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人人都可以像天才一样思考
13365100000008

第8章 创新思维的结晶(3)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而公司一旦被纳入全球竞争的体系,就不得不试图提高自己的效率,淘汰过度的管理行为和不当的运作方式。全球化的竞争对各个公司都有天下之大却难独霸一方的感觉,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经济的结果,同时,又迫使每一个企业进入国际化。这种国际化不仅仅是做一些国际贸易,办几家驻外的公司,或者吸收利用一些国际的商务信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面对这种挑战,企业必须做的是,努力使公司实现全球地方化。全球地方化这个引人注目的名词是索尼发明的,它的意思是说,通过低成本的封锁化,把企业的一种全球化的产品调整成符合当地用户要求的产品,全心全意地为各地的用户服务,同时要剔除无益的重复经营。比如在中国可以用上中国版的微软软件,可以坐上中国版的空中客车,可以吃到中国版的麦当劳。

与此同时,这些公司和这些产品又尽可能的保留了它们风靡全世界的品牌形象。全球地方化令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期,重塑一个让人可以接受的企业形象,同时又给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带来了新的动力。企业在全球地方化所做的事情,就是围绕着公司全球化的蓝图,把自己的东西变成如同所有各地的东西一样,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创新。这里说的创新不单单是指发明创造,而是指全球化的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的生产,一直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而企业家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的灵魂。

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是将创新化作个人的、内在的习惯和自觉行为的思想意识,它促使企业家时时想创新,处处利用创新,时时追求创新,如何达到一个具有强力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的思想境界,它包括了问题的意识、不满足的意识、克服困难的意识等等,其核心都是创造的竞争,或者说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意识,甚至由于独创力是构成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基础,因此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工作。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企业家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而创新的思维对于企业家的素质又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发现创新的战略需要高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家不能光眼睛向内,而要学会睁眼看世界。企业家要使企业全球化,那就得站在能看到全球的高度,看看我在哪儿?用户在哪儿?对手在哪儿?我用什么招?用户有什么需求?对手将如何与我博弈?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正确的创新战略。

其次,把握创新的方向需要远瞩。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几何积数在增长的,过去十几年才能发生的变化,如今只要几年,甚至几个月就可以完成。这种变化的提速,使得对未来预计的难度大大提高了,企业家要把握未来,首先要有远见,这种远见与过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不是在运输条件下的远见,也不是在低价速度条件下的远见,而是在高价速度条件下的远见,只有有了这种远见,才能把握准确的创新方向。

第三,找到创新的切入点,需要增知。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没有人能够给企业家一把打开全世界的万能钥匙,我们已经学过的,传统的领导技能已经不能胜任这项任务,仅仅靠自我膨胀的知识来管理,也将是徒劳无功的。企业家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真知,就是对自己企业,自己所在的行业,相关行业的各个企业的优势、历史、机遇和挑战等各种情况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创新的入口和途径。

第四,要拿出出其不意的创新战术需要主见。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企业家的开拓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见,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正确判断,独到的管理理念和非常具有实效的运作技巧,如果企业家不具备这个本领,而想要既清楚又恰当的来进行创新决策,这是难以想像的。当企业家有了这种主见,他才会产生独特的创新思路和出其不意的创新战术。

四、创新思维造“英雄”

世界上,每一个做出巨大成绩的人,都离不开思维的创新。

塔利斯巧测金字塔高

塔利斯公元前640—前546年是古希腊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他出生于爱奥尼亚最繁荣的城市米留都,终生周游世界,探求与研究学问。他学识渊博、品质高尚,被人们尊称为“贤者”。

大约40岁时,塔利斯来到了埃及。美丽的尼罗河不停地流淌,她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是古埃及人民生命的源泉。在尼罗河那两岸广阔的原野上,矗立着巨大的建筑群,那就是被称为人类奇迹的金字塔群。金字塔是古埃及王——法老们的陵墓。古王朝的每个君主,都在他们的生前强迫成千上万的奴隶建造巨大的金字塔,来安放他们死后的尸体和财富。望着庄严的金字塔,塔利斯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图景,奴隶们在烈日暴晒之下,艰难地把一块块重达2吨半到5吨的石块从尼罗河的东岸运到西岸,又一块块堆砌起来……饥饿、酷热、疲劳,在监工的皮鞭下,奴隶们一个个倒了下去……

当时,埃及的国王很想知道已经建筑好了的大金字塔的确切高度,可是谁也不知道怎样测量。人爬到塔顶去,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塔身是斜的。就是爬上去了,又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人们无计可施。于是,塔利斯被请来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尼罗河两岸热闹非凡,在古埃及国王及祭司们的亲自陪同下,塔利斯举行了隆重的测塔仪式。

