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13360500000018

第18章 治疗近视有哪些方法(5)

9.角膜OK镜

(1)什么是OK镜

“OK”是orhokeraology的缩写,即接角膜矫形学。OK镜是利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进行治疗性的矫正。这些镜片可暂时减低近视而提高裸眼视力,并可逐渐将较好的裸眼视力加以固定。1971年第1代OK镜出现,但由于材料和光学性能的原因,未得到推广应用。1997年,第3代OK镜面世,其特点是光学性能好,对80%的近视患者,1个星期左右可降低3.00屈光度近视,在2个月内可降低近视度数5.00屈光度左右。每片镜片都必须利用验光的数据而个别定制。患者一般夜间戴镜,白天不需戴镜即可获得较好视力。

(2)OK镜的特点

①OK镜矫正近视是一种控制近视不再加深的方法,一般需要时间较长。其有效率近100%,但降低度数的范围从1.00屈光度到5.00屈光度不等:80%患者可降低5.00~6.00屈光度,20%患者只能降低1.00~2.00屈光度。OK镜不能治疗因眼轴拉长,特别是眼轴向后延长所形成的近视。

②患者必须有一个概念,即在1年的矫正后,仍需长期戴镜维持。有些度数低的人在矫正6个月后,只要2天戴1次即可。患者需有耐心面对此长期控制的过程,如果不能坚持宁可不做。因为1~2个月不戴镜片维持,近视度数便会完全恢复原来状态。

③OK镜矫正近视是一种较安全的方法,如果患者没有信心或某种原因不能继续配戴镜片,角膜即可自动恢复,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后果,而度数也会慢慢恢复至原来的度数。

(3)配戴OK镜的诊疗程序

①当患者拿到镜片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配戴并进行荧光检查。要学会使用方法,学会用手取下镜片。为防止开始时因不适应而难以将镜片取下,应备一个硬镜吸管。

②患者在第1天晚上睡觉前戴上镜片,并于第2天早上到医院检查(镜片不用摘下)。在医院医生以荧光素检查镜片的移动性并测试视力,记录结果后可摘下镜片,再检查裸眼视力及角膜是否受损。如一切正常,则1周后复诊。注意镜片须每天配戴,白天视力模糊时,配戴一般眼镜、抛弃式软镜或超薄软镜。

③复诊次数:第1次要连续2天复诊,然后1个星期、2个星期复诊1次,之后则1~2个月复诊1次,为期1年。1年后每3个月复诊1次。

④从第2次复诊(1个星期后)开始,患者必须将镜片放于镜盒中一并带给医生,看镜片的清洁情况,有无蛋白沉积。

(4)配戴OK镜后会出现哪些情况

①患者第1次复诊(配戴1夜后),若发现角膜有轻微伤痕及疼痛感觉时,须摘镜休息2天,再戴1夜并于次日早上复诊。如果还是一样情形时,需要休息1周后,再戴1夜并于次日早上复诊。如果情况仍未能改善,则表明本人不适合继续进行视力矫正。

②如有上述情况,但角膜只有轻微受损时,患者须休息1~2天后再戴1夜,并于次日早上复诊。如果还是相同情况,则可点眼药水或较润滑的眼药滴在眼内,情况即可改善。

③角膜受伤程度的处理第1级:有轻微伤痕,但患者并没有感觉,休息1天不戴即可;第2级:有轻微伤痕,患者有点不舒服,休息2天不戴即可;第3级:有伤痕,患者有疼痛感,休息1个星期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

第4级:伤痕较深且肿胀,必须做角膜治疗,可能要1个月才能恢复,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可继续做矫正治疗。

(5)配戴OK镜的注意事项

①镜片自档案夹取出后,一定要先用专用清洁液清洗后,才能配戴;

②学会如何保管镜片,以及如何配戴和摘下镜片;

③当镜片偏移角膜中心位置时,要会将镜片移回中心位置;

④由于镜片高度透氧,不能用手指测试其软硬度,以免镜片破裂或变形;

⑤清洗镜片时须将排水孔盖上,以免镜片流失;需将镜片置于掌心,并以清洁液轻柔地清洗;

⑥第1次取回镜片时,于当晚睡前戴上至第2天早上来医院检查(不摘镜片),注意首次戴镜时间不超过10小时;如果第2天不能来检查,前一晚就不要戴镜;

⑦镜片于晚上睡觉时戴效果最好,次日早上睡醒起床,先洗脸刷牙,然后再摘下镜片;

⑧由于第3代镜片的设计可使镜片位于角膜中心位置,如果隔天早上感觉镜片太紧不易摘下时,可用润滑液、人工泪液来湿润,约5分钟后,待镜片活动后再以吸棒摘下镜片,勿硬拉以免造成角膜受伤或镜片破裂。

三、近视眼的手术治疗

屈光不正是眼科最常见的病症,更是全社会的医学问题。一般说来,矫正屈光不正的最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是配戴合适的眼镜,手术矫正只是一种可以遴选的方法,主要适用由于在生理上、心理上或某些职业因素不能戴眼镜的人。1个世纪以来,眼科医生们一直试图应用手术方法矫正近视。当前,屈光矫正进入了革命性的屈光手术时代。手术方法矫正近视种类繁多,各有所长。对于屈光手术的临床实践的评价标准是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选择手术类型时还必须考虑病人的年龄、职业、偏好等,综合估计风险与效益比。

