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行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你的行动力
13364900000017

第17章 将目标变为结果(1)

弄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是一个不断调整目标的过程。人生的目标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清晰的,这期间你要不断地抛却你目标中那些不切实际的部分,补充进你的那些还可以做得更好的部分。

确定自己的目标

具体而清楚地将自己的目标表述出来,不仅能产生出清晰的思路从而有利于你着手做出计划,而且能帮助你真正占有自己的目标并始终关注自己的目标。我们中有太多的人盲目行事,或者将事情的成败托付给命运。你若向10个人发问:“你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也许有9个人会回答:“噢,靠偶然吧,我可从来没想到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即使他们中间有一些在你看来算作成功的人士,实际上他们也从未把现在的处境当作一个目标来追求过,他们大多是糊糊涂涂地走到了现在。

如果你不能具体而明确地确定你的目标,并清楚地表达出来,如:“这就是我的目标,这就是我想要做的。”那么,你就没有将目标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你就不可能因此而产生强大的动力。在一次对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进行的调查中,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中间有多少人确定了一个具体的、已经书面化的目标,并且依据它做出了详细的计划,然后在离开哈佛之后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

3%的人回答他们写下了自己的目标。

13%的人回答他们没有将自己的目标书面化。

84%的人回答他们没有制定过目标。

10年之后这些人在同学聚会上相遇了,那3%的人都获得了成功,他们的财富是另外97%的人的10倍。虽然这不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大多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你聚精会神地努力工作,有些目标的达成还要求你自身先发生某种改变,要求你掌握某些新的技能,要求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付出这些努力的时候,你或许会感到惊恐、感到是在冒险,或者感到过于艰难。然而,一旦你实现目标,无论这一目标是大是小,你的自信会更加充分,你的自尊会更加坚定,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而充实。

这件事听起来非常简单,也许事实就是这样。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向你强调,必须将你的目标变得越具体越明确越好。有这样一个例子:吕贝卡告诉她的朋友,“我的目标是减肥。”

她的朋友请她说得更具体一点儿,再多加一些描述性话语,使她的目标变得更精确、更明白。她很乐意地说:“好的。我打算减掉28磅的体重,并希望能保持这样的体型。可我现在又胖了起来,脂肪又堆在身上了。我好想找到一种方法,既不牺牲我对食物的爱好,又能改进我的饮食习惯,使我能长时期地保持良好的体形。我不愿意长久地对食物采取拒绝的态度,好像食物从此就变成了我的敌人似的。可我知道,这样做又是不妥当的。”

从吕贝卡的谈话里,我们知道她的具体目标是:减掉28磅的体重,保持良好的体型,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从上面的例子中你应该看出对目标的表述有完全不同的方式。而事实上,对目标的认识是否明确具体,将对随后的计划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吕贝卡的例子中,她因为有了具体的目标,所以她必须对饮食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态度。可是,由于对饮食的偏爱,她又难以禁口,由此她陷入了“减肥——增肥”的怪圈。节食有利于减肥,好吃又必然导致增肥。陷入矛盾中的吕贝卡毕竟对自己还是负责任的,她看出这种尴尬状况对自己的不利,于是想寻找一种折中的方法。吕贝卡的这种努力,有可能使她摆脱思维陷阱而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可是,我们周围仍有许多人却无法走出这种困境。

你也许已经领会出上述“思维陷阱”的含义,它主要是指你对自己的目标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理解的时候,思维所处于的那种混乱状态。你不可能借助外力或其他偶然的因素来理清混乱,一切得靠自己解决。你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因为成功从来都不是在偶然中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清醒的努力换来的。基于此,确定自己的目标、理清自己的思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从一开始你就应该将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不仅存于你的脑海,还要写在卡片上置放在你的案头。这样一种对目标的清晰认识,有助于你在计划阶段做出科学的规划。

总之,请记住:具体的目标、持久的动力、充分的准备、可操作的方案,才能保证你实现目标。

写下你的具体目标,然后向自己提出下列问题:

“我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吗?”

“我能否描述得更详细一些?”

你还可以考虑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他人,这样可以迫使自己将每一个细节都思考清楚。你可以将更详细的计划写给自己看。

清楚自己的需要

我们每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地在人生之路上奔波,我们可能因儿子学习成绩不好而大发雷霆,为妻子的唠叨而烦躁不已,为同事之间的小小矛盾而大动肝火,为客户之间的小小争执而愤怒,为上级的批评而烦恼,为能拥有一辆汽车而费尽心机,为孩子能够出国留学而劳神费力,为赚到一千万还想赚一个亿而每天想着拼杀、争斗……面对这些困惑我们不妨在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我究竟要什么?”

“我要什么?”选择一个时间和地点,把它大声地说出来。这对你有极大的帮助。你要什么?你知道你必须做什么事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当你还是第二名时,你能否想成为第二名?你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弄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就是抛开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认真地思考你一生中真正非做不可的那件事,让自己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那件你非做不可的事情上面。就像那只丑小鸭,它最先的需要只是不被鸭子同伴嘲笑;后来的需要是能够同它们一样游水;直到有一天,它抬头看见从天空中飞过的一队美丽的白天鹅,才发现自己真的需要是在蓝天上展翅飞翔。弄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是一个不断自我发现的过程。

弄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是一个不断调整目标的过程。人生的目标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清晰的,这其间你要不断地抛却你目标中那些不切实际的部分,补充进你的那些还可以做得更好的部分。

弄清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你再也不会将时间与热情浪费在那些不会有结果的事情上,你开始学会让一切努力都服从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明确前进的方向

