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迅速提升自我演讲能力八步
13365200000006

第6章 怎样开始一个演讲(4)

继这番之后,里根总统接着说:

12年前,前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他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同周恩来总理握手,事后周恩来总理告诉他:

“你那次握手,是从世界上最浩瀚的大洋彼岸伸过来的手,是经过25年的完全隔绝之后伸过来的手。”

从那次握手开始,美国和中国都打开了自己历史上新的一页。我认为现在历史又在召唤了。

这番话可以看做整个演讲的引子,楔子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引子就要毫不迟疑地把演讲引入正题了。里根总统在这里以回忆尼克松与周恩来第一次握手这个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镜头,把演说引入正题,转折得体、恰当、自然。

里根总统这次演说的开场,是一种很典型、很规范的开场。它包含了下列必不可少的因素:①得体礼貌的称呼。②以愉快的心情提及演讲的地点。③以赞赏的口吻提及听众深感自豪的东西。④表示对听众的文化背景有浓厚的兴趣。⑤回忆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件。并以此引出正文。

如果你的演讲与听众的许多意见相左,即你的意见是向他们挑战,是与他们辩论,那么,为了使你的意见能说服更多的人,你更有理由使用“楔子”“引子”这样的开场技巧。用“楔子”说明自己的好意,消除听众的敌意;用“引子”引出话头,进入正题。使用这种技巧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人亨利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亨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演说家,从1775年至1776年,他先后担任弗吉尼亚州部队司令、州长。1787年,他曾起草《人权法案》。1775年3月23日的演讲,是亨利在独立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演讲。在1774年9月5日的第一次大陆会议上,主张向英国统治集团妥协的倾向占了上风。因而,亨利这篇以“制止这种妥协”,主张“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说,就是对部分人的挑战。为了消除敌意,亨利以诚恳的、有节制的、恰到好处的一段说明作为“楔子”,又以一则哲理作为引子,结果使演讲大获成功。据记载,当他演讲完毕时,先是全场愕然,接着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他在演说中喊出的“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成为独立战争中的名句而流传于世。亨利的演说是这样开场的:

主席先生:

诸位可敬的先生已向议院提出了请愿,我比任何人都更高度地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然而,对同一事物往往各人有各人的见地。虽然我的观点与他们的截然不同,但当我毫无忌讳、畅所欲言时,便愿不被误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恭。现在不是客气礼让的时候,议院所面临的是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鉴于它事关重大,我们才有望得到真理,才可能对上帝和祖国尽神圣的职责。我认为,这种时刻若是怕冒犯诸位而隐瞒着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祖国背叛,也是对高居人间一切君王之上的万物之主的不忠。

主席先生,人们常易沉湎于希望的幻境中,我们往往无视使人们痛苦的真理,听凭那唱着惑歌的女海妖将我们重新变成牲畜。难道那些为争取自由而进行伟大、艰巨斗争的明智人们就当扮演这样的角色?难道我们竟甘心与那些有目却视而不见、有耳却听而不闻的苟且偷安者同伍?至于我,无论心灵将忍受多大的痛苦煎熬。我甘愿追寻完全的真理,接受最坏的结果,并为之贡献一切。

这段演讲是不同意妥协的,是号召人们“拿起武器”的。然而,在提到主张妥协的对立面时,亨利首先“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这话是向对方表明,在爱国心和才干上,彼此是一致的,所不一致的,仅仅是具体的主张。这显示出亨利的求同诚意,有利于消除对方的抗拒情绪。接着,他表明自己的具体主张与对方截然不同,但有了上面的声明,对方也容易认为亨利的出发点不是“对先生的不恭”,也就会减少敌意。第三,亨利表明对国家对上帝的责任促使他说真话,用以唤起对方的理智和良知。最后,亨利列举“唱着惑歌的女海妖”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沉湎地幻想忘记真理。这才开始正面阐述他“拿起武器,拼死抗战”的主张。这种讲究技巧的演讲,能够化敌为友,使更多的人站到自己的阵线上来。

