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13372000000037

第37章 心火为病(3)

所以咱们讲这种以虚为主的病人呢,在我这边至少按我这个思路来治疗,效果还算比较满意。没有用大量活血化瘀的药,也没有用大量补益的药,只不过用了补气、收气的药。依据病人真实的病情,用了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子。所以大家如果临床上碰到类似的病人,可以试一试,这个小方子还是一个比较平和,比较安全的方子。

心气郁滞不出的治疗

接下来咱们讲第二种情况。刚才咱们讲的是以虚为主,还有一种病人是在心气已虚的基础上,出现了以气滞为主的症状,这种病人大部分都是比较年轻的病人,虚得不是很厉害,症状相对偏实一些。有些病人做心电图甚至会窦性心动过缓,严重的甚至会报告出一个传导阻滞,甚至是完全传导阻滞,都有可能。

这种病人面色一般也是比较偏暗的,他的脉象跟刚才讲的以虚为主的脉象完全不一样,这种脉象非常沉,非常细,也偏紧一些,就是沉细而紧。但是在沉细而紧当中,没有那种发硬的感觉,摸着不硬,还是相对较软。如果脉象摸着比较硬的话,这说明寒气比较盛,阳气比较虚一些。脉沉就是气郁在里面,不能开达。脉细而紧就是收在一块儿展不开,挤得比较紧,比较拥挤的感觉。整个气郁在里面了,出不来。这种情况,心火之气实际上也是偏虚的,只是病人大多比较年轻,所以没有表现出虚散的象来,只是表现为无力升达开散。所以这种郁滞,也只是相对的一个实证。这种病人一般都会有胸闷、心慌啊,会有这些感觉,年轻人比较多见,老年人相对少一些,老年人还是偏虚的情况多见一些。

像这种情况就是以郁滞为主,正气还不是很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胆用一些辛温通散的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我常用的基础方,主要的方子。麻黄是往外开散啊,细辛是在里面比较深的层次舒达开散,附子是从元阳的角度鼓动一下,都是往外散的。所以有时候我们讲木气郁滞,这就是典型的木气郁滞,郁滞到什么程度?郁滞到心火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磅礴开达的气势。相当于火气躲到地道里去了,没出来。

从深浅层次来讲呢,细辛就是从比较深的层次往外散,麻黄从比较浅的层次往外散,从内到外,一直散到外面,从最里面散到最外面,附子就是从底下加了把劲。这时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辛散的同时呢,要考虑到辛温通散必然消耗正气,必然耗伤阴津。所以这时候不能单纯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定要加上一些比较滋润的药。加一点黄芪来弥补一下消耗的周流之气,加一点人参、麦冬,收润一下阴津,防止发散太过。我们的目的是让一气恢复正常的周流,不是把一气散出去就不要了。这时候可以把生脉饮这个方子,人参、麦冬、五味子合进去。当然如果瘀滞比较明显的话,活血化瘀的药也可以往里加,但不是主要的,还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量可以适当大一些。

我在临床上,麻黄附子细辛多的时候都用到几十克,麻黄和细辛都用到二三十克,附子可能会用到三五十克,量比较大,煎的时间长一点。细辛只要煎一个小时以上,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麻黄也是,麻黄煎的时间长了,非常剧烈的发散之性也会稍微缓和一些,当然还是其他药不能代替的。就是整个药煎的时间要长,一个小时以上,以缓和整个方子的辛散之势。

另一个,喝的时候要少量频服,不要一下喝太多,欲速则不达。要慢慢地,一点一点把它拽出来,就是把郁藏在里边的这股气慢慢往外拽。就像老太太抽线头一样,捏着这个线头一点一点往外拽,慢慢就全拽出来了。所以用大剂量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量频频服用,比方说十分钟喝一小口,或者二十分钟喝一口都可以,根据病人的体质。这时候药的作用就好比我们在不停地抽线头,药力比较持续,药劲比较合适,人也能够耐受。如果一下喝太多,病人可能受不了。一般来说,这个药上午喝比较好一些,上午阳气生发呀,借着这股生发之势,效果更好。所以我一般都建议病人一付药一上午喝完,每隔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喝一小口,喝的时候要避风,躺着好好休息,有条件可以给他挂上一瓶葡萄糖,补充一下能量。不用其他药,只是输点葡萄糖就可以,因为消耗中气嘛。这样一般来说,一付药喝完病人就会感觉胸闷啊,心疼啊这些症状会明显减轻,效果很好。如果能连续用到三天以上,这个症状基本上就不明显了。我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连续用三天,然后再改成普通的调理方药。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隔一段时间再连续用一次。一般有这么两三次,这个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

