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解梦自查
13360400000007

第7章 由梦说健康(1)

梦能预报疾病,梦中的焦虑发作、梦魇、梦游等都是睡眠障碍的表现。根据现代的研究发现,做梦对睡眠具有保护作用,梦还有调节心理平衡的作用,能使心理及行为趋于和谐,无梦反而会导致基本生命体征紊乱和精神障碍。

梦对人身心活动的影响和意义

梦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人体保持健康状态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研究显示:睡眠与觉醒时对比,许多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如睡眠时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减退,肌紧张度减弱;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体温下降、代谢率减低、呼吸变慢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内分泌系统也有明显改变,尤以脑垂体分泌的各种促激素量增多最为显著,这对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等都有重要作用。

许多学者通过实验证实了睡眠中有梦睡眠的生理价值。这些实验通常是用唤醒的方法达到剥夺有梦睡眠的。即当脑电图和多导生理仪显示受试者刚刚进入快动眼睡眠时,立刻将其唤醒,使其保持清醒3分钟,再重新入睡。如此反复,由此达到减少或剥夺有梦睡眠的目的。长期被剥夺有梦睡眠者会产生乏力、头痛、头晕、感觉异常等不适感,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焦虑、自控能力下降、急躁易怒、话多、多疑、固执、行为反常、自私、孤僻、不修边幅、性格改变、幻觉等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精神分裂症。

梦对人心理的影响是利弊参半的,甚至弊大于利。有利的方面,在上文已经提及,如剥夺有梦睡眠可以使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控力下降、性格改变等。由此可以推知,有梦睡眠对于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正常的自控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是非常有帮助的。弗洛伊德关于梦是人的欲望满足和荣格关于梦是对智慧的启迪等学说也都证明了梦对心理平衡有一定的协调和维持作用。

然而,人终究要生活在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社会规则会使我们焦虑不安的梦是正常醒来后,回想起梦中的情景,感到害怕、羞愧、内疚或不安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梦境违背了做梦者习惯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而我们却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梦,也不知道怎样控制它,更不知道它预示着什么。而这些不可知、不可控,以及与现实的矛盾,成为做梦者焦虑不安的根源。

梦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做梦者的心理状态,从梦境分析来看,梦里的人格与醒觉时的人格基本上是相同的,梦境又是与当前的优势心境密切相关的,梦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前关心的事物和当前的情绪状态。富于创造力的人,其梦境也更富创造性;抑郁症病人常梦见孤立无助、绝望与逃跑;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常做古怪离奇的梦。

唐代诗人杜甫在《梦李白二首》诗中有这样两句:“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人在思念至亲好友时,常常在梦境中相见。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物质发达,都市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和应酬使人变得十分匆忙和外向,因此较少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但是人的内心世界不仅无时无刻地存在着,而且十分强大,这就是占据人的精神90%以上的无意识存在的心理情绪,梦中这种对生活事物的希望、计划、烦恼与害怕等等的反映,有时是一目了然的,有时则是经过了加工、掩饰与伪装的。当然,并不是每个梦都是白天思想活动的继续,有时做的梦与优势心境毫不相干,或者完全相反。有的梦支离破碎,很难说它具有什么意义,表达了什么心理。但确有一部分梦能在某种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反映做梦者的人格特点和心理情绪,因此,作为一条线索,有助于对做梦者的心里情绪进行了解。

梦占用多长睡眠时间

人人做梦,夜夜有梦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对梦的解释,解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活动,它能使人在现实中未满足的愿望得到满足。而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则认为:“做梦是一种痕迹刺激,并且大都是陈旧痕迹的兴奋”。由于痕迹的再现和新旧强弱的不同,加上睡眠时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不同,梦境有时平淡无奇,有时带有浪漫色彩。当大脑皮质的大部分细胞休息而语言中枢兴奋时,会说梦语,说出白天心里想的话,或与人争吵,甚至唱歌。当被子盖住了口鼻,或手掌压在胸部,这时会产生梦魇,自己觉得被压得不能转动,既挣扎不开,又喊不出来,只是咿咿晤唔地叫,甚至吓出一身冷汗。如果白天警惕着一件事,睡觉时还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就会引起梦惊,如白天,某邻居的住室的门锁被撬,东西被偷走了,夜晚便会梦到小偷撬自己家的门,便猛然大声喊叫起来,吵醒同房的人。

