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向魏书生学什么
13383100000007

第7章 学习魏书生:教书必须育人(3)

一位青年教师过去看学生总是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他对骂对打。在他苦恼的时候,领导指导他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渐渐认识到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弱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底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于是他以满腔热情去帮助后进学生,使他们头脑中真善美的东西占了上风,这些淘气大王后来都有了明显进步,师生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二、用教师的心灵去感知学生的心灵

教师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教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教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是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再一种是用心灵位移的方法去感知。一位失去父亲、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教师如果不设身处地去想问题,就很容易因为他使班级的总分降低而恼火。但如果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家务劳动的繁重与上学的艰难,就可以观察到孩子心灵上斑斑点点的伤痕。了解到这些,教师自然会采取措施治愈这些伤痕,而绝不会再去砍上一刀。

第三是用心灵交换的方法去观察。学生心灵的门并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的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如何突破这一岗哨,使学生的心灵和教师的心灵交流呢?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去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和他们一起唱歌、郊游等等。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学生变得无拘无束了,这时他们心灵的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心灵之间好像搭起了一座宽阔的桥,感情在交流,心灵在互换,什么心里话都肯告诉老师,和老师成了忘年之交。如果能有一段和学生一起下厂下乡劳动的时间就更好了,师生心灵的交换进行得更自然。教师可以探索到平时的课堂上几年也发现不了的心灵的奥秘。

有两名同时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初中教数学的女教师,由于观察学生的能力不同,五年以后,两人工作相差悬殊。孙老师致力于探索学生心灵的奥秘,总是回忆自己念书时的心理过程,设身处地地想学生的难处。工作之余,她也像个孩子一样同学生们一起唱歌打球,学生们既不怕她又格外尊重她,什么心里话都跟她说。这样,孙老师的话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听她的话即使牺牲多少个人利益也感到痛快。尹老师呢?总习惯于指责学生不听自己的话,总在一厢情愿地琢磨“治服”学生的办法,搜集一些噎得学生喘不过气来的语言,学生的心灵对她来说一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师生关系一直处于一种教训与反教训的紧张气氛之中。结果工作对她来说成了怄气的同义词,她的阴云密布的脸便很少有阴转多云的时候。她的学生当然也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师生之间由于互不了解,彼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调查研究

调查,是一种目的更为明确、具体方式更为固定的了解学生的方法;研究,则是将调查来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调查的方式有多种,一般是开调查会。找班干部开会,归纳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找某同学的几个朋友了解某同学的课外兴趣,以找出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后进同学谈心,了解他们信心与自卑感在心灵深处的斗争,了解他们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开独生子女家长座谈会,了解独生子女的同情心与责任感的增长过程;到学生集中的街道,调查学生对待社会工作和邻里关系的态度……学生的普遍心理是愿意崇敬一个了解他们,并能客观地分析他们心理状态的教师。

还有一种调查方式,是经常征求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问一问学生哪些问题处理得对,哪些问题的处理使大家感到失望,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是不是过火,这是事后征求意见。还有的老师总是在事前征求学生的建议,管这种做法叫“民意测验”。星期日搞一次野游活动好不好?电影院上映《心灵的火花》,我们什么时间看好呢?下周的班会是交流学习方法,还是搞诗歌朗诵?早晨跑步的路线怎样确定?音乐课是学唱《童年》,还是《我的中国心》?这样商量问题使学生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就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

第三种调查方式是书面调查。教师通过看学生的作文、日记,掌握学生思想感情的脉搏。有不少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在日记里说一说。看作文、日记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心灵中许多闪光的东西。也有的老师为了有目的地调查学生心灵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就让学生在日记中写一些专题:《真是乐死人》、《使我气愤的一件事》、《分别》、《自传》、《嘱咐》、《妈妈的话》、《我的好朋友》,教师看日记时,就可以总结出十四五岁孩子们心灵天空的变化规律。

通过魏书生讲述的事例并综合魏书生的其他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了解学生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学生档案,初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如果你是一位新接手某班级的教师,面对陌生的面孔,怎样才能快速熟悉、了解学生呢?其实,最奇效的突破口就是查看每一名学生的档案材料,结合学生的学籍卡、《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过去表现进行深入的了解,继而初步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品德表现、家庭情况以及学生成绩等基本情况,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学生打好基础。细致研读书面材料,也包括学生的日记、作文以及上交的作业等,这些一般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倾向以及心里想法,从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做好准备。