如果从西医的诊断来看呢,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房室传导阻滞呀,有特效的西药并不是很多。中药呢,咱们用这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完全性传导阻滞的小伙子

说到这里,也跟大家交流一个病例。这是一个小伙子,二十出头,可能是家族性的,家里人心脏都不太好,被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平时总是觉得胸闷,心疼啊,心慌啊,西医说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回去休息就好。因为他症状比较重一些,难以坚持工作,所以过来找我看。

他的面色是明显的偏暗,似乎没有年轻人的那股朝气。脉象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样,沉紧而细,稍软一些。一气郁在里面无力升达的样子。我给他用的就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麻黄用了三十克,细辛用了二十克,附子用了六十克,附子是以四逆汤的形式,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的形式用的,都是六十克,同时还用了三十克人参。还加了一点运中焦的药。方子比较简单,药不多,就是量比较大。

告诉他回去先大火煎一个小时,小量慢慢喝。再买上一瓶蜂蜜,如果觉得喝了这个药心慌,心跳得比较明显,药就不要喝了,就喝点蜂蜜,躺着休息一下。他回去第一次吃药的时候,也许喝得稍微多了一点,也许第一次喝药,喝了药以后觉得心慌得很明显,有点不太舒服。但是喝了点蜂蜜,休息了一会儿就好了。第一次喝完以后,觉得人整个身上就轻快了,觉得不那么疲惫了。连着喝了三付以后呢,再来的时候面色就已经改变了,那种灰暗的颜色就变得比较明润了。后来又给他用了五付,方子基本上没怎么变,还是小量频服。再喝完这五付以后,效果就更好一些了。以前一到晚上经常就会胸闷,心疼得睡不着觉,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了,每天还能出去打打球,出一身汗还觉得很舒服,改善还是比较明显,比较迅速的。

但是他复查心电图时,发现传导阻滞依然存在。从症状上来讲,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从检查来看呢,传导阻滞没有改善。可能中药对功能上的改善比较快,传导阻滞也许属于器质上的问题,恢复得慢一些,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到,中药的效果还是比较快的,不像他们说的,西医看急性病,中医看慢性病。咱们中医也可以做到比较快的效果。

上面这两个心脏病患者,实际上都是心气不足。一个是虚得有点散了,所以治疗以收敛一气,缓缓升达为主。一个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了明显的郁滞,所以用峻剂缓服,徐徐升达,来消除郁滞。这两种情况还都算是偏于气的问题,都是从气的角度来恢复心火之气的磅礴开达之势。

服药后身痛不能眠的患者

还有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心脏病好多年了,郁滞就慢慢变成瘀结了,脉象往往就会有一种结滞不清的感觉。这种情况治疗时就要偏重于破结化瘀。

也给大家讲一个病例。

这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十多年的心脏病了。年轻的时候很能干,巾帼不让须眉的那种类型。她这个病怎么得的呢?她年轻的时候,赶上家里出了点事,又没有别人帮忙,就一个人扛着,里里外外地非常操劳。别人还不理解,对她还有一些闲言碎语。她就很生气、很委屈。身体很累很虚的时候,生了这么一场气,就成了心脏病,一直到今天也没好。

摸她的脉呢,是明显的紧滞的感觉,而且有点模糊不清,好像脉里面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样。这就是陈久的郁滞慢慢在体内结滞住了,必然有有形的瘀结在体内。可以算是我们常说的痰瘀互结。她的嘴唇也是明显的绀暗色,舌头也是偏暗,舌底络脉曲张也非常明显。总体上还是以血瘀为主。

