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3378800000089

第89章 亚里士多德(1)

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希腊公元前384~公元前323年)

从师柏拉图

希腊的北方,气候比较严酷。苍蓝的天空,深沉得近乎阴郁。北爱琴海的冷风徐徐吹来,夕阳渐渐黯淡了。在枝桠舒展的橄榄树下,一位少年一动不动地端坐着。他好像沉醉了,又好像在思索什么。他手中拿着一卷柏拉图对话录的手抄本,正摊开在膝盖上。他这样痴迷地诵读已经有好几天了。这时,他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去寻找他……”

这位少年叫亚里士多德。他以后的卓越成就使他和他的老师柏拉图、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齐名,被称为古希腊三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对后来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有极深远影响,因而被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方的小城斯达吉拉。当时希腊北方在马其顿的统治下。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尼各马可斯是马其顿国王阿敏塔斯的宫廷医生,与国王有较深友情。母亲家族在优卑亚岛的卡尔基斯城广有财产。亚里士多德的家庭不光富有,而且还很有地位。亚里士多德幼年丧父,由他的叔父普罗克塞米抚养长大。

亚里士多德身材颀长,有一双聪慧睿智的眼睛。像当时希腊最流行的风尚一样,他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尽管由于肠胃消化不良,他的身体显得比较瘦削,但总的来说,还比较强壮。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开始接触到医学、解剖学、生物学和文学。这对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知识和方法上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对于任何事情都有一种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又非常注重实际的观察和研究,因此,培养成了一种头脑清楚、思维敏捷的思考习惯。

最近,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卷柏拉图对话录。这是从雅典柏拉图学园传出来的讲稿。他看得津津有味。柏拉图所演说的人生哲理,所讲述的关于苏格拉底的灵魂不朽的学说,都是他闻所未闻的。这对他来说,既新鲜,又深刻。他的心被鼓荡得不能自持,他的热血好像在沸腾。

于是,他来到叔父那里,激动地说:

“亲爱的叔叔啊!我想到雅典去。我想到柏拉图学园去学习。”

普罗克塞米看见侄儿那么兴奋的样子,笑着安慰说:

“学习是件好事情,我当然应该支持你。不过你现在才17岁,还小了一点,出远门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够,是不是过一二年以后再去。”

“叔叔,您老人家不知道,我读了柏拉图老师的作品以后,恨不得马上就能见到他,向他请教学问。我甚至愿意舍弃一切财产,将我整个灵魂和生命投入到柏拉图式的生活中去。希望您能理解我的这种强烈愿望,请您答应我吧!”

普罗克塞米看到亚里士多德这样坚决,也就同意了。他深深知道这位侄儿不同寻常的禀赋和智慧,他的思想如同长了翅膀的鸟儿正想翱翔飞舞,斯达吉拉小城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如果能到希腊的中心城邦雅典去学习,前途将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他还是叮嘱自己的侄儿,不要忘记家乡和马其顿。

公元前367年,刚刚17岁,求知欲极强的亚里士多德告别姐姐、姐夫,离开故乡,负笈游学,到了当时的文化中心雅典,投入正处在鼎盛时期的阿加德米学园,师从柏拉图。当时的雅典,虽然在政治、经济方面已不是繁荣地区,但在文化上仍然是全希腊的中心。这是每一个期望受到最高文化熏陶,以期在政治上一鸣惊人的希腊青年所向往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到来之时,雅典有两所著名的学校:一所是由著名演说家伊苏格拉底所创办的修辞学校,另一所是柏拉图所创办的哲学学校。这两所学校相互竞争着,但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全希腊各个城邦培养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管理国家的人才。只不过两个学校的教育方法不一样。伊苏格拉底偏重实用,向学生讲授修辞方法,训练论辩技术;柏拉图则注重理论培养,他全部哲学的核心,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想“使哲学家成为君主,或者使这个世界上的君主王公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但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阿加德米也开设修辞、论辩之类的课程。不过柏拉图更重视的还是理论问题的探讨,培养人们自我反思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辨能力。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的学生。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辞典》和英国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都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中。柏拉图出身于贵族世系、经济富裕的家庭。富裕的生活没使他沦入纨绔子弟追逐声色犬马的恶行之中。在少年时,就表现出了聪颖的禀赋和多方面的才能。他风流倜傥,气度不凡,严肃深思,勤于探索,才学兼优。哲学问题、政治伦理、科学进展、战争风云,无一不是他深感兴趣的领域。因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后来成了哲学家。他的名言是“哲学家是那些喜欢洞见真理的人”,“哲学家在任何时候都热爱真理”。他本想从事政治活动,但看到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民主政治也是江河日下,特别是他所敬重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处死,这使他痛心疾首,感到政治生活里到处都充斥着不义、罪恶和丑行。于是他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放弃了仕途,走上学者之路,要用哲学理想来改造社会。

