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人人都可以像天才一样思考
13365100000001

第1章 创新思维(1)

新生活的起点

一、创新思维的“绊脚石”

传统的守旧观念来自传统社会。“传统”是与“现代化”相对而言的,是指现代化之前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不存在世界市场。在传统社会中,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稳固的金字塔,社会主体是单一的而不是多元的,所以极少发生横向之间的竞争。没有竞争,当然就不需要创新,人们已经习惯于依照“老规矩”办事。

传统社会对于某些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是极端仇视的,因为创新将会破坏传统观念,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布鲁诺因为坚持“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新学说而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时至今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扼杀创新的态度,这种态度正是传统守旧观念的毒瘤,请想一想自己,你对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方案是否有过下面的一些难以冲破旧观念、旧思想的想法。

而那些旧观念、旧思想就是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感到一切变动都不必要,一切新的都是坏的。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正如鲁迅所说,“连搬动一张桌子都要经过流血斗争。”

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甚至到现代化完全实现之后,传统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对人们的创新思维过程产生着消极影响。

在教育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有位西方教育学家认为,一般情况下,小孩子的头脑中总是盘旋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新想法,而成人们总认为这些想法荒唐可笑、不屑一顾。每当小孩内心一阵冲动,站起来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常常会招来一顿训斥:“坐下!别插嘴!”成人们也许没有想到,一个颇有天分的未来发明家就在这样的训斥声中被扼杀了。

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更为普遍,相对于西方现代化国家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色彩更浓厚一些。

传统文化提倡求稳意识,而轻视冒险精神。任何创新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它使你有可能犯错误,有可能失败,有可能受到亲朋好友或者竞争对手的嘲笑,甚至有可能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创新想法,也有可能让你在众人面前丢脸,或者让你考试不及格。面对这些风险,你还有多少创新的勇气?

二、放之四海皆准的战略措施

不求甚解的人总是力图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略措施,尽管这样的战略已被历史证明为失败的一招。只有更透彻、深入的去了解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不管在哪一行业,哪一部门,适用战略问题的结论都需要有创见和明确的目标。而对于我们这个全新的,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迅速的时代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略措施就是——创新思维。

经济领域

在一个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企业会发现仅靠压缩成本和把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做好,要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越来越困难。管理者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而从经济发展史的过程来看,企业竞争的重点,又不断发生转移,并且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竞争阶段。

第一个阶段,企业的规模比较小,重点进行的是物质领域的竞争,争原料、争设备、争市场。因为这些东西与企业效益直接联系,一旦竞争成功,效果会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

第二个阶段,企业看到了“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企业有了人才就能迅速发展。于是人才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许多大公司使尽一切方法延揽人才。比如美国通用公司为了得到一位优秀的电气工程师,在多次“挖墙脚”没有挖到的情况下,不惜花费巨资把那位工程师所在的公司整个买了过来。

第三个阶段,企业认识到“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型的,另一种是智囊型的;前者请来就能用,马上见效益,而后者尽管投资大、收效慢,但却能够对企业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发展产生无法估量的价值。

于是在现今社会,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迅速发展,其竞争更是异常激烈,但竞争点无外乎——“智慧”,也就是人才,一些具有新的思维方式,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同一问题的智囊型人才。

竞争产生了创新,创新深化了竞争。创新在竞争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且创新使得竞争进入了智慧的层次,加入了浓厚的文化意识。不少大中型企业纷纷建立“策划部”,引进专职的智囊型人才,以求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不违反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竞争的手段可以而且必须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顺利实现竞争目标就行。在构想竞争手段的时候,便应该充分利用创新思维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美国《心事有谁知》杂志正式出版后,销路一直不佳。为了打开销路,编辑部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一个办法。

他们将一张面值1000美元的债券夹在一本杂志里,并对外刊登一条广告:“印刷厂一职员不慎将一张1000美元债券当作书签夹在《心事有谁知》杂志中,看完后忘了取出。现在这位职工心急如焚,希望发现它的人,发发善心,将债券还给他本人,报酬是奉送您500美元,并登报致谢。”广告登出后,人们奔走相告,竞相购买《心事有谁知》杂志,希望能得到这笔意外之财。19万册《心事有谁知》几天之内便被读者购买一空。为此,印刷厂不得不加印一大批以应付读者之需。这样,仅仅多花了1000美元就赚了一大笔钱。

个人领域

每个人,每一天,都要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不假思索便可以得出结论的,也有需要冥思苦想之后才能解决的。但不论哪种问题,不同的人又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

