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性格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3364500000022

第22章 宽容豁达的性格与命运(2)

晋朝宰相王导,指着将军周凯的肚子说:“您这里面有什么呢?”周凯回答说:“这里面是空洞无物,不过可以容纳像您这样的人”。王导也不以为有什么冒犯。正如西谚所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与胸怀。为官者最好能拥有这样的胸怀。

古人一向以和为贵,从来就不欣赏、不提倡损人利己,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如何在不受损伤的前提下,与他人和睦相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关注的问题。实质上,每个人只要把各自的事情做好了,这个世界的改观将是很大的。因而,中国人一直都强调不多舌、不多事、不结怨、忍者安。做官的人,应该学会忍耐、宽容,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口舌之争,不会与他人结下怨仇。

齐国田婴门下,有个食客叫齐貌辨,他生活不拘细节,我行我素常常犯些小毛病,弄得别人很不愉快,不招人喜爱。门客中有个士尉劝田婴不要与这样的人交往,田婴不听,那名士尉便辞别田婴另投别处去了。为这事,门客们愤愤不平,田婴却不以为然,田婴的儿子孟尝君私下劝父亲说:“齐貌辨实在讨厌,你不赶他走,却让士尉走了,大家都对此事议论不休。”

田婴一听,大发雷霆,吼道:“我真想宰了你们。我看我们家里有谁比得上齐貌辨。”这一吼,孟尝君和门客们再也不敢言声了。而田婴对齐貌辨更加客气了,吃住用全是上等的,并派长子供养他,对他以特别的款待。

不久,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宣王担心田婴权势太重,威胁自己,不喜欢他,田婴不得已离开国都,其他的门客见他没了权势,纷纷离他而去,只有齐貌辨与他一起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回去没多久,齐貌辨要求去说服宣王,田婴担心他的安全,劝其不要去,齐貌辨对田婴说:“我本来就没想要活着回来,您就让我去吧!”后来宣王听了齐貌辨巧妙的劝言之后,亲自到都城外迎接田婴,并马上任命田婴为相国。

为官的人,身处高处,往往对自己的缺点难以发现,却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在批评他们的时候,容易忽视自身缺点,而严厉地指责他人的过错。这样做,一旦超出了别人所能忍受的范围,必会引起别人的厌恶与反感,丧失说服力。所以要给他留面子,要多体贴人,不要过多指责别人的过失,不要攻击别人的私事,更不要去揭别人的旧疮疤。

大凡有成就的政治家,无不具有宽容的气度。宽容的人与人交往中容易让人感到安全,随和的性情会放松对方的戒备而有利于交流真情实感。

能容人才能发挥“合力”的作用

一个人不但要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更要培养与他人开展良好合作的精神。

成大事者善于培养合作精神,即发挥合力的作用。

勇于合作,需要有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不仅仅是与我们所喜欢的人,也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一个人不但要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更要培养与他人开展良好合作的精神。

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有一位年轻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年轻人下车问老人:

“请问先生,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正打算搬来住呢。”

老人看了一下年轻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

年轻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很心烦,因此我打算到这儿来住。”

老人叹口气,说:“年轻人,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儿的人,和你那儿差不多。”

这位年轻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年轻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

这位年轻人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好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人面露笑容,说:“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

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难以与人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与人相处融洽。

每个人都愿意和他喜欢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但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满足我们这一愿望。我们的邻居可能正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愿意安静,邻居则可能成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我们喜欢清洁,邻居则总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堆满了过道;我们不愿被人打扰,但邻居却经常喜欢到我们家里来借根葱要头蒜的。在单位,也有我们不喜欢的人,我们虽然尽量回避他们,但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我们为此而烦恼不堪。

居家不一定非要没有坏邻居的地方不可,聚会也不一定要避开不好的朋友(就是孔子所说的“损友”)。关键是你能自持,能够从恶邻和“损友”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持”——自我控制欲望和情绪。能自持,就不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里,也能保持自己清白的人品。如果有一个恶邻或品德不好的朋友与同事,正可以锻炼自己的修养和定力。再说,恶邻和“损友”毕竟不是敌人,我们可以设法感化他们,他们身上也许有一些东西还值得我们借鉴。

