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五千年历史之谜
13379300000024

第24章 宦海沉浮(8)

5月19日,这个毕业于美国布郎大学的日本大使在校友会上,认出了两个以前的同班同学,其中,“W”在美国外交部欧洲司供职,另外一个是著名的议员。这个日本人说这两个人对他很有用,“有用”是什么意思?

胡佛领导的高效的联邦调查局和军队的情报机构对这些华盛顿高官有意或无意地帮助日本和德国的行为进行监视了吗?究竟美国的日本间谍的真实面目?这些问题都无从知道了。

花园里的德国老人之谜

花园里的德国老人是谁呢?他的档案究竟有何秘密?

1945年,强大的盟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向前推进了400多英里,直抵德国宽阔而壮观的莱茵河。莱茵河自古就是德国防御西面之敌的天然屏障,于是,在这年3月,希特勒下令炸掉莱茵河上的数十座大桥,以阻止美国、英国及法国军队的进攻。

从美国士兵枪口下侥幸逃生的克雷德·阿登纳国家档案馆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和他的高级幕僚对在莱茵河上找到一座完整的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在3月6日,当美国第9装甲师B分队领导人威廉·胡根准将站在雷蒙根镇莱茵河边的悬崖上举目远眺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他脚下的莱茵河上,居然有一座完好的大桥。

胡根并不知道,这座跨度达1000英尺的大桥要不是因为炸药放置不当而没有引爆的话,它也会和其他几十座桥一样早就荡然无存。胡根将军明白,如果能迅速占领它,将会挽救无数美国士兵的生命,同时加速欧洲战争的结束。

一个电话马上找到了约翰·戈雷堡少尉,他是匍式坦克排的排长,来自南加州哥伦比亚,现在离莱茵河很近。

“戈雷堡,拿下这座桥!”将军的命令严厉而又兴奋。

戈雷堡少尉马上集合坦克排迅速朝那座桥进发。他们行进到雷蒙根镇近郊的时候,看见一个德国老人正在花园里悠闲地工作。一个美国士兵怀疑这个老人是利用他的年龄做掩护的人民党,人民党是希特勒组织起来的保卫德国国境的组织。于是,好战的他在坦克开过去的时候,拿起来复枪,对着老人就开了3枪。这个德国老人赶紧趴在地上躲过了子弹,所幸没有受伤。

一会儿,美军就占领了那座大桥,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卡尔·逖目曼少尉率先带领他的步兵排跨过了大桥。

直到许多年后,约翰·戈雷堡少尉才知道那个趴在地上躲过了3枪的德国老人的身份。这人就是70高龄的克雷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就在那次枪击事件后的第四年,他当上了西德的总理,并且是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坚定的同盟。原来每个英雄的背后都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惊险的经历。能够扛着困难往前走,风雨无阻,这是他们的超人之处,也是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一生臭名昭著,然而,正因为其臭名远扬,才让人对他更加感兴趣,甚至对于他的性别问题人们也产生了怀疑。

一位研究者写道:“从生理上看,希特勒不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汉,当然更不是理想观念中柏拉图式的伟大军事领袖和新德意志的缔造者。他的身高不及国人的平均高度,臀部宽大而双肩窄小,肌肉松弛且双腿短小,一副纺锤造型。沉重的长统皮靴和宽大的长裤遮盖着他的臀部。他躯干宽大,但胸脯凹陷,人们说他的军服下填塞着棉花遮掩这一缺陷。”曾在希特勒身边工作了3年的女秘书说希特勒在其情妇面前就像是慈父一般。他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不完全是由于性欲。他喜欢与女人调情,但他又考虑调情的后果。他不喜欢别人接触他的身体,甚至连医生的检查他都拒绝。一位西班牙外交官的回忆录中讲述希特勒曾向一位名叫玛杰达的女人透露:他之所以对许多女性在身体上的奉献嗤之以鼻,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颗枪弹击中了他的生殖器,造成他性生活的障碍。而一些医学家倾向于认为希特勒是梅毒病患者,他的睾丸被他的私人医生切除了,倘若没有梅毒病使希特勒丧失了性欲这一原因的话,是很难解释清楚希特勒拒绝那么多美貌女性的奉献的原因的。

