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3378800000038

第38章 贝尔(2)

亨利是电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曾经同法拉第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还发明过摆动式电动机、继电器。莫尔斯电报机的发明就是以他提出的原理为依据的。亨利为人谦逊,不重名利。他一生发明创造颇多,但却不愿申请专利。由此,许多本来应该由他享有的荣誉,却成了他人的桂冠,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一直默默无闻。只是在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了他的伟大不在法拉第之下。为了纪念他的卓越贡献,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电学家会议上,决定在实用单位制中,用他的名字“亨利”作为电感的单位。就是这位具有高尚人品的专家支持了贝尔的设想,坚定了贝尔战胜困难发明电话的信心。

1873年,当贝尔去拜访亨利时,亨利已经是一个73岁的老人了。他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贝尔,但他对贝尔一家以及他们十分出色的聋哑教学法早就知道了。老人很客气地接待了这位充满朝气的来访青年。

贝尔向亨利讲了他的发现,并且详细地解释了有关用电传送声音的设想。在讲述时,贝尔是如此激动,以致于两眼闪闪发光。老教授也被贝尔激动的情绪感染了,他仔细地听着贝尔的讲述,并不时地发出赞叹声。

贝尔讲完以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亨利问道:“先生,您看我该怎么办呢?是发表我的设想,让别人去干,还是我自己努力去实现呢?”

“你有一个了不起的理想。贝尔,干吧!”老科学家慈爱地鼓励说。

“可是,先生,在制作方面还有许多困难,而最困难的是,我不懂电学。”

“掌握它!”这位慈善的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老科学家虽然话不多,但这一字千金的鼓励之辞对这位青年发明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致在很多年以后,贝尔还这样认为:“没有这三个令人鼓舞的大字,我肯定是发明不了电话的。”

这的确是贝尔的肺腑之言。因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十分需要他人的特别的鼓励与呵护,尤其是当他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的时候。在科学技术史上,确实曾经出现过许多像亨利这样胸怀大略的老将,他们甘为人梯,甘为铺路之石,为后来的人开辟道路。戴维提携了法拉第;第谷把凝结了毕生心血的资料全部赠给了开普勒;亨斯罗教授对达尔文给予了悉心的培养与呵护。正因为这样,法拉第、开普勒、达尔文等人才能够很快地脱颖而出,这与他们能有幸站在巨人的肩上是分不开的。

对于亨利的鼓励,贝尔终生都没有忘记。在后来,贝尔也同样以仁爱的态度,鼓励和帮助过年轻的学者。

贝尔的试验

贝尔返回波士顿后,立即开始了向电学知识的进攻。像莫尔斯当年改行时一样,专心致志地研读起了电学知识来,他把业余时间全部放在了电学研究上。这时的贝尔才26岁,精力充沛,刻苦用功,再加上搞语音学实验时接触过电磁器械,所以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他掌握了从事电话研究所需的大量的电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在通常的情况下需要学习六至七年的时间。可见,在此段时期内,贝尔付出了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

必备的电学知识有了,语音学又是自己的特长,至此贝尔可以去实现自己发明电话的宏愿了。他决定摆脱一切干扰,把全身心投入到电话的研制中去。1873年的初夏,贝尔辞去了波士顿大学语音学教授的职务,正式搞起了实验来。他开始了电话的设计和实验工作,但还需要有人能够把他的设计制成机器。于是贝尔决定找一个机械师与自己合作,这个机械师除了具备高超的制造机械技能和聪敏精明的头脑之外,他还需懂一些电学方面的知识。合乎要求的人虽然很难觅,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贝尔最终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合作伙伴,这个人就是年纪只有18岁的电气技师沃特森。两人一见如故,沃特森对贝尔十分崇拜,对他的理论的可行性深信不疑,并表示愿意对贝尔的事业鼎力相助。沃特森后来的确履行了诺言,他终生不渝地跟随着贝尔,成了贝尔最亲密的战友。

波士顿近郊公寓的一间狭小闷热、尘土飞扬的小屋,成了他俩的实验室和卧室。研究的东西是看不见的电波和音波,所以他们的用心之苦,绝非一般情况可比。他们整天关在屋子里,一边研究电声转换原理,一边设计实用的机器。贝尔一有新的构思,沃特森便马上把草图制成机器。沃特森的制造十分仔细,他制造出的机器总是很好地体现了贝尔的设计意图,这使贝尔十分满意。他们研究的电话是前所未有之物,没有什么实物可作参考之用,只能反复试验,摸索着前进,从失败中积累经验。贝尔绞尽脑汁,连做梦都在想着电话的设计。有时,睡梦中来了灵感,他便立刻从床上爬起,把想法画出来,而沃特森则连夜把机器制造出来。

就是这样努力着,一转眼就两三个月过去了,接着六个月、八个月、十个月,时光荏苒,二年的光阴逝去了。他们究竟试过多少个方案,有过多少次失败,已经无法统计。这期间,他们有过失望和徘徊,但最终还是挺过来了。他们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认为“这次一定会成功的”!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他们,使他们不断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再重新制造,重新设计。最后,制成了两台粗糙的样机,其构造是在一个圆筒底部蒙上一张薄膜,薄膜中央垂直连接一根炭杆,插在硫酸液里,人讲话的时候,薄膜受到振动,炭杆同硫酸接触的那个部位,电阻发生变化,电流随着变化,有强有弱,接收处利用电磁原理,再把电信号复原成声音。这样就实现了用电流传递声波。

为了验证机器的效果,他们把导线从住房架到公寓的另一头。房间狭小破旧,为了做到隔音,虽然在盛夏,他们还得把门和窗户紧紧地关起来。试验开始了,贝尔和沃特森对着自己的装置大声呼喊,他们折腾得满身是汗,可是,机器毫无反应,他们听到的声音不是从墙壁中传来,就是从房顶上传来的。就这样他们一连试了好几天,连嗓子都喊哑了,但通话还是没有成功。好心的邻居们一直在默默地忍受着他们的大喊大叫,从内心里希望这两个年轻人能早日获得成功。

为什么会失败?他们苦苦地思索着,是设计思路不对,是制造精度不过关,还是用电流传递声音的设想果真行不通?