1.有哪些种类的屈光矫正手术

一般将屈光性手术分为3大类,即角膜屈光性手术,包括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角膜表面镜片术(Epikeraophakia),角膜热成形术(TKP),角膜内环植入术(ICR),角膜内镜片术等。晶体性屈光手术,有透明晶体摘出术,透明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巩膜手术则有后巩膜加固术等。在方兴未艾的屈光性手术热潮中,值得注意的主要在于3个方面。①在角膜屈光性手术方面:成熟手术的创新应用和技术改进;非主流手术的多样化尝试。②在晶体性屈光手术方面:透明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特别在老年、中年患者中,前景看好。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被重新审视,日益受到更多关注。

下面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性手术。

2.为什么在角膜上做手术可以矫正近视

位于眼睛黑眼珠前的角膜是一层透明的纤维结缔组织,厚约500微米。进入眼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发生曲折,聚焦于视网膜上。角膜对光线的曲折力占整个眼屈光系统70%,所以,仅仅略微改变角膜曲率即可大大改变眼的屈光状态。这是各种角膜屈光手术(包括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角膜热成形术;角膜内环植入术等手术)原理的基础。

3.角膜手术的优缺点

角膜屈光手术与其他手术方式比较具有简单、有效、安全的特点。就目前看角膜屈光手术还是屈光手术的主流。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继而被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取而代之。尚还有其他一些角膜手术如角膜热成形术,角膜内环植入术等应用于临床。但是角膜屈光手术也有它的缺点。一是一些角膜手术后角膜的稳定性降低,二是角膜手术后角膜的光学性能的变化,这些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角膜手术对角膜本身的状态要求较高,手术前医生会做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这类手术。

4.什么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是一种角膜屈光性手术,即在保留中央视区的角膜前表面进行非穿透性的放射状切开,用以矫正近视,其基本原理是: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口降低了角膜的硬度,使角膜形态改变。视区外切口处的前角膜表面扩张,而未切的角膜变平坦,引起视区相对变平,曲率半径增大,造成视区角膜屈光力减弱,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始于日本,Sato从1951~1959年共做RK术68只眼,手术方式为从角膜前、后同时做放射状切开,可以矫正近视3.00~4.00屈光度。这种手术由于损伤内皮过多,晚期发生了大泡性角膜病变,使这一手术进入了低潮。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第2次兴起,是1972年苏联医生Fyodorov总结了Sao的经验,开始研究单纯从角膜前表面切开,他发现在放射状切开之后,角膜中央的屈光力可减少2.00~3.00屈光度,并于1974年应用于临床。其后,很多国家相继应用,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在医疗仪器上也有不少创新和改革,其中包括超声角膜厚度计,可控深度钻石刀,放射状切开标记器等。

为了评价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及预测性,198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成立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前瞻性评价的研究中心,对该手术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俄罗斯等国的眼科学者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RK手术是一种矫正非进展性低中度近视的较好方法,在预测性和稳定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评价。

(1)关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手术效果的稳定性:一般报道手术后3~6个月内可以稳定。但最近有报道,术后屈光的变化可持续3.5年或更久。手术眼有往远视方向发展的趋势。从长期稳定性看,约10%~30%的术眼屈光改变在1~3屈光度,大多数角膜持续变平,近视下降或远视增加。

(2)手术效果的预测性:这是目前该手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因素均可影响手术结果,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弹性,眼压及角膜直径等。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放射状角膜切开模型设计了手术的电脑软件,根据每个患者术前的各种参数可预测手术后的屈光结果。采用这种措施,对于低、中度近视患者,其预测性有了一定改进,但对高度近视患者,其预测性仍有较大的变异。有的文献报道,这种手术的预测结果是90%患者在术后1年的矫正度数可在预测值的±1.75屈光度范围内。如果治疗目标是达到正视眼,那么还有3.50~4.00屈光度的变化范围就不能算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3)关于安全性问题:据报道这种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达70余种之多,但其发生率很低,可分为器质性并发症和功能性并发症2大类,前者包括:弥漫性表层角膜炎、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角膜混浊、角膜穿孔、新生血管、手术时前房出血、白内障、角膜基质炎、上皮基底膜变性、上皮星芒状铁质沉着、创伤性上皮包涵囊肿、上睑下垂、眼内炎、钝挫伤后伤口裂开、内皮细胞损害、前房内上皮增殖、视网膜脱离等;后者包括:视力和屈光不稳定(日间视力波动及远视力波动)、夜间有眩光感、术后散光(残余散光、不规则散光、手术引起的散光)、进行性远视变化、对比敏感度的改变等,这些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结果。潜在的致盲性并发症虽罕见,但可能发生。术中角膜穿孔能导致眼内炎、上皮内生和创伤性白内障。最为严重的是由于角膜切口处抵抗外力的强度降低,外伤时有眼球破裂的潜在危险。

(4)什么是微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针对这种手术的一些缺陷,一些研究发现减少手术切口数目和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既可以有效降低近视度数,又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这种改良的技术称为微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据报道微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对低于3.00~4.00屈光度近视有较好效果,而手术风险大为降低。

总之,非进展性低、中度近视的患者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虽然可望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但必须忍受可能发生矫正过度或提早配戴老花镜的后果以及潜在外伤眼球破裂的危险和其他的并发症。由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存在着一些缺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法的出现,这种手术已经逐步被取代。

5.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1)什么叫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所谓准分子激光,是指受激二聚体所产生的激光。之所以称为准分子,是因为它不是稳定的分子,是在激光混合气体受到外来能量源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反应中,曾经形成但转瞬即逝的分子,其寿命仅为几十毫微秒,准分子激光是一种脉冲激光,因谐振腔内充入不同的稀有气体和卤素气体的混合物而有不同波长的激光产生。波长范围为157~353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