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应该悟一下
13376700000010

第10章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自古以来,我们都讲“以和为贵”,那么,“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了和,我们的生活就不会这么幸福美好,世界也会变得乱七八糟。所以,谁都需要和。有了和,家庭才不会吵架;有了和,邻里之间才会生活得其乐融融;有了和,国家才会安宁……

“礼之用,和为贵”,“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些俗语说的都是“和”。中医讲“和”,利于身体健康;居家过日子讲“和”,利于家庭和睦;民族讲“和”,利于民族团结。

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赵国的长治久安;诸葛亮的“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的辉煌战果。

由此可见,“和”是必不可少的。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和”。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

在山东有一个村子,村边有条河,河上有一座桥,这座桥被后人称为“和尚桥”。桥为何人所建,为什么又叫和尚桥呢?

据说,很久以前,有两家逃乱的人在这里相遇,交谈中,得知一方姓金,一方姓全。一看这里虽然荒芜,但这里还有一条小溪沟,在这里种田用水也比较便利。这样,两家就分住在小溪沟的两边,两家人勤作苦劳,没多久,都做起了自己的茅草屋。为便于两家的相互来往,互相帮工,他们在小溪沟上用几根圆木搭建了一个便桥。后来,两家慢慢又都殷实起来,茅草屋换成了小瓦房,小瓦房换成大瓦房。两家关系也如同从前那样友好而亲密。

有一年夏天,天特别热,金家的猪从圈里跑出来,跑过桥到全家的稻田里,乱滚乱拱,把几块稻田搞得不像样子,金家到全家道了歉。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全家的牛从牛圈里跑出来,跑到全家的田里,把秧吃了一大片,全家赶紧到金家道歉。但是这巧合的事,给两家带来了误会。从此以后,两家就很少来往了,时间一长,桥也断了,两家都不再修理了。再后来,两家人丁增多,小纠纷时有发生,甚至闹到对簿公堂。县老爷吃了原告吃被告,两家卖田卖房子打官司,殷实的家就这样败落下去了。

纪山寺内的一个老和尚听说了此事以后,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外出四方化缘,将所得全部用于建桥,又给两家说佛讲道。桥修好后,老和尚把金全两家当家人的手拖到了一起之后,老和尚就在桥上圆寂了。从此之后,金全两家和好如初。为了感激这位老和尚,当地人把这座桥叫“和尚桥”。

和尚桥经历沧桑之后已不复存在了,但和尚桥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悟一下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是一股暖暖的春风,能吹化你冰封的心灵;和,是一场滋润万物的春雨,能使你干裂粗糙的心灵变得细腻,生活中,和离我们并不遥远,跟人和睦相处,创建和谐社会,这些都是和。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只有和谐,我们才算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佛禅小故事

慈悲的力量

唐朝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并且还做了本朝的国师。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将军,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朝小船走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道:“船已经开了,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会吧。”船夫也大声喊道:“请等下一会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水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道:“船家,这船离岸还没有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家一看,是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傅开口求情,就把船开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上了船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快走开。没看见你大爷上船了吗?快把座位让给我。”没想到,这一鞭正好打在梦窗禅师的头上,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汩汩地留了下来。禅师一言不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将军。

看到这一切,大家心里既害怕将军的蛮横,有位禅师抱不平,人们纷纷窃语:这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才回去载他,他不仅抢了禅师的位子,还打人家。从大家的议论声中,将军明白了一切。他心里非常惭愧,懊恼不已,但身位将军,他又不好意思认错。

不一会,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了水边,洗掉了脸上的血污。此时,那位将军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走上前,跪在禅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真对不起您。”

谁知,梦窗禅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