柏拉图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创立学园,开办教育;二是弘扬理性,推崇哲学。柏拉图有如中国的孔丘,二人有某些相似之处。孔丘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首创学园教育的教育家;孔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柏拉图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上占有崇高地位。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了学园。他办的这所学园位于雅典城外西北方,取名为“阿加德米”(意为学园)。这所学园历经沧桑,久盛不衰,直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为止,前后持续长达916年之久。这所学园可以称得上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的学校,为晚期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抚育了不少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卓越地位的学者,甚至对近代欧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院和大学都有影响。当年,这所学园主要是讲授哲学,对数学也很重视,据说在讲堂的门前写着这样的话:“未学几何学者不得入内”。学园没有教学大纲和课程表留下来,亚里士多德说,他的老师讲课从来没有准备好的讲稿,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本教科书,也一再拒绝为他的哲学建立一个体系。他认为,整个世界太复杂了,难以压缩到一个预先想好的书本模式里面去。所以学生们在学园学习了哪些课程,后人无从知晓。如果把柏拉图在《国家篇》第7卷中提出的培养哲学生的教学规划看作是学园所实施的课程的话,可以推断,学生们要学习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声学等(按柏拉图的说法,数学由于其抽象性和普遍性,能把人的心灵拖离可感世界去思考永恒存在),此外还要学习社会、政治、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些课程只是为学习辩证法奠定基础,是学习哲学的前奏曲。在柏拉图看来,最高深、最高尚、最根本的学科是哲学。

亚里士多德初入学园时,柏拉图正在西西里岛访问。据传,柏拉图返园后,见到这位文雅、英俊的青年,已有几分喜爱,攀谈后就更加喜欢了。亚里士多德衣冠楚楚,举止文雅,风度翩翩,长于口才,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喜好争论,谈话时富于说服力,机智锋利,妙趣横生,来学园不久就显示出惊人的多方面的才能。大约在公元前360年,学园与伊苏格拉底学校进行了一场论战。伊苏格拉底学派批评柏拉图学园崇尚虚谈,徒托空言,无益于政治和法律这类实际事务。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学园的代表,在论战中崭露头角,有力地批驳了伊苏格拉底学校过分注重实用的观念,指出对方在理论上思想贫乏,强词夺理,以唇舌争一时之胜负,难登学术大雅之堂,从而为柏拉图学园争得了荣誉。他勤奋好学,学业精湛,才华横溢,超群拔萃,是一个思想深刻、抽象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他的头脑容纳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知识,对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逻辑学、历史、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天文学、自然史、戏剧、诗歌等都有研究,且有成就。柏拉图很赏识亚里士多德的才学,誉为“学园之精英”,并在他的住处题上“读书人之屋”,后来提他为学园的教师,讲授修辞学。不过对他奔放不羁的思想也不放心,对其要用“缰绳”加以驯服。

柏拉图学园设在雅典近郊凯菲索区的阿卡德米体育场。这里的环境优美怡人,树木葱茏,溪流潺潺。阿卡德米原是一位希腊传奇英雄,后人为了纪念他,才将体育场、学园用他的名字命名。因此柏拉图学园又被称为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是在40岁之后,有感于以往坎坷的生活,没有能够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故而仿照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做法,在雅典创办学园,广收门徒,试图通过教育,传播自己的学说。

