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13378900000007

第7章 自我的疆界(1)

力量的来源

颜墨高自1961年22岁时进入美国银行当信贷业务学员,开始了他的银行家生涯。颜墨高像现在美国许多年轻人一样,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学识感到不满足,产生了回大学深造的念头。这种要求,实际上与他自己在事业上的前途有密切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银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一个人在银行里工作,如果没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历,银行当局就不会委以重任,个人的事业前途就有了阻碍。因此,有一段时间,颜墨高离开了美国银行,进美国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取得了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他参加美国总统的行政交换计划,被派往华盛顿美国政府国务院的货币事务处工作。

颜墨高在离开美国银行之后,有了在政府货币机构中工作的经验,有了比过去更高的学历,这使他幸运地再次被美国银行雇用,并且被派到伦敦去,担任美国银行伦敦分行经理。

他的工作地点后来多次变动。1971年,他第三次被调往伦敦工作,出任美国银行伦敦分行副总裁。1977年,他第四次被调往伦敦工作,担任美国银行欧洲、中东和非洲区的负责人。这之后几年里,他又担任过美国银行内部货币及贷款政策委员会的高级人员及主席。最后,他在美国银行前任行长克劳逊退休之后,晋升为美国银行总行行长。

颜墨高从初进美国银行当信贷业务学员,到1981年年仅40多岁就当上了这家美国及全世界最大私营银行的总裁,前后不过20年,堪称奇迹。可是,纵观颜墨高过去20年的经历,他的成功与他个人的不断奋斗、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点滴哲理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出类拔萃。

证明你是最佳人选

几年以前,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努力想得到民主党方面的总统提名。在他接受新闻记者罗杰·穆德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想要成为美国总统,他却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他做出了一个拙劣的回答,而是他根本找不到任何言辞来回答。在别人看来,他竞选总统提名,自己并没有任何动力,或者只是补偿他父亲(乔治·肯尼迪)的雄心才走上了这条竞选之路。公众们这么抨击他:“如果他不能为了自己做出比这件事(竞选)更加出色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投他一票?他一点都不优秀。”这次采访后不久,帮助他参加竞选的班子就解散了。

肯尼迪参议员不过犯的是常人们每天也在犯的错误。

他和他们一样努力想让自己得到提升,但是却不能告诉别人为什么他是最佳人选。你已经看到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同事身上,他们去见老板却只是告诉说,他们应该得到提升,因为从公司成立以来,他们就在这里工作了。当老板反问道:“近来你为我做了什么呢?”他们给出的是像肯尼迪议员一样的一片空白。如果你想卖掉你的汽车,你会这样告诉未来的买者吗:“买这部汽车吧,因为我想卖掉它。”当然不会,你会机灵地罗列出所有有吸引力的优点,还有这部汽车美好的未来,以此来诱惑别人。

不管你什么时候对别人描述自己,总是用上事实、数字和对你有帮助的任何事物。花上一段时间,列出你已经为公司做出的、有助于你的升职的事迹,把你的成就和那些可能是你的竞争者的成就比较一下。当你觉得自己确实比别人优秀的时候,就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优点,去见上司讨论晋升的问题了。

点滴哲理你在推销自己,努力想让自己得到提升的时候,一定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明确告诉别人,为什么你是最佳人选。

一个有“教养”的人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由于亨利·福特接受的“学校教育”很少,所以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芝加哥一家报纸在一篇社论中称亨利·福特是“一个无知的和平主义者”。福特先生不满这种指责,向法院控告这家报纸毁谤他的名誉。当法院审理这个案子时,这家报纸的律师要求福特先生坐上证人席,以便向陪审团证明福特先生确实无知。这位律师问了福特先生很多问题,企图证明:福特先生虽然拥有许多关于汽车制造的专业知识,但总的来说,他却是一个很无知的人。

福特先生被问的问题很多,如班尼迪特·阿诺德是何许人?“1796年英国派了多少士兵前往美洲镇压叛乱?”……

对后面的问题,福特先生回答说:“我不知道英国究竟派多少士兵,但我听说,派出去的士兵比后来生还回国的士兵多很多。

福特先生对这种问题很厌烦,在回答一个特别具有攻击性的问题时,他向前倾身,用手指着向他提问题的律师说:“如果我真的想回答你刚刚提出的这个愚蠢的问题或其他问题,让我提醒你,在我办公桌上有一排按钮,只要我按一下,马上就会有人来回答这些问题。请问,我身边既然有那么多专家能够把我需要的任何知识提供给我,我为什么还要在我脑子中塞进那么多的一般知识?”

