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13378900000043

第43章 理智的天空(6)

立刻,拉里对阿尔文的这个绰号感觉很刺耳。这位身材修长的人在同老师握手时不愿正视拉里。不用说,“笨蛋”是个秃头,他两鬓的头发顺着肩膀披在了背上。虽然拉里只是注视着他的脸并尽量不往上面看,但拉里还是觉察到了在他秃头的上面刺有一个巨大的并且很具威慑力的图案(不错!他头上有刺青!)。那刺上去的图案是哈利·戴维森的刺青,它覆盖了他的整个头顶。

作为一名老师,拉里尽量使自己在紧张的时候保持镇静,并努力让第一天的课顺利完成。

下课后,“笨蛋”随着人群往教室外走,在经过拉里身边的时候,悄悄地塞给了他一张纸条。

拉里当时想:“噢,不!他一定是要告诉我如果我不给他一个好成绩的话,我将会被他的其他‘哈利’同伙‘干掉’,或者别的类似的事。”

过了一会儿,拉里找机会看了一下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讲授(他总是叫老师‘讲授’),早餐是很重要的,如果总不吃,你的身体会受不了的!——笨蛋,蒙泰·希培亚。”

过了几个月,笨蛋跟着拉里学完了一系列的6门课程。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很少说话。而且,他几乎每天都要递给拉里一张纸条,里面有各种类型的格言、珍闻、轶事或者是一些关于生活的明智的建议。拉里渴望能够收到这些纸条,而且,如果他偶然没给纸条时,拉里会有一点儿失望的感觉。时至今日,拉里依旧留着这些小纸条。

笨蛋和拉里一见如故。不知怎么的,拉里知道每次自己开口讲课,他一定能理解。笨蛋总是静静地记录下所有拉里讲过的东西。他们被联系在一起。

课程结束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一个证书,笨蛋已经学完了所有的功课,并且完成得非常出色,拉里愉快地给他授予了证书。

在拉里授予他结业证书时,他们两人是单独在一起的。拉里和他握了握手,简单地对他说:“有你在我的课堂上,的确很让人高兴。你的刻苦努力、良好的出勤率以及认真的学习态度实在值得赞赏。”

笨蛋用他那温和的声音说:“谢谢您,拉里,在我的生活中,您是第一位对我说我做的一切都对的老师。”

在笨蛋离开后,拉里感觉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想到在笨蛋成长岁月的所有日子里,竟没有一个人对他说他做的一切都对。

那一刻的经历深深地印在拉里心里的一个意念是:他确信他懂得了在某种积极的意义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做得正确的事情。

点滴哲理

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带着任何成见,要记住:用客观的眼光看待别人也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行为。

把握机遇

报载,有一位青年在美国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作业就算结束。

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枯燥无味,厌烦极了。他想创业,可又无其他本事。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想,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成本?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

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满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1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点滴哲理

有些人认为自己无法把握成功的机会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好,无法让自己成功。其实是金子到哪儿都会闪光,机遇青睐乐于钻研的人。

执著的胸怀

法拉第由一个装订工成为了不起的大科学家,关键在于他能到当时誉满欧洲的化学家戴维的实验室工作。这样的好条件、机遇是天下掉下来的吗?不,完全是靠他自己创造的!法拉第在当装订书报的工人时,听了戴维的报告之后,把所有的报告整理誊清,装上羊皮封皮,一次次邮给戴维。戴维大为感动,请法拉第来面谈。法拉第很想在戴维的实验室找份工作,戴维却拒绝了,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什么教育也没受过,还是回到装订车间去吧!”

这无异于给法拉第当头泼了一瓢冷水。若是一般人,被人拒绝到这般地步,还有什么可说呢,法拉第则不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向戴维请求:“不能收我当实验员,就让我当勤杂工吧!”就这样,法拉第创造了机遇,一步一步,终于当了实验室助手,并因此才有了一系列的创造发明,被后人尊称为“电学之父”,最终的成就还超过了戴维!

点滴哲理

试着降低你的物质目标以及事业“野心”,做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人,常常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官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又不至于掉落呢?”

“两米。”第一位说。

“半米。”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每三位。

点滴哲理

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雕花弓

从前有个猎人,射箭的技巧非常精湛,每次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出外打猎,他猎到的动物都最多,大伙儿便封了他一个头衔,叫“猎王”。

猎王原来用的那把弓,外表平实,很不起眼,有了猎王的头衔之后,他心想:“我的身价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如果再用这把难看的弓,一定会遭人笑话。”于是便把旧弓丢弃了,另外找人制造了一把新弓,上面雕刻了非常精致的花纹,每个人见了都忍不住要摸一摸,称赞几句。猎王更得意了。

有一天,村子里举行射箭比赛,猎王带着美丽的新弓,很神气地到达比赛地点。等轮到猎王出场时,大伙儿都鼓掌喝彩,准备看他一显身手。见猎王拈弓搭箭,才将弦一拉紧,那美丽的雕花弓竟然当场折断了。在场的人个个哄堂大笑,猎王面红耳赤,一时羞窘地说不出话来。

点滴哲理

我们常以为新的、漂亮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其实不然。好比一双不合尺寸的新鞋子,穿起来一定没有旧鞋子那么舒适;同样的,一栋偷工减料的水泥房子,也未必就比木头房子来得坚实。使用器具,最重要的不是外表好不好看,而在于它是否能发挥实用的价值。

不和别人进行无意义争辩

欧哈瑞现在是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怎么成功的?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公司的产品,业务员也相当优秀。”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争论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不错,他只有住口。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的车子最好’。接着我们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而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不行了。我会开始挑何赛的错;我愈批评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愈说它好;愈是辩论,对方就愈喜欢我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工作的。花了不少时间在争辩上,却没有取得有效的成果。”

点滴哲理

卡耐基指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

拒绝争辩

当本杰明·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这位盟友说:“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使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富兰克林接受了那次惨痛的教训。当时,他已经够成熟、够明智,以致能领悟也能发觉他正面临社交失败的命运,他立即改掉傲慢的习性。

从此,富兰克林立下了一条规矩,他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他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他尽量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目前在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他不以为然的事时,他也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对方的错误。他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对方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不同”等等。

富兰克林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他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他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一些冲突;他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他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自己。

一开始采用这套方法时,本杰明·富兰克林确实觉得和他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愈变愈容易,成为他的习惯了。也许随后的50年,没有人听他讲过些什么太武断的话。富兰克林在正直品性支持下的这个习惯,使他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时,能得到同胞重视,并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因为他并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会说错话;但一般说来,他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灵活的外交家。

点滴哲理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语,你如果这么说不是更好吗:“是这样的!我倒另有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被纠正过来。”用这种句子“我也许不对”确实会得到神奇的效果。

两年以后

日语学习班新一期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

“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着着急。我想能够同他们交流。”

“你今年高寿?”小姐问。

“六十八。”

“你想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以后你都七十了!”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吗?”

事情往往如此:我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因此放弃。殊不知只要开始,就永不为晚。明年我们增加一岁,不论我们走着还是躺着,明年我们同样增加一岁,可有人收获,有人依然空白——差别只在于你是否开始。老人学与不学,两年以后都是七十,差别是:一个能开心地和儿媳交谈,一个依然像木偶一样在旁边呆立。

点滴哲理

有了开始,就有成功的希望,没有开始,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