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养生贵在养心:常给情绪排排毒
13386000000010

第10章 让饮食给情绪排排毒(1)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但能够补充身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还能拯救我们的情绪。食物中,含有不少大脑所需的特殊营养,这些营养可以保持思维敏捷,使情绪稳定,是改善情绪的灵丹妙药。

食物能左右情绪

“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能左右人体的健康状态,还能左右人类的情绪。人的喜怒哀乐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食物能够使人快乐、安定,有的食物则使人焦虑、愤怒、悲伤、不满、恐惧、狂躁。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吃是一种安慰。吃东西不仅能够解除饥饿感、补充营养,还能对人的情绪起到一定的影响。

其实,关于食物与人的情绪这一课题的研究,在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的青睐。据统计,人的一生差不多要吃掉60~70吨的食物,这些食物在小小人体内被分解、吸收、排泄,食物里所含有的成分有的通过吸收,直接作用于人体左右人的情绪,有的通过影响人的健康间接左右人的情绪。

食物的确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人类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物质将各种信息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目前已经确认的这种传导物质有100种以上,其中,影响情绪的有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和内啡呔。肾上腺素、内啡呔是传递“幸福”的化学元素;多巴胺也有改善情绪的作用;血清素影响人的满足感,如果血清素含量不足,人就会感到疲倦、情绪低落。食物则能够提高这些支配愉悦感的神经传导物质的浓度。实验证明,高蛋白可以在人脑里制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高碳水化合物加低蛋白能产生血清素。

美国的一些医生根据部分食物能使人快活、进而调节情绪这一观点,治愈了一些精神方面的疑难杂症。有一位女病人终年抑郁寡居,精神专家卡瑟·李普曼给她注射了一剂浓度很高的玉米液。注射后,病人反应很强烈。接着又给她注射了一支中和剂,病人反应很快消失。这证明病人的症状可能是由于吃玉米类及含碘盐较高的食物引起的。经过两年的“忌口”,这位妇女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

很多失眠者有这样的经验: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或者吃一块面包、喝一碗小米粥,往往就可安然入睡,免受失眠之苦。这是因为睡眠的产生,并不全由于疲劳所致,而是由于脑内产生了5-羟色胺。而以上所说的物质就可以促使人的大脑内产生更多的5-羟色胺。

许多实验证明,水果、粗面粉制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对心情沮丧、抑郁症有显着的疗效。土豆、没有去掉表皮的粗面粉面包、大量的蔬菜色拉能够使人心情愉快。燕麦中也含有使人快活的物质,多少年来英国人的早餐总少不了燕麦粥。有些人认为这种燕麦、水加盐煮成的食物,或许是英国人性情幽默的原因之一。

有些食物如控制不好会带来负面情绪。要想获得好心情,以下这些食物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高油脂食品

油炸食物含有较高的脂肪,会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使我们感到疲劳。为补充人体必需脂肪,可选择低脂肪的人造黄油、豆类和蔬菜及鱼肉。

另外,选择清淡开胃的食物,努力尝试新的口味和各种美食,可以调动积极的心态。平时也可以补充柠檬、杨梅、山楂等水果,刺激食欲,以利于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锌、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2.不过量摄入巧克力和咖啡

过多摄入巧克力和咖啡因,可使人心情沮丧,加重抑郁。相反,有些营养素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如钙、镁等,成人每天宜补充1500毫克钙及1000毫克镁。此外,香蕉也能发挥镇定作用。

3.戒烟,少喝酒

虽然香烟、酒精可以让抑郁情绪得到暂时解脱,但一段时间后,不良情绪又会卷土重来。还有,要远离碳酸饮料,《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研究发现,每天喝2.5罐碳酸饮料会导致抑郁和焦虑增加3倍。

4.高蛋白、高糖分、高盐分食物

这些食物吃得过多,会引起饮食失衡继而易感疲劳。高蛋白食物包括海鲜、各种肉类制品,它们所含的磷脂都很高,属于酸性食物,吃太多会感到疲劳;含糖类食物会快速地被肠胃吸收,造成血糖急剧上升又下降,影响人的精力及情绪的平稳;高盐分食物容易造成人的精神萎靡不振,水分过度堆积在体内无法排除,整个人会觉得身体无力。

