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3378800000036

第36章 爱迪生(4)

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没有退缩。他们继续关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干着。实在需要休息的时候,他们就在实验室的桌子上躺一会儿。爱迪生虽然还年轻,身强力壮,可由于劳累过度,两眼常常布满血丝显得疲惫不堪。

还记得麦肯基站长吧?他就是那个教会爱迪生电报技术的人。爱迪生将他接到了门罗公园。此时,麦肯基已经上了年纪,爱迪生为了报答他的情谊,特地接他来门罗公园,表面上请他来实验室工作,实际上不过是让他挂个闲职养老罢了。

有一天,爱迪生正在为灯丝材料冥思苦想,麦肯基走进了实验室。他那满脸的红胡子,不由得使爱迪生眼睛一亮。

“老站长,为了电灯实验,能不能借用您的一样东西?”

“你需要什么?只要我能做得到的,我一定会帮你。”老站长依旧像十几年前那样。

“不是别的,我看上了您的胡子,也许这是一种好的灯丝材料。”爱迪生笑着对老站长说。

“这当然没问题。”麦肯基站长立刻用剪刀剪下一撮胡子来。

爱迪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挑选了几根粗胡子,先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进灯泡里做实验。

麦肯基站长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着。他想看看爱迪生能用这胡子搞出什么名堂来。

遗憾的是,实验结果表明,用胡子做灯丝,效果也不理想。爱迪生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不要失望,要不,再试试我的头发吧!”麦肯基把胸口一拍说。

“不用了,头发和胡子的性质一样,不必再试了。”爱迪生看着这位老人,心想他的献身精神是感人的。

爱迪生正深情地望着麦肯基,目光偶然地落在了他的粗线外套上。青年发明家立刻对助手喊起来:“快!找一卷棉线来。”

麦肯基听了,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从里层撕下一大截粗线,递给爱迪生。

助手们看见爱迪生接过棉线时候的激动神情,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他们知道,每当爱迪生有了新的发现时,他总是这种表情。

爱迪生对棉线进行炭化处理,一丝不苟。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操作。然而,炭化棉线又细又脆,一碰就断,爱迪生试了几次,都没有能够将炭化棉线放进灯泡里。直到第三天傍晚,这一任务才顺利完成。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窗外漆黑一片,实验室里只有微弱的煤油灯光在闪烁。爱迪生让人把煤油灯熄灭。

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爱迪生接通电源,顿时,他们日夜盼望的情景出现在眼前,灯泡放射出明亮的光芒!

爱迪生沉醉在巨大的欢乐之中。他和助手们坐在那里,出神地看着那盏灯继续燃烧着,如同小心看护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他们忘记了十几个月来的失败,忘记了连续苦战的疲劳,一直守着这盏灯。灯泡燃烧的时间越长,他们越觉得情绪亢奋。电灯持续亮了45个小时。每个人都没有休息,静静地坐着,心满意足地注视着那盏倾注着心血和汗水的电灯。

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诞生了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电灯发明日。

爱迪生没有陶醉,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灯的寿命,他继续寻找更有效的灯丝材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在试验了世界上6000多种植物纤维后他们发现日本的竹子做灯丝材料最好,电灯的寿命提高到了上千小时。

1882年春天,第一批实用的电灯问世了。爱迪生还在纽约创建了发电所,正式向用户供电。

人们对新发明都有个接受过程,像留声机一样,电灯开始也遭人拒绝。

爱迪生供电所给用户架好电线后,一夜间都被割断了。

“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爱迪生不解地问着人们,“架好电线,通了电,夜晚将不再黑暗,而同白天一样光明,这样不好吗?”

“你们这样,扯的空中都是电线,会把雷电引下来伤人的,”有个比较胆大的人回答说。

“噢,原来是这样。大家不要害怕,其实电线和打雷完全是两码事儿……”爱迪生给大家讲了一些关于电的知识,然后还补充说:“凡是愿意使用电灯的人,可以免费使用3个月。”

听了爱迪生的解释,再加上这一项优惠,人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看着一家一户逐渐安上了电灯,爱迪生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一心想着要为大众进行发明创造,他的理想慢慢地实现了。

夜幕降临,望着千家万户点点灯光,爱迪生想起了死去的妈妈:“妈妈,我没有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如果您还活着,见到这明亮的灯光,您一定会为我高兴的。以后我还会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发明出对大众更有益的东西。”

每有一项新的发明,爱迪生都会想起妈妈。是妈妈将爱迪生领进了科学之门。他怎么能忘记伟大的妈妈呢!

