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13379000000007

第7章 品德教育——从小树立孩子的传统美德(6)

(5)积极诱导法

目前一些家长把眼睛盯在孩子智育发展上,淡化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的认识,有的不是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就是对孩子简单粗暴。也有一些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肤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误导,比如,妈妈教儿子:“幼儿园发水果,你挑最大的。”儿子说:“老师教我们学孔融让梨,要挑小的。”妈妈生气地说:“傻瓜,一样交钱,你吃小的就吃亏了。”妈妈几句话,就轻而易举地把孩子刚刚萌发的互相谦让的好品德抹杀掉。让一个梨,让一个座儿,看起来是小事,但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可是件大事。

(6)品德评价法

对孩子来说,鼓励、表扬是他们成长的营养剂。父母应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以增进孩子的自信。但无论哪一种表扬,都应让孩子明白这是良好行为的结果,表扬不是事前的“添加剂”。

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直至成人的整个生活过程中。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付出努力,长期培养。

11.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

品德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靠家长的自身影响。不妨先说个例子。

有一个初中生偷偷地学抽烟,他的父亲当然大发雷霆。但当他指着孩子批评的时候,他儿子却指着他正叼在手里的香烟说:“你为什么还抽呢?妈妈不是一直不让你抽吗?”这位父亲欲言又止,他冷静地思考起来。后来有一天,他把儿子叫到身边,告诉儿子说:爸爸抽了十多年的烟,现在一时戒不了,但我决心戒,从今天起,我每天比过去少抽一半,一个月后,我不在抽烟了。一个月后,他果然把烟戒掉了。他的儿子很感动,他从父亲的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克服自我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变成了他指导生活学习的一个准则。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不是可以受到启发吗?孩子最善于模仿,初中生尤其喜欢学大人样。父母满口污言秽语,孩子就会跟着学;父母用棍棒迫使孩子就范,孩子也就会用打骂回敬弟妹或同学,硬把他的意见强加于人。因此,父母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试想一个做父亲的自己成天嗜酒如命,吸烟成癖,却对孩子说:“你年纪还小,不要学爸爸的样,等你长大了,自己挣钱了,那时尽管去喝酒吸烟好了,爸爸绝对不管。”这样去教育孩子,非但无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助长孩子去偷父亲的酒喝,偷父亲的烟抽。

品德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从“一”开始的。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默许,甚至受到赞助,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种不良的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恶习。在“一”字关前,做父母的不能心软、姑息迁就,要坚持原则。要不怕繁琐,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克服惰性。在孩子的生活中,一般多是一些细微琐事,但却小中寓大,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因此,家长不能怕麻烦,不耐心,或者强调工作忙而不予理睬,或今天管明天不管,给孩子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那就要形成许多坏习惯。而坏习惯一经形成,想要克服掉,则要花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力气。现在多操心,将来却可省心,这里的辩证法,是不难理解的。

12.家庭教育“德”为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所有的各个方面的特征与和谐,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就是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品德教育,是教孩子学“做人”。家庭教育,同样以德为先。在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在思想品质上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幼儿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越明显,这在客观上是由血缘关系、物质生活依附等特殊关系所决定的。家庭教育这种“先入”式的影响,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基础作用。

父母虽然看着孩子长大,对孩子的各方面都了如指掌,但这只是一种感性的了解。由于缺乏心理学、生理学等科学知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尤其是品德、习惯等形成方面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正因为如此,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1)开发家庭资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1利用家庭节日对孩子进行关爱长辈的教育。家庭的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家长应充分地加以利用。

利用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许多家长都会很风光地为年幼的孩子庆贺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日抛在了脑后。事实上,这种做法容易催发孩子唯我独尊心态的萌芽。我们要重视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意识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明白过生日不是他们的专利和特权,从而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小天地。

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利用这些独特时机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使他们能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长辈的辛勤劳作。比如,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父亲可向孩子介绍自己的职业,并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场所去参观,使其深切地认识和体会父亲工作的勤奋与辛苦,学会关爱父亲;在“重阳节”到来之时,父母可以通过谈话等形式,让孩子知道人年纪越大,体力就会越弱,身体就会越差,并进一步引导孩子要尊老敬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照顾和帮助。

利用一些特殊机会。通过婚礼、葬礼、婚庆纪念日、祭日、“清明节”等特殊日子,对孩子进行“情”的教育,使他们既感受与亲人团聚的乐趣,也体会亲人离去的孤独,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情感的健全发展。