夜幕降临了,万籁俱寂,心事重重的贝尔难以入睡,他望着窗外闪烁的繁星,眼前浮现出了亨利亲切的面孔。他仿佛又一次听到了老科学家那坚定的声音:“你有一个了不起的理想,年轻人,干吧!”贝尔正凝神苦思的时候,忽听到沃特森的呼唤:“先生,您听!”贝尔困惑地转过身去,望着喜形于色的助手。沃特森用手指着窗外,兴奋地又说:“先生,您听!”贝尔侧耳细听,这时,窗外隐约传来了一阵吉他的声音,那叮叮咚咚的音响,像山泉般在夜空里荡漾。贝尔听着、听着,突然醒悟过来。他欣喜若狂,不知所措,猛地朝年轻的技师击了一拳说:“有啦!有啦!沃特森,你真行呀!”

原来,他们所制造的机器中的送话器和受话器的灵敏度都很低,所以传送的声音很微弱,很难辨别。吉他运用音箱发出的共鸣之声给了他们启发,于是贝尔马上设计了一个音箱的草图,希望借助于音箱来提高受话器的灵敏度。可由于是深夜,他们一时找不到制造音箱的材料,索性把床板拆了。他俩一起动手,连夜赶制,等音箱做好后,天已经亮了。接着他们又改装机器,又连着干了两天两夜。到第三天傍晚,机器终于改装好了。虽然连日的劳累使他们面露倦色,但他们却异常兴奋,此时,两人的心里都感到了,曙光就在前头!

他们把改进的机器装在了电线上。贝尔在实验室里,关严了门窗。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头,把受话器紧紧贴在耳边。准备完毕,贝尔一面调整机器,一面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沃特森屏息静气地听着,受话器里的声音起初细如游丝,后来竟突然传来了贝尔的清晰的喊声:“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原来贝尔在操作机器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腿上,剧烈的灼痛,使他失声大喊,要求沃特森的帮助。贝尔的这句情不自禁地对着话筒的呼唤求助,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机传送的第一句话。沃特森听到以后,惊喜万分,急忙呼叫着贝尔的名字,向贝尔所在的实验室跑去。“贝尔!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

这时贝尔也感觉到了成功的来临,他也推开了房门,也顾不上腿的疼痛了,飞快地向沃特森跑去。两人在走廊里相遇了。狂欢与兴奋使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热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洒到两个人的肩上。历史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这是1875年6月2日傍晚,将落的夕阳对这二位伟大的发明家散发出感激的光芒。当时的贝尔28岁,沃特森21岁。

当天夜里,贝尔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妈妈写信,希望她能分享自己成功的快乐。他在信中写道:“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我觉得,就像把自来水和煤气送到各家一样,把电话安到用户那里的日子就要来到,朋友们不用离开家就可以互相交谈了!”

第一台电话实验成功以后,贝尔和沃特森趁热打铁,立即对样机作了改进。8个月以后,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话机,人类最初的用电传送声音的梦想实现了。1876年2月14日,贝尔到美国专利局,为发明的电话申请了专利。

电话机发明以后,波士顿大学随即授予贝尔理学博士学位。成功的喜悦使贝尔对电话的前途十分乐观,他认为,如此方便的机械,一定会被人们争着买去使用。然而结果恰恰与其始料相反,人们由于受到习惯势力的影响,对电话这项新发明也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

事实使贝尔很快地明白了,发明电话只是成功的一半,要使电话被社会承认,还必须经过一场艰苦的奋斗。从此,贝尔便踏上了宣传、推广电话的征程。可以说,贝尔和沃特森二人的真正苦闷这个时候才开始,并一直持续了数年时间。

1876年5月,在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他首次进行了一次“特技表演”,为的是引起人们的议论。

在会议上,亚历山大按了一下讲台上的按钮,与会者听见桌上的盒子内传出的圣歌的曲调,都惊讶不已。

这条街上的另一幢房子里,梅布尔的表兄威廉正弹奏着一台“电报风琴”。琴键通过电报线与讲演厅里的盒子联接起来。风琴将每个音符以其特定的频率传送到盒子内一定音高的簧片上,使它们发出相应的声音。

来自学术界的保守的听众们因敬慕而沸腾了——贝尔理所当然成了新闻人物。但他所演示的并不是电话,而是谐波电报原理的一种巧妙运用。

1876年在费城举行的世纪博览会给贝尔带来了出名的机会。19世纪下半叶,大型贸易和工业展览会常常举行。厂商们借此机会推出他们最新的产品,而参观者们也能了解有哪些新产品已经问世。那些展览会为新发明提供了特殊的展示机会,而且展览会组织者还为最有前途的展品颁奖。

世纪博览会对美国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人们企图通过它来庆祝美国自从脱离英国的控制后取得的成就和南北战争后的迅速恢复,并展示美国正在飞速追赶英国、法国和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之一。博览会将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这对贝尔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