20世纪80年代,东德历史学家召集了一个会议,韦丹堡的历史学家史丹普佛宣布他获得了一份材料,证实希特勒并非一个十足的男子,而是一位女性。这份秘密材料是由希特勒过去的副手也就是战犯赫斯的一位友人提供的。在赫斯留下的日记中有许多关于希特勒的个人秘密,如他的出生时身体有严重缺憾,后来隐瞒了他的真正性别,一直当作男孩子养大。1916年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军医发现他的生理构造类似女性,但希特勒冒充男性过活。因此他不得不经常服用雄性荷尔蒙,并且采用种种隐瞒的办法。所以他命令人把他的家庭日记、健康记录和军旅生活记载全部销毁。这些个人秘密,只有赫斯、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朗、他的私人医生以及几个贴身仆人知晓。

希特勒的性别究竟是男是女,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为对二战感性趣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使我们联想到金庸小说中的东方不败为求一统江湖而变得不男不女,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这与力求统一全世界的战争狂人希特勒似乎有些相通之处。

是谁处死了墨索里尼

在1945年4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及其情妇克拉拉被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布处死。在科莫湖边科莫村外,墨索里尼被枪决了。第二天上午9时30分,墨索里尼的尸体被拉到法西斯诞生地——米兰,吊在最热闹的洛雷托广场。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观看这个大战犯的下场,是谁结束了这个罪恶的生命呢?从道义上讲,墨索里尼死有余辜,即使千刀万剐,亦不为过,但从法律形式上来看,他也应该像其他战犯一样,先上审判台,后上绞刑架,而不是上述的那种死法。

由于在处死墨索里尼的形式上,国际方面与意大利游击队意见有所不同,使得如何处理墨索里尼也有了“内幕”之争。1943年,由于意军的一系列军事失利和国内反法西斯运动的高涨,墨索里尼的统治摇摇欲坠。1922年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曾经让墨索里尼组建内阁,如今也不得不考虑王室的出路了。7月25日晚,意大利对外宣布逮捕墨索里尼,并将他关押起来。与此同时,盟军也很快得知墨索里尼被抓的消息。他们通知游击队,要求他们将墨索里尼押送到米兰,交由国际军事法庭进行审判。对此,游击队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意见产生很大的分歧:有人主张应该按照盟国的要求,让墨索里尼接受国际正义力量的审判;有人认为墨索里尼应由意大利人民亲自审判。

对于具体的执行者,也有很多的说法。有说是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联络官瓦尔特·奥迪西奥执行的;也有说是加里波第旅副旅长兰普雷迪执行的,但都没有定论。直到今天,人们也没弄清楚在当时游击队内部发生分歧后,最后是如何将意见统一起来的,而且在给同盟国的答复中为什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事过境迁,想要解开这个谜恐怕是更不容易了。

巴顿将军车祸之谜

在二战中威名远扬、号称“血胆老将”的巴顿将军,于1945年12月9日遭遇了一场离奇的车祸,12天以后,由于伤势严重,不治身亡。这个消息让世人十分震惊。因为这是一场离奇的车祸,也给世人留下了重重谜团。

为什么会说这是一场离奇的车祸?这是因为同时遭遇车祸的3个人,只有巴顿将军严重受伤,而其他两人毫发未损。肇事司机在车祸之后顺利逃亡,居然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美国当局对此次车祸的调查也十分草率,没有留下任何现场调查的官方材料,惟有一份巴顿车上司机的证明材料,那上面还有明显被改动的痕迹。这种种现象让车祸变得迷雾重重。

人们怀疑这场车祸是一起政治阴谋。二战结束后,巴顿将军成了“亲德派”。他原谅并包庇德国纳粹分子的行为,让包括他的上司在内的很多国内的领导人大为光火,艾森豪威尔就曾多次警告过他,但没有取得实效。又由于他不合时宜地将美国两党制比作为德国的纳粹党,直接导致了他政治和军事生涯的结束,但是这会不会给他招来杀身之祸呢?人们怀疑是艾森豪威尔想除去他这颗眼中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巴顿的死和一宗黄金失窃案有关。美军某些将领发现并私藏了一笔纳粹的黄金,巴顿奉命调查这个案件。正当案件即将真相大白之际,将军自己却莫名死掉了。是不是有人想杀人灭口呢?但这些说法又都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将军死于谋杀。人们无法支持这些观点,但也不能相信这只是一起普通的车祸。

