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13381600000002

第2章 传说拾遗、野史杂说——民间趣闻之谜(1)

女娲、伏羲真的是兄妹吗

女娲,是被古人尊奉为人类始祖的伏羲的妹妹,在传说中,女娲和伏羲具一种人首蛇身的异相,女娲也被尊奉为人类之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

在远古时代,发生了一次大洪水。原因是人心逐渐被物欲侵害,而不在敬神灵上帝。于是神灵上帝就降灾于人类。

天和地是由弟弟雷公和哥哥高比,分别负责治理。一开始,倒也和睦相处,人民也能安居乐业。高比有一双儿女,十分讨人喜欢,儿子叫伏羲,女儿叫女娲,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强,人类开始不敬奉天神雷公。一天,有户人家竟然把狗头当猪头供奉雷公。雷公大怒,整整6个月不下雨,人们去求高比帮忙,高比偷来雨水,滋润土地。雷公很生气,就想用火雷劈死高比,却被高比用鸡罩活捉了。高比捉到雷公后,将他关在铁笼子里。第二天,高比要去集市,临走,他嘱咐儿女:“记着,千万不要给他水喝。”

高比走后,雷公做出十分痛苦的样子向高比的一双儿女讨水喝,水的数量由一碗变成一口,伏羲和女娲还是不同意。最后雷公说:“那么请你们把涮锅水给我几滴也好,我快渴死了!”小兄妹犹豫片刻,决定用涮锅的涮把蘸几滴涮锅水,给雷公喝。

雷公喝了水,非常欢喜,一用劲,就听轰隆一声巨响,雷公撞破铁笼子飞了出来。小兄妹俩吓呆了,不知如何是好。雷公拔了一颗牙齿,交给他俩说:“快拿去种在土里,如果遭了灾难,你们就藏在长出的果实里去,可以保你们平安!”说完,雷公就升天而去。高比买了调味品回家,发现雷公逃脱,不禁失声道:“大祸到了!”于是他打造了一艘大船,以防灾难从天而降。小兄妹俩依照雷公的吩咐,种下了雷公的牙齿,奇怪,牙齿发芽了。很快,到了中午就长了叶子,傍晚开花结果,第二天,果子长成了一个大葫芦,兄妹俩用锯子锯开葫芦,掏出了里面的葫芦籽,葫芦不大不小,正好容得下他们俩。

第三天,风云突变,飞沙走石,暴雨从天而降。一时山洪爆发,洪水淹没了平原、丘陵。高比钻进了大船,小兄妹俩却钻进了葫芦。洪水越涨越高,高比驾着大船,一直到达天门。他用手敲天门,敲门声响彻天空,天神害怕了,急性喝令水神退水,倾刻间,雨止风停了,洪水一落千丈,大地露了出来。高比的大船从天空跌落在地上,摔得粉碎,高比也牺牲了。

世界上只剩下伏羲和女娲两人。看着人类即将灭绝,伏羲提出和女娲结婚,繁衍人类。但妹妹却不同意,她说:“我们是亲兄妹,怎么可以结婚呢?”伏羲说:“如果我们不结婚,世上就不会再有人类了。”女娲一想也有道理,但是还想再看一看天意如何。于是就向上天占卜。占卜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伏羲女娲在南北山上各点一堆火,如果升在空中的烟绞合在一起,就可以结婚。火着起来后,烟便绞在了一起。第二次兄妹俩在南北两山往河谷地带滚石磨盘,到河谷后如果两块磨盘贴合了,就表示可以结婚。磨盘也贴合了。第三次占卜更像现在的考验。妹妹提出一个问题,说:“我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如果追到我,咱俩就结婚。如果追不到就不能结婚。”于是兄妹俩绕树跑了起来。妹妹机灵敏捷,哥哥追了好久总追不到。伏羲智慧过人,他追着追着,猛不防把身一转,气喘吁吁的妹妹就一头撞进哥哥的怀里,再也挣脱不了。于是他们就结婚了。

兄妹成亲不久妹妹就生下了一个血红的肉球。夫妇俩觉得好奇,便拿刀将肉球切成细小的碎块,把它包起来,带到天梯去玩。刚到半空,一阵大风吹来,把肉沫吹得雪片似的飞向大地。更令夫妻俩惊讶的是这些肉末落到地上都变成了人,落到什么地方,便以那地方事物的名称为姓氏。就这样,世界上又有了人类。

女娲和伏羲真如故事中所说的是亲生兄妹吗?这只是个传说,谁都不能妄下定论。

黄帝是否真有其人之谜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在部落间战争纷起之时,黄帝以其非凡的才华,率领其部落,兴起于姬水。在乱世中,黄帝以战争手段制止了各部落间的混战,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从而促进了各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悠悠五千多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帝究竟是否真有其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可惜,黄帝离我们太遥远了,关于他的事迹,很难证之信史,只有借助于古代的神话传说,来勾画他伟大的形象。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他既会推算天文,制定出中国最早的历法,又会制造车、船和指南车。他还精通医术,和神医岐伯一起研究出一套诊治方法。他和岐伯关于医学的对话,被后人编成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很能干,她教人民养蚕,总结出一套喂蚕、缫丝、织帛的经验。从此人们既会制衣,又会作冕,还能制鞋,从上到下都装束起来,彻底改变了上古时代人类穿树叶兽皮的原始习惯。古代的人受饮水限制,居者靠河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黄帝发明了井,人们才有可能到远离河流的地方去开发。当时的人还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又是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黄帝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文字学家仓颉,造出了象形文字,音乐家伶伦分出十二音阶,配成乐曲;精通数学的隶首,制定了各种度量衡等等。