二、在教学过程中去了解学生,详细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素质

1、统计记载法。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学业成绩统计,也包括其他各方面的统计。通过记载统计,力求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全貌,以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达到扬长避短。我们要重视学生成绩,特别是要从成绩中看到我们本身工作的收获与不足,找准改进工作的突破口。但切忌一切以成绩为准绳,以偏概全。资料记载要尽可能具体、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地只看现象,不知本质。

2、调查评价法。对于一名学生的掌握了解,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评价与看法,尽可能达到全面、客观、公正。这就包括听一听周围学生的意见;任课教师的评价,前任教师和班主任的介绍,学校领导、同事的观察,毕业母校教职工的意见;家访时家长的说法,街坊邻居的谈论等等,这样调查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

3、自我介绍法。这是客观了解学生的又一重要手段。由学生自我评价,介绍个人的志向爱好和优缺点,是学生自我表达的一个机会。通过学生的谈吐能够听到他由衷的感想与呼声,能够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如深层次的思想境界、好恶观点等内在素质。对于自我介绍中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使其扬长避短;对于其中的缺点、不足,可以用正确的方法逐渐帮助其克服。

三、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作为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业余时间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积极投身于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打球、玩游戏、讲故事,与学生共享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素质以及人际关系,既发现了学生身上的缺点,也看到了学生身上潜在的动力和闪光点。

四、深入到学生中去,全方位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

师生关系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必须处理好这个关系。这对师生间的交往至关重要。既然是交往,就应该互相来往,具有双向性,即教师要了解学生,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教师。在交往中,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温馨和睦的交往氛围,且不能以教师身份而盛气凌人。只有使学生感悟到教师的诚意,才能使学生更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学生才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

五、要深入调查和研究,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共同生活,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只是学生中的表面现象,不做调查就很难深入到矛盾深处;有的问题头绪纷杂,说不清谁是谁非,不做调查,就很难找到矛盾的症结;有的问题似是而非,不做调查,就很难弄清其相。这些都说明,全面了解学生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处理好班级问题,学生才能够心服口服。

六、经常开展家访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

我们都知道,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一部分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在家中往往养成了懒惰、固执等不良的生活习性。这些在学校一般很难被教师发现,只有到学生家里和家长沟通,进行实际调查,才能更深刻、全面地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的过程,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选择合理的了解方法,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否则就会导致与学生关系的紧张,最终将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更谈不上教育好学生了。

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还有待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创造。

总之,学生心灵的大门一旦被打开,我们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我们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教学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德育:“感染熏陶、潜移默化”胜于说教

德育本来是踏踏实实地教育人的,是教人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的。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德育往往流于形式,图热热闹闹,“醉翁之意不在酒”,似乎只要形式上完成了就行,至于实效,那就不考虑那么多了。

如某学校规定,实行德育加分的办法,学生做好事可以记入思想品德分,德育加分在期末作为评定“三好”或优秀学生的一个重要条件。于是一位学生问老师:“扶老人过街值几分?”在加分的动力驱使下,一些学生的课余时间、星期天忙着“赶场”,去参加公益性的活动或劳动。他们到了一处活动场地,往往是扎一头,露一面,表示一下就走。还有一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加分“长”得太慢,很着急。一次,他看到同学铅笔盒里有100元钱,于是就趁同学不注意时拿来交给了老师,说是捡的,结果后来被失主揭发了出来。

有位班主任写了一篇名叫《这样的“德育考核表”实在不妥》的文章,倾诉了这位班主任面对中学生德育考核表的困惑,很能说明这种德育加分的失范。

新等期来了,高一年级每个班主任都领到一堆表格。这些表格很重要,要连续填写3年,最后作为档案供大学录取新生时参考。其中有一份叫做《某某省中学生德育考核表》,作为班主任,我已经填写了多年,着实感到费劲和棘手。

列出其中几条给大家看看: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认真上好思想政治课,关心时事形势,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