柏拉图学园的学生大多是贵族子弟。主要课程是数学和哲学。教学方式是讲演、对话和考问等等。这个学园在柏拉图的主持之下,盛名远播,成为当时希腊文化的中心。

亚里士多德刚到雅典,一下子便感到这里的生活与北方完全不一样。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地中海的热风暖雨使这里的大麦、小麦、橄榄、柠檬、棕榈都能得到茂盛的成长。雅典地区好像没有冬天,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景色。湛蓝透明的天空,明净纯真的空气,还有那终年柔和的阳光,浓绿覆盖的山峦,这一切总是那么清新怡人。亚里士多德常和同伴到海边去看日出日落,领略那幻而灿烂的光照,水晶似的浪花,宝蓝色的海水,这里的山山水水使他心醉神迷,仿佛置身在仙境。

美好的自然环境使希腊人感到这好像是神明特别的钟爱和恩赐。古希腊人所崇尚的自由的学术空气,使得他们在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所以诗人欧里庇得斯就说:“你们从古代起就是幸福的,极乐的神明把你们当作亲爱的孩子……你们从乡土得到的果实就是光辉灿烂的智慧;你们走在阳光底下永远感到心满意足……”

柏拉图学园的课目内容和教学方式,是使学生在听课之外有相当时间独立进行研究和思考,同时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经常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希腊人本来就喜欢探幽索微,讲玄论道。他们把那种热心探索研究哲学的精神看作人和野兽的区别之一,希腊人与别的落后民族的区别之一。他们对于学问的研究就像一个喜欢打猎的人并不在乎猎获,喜欢旅行的人并不在乎明确的目的地一样。更何况雅典人还习惯于把公众的事情交给公众自由讨论,人们经常聚合在广场上听那些哲人学者的演说和舌战。这种普遍关心社会生活的管理就形成了希腊早期的民主政治。

亚里士多德在这样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学术环境中学习、研究。亚里士多德禀赋很高,智力过人,思维敏捷,谈话机智雄辩,用词清晰明畅,虽然有点口吃,但平时讨论问题时,他总有一种很强的说明力。他的求知欲特别强,学习非常刻苦用功。在柏拉图学园期间,他就已开始独立研究各种学问,并且卓有成就。

亚里士多德常常和同伴们在练身场上,在廊屋下,在林间小道上,三三两两讨论问题,孜孜不倦。那些在智力和学识上远逊于亚里士多德的人中间,有的因为在讨论中输了理,有的因为嫉恨,就攻击他是个夜郎自大的家伙,傲慢而蛮横。但是更多的朋友赞赏他,理解他,因此他也拥有更多的友情,并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

亚里士多德因为家庭富裕,平常很讲究衣著打扮,注意仪表修饰,因此在生活上也很惹人注意。当时一般希腊人的穿着很简单,男人们平时光着头,赤着脚,穿一件单袖的短褂,或披上一件长袍。据说以前的苏格拉底也只有赴宴时才穿便鞋。而亚里士多德却是另一副模样,他蓄着一头卷曲的短发,这是当时最流行的新潮发型,戴着戒指首饰,穿着华丽的衣服,英俊聪慧,风度翩翩,一派贵族子弟的气派,在学园里招摇而过。虽说他是一个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人,但有人却把他看成是花花公子,惹得他的老师柏拉图也很不满意,批评他说:

“你呀!太注意衣饰打扮了,都超过你对智慧学识的爱好了。”

但是柏拉图又特别欣赏他的这位高足的不凡才华,因此又幽默地说:

“看来,我的学园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我的学生的身体,一部分是亚里士多德的头脑。”

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的研究工作,渐渐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感。齐诺克拉特斯和从小亚细亚的阿塔尼斯来的赫米亚斯都是他在这个学园里结识的至交,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

求知是人的本性

我们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并不是说他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科学体系,宣示了几条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因为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辨的精神,也就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充实了,具体化了,发扬光大达到高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尊重经验,跟随现象,最后归于理智和思维。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正是他这一思想,使他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