这种回答当然是合乎逻辑的,这个答案也使律师哑口无言。法庭上的每一个人也明白,这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答案,而不是一个无知者所能提出的答案。任何人只要知道他在需要某种知识时,可从何处取得这种知识,以及知道如何把知识组织成明确的行动计划,那么他就可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亨利·福特在他的“智囊团”的协助下,掌握了他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从而使他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物之一。

点滴哲理

学最实用的东西,最有助于发挥你的特长的东西,最能发展你的事业的东西,也是一门学问。一旦掌握了这门学问,你积累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塑造别人接受你的形象

比尔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FO)。比尔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MBA学位,无疑是任何一个公司的首席财务官的合格人选。因为这个子公司与菲利普·莫里斯的整个经营方向不是很适应,因此它被公司出售出去,而比尔也就被收购这家公司的另一家公司的CFO所代替。换句话说,比尔失业了。

比尔来找柯维,向他咨询自己怎么样才能在求职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柯维告诉他:“比尔,你必须刮掉你的胡子,如果你想在别人面前改善你作为CFO的形象的话。不管你喜不喜欢,将要面试你的财务方面的负责人的偏好一般都比较保守。”

比尔立刻否定了柯维的观点,他说:“如果他们不能接受我的装扮,那将是他们的一大损失。”

虽然柯维非常理解比尔的话,并且试图说服他,使他相信,他可以在得到他想要的职位后,再把胡子留起来,但是他仍然置若罔闻,并不把肢体语言的形象当回事。

一年之后,比尔还在寻找工作,实际上,到那时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幸运的是,他以前存了足够的钱,能够买下一个小企业。他可以保留他的胡子,而且按照他觉得比较合适和舒服的方式经营这家公司。

点滴哲理

不注意甚至是错误地展示你的形象,可能会使你丧失升职的机会。所以,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形象,连细节也不要错过。

经营有声有色人生

如果你能在看重自己的前提下,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建立起自信心,就能揭开自己人生的新的篇章。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收到以色列当局的一封信,信中恳请他去当以色列总统。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若能当上以色列的总统,在一般人看来,自是荣幸之至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经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近10万美元。不仅自己多年用心血换来的稿费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本事,却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创作之路。最终,马克·吐温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建立了辉煌的业绩。

点滴哲理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这是因为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就是这个意思。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艰难甚至可怕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因此,对一技之长保持兴趣相当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但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选择职业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需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重要的是,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的职业。把自己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经营出有声有色的人生。

多言无益

有人问墨子:“多说话有没有益处?”

墨子回答他:“青蛙、蛤蟆整天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啼天下就知道是天亮了。可见话说多了并没有好处,只要说的是时候就行了。”

点滴哲理

话说多了不仅没有好处,甚至还有许多坏处。你在上课的时候老是不停地和邻座同学讲话,不但无法专心学习老师讲授的东西,也妨碍了别人的安宁。平时和朋友聊天,你若是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就会给人“没修养”的感觉;况且话说得多了,出口不够慎重,难免又在无意间得罪了别人。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就在提醒大家话多的害处。

认真

几个中国人第一次来到德国,向一个德国小男孩问路。小男孩正在上学的途中,听到询问立刻停了下来,认真地为中国人讲解路线。这时,一辆公共汽车驶过来,他抬头望了一下,又继续讲解。其中一个中国人不安地问小男孩:“是不是该上车了?”小男孩摇摇头,很认真地说:“先生,我还没有讲明白你们的路线,所以现在我还不能上车。”于是继续讲解。在公共汽车离站的那一刻,小男孩刚好讲完。于是,小男孩迅速跳上了车。令中国人惊讶的是,小男孩径直走到车尾,还透过玻璃,朝他们比划着现在该朝哪里走。小男孩的举动让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十分感动。

点滴哲理

“做事最怕认真二字”,认真,是一种一丝不苟的办事态度,也是一种美德。它能提高你的可信度,也能感染别人。相反,办事马马虎虎的人不仅自己办不成事,也让别人感到不放心,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由于再没有鱼可吃,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点滴哲理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言必信,行必果

传说在济水的南面,有一个商人渡河时把船弄丢了,便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哀号求救。有一个渔夫去救他,还未靠近,商人就急忙号叫道:“我是济水一带有名的富翁,你如果救了我,我给你百两金子。”

渔夫真的把他救上了陆地,商人却只给了10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百两金子,如今却只给了10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

商人听了勃然大怒:“你是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今天一下子就得到10两金子,你还不满足吗?”

渔夫失望地离去了,后来,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河而下,船碰到石礁,又淹没在水中,那个渔夫正好又在那里。

有人问渔夫:“你怎么不去救他呢?”

渔夫说:“这就是那个答应给百两金子却言而无信的商人。”

渔夫把船靠了岸,远远地观看水中挣扎的商人,商人随后就沉没了。

点滴哲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讲信用,重义气,对金钱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重利而忘义,更不能只要钱不要命。

大富豪与一毛钱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

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一毛零钱,就向他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