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你睡好觉:睡眠决定健康
13376200000020

第20章 治疗失眠的方法(1)

失眠是痛苦的。对于饱受失眠之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治疗失眠的方法是极其有必要的。在选用治疗失眠的方法时,要根据自己失眠的原因、程度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等而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情绪对失眠的影响

人类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常说的“七情”,各家说法不同。儒家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佛家指“喜、怒、忧、惧、爱、憎、欲”,中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而现代心理学家把基本情绪概括为喜悦、愤怒、恐惧、悲哀等四种。当人体喜悦、愤怒、恐惧、悲哀过度时,可造成心慌、激动和过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的紊乱,可导致失眠以及相伴而生的疾病。中医学则认为,情志是许多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七情过度均可导致神不守舍而不寐。《黄帝内经》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且“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而心为“五脏之大主”,七情剧变,可由它脏伤及于心,心伤而心神不宁,则不眠。情绪波动不利于失眠的治疗和康复,良好的情绪对防治失眠无疑是积极有益的。

情绪上的波动能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影响血管、血压和脑细胞的功能,不利于失眠的治疗。对于失眠患者来说,要保持安静、淡泊的心情,“志闲而少欲”,控制情绪波动,避免妄想和激动,有助于改善睡眠和消除其他的不适症状。

乐观情绪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保持内环境稳定是失眠患者自身精神治疗的要旨。要学会自我调整,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设法摆脱各种不良因素,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做到性格顽强,心胸开阔,情绪饱满,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主动地配合治疗。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情绪稳定,就要以乐观的态度去观察事物,培养广泛的兴趣,如阅读、看电视、听音乐、从事体育活动等,让生活充满乐趣;同时,要主动与人交往,自觉审视自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尽可能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

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一大难题。导致失眠的因素很多,其中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

1.害怕失眠的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即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到了晚上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因而就更不易睡着。

2.担心害怕的心理

有的人生性胆小怕事,有担心害怕的心理,每到晚上天黑下来就怕这怕那,不敢一个人到房间去,怕有“鬼”、有“神”,尤其是一个人在房间里时更是明显,甚至不敢一个人睡觉,心神恍惚,睡在床上仍心悸不安,大脑被“鬼”、“神”所困扰,这种人往往入睡困难,即使睡着了也往往是噩梦不断。

3.经常自责的心理

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常常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反复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每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之中,大脑异常兴奋,结果久久难以入睡。

4.期待盼望的心理

期待盼望的心理是指期待某人或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早醒或睡不着。比如工厂的工人、医院的护士,在连续上大夜班时(晚上12点上班),常常晚上6~7点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而久之便成了入睡困难且又早醒的失眠者。

5.手足无措的心理

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差,在受到突发事件的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思前想后,始终处于焦急状态而影响睡眠。

6.怕梦有害心理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会影响睡眠质量。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人产生了心理负担。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没有统一的定义,它的理论也没有统一的纲领。认知疗法的治疗家持有不同的理论,应有不同的技术方法,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的评价,而此种评价又受个人的信念、假设观念等认知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等。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谈论来改变和重建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贝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能在6周内明显改善睡眠,增加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并可持续6个月之久。

认知疗法治疗失眠就是纠正患者对失眠不正确的看法,使其有正确的认知,恢复正常的情绪,产生合理的行为,从而消除或减轻失眠。一般来说,治疗失眠的认知疗法过程如下:

向患者介绍一些睡眠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介绍引起失眠的原因及预防。

正确对待已出现的失眠,短时间失眠对人体危害不大,也能很快治好。

睡眠时间多少、质量高低取决于醒后头脑是否清醒,精力是否充沛。

治疗失眠不要一开始就用安眠药,应尽量先用其他非药物的方法。

失眠并不可怕,是可以治疗的,有正确的心态,良好的睡眠就会到来。

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是一种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变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实践证明,心理生理的放松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有利于身心健康。中国的导引、印度的瑜伽、德国的自生训练等,都是以放松为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放松疗法是对抗焦虑情绪的一种常用方法,对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放松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放松训练方法:

1.注意对双手的感觉

身体平躺下,把注意力集中在右手,右手握紧拳头,持续大约5秒钟后,再松开,肌肉放松。注意观察完全放松后的右手与自然放松的左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然后再用左手重复做一遍。接着以相同方法对手臂、脸、颈、肩、腹、臀、股、小腿、脚等部的肌肉重复练习。