人们拥挤着,议论着,他们相信奇迹就会出现。时间慢慢地过去了,太阳光给巨大的金字塔映出了长长的影子。当塔利斯确信他自己的影子已等于自己的身高时,就发出了测塔的命令。这时,助手们按他的指示立即测出了金字塔的阳光投影的精确长度。接着,塔利斯十分准确地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塔利斯是怎样测算金字塔的高度的?他是运用下面的道理来测量的:如果自己的影子等于自己的身高时,则可知金字塔的影长也同样等于其高度。

可以说,在两千多年前,塔利斯能够攻克测量大金字塔高度的难关的确是惊人的奇迹。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塔利斯过人的聪明才智。他当时已经应用了几何学里的相似形原理来测算金字塔的高度,而平面几何本身都还是在塔利斯以后许多年由希腊学者欧几里德创立的。

当然,要测出金字塔的准确高度,也不一定只限于日光以45度的角度向地面照射时。当日光以其他的角度射向地面时,我们只要先竖立一根竹竿,然后测量竹竿的高度、竹竿的影长及金字塔的影长,根据金字塔高与竿长的比,等于金字塔影长看到的只是影长的一部分与竹竿影长的比,列出比例式,即可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也就是:

金字塔高:竹竿高=金字塔影长:竹竿影长

金字塔高=竹竿高×金字塔影长/竿影长

这样,金字塔的高度就算出来了。

爱因斯坦——数学游戏大王

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曾经这样评价过一个人:“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他的伟大是可以同牛顿相比拟的。按照我的见解,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郎之万所评价的这个人就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褿1955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他在物理学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先后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发展了量子论,成为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上学期间,显得平庸迟钝,曾被老师断言以后“一事无成”。由于他的头特别大,学习成绩又平平常常,所以被叫做“老实头”。但是他从小热爱科学,善于探奇,爱幻想,有非凡的毅力和自觉能力。尤其使他感到兴奋、激动的是数学。他经常与同伴在一起玩数学游戏,被同伴称为“数学游戏大王”。

一天,小爱因斯坦兴致勃勃地与同伴们外出游玩。途中,他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自发组织了这么一次活动,一定会玩得很开心、很高兴。现在我给大家表演一个有趣的数学计算,怎么样?”

“好!大家鼓掌欢迎!”

爱因斯坦指着身边的汤姆说:“请你事先想好一个数,然后做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最后我来给出答案。”

“好吧!让我们看看你的精彩表演!”

“好,我想好了。”汤姆向周围的同学点了点头,把想好的数悄悄告诉给自己身边的一个同学。

表演开始了,爱因斯坦笑着请汤姆计算:“在你想的数这个数上加18……再加上136……减27……减去你想的那个数……所得数再乘上6……最后除以3。”

汤姆与其他同学急忙拿出笔和纸,唰唰唰地计算着。可没等汤姆他们算完,爱因斯坦便发话了:“别忙着算了,答案是254。”

大家都怔惊了,好奇的望着爱因斯坦。

“等一等,再来一次!”有个伙伴还有点不相信。他自己想了一个数,不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暗暗地心算,心想爱因斯坦看不到,怎么可能这么快呢?可是爱因斯坦却不着急,刚讲完题目,就把答案说出来了。

大家面面相觑,不得其解。爱因斯坦只好向他们解释其中的奥秘。他说:“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秘密。”说着,他给大家写出一个算式:

x+18+136-27-x×6÷3=254

这么一看,大家便都明白了。

高斯和等差数列求和

高斯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1777年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里,1855年去世。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给人打短工、跑腿、打杂,还当过小杂货店里的算账先生。母亲是石匠的女儿,没有什么文化。就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的高斯,却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数学才智。

有一天,高斯的父亲在小店里给几个工人结算工资。他算来算去,费了好大的劲才算完。正当他“唉”地一声松口气时,突然听到背后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爸爸,您算错了,总数应该是……”父亲听了,心里一惊,赶忙仔细再核算一遍,发现真的错了,而且高斯说的总数是对的。父亲感到很奇怪,谁也没有教过小高斯算术,为什么他会算得如此快而准呢?原来,高斯常常看着他父亲算账,也就逐渐地学会了计算。

高斯到了入学年龄,便到村庄附近的小学念书。学校里的算术老师是从城里来的。他觉得跑到这么一个穷乡村来教一群穷孩子是大材小用,感到很委屈。他看不起穷人的孩子,经常骂学生,有时还用鞭子打他们。他认为穷人的孩子是天生的笨蛋,教起书来很不认真。

有一天,这位老师情绪特别不好,他板着面孔走进教室,站到讲台前,态度恶劣地对学生下令:“今天你们给我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把这个100个数的和算出来。谁算不出就不准回家吃饭,直到算出为止。”说完,他就专心致志地看起小说来了。

不一会儿,高斯拿着自己的答案走到讲台前,问老师:“老师!选得数是不是这样的?”老师连头都没抬,挥着手说:“去!去!错了,去重新再算!”高斯站着没走,却坚持说:“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