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资本:完美人生的十大资本
13364600000013

第13章 完美人生的人际资本(2)

关系网既然称作是“网”,就应当具有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个网上朋友的构成有点有面,分布均匀。有的人交友却不是这样,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面标准的关系网了。当然,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爱好会对交友形成较大的影响。如果你是干部,你周围的许多朋友大多也是干部;其他各行各业都可以依此类推。这就是我们在编织关系网的时候,常常遇到的局限,这种局限关系影响到关系网的“使用价值”和其他质量。假如你是一名干部,你有没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回答必然是肯定的。那么,你有没有必要结交理论界的朋友?回答也必然是肯定的。那么,在理论界需求朋友的帮助就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遇到很多仅靠自己的能量也很难克服的困难。

这就要求交朋友不能太单一,不能完全局限于自己的同行、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之间。所以,正是因为你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爱好、有优势,才要有意地结识与你的特长、爱好、优势有差别的人。

广泛的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帮助、关心等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广泛,机遇就多,但不可急功近利,有许多机遇是在交往中现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不要因为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冷淡这种交往。谁知道与谁的交往会带来更大的机遇呢?

2.详细列出你现有的关系网,并寻求别人的帮助

实际上,你的“关系网”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以前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在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你的网络成员还包括那些你在网络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

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6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而且,如果你仅仅距总统6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6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好莱坞的制作人,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并支持你的名人。

每一个人都喜欢跟他喜欢的人做生意,而且愿意帮助他喜欢的人。

当你或是你的产品无人知晓,而你又要将你的想法推销给其他人时,最重要的推销方法就是与其他出名的人联系在一起。或者就像哈喊·迈凯所说的:“如果你没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名字,那就借用一个。”

3.建立你自己的“朋友圈子”

处在资深执行人员位置的人已经掌握了有效地建立自己团队的方法。就是建立了一个能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力支持他们的系统。

这种关系不是魔术般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发展起来。他们要与同事和生意伙伴一起打高尔夫球,参加社区的筹资活动,加入乡村俱乐部和一些商业组织,所有这些投入都是为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络在做准备。

确定一下你想在哪个领域多学些知识和经验。也许你计划开始做咨询业务,或者是成为音乐艺术家,或在国际互联网上销售一种新产品。谁能够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呢?尽量列出潜在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他是你公司的某个人,那就接近那个人。不断地与你小圈子里的人进行交流,问问他们是否认识一些这个领域的人。通常你得到的名字往往又引出其他的提名,这样延伸下去直到你找到你想要见的人。

如果你的每一条道路都走向了死胡同,那么就做一些调查来发现你需要的人。找一些最近写过那个领域的文章的人,给他们每个人写封信告诉他们,你的问题是什么,或是发封电子邮件,这种方法现在可以便捷地与某个大学的教授、或者某个公司总裁等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请求他们向你推荐可能帮助你的人,或给你提供其他的资料。即使是比尔·盖茨,你也能通过电子邮件找到他。充分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行动!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

一旦和别人取得联系,建立初步关系之后,你还不能放松,最好抓住机会深入一下。

能量巨大的陌生人比比皆是,因此你不要以为陌生人,就对他们采取冷漠的态度。成大事者的条件之一就是把陌生人变成熟人!

为什么,许多人和陌生人说话都会感到拘谨?因为他们对陌生人一无所知,特别是进了充满陌生人的群体,有些人甚至怀有不自在和恐惧的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心理,并设法把陌生人变成老朋友那样呢?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这种要求,才能有积极的行动。

在你决定和某个陌生人谈时,不妨先介绍自己,给对方一个接近的线索,你不一定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因为这样人家可能感到不自然。不妨先说说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可问问对方的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你先说说自己的情况,人家也会相应告诉你他的有关情况。

在这个世界上,在各行业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必须利用与他们接触的机会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你的前途至关重要。不要等待,一味地等待只能使你错失良机,绝对不可能使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应该积极地一步一步地去做。

在不同场合,你有许多接触别人的机会。如果你想接近他们,让他们成为你人际关系网中的一员,你必须付出像那些西方议员一样的努力。假如你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机关、企业、学校等,在彼此都不认识的时候,你要主动“出击”,以真诚友好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如果你想多结交一些朋友,你就应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得到他们这方面的信息,你要注意与其相处时积累一些有关他的情况,你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你可以通过他的一些个人材料纪录了解他。

比如有朋友请你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舞会或者简单“搓”一顿,你不要因为自己忙而懒得动身。因为这些场合是你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又如新同事约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场电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随便拒绝,这是一个发展关系的好机会。

如果你想和刚认识的朋友进一步发展关系,你可以请他到你家做客,如果你想追一位异性朋友,你更得挖空心思寻找机会和借口跟他接触。又如你想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重温旧情回首往事,你可以试着组织搞一次同学聚会。

人与人之间接触越多,距离就可能拉得更近。这跟我们平时看一个东西一样,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好感。我们在广播、电视中反复听、反复看到的广告,久而久之也会在我们心目中形成印象。所以交际中一条重要规则就是:找机会多和别人接触。