2通过家庭结构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的教育。家庭结构是组成家庭的各个因素之间较为稳固的联系,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模式。美国学者波沙特提出了家庭人际互动定律,即家庭内部人际关系构成的总数为(n2-n)÷2(n为家庭人口数)。由定律可见,家庭人口数和家庭人际关系成正比。家庭按人口结构可分为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扩大家庭(由三代或三代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家庭)、祖孙家庭、寄养家庭等。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扩大家庭,要发挥人口数量多、成员辈分多、人际关系复杂、人际互动范围大等优势,帮助孩子掌握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技能,提高社交能力;而核心家庭,要注意弥补人口数量少、成员辈分少、人际关系简单、人际互动范围小的不足,经常带领孩子走亲访友,增加与亲朋交往的机会,扩大孩子的社交圈,培养社交技能。

3运用家庭设施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美国专家通过对456名少年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出20%。可见,家长从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非但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而且还有害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据有关调查显示,79%的家庭都拥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及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完整的生活设施,便利的生活条件,为家长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家庭设施,支持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孩子为大人服务,做父母的小帮手;引导孩子为家庭服务,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运用社区资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1善用邻里资源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会为孩子树立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对待朋友的榜样。

利用串门互访机会,进行礼貌教育。邻里之间友好互助,相互走动的机会就会增多。利用串门互访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学做“好客的小主人”、“文明的小客人”;学会友好地招待客人、热情地与人交往;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倡导邻里友好小组,培养合作分享品质。邻里之间宽容大度,交往活动就会顺利快乐。邻里可以自发组成友好小组。比如每家可以轮流做东道主,给孩子们提供活动的空间,每个孩子可以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双休时,每户家长轮流做导游,带领孩子们外出游玩。在活动中,谁家的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遇到了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商量,寻找解决的办法。良好的氛围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分享品质。

2巧用小区资源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几乎每个小区都掩映在美化、绿化的环境中,小区内的健身区和锻炼区及小区外各种场所和设施,都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资源。

利用超市,对孩子进行自控自制教育。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可以告诉他们:超市的物品要轻拿轻放,不想要的东西应放回原处,看到好吃的食品不能拿来就吃,看到好玩的玩具不能拆开就玩。有机会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币,或规定只能买几样东西,使其意识到人的金钱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得到满足,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冲动。

利用报刊亭、书店、图书馆,对孩子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经常领着孩子去报刊亭、书店、图书馆,让其观看人们购买、阅读图书、杂志、报纸的情景,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会萌发他们看书读报的愿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利用健身区,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家长每天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在健身区、锻炼区里玩一玩,允许孩子在各种儿童运动器械上尽情玩耍,支持他们脱掉鞋子在鹅卵石路上行走;双休日、节假日时,鼓励孩子早睡早起,到健身区进行锻炼,引导养成持之以恒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其顽强的意志。

利用小吃店、快餐店、服装店、银行,对孩子进行多元文化的教育。饮食、服装、货币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家长既要为孩子提供进入馄饨店、水饺店、豆浆店、鸡粥店的机会,品尝祖国各地不同的餐饮风味,也要为他们提供进入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店的机会,接触西方的饮食方式;既要引导孩子观看服装店里的中山装、唐装,也要指导他们欣赏西装、和服等;既要教孩子认识人民币,也要教他们认识美元、日元等,使其充分感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3使用地方资源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资源和人文景观,我们应注意开采,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利用公园、动物园,对孩子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公园、动物园都是孩子十分喜欢去的地方,游玩时,通过欣赏美景,照相;观看饲养员的工作;观看动物的活动、喂食;随机教育孩子不摘花弄草、随地大小便、乱丢东西等,使孩子意识到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关系,学会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萌生环保意识。

利用大学、科研所,对孩子进行理想志向的教育。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身边的大学校园去走一走,看一看,使他们对大学有个感性的认识,宽敞优美的校园、丰富多彩的图书、认真学习的大学生等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脑海里,会使孩子产生羡慕感,激发“长大了我也要上大学”的愿望。

利用山丘、湖泊,对孩子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大自然生机蓬勃,是教育孩子的好课堂。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爬山、涉水、捉迷藏、抓鱼虾、欣赏自然风光、游览风景名胜和家乡新景,增加孩子亲近大自然、了解家乡的机会,深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受家乡的美好风光,为家乡的发展变化而感到自豪。

4运用都市资源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每座城市都有一些重要的历史风貌、经典建筑、著名夜景,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宝贵资源。

利用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歌剧院,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尽可能多带孩子去参观城市的经典建筑:比如参观博物馆,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源远流长;参观科技馆,让孩子体会科技成果的不断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参观体育馆,使孩子领悟体育事业的繁荣昌盛能够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参观书场,让孩子意识到昆曲等国粹艺术也深受外国人的欢迎,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利用城市特有的资源对孩子进行胸怀世界的教育。带孩子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观光,如北京故宫、古镇古巷、古塔古桥,向孩子介绍这些世界遗产的弥足珍贵,让孩子知道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