其实,凡事过犹不及,吃东西也是一样,只要合理的搭配饮食,就可以轻松赶走坏情绪,迎来身心健康。

一日三餐学问大

正常人的一日饮食一般习惯吃三餐,怎样安排好这一日三餐是门学问。其实,汉代以来,我国就开始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方式。很多人认为一日三餐,日复一日,本来就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很少重视三餐的科学饮食方法,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一日三餐不仅要定时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证营养的供应,做到膳食平衡,从而才能保证人体的身心健康。

1.早餐要吃好

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也印证了古人的这一说法。伦敦罗汉普顿大学的生物心理学家吉伯森最近在英国《营养学报告》杂志上撰文表示:吃消化慢的食物,会让你的头脑更加清醒,记忆力也更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哈维斯也表示,“当你要去考试或者会谈的时候,肚子稍微空一点儿有好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对此解释道,清早起床后,胃肠的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吃得太多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从而减少对大脑血液的供应,影响大脑的灵敏度,不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因此,早餐重在食少而精。

一般情况下,一天需要的营养,应该均摊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摄取的热量应该占全天总热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补充上午消耗的热量,又要为下午的工作、学习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热量,早餐应该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每天早晨吃一两主食、喝一杯125毫升的牛奶或酸奶就足够了。此外,也可以搭配一些水果。如果在吃水果前,我们就已经饱了,不妨把水果带到单位,可以在上午10点左右加餐。早晨吃一个鸡蛋、一点小菜和一些坚果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的脂肪含量非常少,既能让你保持苗条身材,又能为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

另外,早餐主要是维持上午的精神状态,除了在量上有限制,食物选择上也要有讲究。如燕麦粥、八宝粥等消化慢的食物,就比白粥好,或者吃点含粗粮的食物。既利于胃肠的消化,又能在整个上午为头脑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

2.午餐要吃饱

午餐要吃饱,指的是要保证午餐充足的质与量。午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补偿由于早餐吃得少、上午运动量大、消耗多可能出现的营养负债,又要为下午的活动之需储备能量。因而,午餐饮食的品质要高,量也相对要足。再搭配午餐的时候,应该注意主食分量要大些,副食花样要多些,肉类、蛋类、豆类、青菜类最好都要见之于餐桌上。

有些上班族,由于午餐的时间较短,就仓促应付,只吃些包子、馄饨、面条等速食品。有关专家指出,午餐只吃包子、馄饨、面条等,虽然热量供给基本能达到标准,但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微量营养素明显不足。我们一定要拿出充裕的时间来吃好午餐,并且应该注意提高饮食质量,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肉、瘦猪肉、牛肉、羊肉以及水产品和豆制品。因为这类食物中的优质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头脑保持敏锐,对增强理解和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如果午餐吃了富含单糖、双糖及淀粉多的米饭、面条、面包和甜点心等食物,会使人感觉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难以集中,以致影响情绪。此外,午餐最好不吃方便食品,例如方便面、西式快餐等,这些食品太简单,营养含量低,而且不均衡,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午餐吃得过于简单,下午3~4点钟最好再吃1~2个水果,以便增加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素。

3.晚餐要吃少

晚餐进食量要适当少一些,这是因为晚上接近睡眠,活动量小,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减少。若进食过饱,一方面易使饮食停滞,影响睡眠;另一方面摄取的营养超过身体所需,又会造成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甚至诱发疾病。

晚餐要以富含维生素C和粗纤维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既能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又能供给人体需要的纤维素和微量元素,防止动脉硬化,改善血液循环,有益于人体健康;应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条、面包、米饭和甜食等,能使血液中不能被肌肉细胞所吸收的色氨酸进入大脑,并转变为有镇静作用的血清素。因色氨酸除有安眠的作用外,还可减轻身体痛觉和敏感度。

合理搭配三餐并长期坚持,能够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缓和不良情绪的作用。合理的配餐会让你觉得每一顿餐饮都是一同享受,从而也会使心情舒畅,排除积攒的情绪毒素。

