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的突破(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13364100000022

第22章 口才一步到位的捷径(3)

1.限制演讲题材,以适应特定的时间

我曾听一位演讲人在一开始演讲时就宣称,他要在指定的三分钟内,提到十一个论点。这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对于这位演讲人所宣称的事情我不以为意。我还是相信威廉·詹姆士教授所主张的:在一场演讲当中,最好限定只讲一个论点。他所指的一场演讲,是指持续约一个小时的演讲。或许那位演讲人水平真得异常高超,但是所得到的结果一定不会如自己所愿。况且,对任何新手来说,这难免是要出差错的。许多演讲之所以讲不清楚,就是因为演讲人企图在指定时间内创下世界纪录。在演讲中他就必须从一个论点跳到另一个论点,敏捷快速。但事实上,能做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假定你现在应邀到“劳工联盟”发表演讲,你应该只选一样主题,而且仅只一样才是明智之举,你可以就劳工聪明的题材选出一个问题来谈,然后涵盖足够的资料,描述牡蛎详尽一些。但是千万别想在短短的三分钟或六分钟之内,告诉他们联盟何以诞生、如何雇用员工、完成了些什么任务、做了些什么不对的事、或是解决了哪些纷争等等。假如你执意要那样的话,对于你所讲的内容将没有人能够有个十分清楚的概念,甚至会弄得摸不着头脑。对每个主题都只有模糊的轮廓,没有清楚的内容。

所以,还是选择单一的主题,这样的谈话才会给听众留下单一的印象,这样不但使主题清晰明了,而且容易牢记于心。

有一天早晨,我去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却发现他的门上挂着一个陌生的名字。这家公司的人事部长是我的老朋友,他告诉我为何换了人。

“他的名字害苦了他。”我这位朋友说。

“他的名字?”我不太明白,“他不是控制这家公司的董事之一吗?”

“我说的是他的绰号,”这位朋友说,“他的绰号叫‘他现在在哪里’,人们都叫他‘他现在在哪里’?琼斯。因为我们总找不到他,不知道他在哪里。他从来不肯花心思去了解公司的整个业务概况。他每天待在公司的时间很长,但是在忙些什么呢?他只是这里蹿一下,那里蹿一下,这样打发慢慢长日。他认为道道船运部门的职员关掉一盏灯,或见到速记员世道一张纸,比他研究一桩大买卖更重要。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所以我们叫他‘他现在在哪里’。”

“他现在在哪里”?琼斯让我想起了很多演讲者,他们本来可以表现得更好些的。他们之所以不能表现得更优秀,就因为他们没有抓住原则。他们像琼斯先生一样,想包揽更大的范围。你听过他们的演讲吗?在他们演讲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他现在在哪里”?

事实上,即使一些有经验的演讲人也不时犯下这种错误。其实,他们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只因没有抓住主要的东西,反而弄得吃力不讨好。也许,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错误的严重性。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假如你要使听众清楚明了你所讲的东西,那就要掌握住主题。一定要让他们随时想到:“我懂得这个人,我知道他现在讲到哪里。”

2.遵循一定的顺序

在演讲中,如果演讲者不能把概念理顺,那么给听众的感觉就如一团乱麻。几乎所有的题材,都可以因适当的安排而使效果增强,这包括时间、空间、或特殊子题的安排等。举例来说,在时间安排方面,你可以把题材就过去、现在、未来的顺序来安排,也可以先选定一个日期,然后就这个日期向前或退后叙述。并且,所有进行事件的说明必须由第一手资料的阶段开始,然后经过各种制作过程而生产出成品。

至于空间安排方面,当然也有其不同的方式。你可把自己的概念先由中心点开始,然后逐渐向外进展;或是按照方向,如东、西、南、北等逐次介绍。比如你想介绍美国首都华盛顿,不妨由白宫谈起,然后依着各方向、顺序说明每一部位值得介绍的地方。有些题材具有一种“既定关系”,比如你现在想介绍美国政府的组织,则最好依着这个组织的固有形式来讨论。如: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3.依次列举你的要点