2.注意眼光的走动

仰卧床上,两手自然伸直,两腿舒展,自然分开,与肩一样宽,脚尖向外。两眼向上平视一下,再把眼光收回到眉中间,向鼻尖看,一直看到脐下小腹部,意守下腹,再闭上眼睛、嘴唇,用舌抵上腭,深呼吸24次,并同步意念“呼”、“吸”。之后改为自然呼吸。如果尚未放松或入睡,可重复进行几次。但一般不过多地重复,不要数数,以免引起兴奋。

3.注意对身体沉重感的体验

研究表明,人体在有沉重感或劳累的情况下容易入眠。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自然呼吸。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手或双脚上,全身肌肉极度放松。然后默念自我暗示的语句:“我的左手越来越沉重了!”“我的右手越来越沉重了!”“我的双脚越来越沉重了!”“我的全身都越来越沉重了!”在默念过程中,如果有与四肢沉重感无关的意念,要立即停止,然后重新再来。

行为治疗

标准化的行为方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已得到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现在西方国家非常盛行行为治疗,我国一些医疗机构也在陆续开展这种治疗。

行为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行为治疗强调,病人的症状即异常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都是个体在其过去的生活历程中,通过条件反射作用即学习过程而固定下来的。因此,也就可以设计某些特殊的治疗程序,通过条件反射作用的方法,即学习的方法来消除或矫正那些异常的行为或生理功能;也可以建立新的健康的行为来代替它们。

失眠行为治疗的特点有:

不需任何设备。

方法简单易学。

效果可靠稳定,不易复发,无不良反应。

能帮助失眠者消除纠正不良行为,有益睡眠。

行为疗法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松弛疗法

松弛疗法即是上文已述的放松疗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或夜间醒后难以再睡的失眠,既可用于偶尔发作的失眠,也可用于慢性失眠症,对伴有焦虑的失眠症效果更好。松弛疗法通过逐步放松精神和肌肉,诱发入睡,大多数病人在实施松弛疗法的过程中就睡着了。

2.刺激控制疗法

适用于严重睡眠困难的慢性失眠者。此疗法是不让患者过早躺在床上为睡不着而着急,而是待其睡意来临时才上床。如果上床15~20分钟仍不能入睡,则再起床做一些不引起高度兴奋的活动,如看书、听音乐、做家务,但不要下棋打牌等。待其睡意来时再上床。如果仍然睡不着,可如此反复,直至入睡。

3.睡眠限制疗法

主要适用于那些夜间常常醒来或睡眠断断续续的严重慢性失眠病人。这类失眠者首先要对自己平时的睡眠进行评估,获得每晚睡眠的平均小时数,然后,把自己在床上的时间限制在这个数值。例如,估计平均每晚睡4小时,就规定自己每天2点上床,6点起床。数天后,当每晚在床上的大部分时间为睡眠时间时,开始增加床上时间,改为1点上床,仍为6点起床。当床上时间又大部分为睡眠时,再次提前半小时上床,以增加床上时间。这样逐渐达到正常的睡眠时间。睡眠限制疗法要求失眠者每天早上在规定时间起床,即使夜间睡眠不好,也要按时起床,中午不要午睡。

疏导疗法

语言是最常见、最方便的心理治疗工具,疏导疗法就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沟通或采用其他形式开导患者,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分析,让患者了解到防治疾病、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将不良情绪疏导出去,使之心情舒畅。

做好疏导心理治疗的关键是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多听、多看、多问、多想。通过信息收集,不仅要了解患者疾病的表现症状,还要了解隐藏在其内部的心理状态;不仅要了解疾病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患者疾病的特殊情况,对患者同情、关怀、尊重、爱护,才能使患者暴露其病症与“隐私”,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条件。

心理医生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主要有以下几点:

指出疾病的危害,引起患者重视,并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指出患者要与医生合作,及时治疗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出治疗的具体措施,并劝告患者如何调养。

指出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从疾病的痛苦中解放出来。

很多心理医学工作者将疏导疗法发扬光大,汲取了国内外当代科技研究成果,引进了控制论、信念论、系统论原理,使疏导疗法成了一种深受欢迎,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的心理治疗方法。

暗示疗法

一个愿望、一种观念、一种情感、一个判断或一个态度在一个人的心中出现和起作用时,如果没有遇到任何相反的观念、相反的动机和相反的评价,就叫暗示。暗示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具有个体差异。采取某种措施诱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医生的提示,按照医生的要求出现某些生理性反应,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即为暗示疗法。暗示疗法有外界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形式,就失眠患者来说,以采取自我暗示进行治疗较为适宜。

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暗示所以能够对人的躯体和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类所固有的普遍的心理特性。它能通过言语的联想过程转化为情绪状态,并产生心理冲动,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各种机能和行为活动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