不要把情绪吃进肚

带着情绪吃饭,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习惯。高兴的时候,济济一堂,大吃一顿;痛苦的时候,借酒浇愁,明知酒入愁肠愁更愁,还是要找一小酒馆喝几杯,以缓心头之痛;无聊、压力太大时,也会不自觉地想吃东西,之后又愕然发现自己已成为肥胖一族,懊恼不已。

饮食有时候的确是由心情来决定的。一旦处于不开心、紧张、焦虑状态,有的人会茶不思、饭不想,拒绝饮食;有的人则会带着情绪饮食,表现为特别想吃东西,而且很难控制,这是在把食物当成一种安慰或者奖赏,用进餐来缓解精神的压力。这都是情绪化饮食,往往与从小的行为和环境相联系。其实,人人都知道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三餐要定时定量,可是一旦情绪上来了,啥都不管不顾,要不大吃特吃,要不干脆滴水不沾。面对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偷袭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妥善应对情绪化饮食,以免因为饮食不当而带来身心上的负面影响。

1.不要开怀畅饮

遇到开心的事情,为了表达心中的兴奋之情,我们难免要大吃一顿。结果大吃导致消化不良,食物在胃中郁结成气,引起肝火旺盛,最终破坏掉本来很好的心情。因此,遇到高兴的事情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寻找适当的替代方式。

现在有句话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高兴的时候,不一定非得大吃一顿,看场电影、去郊游,这都是不错的庆祝方式。每次遇到高兴事情的时候,先排除吃,然后再想其他的方法,久而久之,就不会一遇到事情就想到大吃一顿了。

(2)自我暗示

吃东西之前,在心里告诉自己,只能吃多少。在吃的时候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到了定量的时候立马停下来,这样才能有效管住自己的嘴巴。

(3)在聚会上控制自己

聚会是很多人难以抵挡食欲的时候。在聚会上,只选两样你最爱吃的食物,必须有一样是蔬菜,只吃你选的这两样。研究发现,比起那些经常吃不同食物的人,有固定饮食结构的人更容易保持苗条的身材。

2.有压力拒绝暴饮暴食

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很多人会习惯性地买来一堆零食,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将食物往嘴里塞,以此来缓解压力。结果,压力没有缓解,身体还长胖了,平添无谓的烦恼,更严重的还会造成急性盲肠炎。最后,不但不能缓解情绪,反而会助长不良情绪。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出门快走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爱吃零食的人如果在担忧时能快走上5分钟,他们对于零食的注意力就会大大分散,因为快走能提高血液中的复合胺含量,使人心情愉悦,从而有效缓解焦虑。这样,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也不会无意识地吃下很多东西。

(2)掌握时间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清晨和快到傍晚的时候,容易暴饮暴食,因为这段时间通常是人体紧张和压力感较强的时候。所以,想要控制饮食,这段时间要让自己远离食物。

3.伤心时补充维生素

伤心的时候,男士借酒浇愁,女士借吃来掩盖自己的悲伤,这都会对身体、心理造成伤害。这时候,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和多晒太阳来驱散心里的乌云。

研究发现,维生素和日照能够使人感到振奋。多愁善感、容易悲伤的人,适当地延长日照时间,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能够减少悲伤的几率。在对112个人做的实验当中发现,在延长光照和补充维生素两个月后,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沮丧的情绪有所舒缓,其中25%的人身材更加苗条,虽然她们并没有刻意节食。

4.无聊时饮食需注意

无聊的时候,人最喜欢吃东西,比如很多女孩子就喜欢坐在电视机前吃爆米花,嗑瓜子,一吃起来就没完没了。因此,在想用食物来消磨无聊时光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1)选择耗时久的食物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的学者们认为,当吃耗时较长的食物时,人们会吃得相对少一些,也更加清楚自己已经吃了多少了,这样人们就不会无止境地吃下去。所以,如果我们只是闲得无聊,想吃东西的话,那么可以选择那些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吃到的食物,比如需要剥皮的坚果类食品。

(2)早睡早起

美国多项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肥胖和缺少睡眠之间有很大联系,晚睡的人更容易吃过量。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东西,晚上吃会比白天吃吸收更多的脂肪和热量,对身体很不利。所以,明智的选择是不如把无聊的时间花在睡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