那么该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1.是要“忍让”,宁可自己受些委屈或吃点亏。也不要为小事而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打个头破血流。

2.是能主动接近对方。你可以先伸出友好之手,你可以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对方原来可能怀有的对你的戒备心或敌意就可能化解。你很客气地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们就可能会加以注意和改进。

3.要把你想像成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可能体会他们的想法,从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这有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4.要能够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人人都有其特点,不要试图改变这个事实。接受他的本来面目,他也会尊重你的本来面目。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念。

5.要去想对方做对了的事。对方也不总是那么招你烦的,他们也有好的一面,你试着去发现这一点。

6.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影响对方。笔者母亲70岁了,一年中有几个月要到笔者这儿住,其余时间在老家住。每次来,早晨都要扫地,从屋里一直扫到楼道。隔壁住的小夫妇从来不扫楼道的,见此情也赶快跑出来用墩布擦一擦。说实话,笔者平时也很少扫楼道,但看到母亲这样做,笔者也就坐不住了。

能够与人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即使赚钱不多,也很满足,因为他能从融洽的合作关系中获得成就感。

一位学者在他的一书中写道:“我们要容忍、谅解以及去爱别人,而不是等待他们来服侍我们,更不是给他们机会去表现他们的缺点,而是要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容忍别人和讨人喜欢。以一项对别人友善及有益的计划来发展我们自己、我们的能力以及个性,会使我们的友谊更高贵。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恶邻和“损友”也有可能改变为善邻和好友,谁敢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呢?

不要只想着和“我们的同类”打交道,你也要学会和你“另类”的人打交道,也许他们是你不喜欢的,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独具个性的人,不过是有些毛病罢了。你要学会主动地去与这些人相处,打开你的心灵,引导出他们内心的善良。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勇于合作,你就会有所收获,感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和乐趣。

宽容豁达的性格与命运

梅考克总是为工人设身处地的着想,在工作中,他既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十分注意灵活性,从不伤害工人们的感情。

西洛斯·梅考克,人称企业界全才,是美国国际农机公司的创始人和产权人。虽然他掌握着公司的所有大权,有权左右所有职工的命运,但他却从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

梅考克总是为工人设身处地的着想,在工作中,他既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十分注意灵活性,从不伤害工人们的感情。

有一次,一个老工人违反了工作制度,酗酒闹事,迟到早退。按照公司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他应受到开除的处分,管理人员做出了这一决定,梅考克在决定上批示表示同意。这一决定一发布,那个老工人火冒三丈。他委屈地说:“当年公司债务累累之时,我与你患难与共。三个月不拿工资也毫无怨言,而今犯了这点错误就把我开除,真是一点情分也不讲。”梅考克平静地对这个老工人说:“你知不知道这是个有规范的地方……这不是你我两个人的私事,我只能按规定办事,不能有一点例外。”后来,梅考克了解到这个老工人的妻子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孩子,一个跌残了一条腿,一个因吃不到妈妈的奶水,正在饥饿中啼嚎。老工人是在极度痛苦之中,借酒浇愁,才误了上班。

听了老工人这一悲惨遭遇,梅考克为之感到震惊,他立即对他说:“你真糊涂,现在什么都不要想,赶紧回家去,料理你老婆的后事,照顾孩子们。你不是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吗?所以你放心,我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大沓钞票塞到他手里,老工人对老板的慷慨相助感激涕零,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想不到你会对我这样好。”而梅考克则认为,比起当年风雨同舟时工人对自己的帮助,这点简直不值一提。他嘱咐老工人:“回去安心照顾家吧,不必担心自己的工作。”

听了老板的这番安慰,老工人转悲为喜地说:“你是想撤销开除我的命令吧?”

“你希望我这样做吗?”梅考克亲切地反问。

“不,我不希望你为了我而破坏了规矩。”老工人回答说。

“对,这才是我的好朋友,你放心地回去吧,我会适当安排的。”事后,这个老工人被安排到梅考克的一家牧场当了管家。

工人们对梅考克的处理方式十分钦佩,认为他很有人情味。从此,他们同梅考克一道,为国际农机公司的强盛同舟共济,迎来了公司的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