黄帝还是古代主持正义力量的代表。古书上说,他办事公道,受到了周围许多邻近部落的拥戴。当时有一个南方部落的首领蚩尤,勇猛善战,常常凭借着自己的强大力量,进攻别的部落,烧杀抢掠,使得人们不能安定生活。蚩尤把矛头指向了曾与黄帝结成联盟的炎帝部落,把炎帝部落赶到了黄帝控制的河北省涿鹿地区。蚩尤乘胜追击,又跟踪到了涿鹿。在这里,终于和黄帝部落展开了一场恶战。涿鹿之战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次相当激烈的战争。传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战场上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部众迷失了方向。黄帝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式,又利用了风后所制造的指南车,辨别了风向,才把蚩尤打败。黄帝乘胜追到山东,捉住蚩尤杀掉,把蚩尤的头带回涿鹿,埋在那里。所以至今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的涿鹿县,还有一座蚩尤坟。

关于黄帝之死,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据说,他并没有死,最后的归宿是乘龙升天了。因此,现在陕西黄陵前的围墙正面,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叫做“桥山龙驭”,就是指的这个故事。这更说明黄帝受到人们无比的崇敬,人们不希望他死,希望他永生。这个神话,表达了他的部族和后代们的美好愿望。

木匠史祖巨大发明成就之谜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前444)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的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多种,散见于战国以后的书籍中,主要有:

(1)机封。《礼记·檀弓》记载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2)农业机具。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制做了铲。

(3)木工工具。古代的许多器具是木制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对木匠来说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说鲁班制做钻、括(矫正木材弯曲的工具)。《鲁班经》还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说明古代工匠认为曲尺是鲁班发明的,但这只是传说,曲尺在鲁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锁钥。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载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6)仿生机械。《墨子·鲁问》又记鲁班削木竹制成鹊,可以飞3天。另据《鸿书》记载,他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论衡·自纪·儒增》记述了一种传言,说他制做出备有机关的木车马和木人御者,可载其母。

(7)雕刻。《述异记》记载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8)土木建筑。《事物纪原》和《物原·室原》都说鲁班创制铺首,即安装门环的底座。古时民间还传说他主持造桥;他的妻子云氏为了使工匠不受日晒雨淋而发明了伞。

当然,对于鲁班的发明成就有些史书的记载有点夸大事实,但是鲁班作出的伟大成就不得不让人钦佩啊!

孟姜女是否真有其人之谜

孟姜女,战国时齐国武将记梁的老婆。

孟姜女的原型是战国时齐国武将记梁的老婆。

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她如何哭倒了长城?

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在被人们代代讲述了上千年以后,在不久前有了一个新的名分。她的传说和其他30项民间文学一起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历史上,莫非真有孟姜女此人?这个貌美如花的小女子难道确有“哭长城”一事?她哭的所谓的“长城”又是在哪里?一个娇弱女子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哭”法,终于连长城也“倒”了?

孟姜女原是无名氏,最早记载的孟姜女是没有名字的。她是齐国武将记梁的老婆,称为记梁妻。

在《左传》中,最早记载了有关记梁妻的故事。“记梁出战莒国,死了。尸体被运回齐国,齐庄公要求在城门外进行吊唁。”但是,记梁妻坚决不同意。她说:“记梁是怎么死的?如果他有错误,就干脆不要把他的尸体运回。如果没有错误,记梁就是为国捐躯,那么应该能够到宗庙里面进行祭奠。”于是,齐庄公就按照规矩很正式地举行了祭奠仪式。

故事到此似乎结束了,没有关于“长城”、也没有关于“哭”的内容。顾颉刚先生在1927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中对此故事起源也有说明。顾老撰文描述:“在这一段记载里,只见得她是一个知礼的妇人”。

那么,记梁妻究竟是怎么哭起来的?

“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孟子说齐人善哭,因为孟姜女哭,从而改变了齐国的风俗,导致了一个国家善于唱哭调。但是顾老推测,很可能齐国本来就善于唱一种哭腔,有这种风俗,所以才有了记梁妻的哭。”

把孟姜女故事的中心放在“哭”上,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天人感应”的需要。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西汉重天人感应。而“哭”能够跟“天人感应”挂钩,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功能并能够最终在故事中稳定下来。

任何时代都会用现实的例子来说明某种哲学思想。西汉就借助了记梁妻的故事,使其成为“天人感应”的一个个例。“不过,这所有的研究都只能说是猜测。”至于记梁妻究竟是怎么“哭”起来的,这是至今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

孟姜女的“哭”,甚至哭“崩”了山。

刘向在《说苑》及《列女传》中记载“孟姜女在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这是孟姜女哭崩了城的最早记载,是刘向提出来的。”从此,孟姜女“哭”的威力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崩城”,甚至是到了“崩山”的地步。

苏小妹的嫁娶趣事

苏小妹,苏洵的女儿,聪明过人的才女,后嫁于秦观。

苏小妹是苏洵的小女儿,也就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不仅长得容貌清秀俊美,而且聪明伶俐,是甲誉一方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