对于个人来说,思维创新就是最基础的创新,没有思维上的变革就不会产生行为上的变化,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新东西都是从思维创新开始的。只要掌握了一种良好的创新思维方法,一个小孩可以用它来解决捏泥巴时遇到的难题,一个程序员可以用它来解决编程中的问题,一个总经理可以用它解决企业中的销售问题,一个外交家可以用它解决国际纷争。或者换句话说,小孩、程序员、企业家和外交官尽管所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有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请看这样一个事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中国一共有多少厕所?”面对这一不友好的询问,周总理并没有很生气地拒绝回答,而是坦然地笑笑说:“中国共有两个厕所,一个是男厕所,一个是女厕所。”在场的中外人士经过短暂的惊讶而反应过来之后,立即钦佩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外国记者本来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周总理在中外记者前出丑,因为他觉得一个国家的总理不可能对他的国家共有多少厕所都了解的非常清楚,但没想到被周总理用这种巧妙的回答化解了。可他并不死心,又接着问:“中国的路面明明走的是人,为什么叫‘马路’呢?”这一次,周总理的回答更是精绝,他又笑了笑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话音未落,雷鸣般的掌声再一次响起。

这两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周总理在这一关键时刻,能够做出如此精妙地回答。其实很简单,就是“创新思维”,换个思路去考虑问题。

所以,如果你决心跟上当今的时代,那么你就要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做一个出色的创新人。

社会领域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知识爆炸的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迅猛增加。面对这迅速变化着的一切,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应付这个新的社会。

新的信息和知识,其本身就是创新的一种产物。我们在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时候,自然也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创新,就意味着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幸福》杂志每年列举出美国最领先的500家公司,这个名单一直在变化。年年都有许多公司被淘汰出局。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是自愿退出的,它们是因为对蜂拥而来的新情况、新信息适应太慢,被那些在变化的环境中操作力更强的公司取代了。总之一句话,对付信息饱和与知识爆炸的惟一方法就是创新,因此在知识爆炸越剧烈的领域,知识创新的呼声也就越高。

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人员,标新立异几乎成了他们尊崇的个性。这些人被传统主义者讥骂为“疯子或精神病患者”,可谓“声名狼藉”。这一切,都源于他们敢向传统挑战。他们的背叛态度使那些恪守陈规的大多数人感到不快,认为他们这些人古怪的很难以理解。其实,他们是从不愿接受成见定论的现代的爱迪生、毕加索和爱因斯坦。他们的创造才能就是他们的力量,有了这个专长,他们就不会恪守教条和安于现状。硅谷就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创造性天才,并不断对过时的定论提出挑战,才得以成为新思想新事物的发源地。

教育领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来的教育方针。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已被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和从这些学校中走出的大学生们所证实。但是这些我们悉心培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否就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人呢?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时代,他们所受的教育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吗?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创新思维并不需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其实不然。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从幼儿园直到各个高校,所强调的依然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智力的开发。所以,对于教育——这项远期工程来说,其改革势在必行,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大问题。

有位创造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在座的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圆圈。”同样的问题,他又去问幼儿园的孩子。孩子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是月亮。”“是太阳。”“是面包。”“是车轮。”……答案竟有几十种。

创造学家感慨地说:“儿童们在受教育之前像一个问号,而在毕业之后却像一个句号。我们的教育辛辛苦苦十几年,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不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展所引发的客观需求,和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引进,再加上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呼吁、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以及我国近些年来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创新思维也正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本身的限制,我们的教育创新这条路也必不平坦。因为,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高考制度,这其中存在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剔除的,所以,进行教育改革我们还应循序渐进。

六、创新能力和辩证法

创新能力的内涵包含着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两层意思,前者指创新能力中非智力因素,如求知欲、创新意识、勇敢精神、顽强精神、科学态度等;后者则指创新能力中的智力因素,包括各种逻辑方法和想像、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各种创新技法。

创新与辩证思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和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深入研究创新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种类、创新与辩证思维的关系等问题,就成为摆在逻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邓小平既是新时期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又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者,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新成果的邓小平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无论是研究还是实施创新,都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的创新实践是与他的辩证思维方式分不开的。唯物性、系统性、开放性和战略性是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的特色。学习邓小平的辩证思维方式,就必须破除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思维习惯,培养客观性、全面性、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习惯。

创新能力的内涵包含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两层意思,前者指创新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如求知欲、创新意识、勇敢精神、顽强精神、科学态度等;后者则指创新能力中的智力因素,包括各种逻辑方法和想像、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各种创新技法。就创新的基本类型而言,有学者主张分为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类。知识创新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其创新成果表现为提供关于新事实的判断、对于经验事实的新说明、对经验定律的新解释以及对理论危机的化解。管理创新主要解决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创新成果表现为当目标落后于现状时,提出一个新目标,当现状偏离目标时,提出一个使现状回归目标的新途径,当目标确定后提出如何完成从现状到目标的转化。技术创新主要解决知识如何应用以及现有技术如何更新换代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提出知识被应用的新的可能性、新的可能的途径和方法、新的技术操作手段和工艺流程,以及从新技术引进经吸收消化到产生出更新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