅猛。⑤出现意识和定向力障碍,性格改变,类精神病状,行为反常,狂躁或嗜睡。⑥黄疸进行性加深。短期内由局部轻度黄染转变为全身性重度黄染。⑦顽固性呃逆,腹胀难忍,腹部胀气明显。⑧少尿(每天小便少于400毫升)或无尿。这是合并肾功能衰竭的征象。

(4)淤胆型肝炎的表现。黄疸持续较高水平,皮肤、眼睛明显发黄、黄色明亮,长期不退,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无明显恶心呕吐,食欲基本正常,无明显疲乏感,肝脾可以肿大。

出现以上一种或几种异常表现,尤其是黄疸、肝区不适、厌油腻等症状,应该首先想到是不是得了肝炎,迅速到大医院检查,及时确诊或排除,对于下一步的治疗十分重要。主要检查项目是:肝功能系列(包括转氨酶、胆红素、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各项肝炎病毒指标(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B超检查肝胆脾。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典型表现并非肝炎所独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具有,如皮肤、眼睛黄染在胆囊炎、血液病、妊娠时也可出现;肝区不适或疼痛,胸膜炎、胆道疾患、溃疡病、肿瘤等疾病也可引起;又如蜘蛛痣、肝掌,也可见于长期嗜酒者、类风湿患者、内分泌疾病等等。所以,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以免误诊、漏诊。

2.为什么慢性肝病病人脸色发黑发暗?

医学术语称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脸色发黑发暗为肝病面容。眼眶周围最明显。肝脏在长期病变时体内分泌较多的促黑激素,促使皮肤的细胞内沉着较多的黑色素,使皮肤变得晦暗失去正常的弹性及应有的光泽、干燥粗糙。也可能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继发性减退所致。当病人得到治疗和休息,症状好转和肝功能改善后,肝病面容可以减轻。

3.什么是肝舌、肝掌?

肝硬化病人有较特异的舌的病变。在早期舌的边缘血管充血,随着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舌呈红色发暗,也有呈大红色的,舌表面无舌苔,光滑如牛肉,称为肝舌。

肝掌也是由于雌激素,尤其是17-β雌二醇及雌酮在体内过多引起。病人的手掌呈鲜红色,色泽多见于手掌的大、小鱼际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可呈红色斑点或斑块状,但掌心无鲜红色改变,与手掌部动静脉吻合相一致,加压后可以变成苍白色。它主要发生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的手掌上,随肝功能好转而减轻或消失。

此体征偶可见于正常人,以及关节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患者。

4.什么是蜘蛛痣?

肝细胞对雌激素灭活作用的降低,引起血中雌激素水平的升高,雌激素可使皮肤、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形成蜘蛛痣。

蜘蛛痣的特点是中心为一颗红点,周围有许多小血管向四周辐射,形如蜘蛛,轻压其中心部则能使整个蜘蛛痣退色,去除压力则又原形。中心的红点,是皮肤真皮层的细小动脉异常扩张形成,大小可由针尖大小至直径0.5cm。蜘蛛痣在上腔静脉所分布的皮肤范围出现,亦可分布于下肢、足背等处,可同时出现几个至数十个。

蜘蛛痣多见于慢性肝病患者,为肝脏损伤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病情的好转,蜘蛛痣可能消失,病情恶化可以复现。如患者发生休克或大出血以及血压下降,蜘蛛痣可暂时消失或色泽减退。

蜘蛛痣还可见于妊娠妇女、青春期正常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库欣综合征、硬皮病等。

5.乙肝病人为何容易出现慢性腹泻、关节疼痛及视力下降?

一些慢性乙肝病人或肝硬化病人往往出现慢性腹泻,大便次数一般在5次/天以内,大便溏或稀,自觉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常有腹部不适或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肝炎时肝功能尚难完全恢复正常,胆汁成分改变,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另外肠道淤血,血运不佳,肠黏膜功能不全,导致吸收能力下降;胰腺功能受影响时,胰腺分泌的有关消化酶减少亦为原因之一,病人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部分可合并慢性结肠炎。

无论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均可出现关节疼痛。急性肝炎病人主要累及膝关节,可能为一过性浆膜性关节炎,一般均能自然恢复。慢性乙肝者类似类风湿关节炎,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着于关节滑膜有关。

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晚期,病人可出现视力模糊、下降,甚至失明,又称肝-脑-眼综合征或肝皮质盲。往往是肝昏迷的前兆,随肝昏迷好转,视力亦恢复。可能与脑水肿有关。

6.乙肝病人为何会出现头晕、失眠?

有些慢性肝炎患者经常出现头晕、失眠、早醒、多梦、心悸、健忘、乏力等精神症状,首先是因为肝脏疾病缠绵不愈,日久天长必然导致肝肾亏乏、气血两虚有关,气血亏虚,使心神失养,髓海失充,必然会出现头晕、失眠。但许多患者缺少乐观健康的情绪,长期抑郁,也是导致头晕、失眠的原因之一:由于慢性乙肝病程长,久治不愈,思想顾虑多,怕病情恶化,转为肝硬化;怕肝功能波动,怕失去劳动力,怕传染等等,因而长期失眠而诱发神经衰弱症状,肝功能也随之波动,成了恶性循环,情绪不稳、忧思、忿怒对于肝病是极为不利的。

7.乙肝病人为何会出现食欲下降和全身乏力?