一旦和别人取得联系,建立初步关系之后,你还不能放松,最好抓住机会深入一下。交际中往往会有两种无可非议的目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无非就是想达成某项交易,或有利事情的解决,或想得到别人某方面的指导。如果并不是为了当面问题的解决或利益关系,只是为了和对方加深关系,增进了解,以使你们的关系长期保持下去,可视为间接的目的。无论你想达到什么目的,你最好有意识地让对方明白你的交际目的,如果对方不明白你的交际意图,他会产生戒备心理:这人和我打交道有什么目的呢?那样就很难跟对方深入下去。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和一个人从完全陌生到建立值得信赖的良好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凡事总得有个第一次,把握好第一次相当重要。

宽以待人

难得糊涂,让聪明人糊涂更难。水太清了连鱼都无法生存,人太精明了会没有愿与你共事的人。

诗人林先生曾到一家餐馆,要了一份他喜欢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面前。他问服务生:“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没说是要一小碗呀!”他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后来,他又到一家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不一会,服务生给他端来了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只付了一小碗汤的钱。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那家料理店用餐,去喝他感兴趣的汤。

只有切实地为他人着想,而不处处算计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并可以由此给自己带来好处。

有的人虽然不算计别人,可也绝不许别人占他的便宜。同事、下属什么小伎俩也瞒不过他,什么缺点毛病也逃不过他的眼……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许许多多十分聪明的人弄不明白这个道理。

有不少有自恃甚高,自律甚严的毛病,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身上全是毛病,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好恶去衡量要求别人。他们不乏精明,但少了一份应有的糊涂和容人的胸怀。这样的人才会是做具体业务的好手,但绝不是好的管理人才;他们可以成为好朋友,但要做整天在一起共事的同事很困难,尤其是做他们的下属。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时候我们应有意识地区分朋友与同事。朋友们一般是意趣相投,大家有许多相互欣赏的感情因素,而同事则首先要求是业务上的能力与配合,二者之间是有细微区别的。朋友之间和不来了,少来往就是了,而同事则还要天天在办公室打交道。对同事则更要有一份宽容的胸怀,除去业务上的互相合作外,你完全可以允许他以你极不赞成的方式生活、娱乐,那是他的权力。办公室外,你可以对他敬而远之,没有必要求全责备,按你的道德标准、生活方式去要求他,一些不妨害原则的小地方更是要求你忍让、宽容,也许他爱占些小便宜,也许他生活不检点,也许他品位不高……

难得糊涂,让聪明人糊涂更难。水太清了连鱼都无法生存,人太精明了会没有愿与你共事的人。

人不能事事苛求,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能够为成功提供了一个台阶。聪明的人要适当把握事物分寸,为他人多想一些。

如何让自己更“受人欢迎”

成功的人都爱惜自己,他们以发展为动力,只要有可能,就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任何事你都不逞强,不力求表现,而以自然的态度去应付。

培养那些令人尊重,并且自己也想培养的性格,然后采取行动,增强这种性格。但你必须确定自己不是只有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这样做。

如果你一向习惯了迟到,但你的朋友却要求准时,所以你跟他约会的时候只好尽量准时,可是跟别人约会还是照样迟到。这表示你只是想留给他好印象,而不是真的决心改过。这种做法不能带给你任何快乐,也无法增强你想改变自己的动机,只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奴隶,事事讨好你喜欢的那个人。

很可能你想变得准时些是为了体贴别人,但是你得确定自己这样做是完全公平的——不管你碰到谁,都采取这一种方式——否则你就干脆不要做,因为你不会因此变得更体贴,只是顺从别人而已。

不要用讨好别人的方式使别人喜欢你。尝试讨好自己——至高无上的自我。以行动维护和增强你所相信的价值,你将感觉到别人会因此喜欢你——因为你做了正确的事情。

比方说,你非常重视对朋友的真诚。你原来答应帮一个朋友搬家的,但后来又有一个吸引你的朋友邀你到他的新房子去作客。如果你答应去作客的话,即使玩得很愉快,也会觉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受自己尊敬。但如果你婉拒他的邀请,你将更尊敬自己,觉得自己更可爱了,并觉得自己赢得了别人的喜爱。

单是被别人喜欢还不够。要令别人喜欢你,“正确”的方法是靠你做一些“吸引人”的事情,这些对你来说必须非常自然,也必须极富吸引力,否则不管别人怎么喜欢你,你也无法获得温暖,他们觉得你怎么样也无关紧要了。

成功的人都爱惜自己,他们以发展为动力,只要有可能,就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他们不会自我怜悯,不会自我摒弃,也不会自我嫌恶。要是问他们:“你喜欢自己吗?”他们会响亮地答道:“当然啦!”他们的确是与众不同的人。在他们看来,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愉快的,他们与别人一起享受快乐,愉快地生活。他们并非不会遇到问题,但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不会陷入惰性。他们衡量精神愉快的标准并不在于是否摔了跟头,而在于摔了跟头之后如何继续生活。他们会躲在那里哀叹自己的不幸吗?不!他们会从地上爬起来,掸起身上的尘土,吸取教训,以新的姿态继续生活。他们只想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幸福。“受人欢迎”并非难以达成之事,而且原则简单,多属自明之理。在此特列举“受人欢迎”的9项原则,这些原则曾有相当多的人不断试用过,而且成效卓著。现在你不妨先熟悉一下这些原则,并加以应用,直至自己变得“受人欢迎”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