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13369600000001

第1章 “穷”对男孩是财富,“富”对男孩是陷阱(1)

1.“穷”着养的男孩遇事临危不乱

能够做到临危不乱的男孩,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表现出大将风范。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这种能力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从小“穷”着养的男孩,有着直面困难的的勇气;从小“富”着养的男孩,往往习惯于让别人来为自己包办。

临危不乱是勇敢、坚强、智慧的集中体现。它的培养离不开在困难、挫折、失败和厄运中的磨砺。而男孩又有着好战的天性,家长可以把这种力量转化为其前进的动力。

家长应该鼓励男孩去战胜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遇到问题的最初阶段,男孩会不知所措,也有可能会因受到伤害,产生抵触情绪,而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是一个男孩成功向男人转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所以男孩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首先就应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

林浩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5·12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他的班级有31名学生,汶川里氏8.0级地震发生后,只有10名左右的学生逃生,而其中两名学生是林浩救出的。

原来,小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后,马上用弱小的身体将一名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随后,他重返已倒塌的校舍又背出来一名昏迷的同学,并被塌方砸伤了胳膊。

林浩在被记者采访说:“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林浩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勇敢、冷静、智慧、有责任感的品质。林浩能够战胜困难,是赢在了父母对他的教育上。他不是在父母的溺爱、包办下成长,而是生活在独立、勤奋的家庭环境中。从物质上来衡量,林浩过的是穷日子,但也正是因为从小被“穷”养着,才使他具有面对灾难临危不乱的勇气。

对待人生中的挫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男孩能够坚强地面对,可是倘若孩子从小就不知道挫折是何物?又怎能有一颗坚韧的心去面对呢。所以他们只能在挫折来临的时候,手慌脚乱,要么大声地呼喊着“救命”,要么就直接逃避。

2006年2月《环球时报》曾经报道过,一个5岁男孩救母的故事。这个男孩名叫萨契利,年龄为5岁。

这一天,他妈妈凯瑟琳驾车带着他和8个月的弟弟赶往父母家。在利镇的266号公路上,不幸发生了。凯瑟琳在摸手机时,车子一下失去了控制。慌乱中,凯瑟琳的汽车左侧重重地撞在树上。前后车窗都被撞碎,车门挤压变形。凯瑟琳当时就晕了过去,头上鲜血直流。孤立无援的小萨契利先爬到车后座,解开弟弟身上的安全带,然后抱起弟弟从车里爬了出来。他徒步走了将近1公里,敲了3户人家的门。而南希正是他求助的第三户人。

当南希打开家门时,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1米高的小男孩,光着脚,一脸恐惧,泪流满面,门廊上放着一个哭泣的婴儿。男孩冲着她大喊:“我妈妈在公路下面!”

听完萨契利的讲述,南希跳上车前去援救。消防人员也随后赶到。凯瑟琳被送往哥伦比亚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在昏迷了10天后,她终于睁开眼睛说话了。

事后,萨契利接受了记者采访。他挺着小胸脯说当时他只有一点害怕,因为他认为“男孩子什么都不怕,女孩子才可以害怕。”前来协助的警员和消防队员都夸他是个小英雄。亚拉巴马州消防局长说:“他很小却知道怎么做,是他救了妈妈的命。”

在这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灵验了。因为萨切利家境并不贫穷,五岁也没到应该“当家”的地步,却能够临危不乱,从容面对,究其本源,是平时耳濡目染的结果,得到的是“男孩子什么也不怕”的教育,所以在关键时候就能做出“不怕”的举动。在中国很多家庭并不富裕,但仍在全身心地来呵护“小皇帝”,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就是捧在手心怕坏了,这样下去恐怕长大后是成不了大器的。

这能怪天真无邪的孩子吗?北非的瞪羚从刚出世到站起来只要半个小时,在这段时间母瞪羚在旁边决不会去帮助它,完全要靠自己站起来;小海龟出世后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投入大海的怀抱,才能躲避海鸥的袭击,完成生命最初的洗礼。今天的家长不能剥夺男孩经受挫折的机会,父母也不要因为“爱他”而把他与风险和挫折隔离开。男孩在父母营造的舒适环境下生活得越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就越少,以后接受生活挑战时他的表现就越脆弱。