人生的成功之旅,从确定方向开始。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紧贴一块仅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要走出这块沙漠,只需大约三昼夜的时间。为贫困的生活条件所迫,村民们曾一次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他们却又都一次次地返回了原地。

192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带着极大的困惑来到了这里。他收起了指南针等设备,雇佣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想看看他们究竟为什么走不出沙漠。他们准备了足够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一前一后上路了。

10天后,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早晨,他们面前出现了熟悉的那小块绿洲,他们竟又回到了比塞尔。此时,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没有指南针,又不认识北斗星。

要知道,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凭着感觉前行,一定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而比塞尔在方圆上千公里的沙漠中是没有指南针的,他们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会是卷尺的形状——终点又回到起点。

弄明白了这个道理,肯·莱文就教比塞尔人认识了北斗星,这样,比塞尔人沿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只用了三天,就走出了大漠。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都像上面这个小故事喻示的那样——许多时候,仅有热情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选准走向成功的方向,只要朝着非常明晰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走出荒漠,找到希望的绿洲。

目标应该以现实为基础

这是比较难做的一点,因为每个人的现实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目标也就千差万别。这里我们希望你做到的是,既不要把目标定得太低,也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目标定得太高当然对自己不利,而目标定得太低甚至放弃目标自然也不行,因为这样一来,你会失去许多可能创造奇迹的机会。那么,如何判断你的目标是否现实呢?有这样一个方法你可以试试,即看看能否把你的总目标分解为许多阶段性的、比较具体的、你较易实现的小目标,而这些小目标的综合又是否能累积成你的大目标。

请看杰姆斯的例子。杰姆斯现在24岁,打算成为一名医生。可是目前,成为医生的任何条件他都尚未具备,所以他不得不先强化学习一些专业课程,至少获得两科A级评分以后才有可能报考相应的医科学校。

当了解这些以后,杰姆斯很快从最初制定目标的兴奋中冷静下来,他觉得自己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而显得有点儿灰心。对此,有人建议他将目标细化,也就是分解成阶段性任务,然后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去完成,最终实现成为医生的总目标。这种分解可以是: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基础性的专业课程;

第二阶段:为考试做准备,并获得导师的指引;

第三阶段:在通过考试后向医科学校提出申请。

和许多人一样,杰姆斯总要去算计一下,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尝试将会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许他在最初阶段就会犹疑不决,因为在这一阶段就需要他抱着强烈的欲望去刻苦学习,才有可能获得报考医科学校的资格。可是,如果他按照分阶段进行呢?假使他能够成功地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任务,他就能够获得一个积极的信息——他完全有条件报考医科学校了。他和许多人一样,总是害怕失败。但有人鼓励他,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试试。在尝试过程中他真的会付出代价吗?我们认为并不如此。不过即使他最终没有成功,但他在尝试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依然有用,他在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获得的感觉依然富有价值。他实在没有失去什么。

记住,你虽然没有责任一定要去获得成功,但你却有责任抓住任何一次机会去进行尝试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确定目标前的准备

安哥拉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她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她告诉我们:“我想有一个全新的改变。我的目标是卖掉自己的房子,搬到伦敦去生活。我想重新塑造自己,就像人们说的‘而今迈步从头越’。”通过和她的谈话渐渐深入以后,才发现她的向往改变的背后隐藏着并不令人兴奋或激动的原因,因为当问她为何要重新开始时她这样回答:“我和我的男朋友分手了,我感觉我的生活一团糟。这段时间里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心情。”

这样的叙述使我们意识到,安哥拉未能处于生活的正常状态,她实际上十分痛苦。她继续向我们倾诉:“我的睡眠也很不好,天亮时我一点儿也不想起床。总是感到累,饮食也无规律,总之对一切事物都毫无兴趣。”

安哥拉的这些典型症状提醒我们,应该劝她去看心理医生了。她目前的这种不太健康的心态根本不适合做出重大决定。恰恰相反,如果她真的实现了她的上述改变,她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紧张和焦虑,而且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她还会因无依无靠甚至都不能重新开始生活。

因此,我们所有人在做出重要决定并为之准备行动的时候,都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安哥拉的例子所留下的启示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我们周围有许多人往往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做出人生的决定或希望人生发生改变,这种特殊情况大多是一些非正常的事故,诸如丧亲之痛、疾病之累、生活之乱、家庭之变等等,而这种在反常状态下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情绪化的,对自己很少有真正的益处。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人们不应当期望通过某种改变来获得神奇的效果。仓促之间达成的目标不可能治愈你的内心之痛,除非这一目标原本就和你的痛苦有紧密的联系。如果你的情况和安哥拉类似,或者你从你的心理医生那里得知你正处于痛苦之中,那你就应该在恢复常态后再来做出人生的选择。每一个人都渴望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勃勃雄心,为此我们就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自己。如果你在饮食、酗酒、赌博、吸毒或者健康等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你就首先应该将这些问题解决好,然后再做出其他的决定,而不是在焦虑之间又去安排生活的其他内容。不首先将这些麻烦清理掉,它们就会成为你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障碍。因此,千万不要借助于设定一个新的目标来掩盖自己身上已经存在的问题,或者借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你在确定并着手实现人生的某个重要目标时,应该首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全面的评估。发现问题应该首先解决,该咨询的就去咨询、该治疗的就去治疗、该用药的就去用药,只有将这些外围的障碍扫除之后,你才能毫无牵挂、毫无阻拦地去为你的目标而奋斗。如果这些问题未能解决,你就想为某个目标而努力,那就像负重爬山,越往上爬你的精力就消耗得越快。最后,你只会在种种拖累中筋疲力尽,无功而返。所以,请记住,在确定目标、展开行动之前,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