最简单的使整个演讲在听众心中留下鲜明深刻印象的方法就是:在你说明的过程当中,把要点逐一列出。

比如,“我的第一个要点是……”像这样可以简单明了地说出来。在你讨论几个论点的时候,可以明白地向听众宣示这是你的第一个论点,然后是第二、第三……一直到结束为止。

“今晚我选择的演讲题目是‘人际关系的挑战’,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然后他又说,“首先……其次……”从头到尾,他都小心翼翼地让听众明白他的每一个重点。他引领听众,最后得出结论:

“我们不能对人类向善的天性失去信心。”

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就非常善用这一方法,只不过他对之有了一点小小的改变:

他是这样开始的:“我的主要重点是……刺激经济复苏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减少中下阶层的课税——因为,这些阶层通常都会用尽所有的收入。”

“尤其……”他又继续说道。

“其次……”

“还有……”

最后他总结说:“总而言之,我们必须立即减少中下阶层的课税,唯有如此才能提高群众的购买力。”

4.用大家熟悉的题材,来比照陌生、奇特的题材

有时候你会有这种感觉:你辛辛苦苦地忙碌了半天,仍然没有把自己的意思解释清楚。你本来是很清楚这件事的,可是要让听众也明白它,就需要深入的解说。这该怎么办呢?不妨把它和听众熟悉的事情相比较,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和其他事情一样,和他们熟悉的事情一样。

假设你要介绍催化剂在化学中对工业的贡献。你如果告诉人们的是一种物质,它能让别的物质改变而不会改变其本身,这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它像个小男孩,在校园里又跳又打又闹,还推别的孩子,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从没有被人打过、碰过,这不是更好吗?

还有一个令人惊奇的例子:一些传教士在把《圣经》翻译成赤道非洲土著部落的方言时,面临着将陌生语言翻译成他们熟悉语言的难题。是逐字逐句地翻译过来吗?他们意识到如果这样做,那么这些句子对土著居民来说便没有任何意义。

例如,他们遇到了一句话:“虽然你的痛苦一片鲜红,但它们终将白如雪花。”这句怎样翻译呢?这些土著居民从来分不清雪和丛林、苔藓,但他们经常爬上椰子树,摇下椰子当午饭吃。因此,传教士就把陌生的词语和他们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把那句话改译成:“虽然你的罪恶一片鲜红,但它们终将白如椰子肉。”

用听众熟悉的东西来比照那些陌生、奇特的观念,听众会很容易地就清楚你所讲的内容。这其中又有几个方法:

(1)把事件图像化

科学家通常喜欢用数字来描述一些抽象化的问题,如在回答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还有太阳?其余的星球呢?等许多太空旅游之类的问题时,他们就喜欢用数字。但是,谈论科学题材的演讲人或作家,却知道这很难使一般听众和读者有个清晰的概念,因而有些人会把这些素材用图画似的语言把它“画”出来,这样就很容易让人有种清晰的认识。

詹姆士·吉恩斯博士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对人类热望探险太空的心理兴趣非常浓厚。身为一个科学专才,他也知道数学在这方面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写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或演讲有关这方面的题材时,时不时也会放点数字进去。

由于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很难体会其他非太阳系的星球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吉恩斯在其著作《环绕着我们的宇宙》一书中指出:“甚至连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都距离我们有二十五万亿英里之遥。”然后,为了使这个数字更具有可感性,他如此解释:假如一个人用光速(每秒三十万公里)从地球出发,则必须经过三个月,四分之一年才能到达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我曾听一位训练班的学员的一段讲话,他描述了在高速公路上所发生的惊人伤亡记录:“你从纽约开车到洛杉矶。一路上,高速公路上的路线标记不见了。想象地面上耸立的是一具具的棺木,里面躺着的是去年在公路上因车祸致死的人。你开车向前走,每隔5秒钟便发现一具棺木,一直从大陆的这一头到另一头。”

我在听了这个描述之后,开车再也不敢离家太远。这是因为我们单从耳朵得来的印象并不容易留存。但眼睛的印象呢?视觉印象就如同那颗炮弹一样,会产生可怕的冲击力,会嵌入我们的记忆里,会把所有不利的建议驱逐开。

(2)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如果你是专业的技术性人员,而你面对的却是一般听众演讲的时候,那么你最好还是用一般的常用语,并且在必要时给以详细解释。