演讲往往需要以楔子来开场,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听众对顺耳的话总是舒舒服服接受的。这些顺耳的话包括被人愉快地提到名字,提到亲人,提到演讲地点,提到演讲所在城市,提到家乡,提到祖国,提到文艺,总之,是基于人人喜欢被人提到一切自己感到亲切和自豪的东西这种心理。

以轶闻趣事诗词典故开场

在演讲中,楔子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说到底,它只是一种活跃气氛、交流感情的催化剂。如果你觉得你与听众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不用拉近乎也容易实现感情的沟通,则你的演讲可以不用楔子。不过,如果你想一开场就引起听众的兴趣,倒可以使用“引子”,即在讲到正题之前讲一件轶闻趣事,讲一个典故,讲一首诗,讲一段个人经历等,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当然,这些轶闻趣事、典故诗词、个人经历都必须在内容上与演讲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夺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成绩辉煌。奥运会结束后,有位有识之士觉得体育界的“许多经验可以借鉴到四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去”。于是发表了《看了金牌之后》的演讲,其开场白是这样的:

有一段相声说,在李莲英大总管红紫当朝的年月,中国曾派过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这位只会喊“喳”的“小李子”不懂什么是国歌,于是以《贵妃醉酒》代替。

而且选了飞檐走壁的大侠去跳高,选了皇宫里传旨的小太监参加短跑,找了几个北京天桥变戏法的,每人怀里揣一个篮球去和洋人比赛,结果把篮球变来变去,不见传球,只见入网。从那以后打篮球都穿背心、裤衩,就是吃了李莲英的亏才作出的国际性规定,这段相声使人捧腹不已。然而也让人觉得有些解嘲的味儿。跟阿Q说的“先前阔”有点相近。实际上,中国人首次参加奥运会是52年前,运动员仅仅一员,“硕果”是一个“鸡蛋。”然而52年后,还是在天使之城洛杉矶,我国运动健儿夺得了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名列金牌总数第四位。这可不是相声,是事实。

倘要论起走向世界,大胆革故鼎新,则当首推体育界……

从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引入正文,是我国说书艺人的一个窍门。这篇演讲,以“相声”开场,风趣、幽默,步步引人入胜。如果换一种说法,一上来就说:“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夺得15枚金牌,我们各行各业都是应该从中得到启发”一类的话,人们说不定马上会认为又是老生常谈,没有听下去的兴趣了。

这篇演讲发表在1984年8月,当时奥运会正是大家谈论的中心,中国健儿一举夺得15枚金牌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新闻。

演讲者采用这样的事例来引发,特别使听众感到新鲜,演讲者表面上谈奥运会,骨子里谈开放改革,谈人事制度改革,谈用人观念的更新。正如鲁迅反对对恋爱自由的干涉,借雷峰塔的倒掉来发挥。毛泽东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愚公移山的寓言来阐述。这种借题发挥,往往别开生面。比起一些板起面孔、从头到尾都从正面论述题旨的演讲,它不仅使听者感到亲切有味,还能启发听者联想,活跃听者的思路。

从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引入正题,也是西方教士传经布道的一个技巧。早在13世纪的时候,著名的德国传教士贝尔特霍尔雷德就运用了这种技巧。他认为:“这种别具一格的演讲开场法,在那些很少受过抽象思维训练,而依赖于生活经验,喜欢共同感受的听众中是极为生效的。通过讲一段小故事,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传教题目。”

西方传教士的这种技术,也被西方的演讲者借鉴。一位历史学家在阐述盟国与战败国德国的关系时,用下面一段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引出正题:

1945年,温斯顿·丘吉尔在伦敦机场登上前去参加波茨会议的飞机时,一个很有身份的新闻记者忧心忡忡地问他:“首相先生,同盟国会不会在波茨坦犯当年在凡尔赛犯过的同样错误?”丘吉尔微微一笑,连茄都没有从嘴上拿下,富有远见地答道:“人们可以放心:同样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犯,——但会犯其他的。”

演讲者用这戏剧性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赢得了听众的兴趣和关注。同时这个小故事对他的演讲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破题,因为他演讲的题目就是“谈盟国与德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