“穷”着养男孩,不光是在物质上给予男孩考验,更多的是对男孩品质的磨练。这两个例子提醒了家长,不要娇惯孩子,不管家境如何,都要对男孩严格要求,不姑息享受和依赖等不良习惯,鼓励男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应该将现实早一些还给孩子,让他们先适应生存环境再尝试着去改变自己。这样做不仅使男孩有了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在男孩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家长恰到好处的帮助,更能鼓励孩子,激励他更好地奋发向上。

当然,男孩的力量无法与困难对抗时,家长也应适时给予帮助,防止男孩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父母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男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教育男孩,让男孩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让男孩了解的危险后果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吓唬男孩,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男孩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从容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穷”着养男孩,不光是在物质上给予男孩考验,更多的是对男孩品质的磨练。

2.“穷”着养的男孩懂得自强不息

有人说:因为饿我们才有饿的欲望,因为有饿的欲望我们才有寻找食物的动力。“穷”着养的男孩,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穷”着养的男孩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明白未来的努力方向。成功没有捷径,而那些成功人士也一定有饱经风霜的经历,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人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人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做一个有志向的人,无论命运怎样安排,都不要屈服,要努力拼搏,因为胜利属于永远自强不息的人。

“穷”着养男孩,要有丰富的精神境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种自强不息的个人心态对自我认识和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穷”着养的男孩在磨砺中,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要求,不断地战胜自己,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满足对胜利的渴望。

“穷”着养的男孩懂得自强不息,因此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了完成理想,不断地充实自己。从竞争角度,不前进便是后退。能够自强不息的男孩,会精力充沛,直觉敏锐,有着健康的情感。

在历史上并不缺少“穷”着养的男孩,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通过自强不息最终取得了成功。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其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苏秦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锥刺股”的故事。

车胤囊萤照读:车胤,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这些人在成功之前,都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接受了很多考验。在同样环境中,有的人可以充分运用外力为自己的生长汲取营养,长得更健壮,逆境而生。有的人遇到困难就会萎靡不振,自哀自怜。温室里的树苗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富”着养的男孩,家长尽力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甚至很多父母认为:决不能让孩子受自己受过的苦。家长这样的做法,无疑让男孩失去了自强不息的动力。

生而富贵,遂不思进取,纵情声色,穷奢极欲。这是形容魏晋南北朝时的门阀士族。氏族阶级作为特权阶级,过着安逸的生活,随着文化优势的丧失,经济特权也随之失去,在科举制度的催化下,门阀氏族走向衰落不可避免。纵观历史,近百年来清政府的腐败,丧权辱国,使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在国家和民族已到了濒临灭亡的边缘时,诞生出了许多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有志之士。他们生于乱世之中,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周恩来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在租借地,他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原来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上前质问巡警:“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气势汹汹地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说完走进巡警局,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

儿时的经历使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着民族的解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周恩来带领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他也成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全国人民敬爱的好总理。

相比之下,今天的男孩成长在和平年代,从牙牙学语时就被过多的溺爱包围着;从蹒跚学步时,就被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当男孩长大之后,家长竟然发现男孩学会的不是自强自立,而是学会了依赖和懒惰;学会了享受,忘记了拼搏。于是“富”着养的男孩,走了弯路,碰了壁。此时的家长是否会想起中国的那句老话:“自古富家多败儿!”

“穷”着养的男孩懂得自强不息,因此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了完成理想,不断地充实自己。

3.“穷”着养的男孩有钢铁般的意志

“穷”着养的男孩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会了把困难当做前进的动力。拥有钢铁般意志的男孩,能够健康全面的成长。如果没有钢铁般的意志,那么勇敢坚强、奋发向上、自信乐观等品质,都将成为海市蜃楼。钢铁般的意志作为男孩成功的基石,必将帮助他克服重重挫折。

是否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是父母培养男孩成才不可忽视的问题。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如今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但却忽视了意志力的培养。没有坚强的意志,男孩就很难拥有与挫折抗争的勇气和决心。现在一些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年轻人,内心却是脆弱的,是经不起失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