爱迪生的晚年

爱迪生的晚年是在炮声中开始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开始,美国并没有卷入战争,而是在一旁观战。

爱迪生是一个讨厌战争的人,他希望世界尽快变得和平起来。

但是,战争所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最后,美国也加入战争。

一天,美国一位海军官员找到爱迪生,对他说:“爱迪生先生,我们想邀请您出任海军顾问一职,并想请您帮忙研究战争武器。”海军官员抱着希望而来,没想到爱迪生严肃地说:“我对战争武器深恶痛绝,制造杀人的东西与我的天性格格不入。我最想做的是发明一些能为大众所使用的东西,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幸福。”

海军官员一听,爱迪生还是个倔强的老头儿,得想办法说服他才是。“爱迪生先生,我知道您总是为了大众着想,可是战争已经危及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您能看着置之不理吗?”

“是你们那些爱好战争的人,把美国人民推入了火坑!”爱迪生气愤地说。

“事实不是您想象的那样。是敌人先打沉了我们的船我们才不得不反抗的。现在我们的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您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受难吗?”

听了这位官员的一席话,爱迪生犹豫了。作为一个美国人,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在这个时刻,他将作出怎样的决定呢?

爱迪生背着手,在客厅里踱来踱去,考虑了很久。然后他说道:“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愿意把我的时间贡献给政府。”

海军官员听了,非常高兴,说:“我们会给您最优厚的待遇。”

“不需要。我愿意将我的全部时间无条件地献给海军研究出有用的武器,保护我们的人民。”

海军官员深深知道,爱迪生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会牺牲自己的一切的。

不久,一座海军实验室就建成了。这座实验室里聚集了全美的人才,由爱迪生率领,着手改良军备设施,研制新式武器。

爱迪生首先进行了水下蓄电池应用的试验,并成功地将新型蓄电池用在了潜水艇上。接着改进了鱼雷……

在这座实验室里,爱迪生他们搞出了许多新发明,其中被军方采用的就有40多项。这些发明大大增强了海军战斗力,为美国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

进入晚年的爱迪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无数将士为战争送了命,很多难民亲人失散,无家可归。他体会到了亲情的重要性。

是啊,几十年来,他一直全身心地投入他的发明研究,几乎没有闲暇和家人及朋友共享天伦之乐。大家一直认为他冷漠,不尽人情,实际上爱迪生是一个内心充满温情的人,他一直向往温馨的生活,但时间对于他来说真是太宝贵了。

“那么,我该怎样补偿一下我的亲人和朋友呢?”爱迪生在问自己,“对了,不如去旅行吧。”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亲人和朋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专心搞研究,把时间都给了实验室,而给你们的是那么少。现在,不如我们一起去旅行,一方面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为圆我多年的梦想。”

“好主意!”大家都举手赞成。

爱迪生共组织了三次旅行。旅行使他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有孩子般的纯真、活泼和质朴,以及对友情和亲情的珍惜。

跨人晚年后的爱迪生由于精力有限,从事发明研究的项目少了,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

75岁时,有个记者冒冒失失地问爱迪生:“爱迪生先生,您什么时候告老退休啊?”

爱迪生风趣地说:“在出殡以前的那天。”

记者笑了:“您要多保重,大家都关心您的身体。”

爱迪生乐呵呵地说道:“请转告大家,我的身体还很好呢!”

在爱迪生80岁高龄的时候,他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一项崭新的研究项目,这就是研制橡胶轮胎。为此,他又在实验室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1931年10月4日,爱迪生由于劳累昏倒了。从此,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

爱迪生叫人将一位朋友叫到了病床前:“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我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完,还有许多未完的实验等着我去做……”爱迪生已经苍老的脸上,充满了无奈。

“我知道。你还是好好休息吧!”朋友见爱迪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还想着他的实验,还继续想在科学之路上探索,他感动地落下泪来。

“不,我还有一件事,你一定要答应我。”爱迪生紧紧拉住朋友的手,好久不放。

“只要我能做到,我什么事都答应你。”

“你知道我正在研制橡胶轮胎,现在,我恐怕不能再继续研究了,我希望你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爱迪生一副期待的眼神,等待着朋友的回答。

“嗯,我答应你。你放心吧!”

这就是爱迪生最后的嘱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念念不忘他所研究的橡胶。他把他的一生都交给了他的发明事业。

1931年10月18日,世界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带着满足的微笑,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10月21日,隆重的葬礼在美国举行。那天晚上,全国人民为表达对爱迪生的尊敬和感谢,决定在部分城市熄灯一分钟为爱迪生默哀。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之中。

爱迪生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留给人类的不仅仅是一批发明创造,使人们常常怀念他的却是对科学锲而不舍,对真理永远执着的精神。如今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永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