我曾听过无数次专业性的演讲,有许多人就是没有注意到这点以懊丧收场。这些演讲人完全没有注意到一般大众并不清楚那些术语,于是弄得听众迷惘不已。所以在演讲时你切不可疏忽大意,而一直讲些听众不明白的术语。

这个时候演讲者应该怎么做呢?他应该去读一下印第安纳州前参议员贝弗利奇下面的建议:

一个好办法,就是从听众中选一个看上去最不聪明的人,然后努力让那个人对你的演讲产生兴趣。你只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来叙述,并清楚地说明你的观点,才能做到这一点。另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演讲的目标放在那些由父母陪着的小男孩或小女孩身上。

你要在心里对自己说——当然,你也可以大声对自己的听众说出来,如果你喜欢的话——你会尽量讲得简单明白一些,让小孩子也能够了解并记住你的解释,而且会后还能把你说的话告诉给别人。

很多时候,专业性人员必须要做专业性演讲,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印第安纳州的前参议员毕维利齐的建议道:在演讲开始的时候,可以从听众当中,选出一位看起来最不聪明的人来当对象,然后努力使那个人对你所谈论的东西发生兴趣。这样,除非把你的论点讲得明白晓畅,否则就不会收到效果。

在训练班里曾有位医师做了一次演讲,是关于“腹部呼吸对肠蠕动的帮助和对身体健康的益处”。第一次演讲时,并不是太顺利。当他正滔滔不绝地由一个医学名词讲到另一个医学名词时,被老师制止了。老师要他先调查一下,班上的学员当中,究竟对何谓腹部呼吸、腹部呼吸与一般呼吸有什么不同;何胃肠蠕动、腹部呼吸与肠蠕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有清楚概念的人数有多少。调查的结果使那位医师大为吃惊。第二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于是重新来过,再把一些医学名词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解释清楚。这样一来,效果非常的好。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考时,要像哲人一样;但讲话时,要像普通人一样。”也就是说,在讲话时,最好避开专业用语。假如你实在必须使用专业用语,记得先详细说明,尤其是碰到一再使用的关键字,并确定每个听众都明白那些用语的意思,绝不能掉以轻心。

我曾经听过一次本该很成功的演讲,却因使用了一些听众不明白的专业用语而大打折扣。那是一位股票经纪人向一群妇女发表的演讲,介绍了银行和有关投资事项。他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解释,而且采用对话方式,使整个谈话显得轻松愉快,内容也很详细清楚。只是,他有些基本用语仍然十分专业,如“票据交换所”“附带特权的买卖”“长短期股票买卖”等。由于这位股票经纪人没有察觉到听众并不清楚这些专业用语,当然也就没有对那些专业用语进行解释,所以使得那场演讲只获得了部分的成功,而不是全部的成功。

当然,你也不必因此而免去一些关键的专业用语。但是在用到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说清楚。

5.利用视觉辅助工具

中国有句古老谚语:“说上千百遍,不如见一遍。”这句话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科学证明,由眼睛通向大脑的神经,要比由耳朵通往大脑的神经多上好几倍。并且,我们经由眼睛所给予的注意力,要比经由耳朵所给予的注意力大上二十五倍。

从这个角度来讲,假如你想让听众能有清楚的概念,就要把内容影像化。强·帕德森是“国家现金登记公司”的创始人,他就一向推崇这个主张。他为《系统杂志》写了一篇文章,告诉读者他如何向同事与员工讲话。他认为想要让人完全明白你的意思或长时间维持注意力,单靠讲话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利用一些工具。无论什么时候,尽可能用图片来显示对或错。通常来讲,统计表比文字方便,而图画又比统计表更具说服力。所以,通过我长年与人接触,我发现一个理想的说明方法,就是把题材图像化,文字仅用来串联组合那些图像。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如果你使用一张图表,一定要让它足够大,让人们可以看清楚。不过,还要注意千万别做过了头。一长串的图表有时也会令人感到无聊。如果是边讲边画,那就一定要在黑板上简单而快速地画,听众可能对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都感兴趣。使用缩略语时,要写得大而容易辨认;在画图或写字的时候,不要停止你的讲话,要随时转身面对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