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13375400000058

第58章 让宽容来融化报复心理

所谓报复心理,是指当人们受到强烈破坏性刺激后,产生的某种与对方行为相对抗的“以牙还牙”的反应性心理。

报复心理是在社会交往中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不满的一种情绪。在儿童、青少年当中,这种情绪潜藏着极大的危险性。

产生报复心理有多种原因。

第一与家庭的抚养方式有关。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和粗暴,孩子就会在心里积压下报复情绪,即使成年后,只要稍稍受到不公正待遇,就会产生不可遏制的愤恨并实施报复。

第二与青少年的压力太大有关。如今的青少年压力非常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即便没人动他,他也会随时会爆发,如果有人恰好惹了他一下,他当然是一触即发,马上报复。

第三与对父母的管理方式有关。目前,父母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使孩子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某些细小的事情上,导致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斤斤计较的人,谁要是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他必然记仇,并想方设法去报复。

第四与青少年的个性有关。有些青少年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当有人与自己的行为相冲突时,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对方有意跟自己过不去,于是立即想出报复的方法。在报复的同时,他照样认为自己这样做非常正确,对方是“罪有应得”。

第五与影视、文化有关。青少年的许多报复行为是从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其中电影、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之大常出乎人们的估计,与之相似的报刊也很泛滥,使青少年深受其害。

报复心理是有某种积极意义的。它可以变成个人或群体进步的动力,促使自己由弱小变得强大。但无论如何,报复心理是具有破坏性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心胸狭隘、道德修养差的表现。报复心理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且有害青少年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报复心理的青少年,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怀有一种戒备和防范心理,很难与人相处。有时报复了别人,自己的良心也会不安,甚至自责自惩。报复心强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卑劣、行为极端、瞧不起别人,也不愿与人相交,因此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报复心理是自卑心理的极端表现。有报复心理的青少年为了维持心理平衡,在无法从行动上去实现某种欲望时,便从心理上自我发泄,诅咒社会对自己不公平,对比自己地位高的或曾经给自己带来不幸的人,怀着一种惩治的心理,有时甚至采取诽谤、侮辱、侵犯人权、违法乱纪等不正当手段。严重情况下,还会产生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对社会都深怀敌意。那么,如何才能克服严重的报复心理呢?

(1)学会宽容、感动与关爱。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有阳光就会有阴影,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要仇视他人,试着去发现优点,试着从小事里学会感动,你会发现别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恶,社会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昏暗。学会关爱他人的同时,你必然会收到爱的回报;学会宽容他人,你也善待了自己。你的心就像一个容器,当周围充满爱的时候,哪里会有怨恨的容身之地呢?

(2)认识报复心理和行为的危害性。在实施报复后,在短暂的快意之后,到头来是“众叛亲离”,还要整天担心遭到报复;被报复者,虽然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和帮助,但所受的伤害始终是一个心理阴影。所以说,报复行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没有胜利者。报复心理是要不得的,它会让你的内心越来越狭隘,身心疲惫。

(3)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回避,也不能“以暴抑暴”。遭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遇之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他人,从而,摒弃报复心理。

(4)父母以身作则。不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不满意的事,经常采用报复手段来处理问题,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觉得大人们都如此,自己当然也可以这样干。因而,父母必须在青少年面前树好榜样,做到心胸开阔,气度大些,让青少年感到报复不是君子所为。

(5)营造宽松的环境。父母要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不要让青少年过得那么压抑,即便遇到不开心的事,也有人可以倾诉。这样青少年就不会把报复情绪积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