因为她只是偶尔胸闷心痛,平时大多是乏力气短,睡眠很不好,一晚上不停地做梦。所以她的正气还不是很虚,瘀结为主。

给她用的什么药呢?就用了大量的活血破瘀的药。元胡、红花都用了30克,主要来给她破除体内的瘀结。

这个患者服药之后,第二天来告诉我,说她一晚上都没睡着觉。我问为什么呀?她说,吃了你开的药之后,全身疼,疼得都快受不了了,怎么躺着都不行,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姿势,根本没法睡。今天早上才慢慢不痛了,才补了一小会儿觉。

你看这个活血破结的药有多厉害,没有这个痛的过程,这个瘀结估计很难迅速解除的。你再摸她的脉的时候,脉象就完全不一样了,明显的软了,比较清晰流畅一些了。一剂药就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效果。

后来又吃了几付药,她的整个胸闷呀、气短呀、多梦呀,逐渐就都改善了,不明显了。这是以破结化瘀为主的一个病例。

小儿心肌炎

当然心脏病有很多,风心病,小孩心肌炎啊,都不少。时间所限,不可能跟大家一一展开交流。只能从我见得比较多的慢性心脏病患者身上,得出这么一点体会来。就是心火为病,一气周流在心火这个部位,应该是比较充沛有力,盛极而能收,是有这么一个特点。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就要把握这个特点。心火一虚的话,就帮助它恢复正常的盛壮的状态,就是扶正,同时也要注意不是单纯升散,这股盛壮的心火之气是要往回收的,是一个转折点。盛极而收,是一个临界点,要把握好这一点。把这一点把握好了,不管什么样的心脏病,我们都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小孩心肌炎,单纯心肌炎,一味黄芪就可以治疗。据说一个老和尚碰到一个心肌炎的小孩发高烧,西医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是消消炎呀,养养心呀,老和尚对孩子的家长说,用五百克黄芪,连发三天汗就好了。大量的黄芪可以发汗。这个孩子就是用了三天黄芪,每天五百克,出了三天汗,这个病彻底好了。这是我以前的一个老师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病例,年代比较久了,具体什么时候我也不清楚,她也不记得了。其实我们不用这么大的量,我们把量减少一下,对于一些单纯的小孩的心肌炎,长期用,一味黄芪就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黄芪这个药温和,升达,量用足了以后呢,又可以升已而降,能升能降,正好符合心气的这个特点。小孩本身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强,一般的郁滞,把气给他流通起来,他慢慢自己就好了。给小孩用药,只要能治病,越简单越好。

有一位网友也举了一个病例,说出汗对风湿性心脏病的作用:“我在火车上碰见一位老人,说以前有风湿性心脏病,每天就拼命干活,出大汗,把衬衣都染黄了,后来好了。”呵呵,这个病例跟我们刚才讲的好像有点类似。拼命干活也是疏通郁气,出汗也是排出瘀滞的一种方式。

课后问答

问:为什么不用三棱、莪术活血?

答:三棱、莪术我感觉它破的作用有点太大,开破的作用比较峻烈一些,对于心气比较虚的情况不太合适,主要是这么考虑。而且三棱、莪术破结的效果比较好,活血的效果我感觉不如元胡好。

问:看过有的中医说,心脏病是中气下陷。

答:这个好像是张锡纯前辈说的,他好像说过大气下陷之类的话,这个说法也对。因为本身心慌气短,脉比较散的情况,确实是气不能升达,不能升达就下陷了,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意思是一样的。

问:黄元御和彭子益的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答:我感觉黄元御前辈和彭子益前辈讲的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我个人感觉黄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里面讲得更全面,更深刻一些。彭子益老前辈呢,讲得更浅显,更通俗一些,相对面比较窄一些。他们讲的都是一个东西。如果说他们的区别的话,可以比喻成一个是专业版本,一个是普及版本,大概是这么个区别。

问:为什么喝补中益气汤一个月也没有把心肌炎治好?

答:补中益气汤这个药有点过于滋腻了。应该用比较轻柔的药来流通一气的,再加上点排瘀浊的更好,单纯补益还是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