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13386300000013

第13章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绘画名作(13)

米勒

1814-1875

作者简介:

米勒是19世纪写实主义杰出的画家,也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农村度过,对农村生活和劳动的人们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因此米勒被称为法国伟大的农民画家。米勒的艺术含蓄而深沉,富涵人生的哲理。代表作除了《拾穗》之外还有《播种者》、《晚祷》等作品。

137拾穗

作品介绍: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成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的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重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138晚祷

作品介绍:

画面描绘的是入暮之际的田间,远方的教堂传来晚祷的钟声,一对青年夫妇放下手中的活计默默站立,虔诚祈祷,人与自然在暮色和晚钟声中似乎融为一体。

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以及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些都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讷、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139缝衣女

作品介绍:

米勒从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就以农民的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他笔下的农民形象朴实,心地纯洁。而且画面色彩浑厚、沉着,与画家表达的情绪非常和谐。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画家在平凡的题材中,描绘出人物质朴的精神和恬静的气氛,显示出画家对农民的深沉热爱。

阿道夫·门采尔

1815-1905

作者简介:

阿道夫·门采尔生于德国布雷斯劳,是德国着名的历史、风俗画家。门采尔的求学道路充满坎坷,后来经过6年的努力创作,终于凭借他为歌德《艺术家生活的道路》所创作的系列石版画插图而一举成名,跻身于宫廷画家的行列。此后,门采尔除了表现宫廷生活的画作之外,还偏爱表现底层的劳动者。代表作有《笛子演奏会》、《轧钢厂》等。

140笛子演奏会(现实主义作品)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色彩辉煌华丽,冷暖、明暗的转换与过渡,与画面情绪相融,恰到好处。在总体背景下,人物刻画主次、身份、等级分明。处在灯光照耀下的贵族们,服饰华丽,却被画家以灰调子淡化;处于暗部的乐手们,在烛光下显出全神贯注的神情。真正处于焦点而又被人关注的,是那位笛子演奏家,他姿态潇洒、神情专注,陶醉于曲调之中。灯光给他以暖调,黑衣使他庄重,优美的乐曲,似乎正从演奏家的指尖溢出,并充满了豪华富丽的空间。

141轧钢厂

作品介绍:

《轧钢厂》是世界美术史上最早描绘工人劳动场面的优秀作品。普法战争以后,德国依靠法国20亿的战争赔款进行建设,发展了重工业生产,这幅画就是描绘工厂生产的现实。为画这幅画,门采尔画了几百幅速写,还亲自深入工厂体验工人的轧钢生活。他自己说:“我一直处在危险之中画这些习作,仿佛随时都会被轧钢机器吞进去似的。”门采尔曾为这幅杰作题名为《当代巨人》,画中显示了产业工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智慧与力量。画面空间壮观,工人的劳动姿态真实、生动。

142教堂里的三位妇人

作品介绍:

这幅画集中描绘了三位手持圣经静默祈祷阅读的女子,构图极为简洁,画家没有画繁琐的教堂陈设和多余的环境细节,他着意于刻画三个女子的不同外貌、神态和心理,力图揭示不同人物的经历和身份。门采尔运用一种直接的方式作画,他不画素描稿甚至不画基本轮廓。其油画的特点是下笔沉着、质感强、色彩细腻。

库尔贝

1819-1877

作者简介:

库尔贝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法国东部一个葡萄园主的家庭,21岁时前往巴黎,在1848年投身法国社会的革命运动。他的作品在构图和用色上十分独特,气氛凝重,非常引人入胜。库贝尔主张绘画就是要描写当代的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矛盾,因此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旗手”。后因激进的思想和行为,曾经被捕入狱,经保释流亡瑞士,直至晚年逝世。

143抽烟斗的人

作品介绍:

《抽烟斗的人》是库尔贝的一幅极具代表性的自画像。这幅画以暗红色作背景,画家本人穿着灰色的上衣,带有灰绿色阴影的白色衬衫,黑色的头发和胡子围笼着带有橄榄色阴影的微红脸部;画家的脸画得格外细腻分明,手法有如提香作画的方法,脸部的柔和感觉表现得极其雅致。这种雅致的感觉还扩及于深调子,涉及突出在深暗背景上的形体,使得这个“得意而调皮、富有幻想的、似乎沉醉在熏污烟斗的烟雾之中的”脸,盖上了安逸而幸福的烙印。造型的想象力是雅致的绘画处理基础;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来的安逸姿态,突出着浪漫主义的幻想神情。在这幅自画像上,库尔贝的自我欣赏得到了完美的抒情体现。

144石工

作品介绍:

《石工》是库尔贝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不朽杰作。画面上描写了一老一少两个工人,衣衫破旧、为生计在辛苦地工作。这幅画并没有其他说明性的语言,画家用刚劲有力的笔法,真实自然地刻画了劳动者的形象,赞颂了石工们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黑暗,反映了画家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极大同情和深切关怀。

145画室

作品介绍:

这是一幅表现画家7年艺术生活真实状况的画,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与真人一般大小。创作者以画家本人为中心,分别在画布左右两侧,画了23个人物。画家坐在一幅大画布前面,正在修改风景;在他身后靠着一个裸体女模特儿,以象征他的艺术灵感。他本人显得十分得意,右手举笔作画,左手握着调色板,那张络腮胡子的脸,呈侧面地向上仰着,左前方有一个昂头观看画家作画的乡村男童(象征他的童年),小孩跟前有一只在地上打滚的小白猫。