以色列总统拉宾被刺之谜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因为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可他在1995年11月参加一场和平集会时,被一个反和平的极右青年阿米尔刺杀,并很快身亡。总理拉宾的死充满了疑团,一个反和平的极右青年有这样大的实力吗?他的背后有何秘密?

在集会场上,阿米尔被当场抓获,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说是站在拉宾身后两米,向他背部连开了3枪。可事后的调查却让我们不相信这只是一起简单的刺杀案件。当天拉宾的尸检报告上注明拉宾身上的致命子弹是从胸口进入,穿透心脏,并且能肯定是一个职业杀手拿枪抵住拉宾的胸口射击的。看来在表面凶手阿米尔的背后还有一个真正凶手,那他究竟是谁,能够如此近距离地行刺?

拉宾死后,报纸上揭露说早在当年7月就有人向政府举报过阿米尔有刺杀总理的企图。但是不知为何没有引起重视,这是故意放纵还是无意忽视,让人怀疑。拉宾的保镖声称刚听到枪声,他就把总理压在了身下,可是遇刺现场并没有发现任何血迹,这让人怀疑拉宾是在驱车去医院的路上被第二次暗杀。更奇怪的是,拉宾的司机当天表现十分反常。这位赛车高手兼作总理的职业保镖,他居然用了20分钟才把总理送到医院,实际上那段路开车5分钟就能到。他声称是一时迷了路,这似乎是睁眼说瞎话。而在汽车到达医院时,连一个迎诊的医生都没有!

一系列不正常的事情让我们怀疑拉宾遇刺案的真相是什么。这位受人尊敬与爱戴的人去世已经好几年了,可谋杀他的真凶何日才能缉拿归案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甘地遇刺之谜

甘地是伟大的独立运动的领导者,一生投身在“不合作运动”中,深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但是人们却不能解释他的死因,因为他的死因一直是个谜。

在1948年1月3日5点10分时,甘地在摩奴与阿巴的扶持下走向晚祷会场的草坪。就在甘地即将走向平台的一刹那,早已潜伏在此的国民公仆团的头目纳图拉姆·戈德森跑到甘地面前。他先向甘地鞠躬行礼,口中低声说:“圣父,您好!”然后猛然推开摩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顶住甘地赤裸的胸口连开几枪。甘地双手合十,似乎想迈出最后一步,口中喃喃念到:“神啊!”随后徐徐倒地,倒地时,这一双手合十的姿势依然未变。这位终身提倡“非暴力”的老人就这样死在狂热分子的枪口之下,结束了他那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凶手打死甘地后并未趁机逃走,反而大声呼喊警察,束手就擒。凶手纳图拉姆·戈德森是一个狂热的教徒,出身波罗门。他早年崇拜甘地,投身“不合作运动”,并因此而入狱。1937年,他受沙瓦迦尔的影响,参加了以复兴印度教统治地位为目标的印度教大会,并创办了“国民公仆团”。在法庭上,他说自己是为了印度母亲而向被称做“印度父亲”的甘地行刺,因为甘地对于印度“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对于甘地之死,很多人感到不解。首先是1月20日甘地的比尔拉寓所挨炸后,警方已经通过审讯掌握了刺杀甘地的计划。一个叫贾恩的教授也向警方反映过凶手的情况,但不知为何警方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甘地,使得凶手完全能够按照当初的计划对甘地行刺。另外,当时社会上一些狂热分子已经叫嚣要处死甘地,而印度政府中当权人物几乎都是甘地信徒,为何对这一严重事件视若无睹?

总之,甘地的死因还是一个谜。我们痛心这位倡导“非暴力”的倡导者却死在暴力之下。但是,甘地的精神还是传了下来,是暴力所杀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