食欲下降常常是病毒性肝炎病人早期主要表现之一。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后,胆汁的生成及排泌减少,影响肠内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反射性引起食欲下降及厌油;另一方面,肝脏对有毒物质的解毒功能下降,导致下丘脑摄食中枢功能失调,引起食欲下降。

发热、肠胀气引起胃肠道张力下降、血游离脂肪酸升高,均可影响摄食中枢对食欲的调节,产生厌食。

乏力是肝炎病人的主要表现之一,可持续至疾病恢复后。主要是由于病人食欲下降,进食不足,全身能量供应不足引起。此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乙酰胆碱灭活减少,乙酰胆碱长时间作用于横纹肌,使其胆碱酯酶活力下降,同时由于胆汁排泄不畅,胆盐亦可抑制胆碱酯酶,致胆碱酯酶活力下降,导致乙酰胆碱的降解减少。②肝细胞受损后,糖代谢紊乱,肝脏合成糖原减少,致乳酸在肌组织中堆积,出现肌肉酸痛及乏力。③肝脏炎症时,肠内脂肪消化与吸收障碍,引起脂溶性维生素E的吸收减少。维生素E可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当维生素E缺乏时,肌肉需氧量增加,机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满足肌肉对氧的需求,导致肌营养不良,出现乏力。

8.乙肝病人腹痛及腹胀有何特点?

腹胀是肝炎病人的主要表现之一,肝炎通常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部的饱胀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腹胀逐渐明显和加重。深度黄疸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如出现腹胀,可能是腹水出现的先兆。肝炎病人出现腹胀,主要是因为肝炎时,胃肠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胃肠积气;同时,由于大量腹水、肝脾肿大、低钾血症以及中毒性鼓肠等均可引起腹胀。

肝炎病人的腹痛通常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在活动及体位改变时可能更为激烈,可向右肩及锁骨上放射,主要由于:①肝脏的肿大引起肝包膜的伸张,刺激肝包膜上的感觉神经而引起疼痛;②肝实质的炎症刺激肝内膈神经分支而引起疼痛,且由于膈神经的传导,出现右肩及锁骨上部的牵射性疼痛。当患者黄疸程度加深后,腹痛的性质可发生改变,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的绞痛、右上腹及全腹的压痛及反跳痛,且疼痛程度较为剧烈。这是因为肝胆道内高压及胆汁经由肝细胞的连接部渗入Disse间隙,再经肝内包膜下淋巴管溢入腹腔,产生原发性非感染性的胆汁性腹膜炎。

9.乙肝病人为何会出现腹泻和便秘?

肝炎病人经常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不成形,当合并肠道感染时,大便可出现脓血、黏液等成分。发生腹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胆汁、胰液分泌减少,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肝炎患者发生便秘,主要是由于进食量减少,没有足够产生正常肠蠕动的肠内容物,提高腹内压差,肌肉功能减退,以及腹腔感染或积液等因素均可导致便秘。

10.乙肝病人为何会出现血色素降低?

在临床上常见到一些乙肝病人血色素降低,呈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特别是在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较常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红细胞分化成熟出现障碍;在慢性肝炎,脾脏大,脾功能亢进,对红细胞的存活亦有一定的影响,在重症肝炎和较严重的慢性肝炎,食物含铁量不够,食欲差,营养不够,维生素缺乏等造血物质不够,与红细胞生成减少也有关。

11.糖尿病与乙肝有关吗?

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并不少见,临床上又称肝源性糖尿病。肝脏疾病时,肝对葡萄糖的利用明显降低,肝合成糖原能力下降,即肝糖储备能力明显下降,糖耐量试验明显减低,乙肝病毒可在胰腺组织中检出,常合并胰腺炎,胰岛素的生成明显减少,血胰岛素水平下降等,都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

12.乙肝病人为何常合并胆囊炎?

乙肝约30%~80%的病人经B超发现胆囊炎,胆囊收缩功能欠佳,胆囊壁增厚、水肿。但临床上往往表现不明显,多被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掩盖。合并继发细菌感染,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人可出现发热,胆囊区压痛,墨非征阳性,外周血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往往容易被诊断。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右上腹或肝区不适,钝性疼痛而被忽略。乙肝合并胆囊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肝炎的好转可恢复,除非胆道继发感染可给予一定的抗生素。

乙肝容易出现胆囊炎的原因是:①肝脏病变时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汁黏稠,胆盐浓度增加,胆汁排泄速度减慢,在胆道存留时间延长;②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汁量和排泄速度减慢,对肠道细菌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菌容易倒行进入胆道引起感染;③乙肝病毒在胆管胆囊上皮细胞内繁殖、存在,影响其功能;④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胆管毛细血管内皮膜引起免疫损害,或通过细胞毒T细胞、NK细胞杀伤表达乙肝病毒抗原的胆道上皮细胞引起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