全画色彩较为统一,唯有中间那块画布上的风景颜色鲜明,打破了全局的棕色调子。后面那个站立着的裸体女模特儿身上的光影有着一种灯光迹象,而拖落在地板上的粉红色衣服则显示了画家在静物画上的技巧功力。

这幅画的象征细节过于繁复,人物也多,因此难以作主观上的解释。画家把左右两组不同地位的人物,比喻为他的生活与他的艺术理想和志趣。而所有被选入画中的具体形象与细节,是经过他再三选汰,主观地安排上去的。一旦被选用上,他便精心作些写生和素描,尽可能使色彩、形象在一个总构图内得到协调。因此,纵览全画,似乎是一个集中了各式人等的大画室,他居中在作画,颇有艺术的精神殿堂与人间生活荟萃的含义。

146绿荫下的小河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充分展现了画家描绘风景画的功力。和人体相比,大自然、岩石和溪流,或者特鲁维尔附近的海景,更能激发库尔贝创作的无限热情。《绿荫下的小河》,又名《黑泉河》是库尔贝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该画用色范围有限。树是绿色的,在阴影处成了灰色的;水是灰色的,水中倒映着绿叶。岩石也是灰色的,上面有棕色的阴影。天空是浅灰色的,闪射着天蓝色的亮光。整个画面的生气都是通过建筑的浓淡层次的变化、倒影和透明的色调上体现出来的。当观者看这幅画时,可以感觉到画中空气的抖动,可以在每一块石头上寻觅到安宁、坚定和永恒的力量,以及大自然的雄伟,万籁俱寂的灵性等等都在这幅画中获得了全面的释放。

尤金·布丁

1824-1898

作者简介:

尤金·布丁,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1824年生于隆弗洛尔一个海员家庭,14岁开始习画。后举家迁居诺曼底的一座大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勒阿弗尔,布丁与莫奈、米勒等人交往甚多,并得到了他们的鼓励。布丁的绘画作品笔法精确、细腻、轻快,用色上力避浓墨重彩,竭力表现光线的种种颤动。代表作有《图维尔的沙滩》、《安特卫普的港口》等。

147图维尔的沙滩

作品介绍:

《图维尔的沙滩》是尤金·布丁的代表作。画面描绘了图维尔的沙滩景象。在一块狭长海滩上,右边是一片山丘,山丘上有座别墅,盛气凌人地炫耀着它的石板屋顶。沙滩上有一群避暑者,他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人们只看见他们的背部。左边稍远处,一个小姑娘和一位打着绿色小阳伞的女子出神地看着大海和沐浴者。右边,有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身着硬衬布衣服,从其浅黄色和浅灰色可以想见衣服的宽大和雅致,他们在愉快地聊天。在沙滩中央,一只小狗瞧着一群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看上去他们酷似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小斑点;画中还有两间白色更衣室和两根又细又高的桅杆,它们很好地将陆地、海洋和天空相连。然而最令画家着迷的是被渐渐消逝的云彩掠过的广阔的蔚蓝色天空,画中天空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所以地平线显得很低。没有一个画家像尤金·布丁这样作画。

布丁绘画常使用纯色:白色、红色、蓝色、黑色,而且也巧妙地运用灰色,使之在透明光线下闪闪发光,如珍珠一般充满了生机。画中人物经常都是用一些色彩鲜艳的小点来表示,但每个点的神态、姿势都为各人专有,个性分明,形态各异。

尤金·布丁的沙滩画在沙龙画展中取得了最大成功,评论家卡斯塔尼亚里在1869年也证实说:“布丁创造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海洋风景画”。

居斯塔夫·莫罗

1826-1898

作者简介:

居斯塔夫·莫罗于1826年出生于巴黎,他的艺术天赋受到作为音乐家母亲的鼓励。1846年,莫罗考入巴黎着名的美术学校。青年时期,被德拉克洛瓦的色彩所吸引,并逐渐发展成浪漫主义。莫罗与安格尔的学生泰奥多尔·夏塞里奥一样,爱画匀称的人体,嗜好阿拉伯式东方图案,爱用绮丽的佩饰来装缀妇女等等。《莎乐美》、《加拉忒亚》、《宙斯与塞墨勒》等是其最富特征的象征派作品。

148色雷斯姑娘拿着俄耳甫斯的头

作品介绍:

希腊神话里的俄耳甫斯,原是色雷斯地方的一位诗人和歌手,河神俄阿格洛斯和卡利俄珀的儿子。他善于弹竖琴(古希腊的一种琴,也称里拉),还发明了音乐和作诗法(有的神话就衍称他是阿波罗的儿子)。俄耳甫斯的琴声可使猛兽俯首。他的歌声还能使树木弯枝,顽石点头。他曾随伊阿宋航海去觅取金羊毛。一路上他以音乐战胜了种种困难,通过美妙的歌声与竖琴演奏声为阿耳戈船的英雄们远航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妻子欧律狄克死后,他又追到阴间,冥后珀耳塞福涅被他的琴声所感动,答应让他把死了的妻子再带回人间,条件是一路上不许回头。然而当他接近地面时,想回头呼唤妻子紧紧跟上,结果使妻子重新坠入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