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做梦一般都在快波睡眠时间,因为此时大脑皮质的血流量增加,耗氧量也增加,同时呼吸、心跳及血压也会出现波动,表明大脑皮质某些区域并未完全抑制,而是处于相对兴奋状态,而梦则是这种兴奋状态在人体的反映。人体的这种兴奋状态我们可以用脑电图测得,从而推断出可做梦的时间。

根据脑电图观察得知,睡眠并非一熟睡就持续几个钟头没有变化,而是深一阵,浅一阵,深浅交替出现。也就是说,睡眠对大脑皮质各部分不是都处于同等的抑制状态。在浅睡的情况下,皮质的某些细胞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抑制,并接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兴奋起来,这就是梦的生理学基础。人在睡眠中,当脑电图转成快波,出现快速眼球运动及轻度的肌肉运动时,应立即将其唤醒,大多情况下都有梦境。所以,可根据脑电图表现及快速眼球运动的现象推测梦的发生。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生理室统计,健康正常人做梦可占睡眠时间的20%左右。

有的人对此研究结果却深表怀疑,他们会说,我只是睡了一小会儿,却做了很长的一个梦,说明做梦占了我睡眠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这是因为人们瞬间也可以做很长时间的梦。

当人入睡以后,尤其是在快动眼睡眠时间内,如果将他唤醒,他会讲他正在做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其实他仅睡了一会儿的时间。事实上,一个很长的梦仅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做完,人的大脑就好像是一台十分精密的计算机,一霎时就可以运算上千上万次。这就是瞬间可以引发很长的梦境的原因。

弗洛伊德曾介绍过这样一件事:“毛利烦闷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他的母亲坐在他的身边。毛利睡着了,做了一个可怕的梦。那是在一个恐怖的年代,他亲眼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杀人惨象。他参加了政治活动,做了许多工作,后来被捕了,一次又一次被审判,在法庭上还遇到了那个年代最残忍的几个罪魁祸首,后来被定了死罪,被押解到刑场,沿途挤满了观看行刑的人,他登上了断头台,刽子手把他绑上,然后是铡刀落下,头被砍下来……极度的恐怖把他吓醒了。而在这之前刚好有一件饰物从床头掉下来,落在他的脖子上。”可见,前后只不过是几秒钟的时间,竟然做了这么一个长长的梦。

做梦有益于睡眠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睡眠,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睡眠,人的身体和思维就得不到休息,体力和精力就无法得到恢复,这样对人的身体就有很大的损伤,同时也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可以解除人们身心的疲惫。经过一夜充足的睡眠后,身心都会感到很轻松,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能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但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在睡眠中做梦,有美梦也有噩梦。有的人经常做梦,有的人却很少做梦;有的人知道自己晚上做梦了,但是醒来却很快就忘掉了,而有的人却能清楚地记得;有的人做过梦以后觉得很舒服,而有的人做梦醒来,却觉得浑身酸痛,很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梦与睡眠到底有什么关系?做梦会影响睡眠吗?

我们一般正常的睡眠时间是每天七八个小时,只有这样,人体的各项功能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睡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大脑的神经处于疲惫状态时,大脑就会分泌一种促进睡眠的物质,使人犯困,提醒人们该休息了。然而,在睡眠中,一些脑细胞处于休息状态,还有一些脑细胞处于工作状态,使人脑产生一些思维或者心理活动。这也是梦境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梦发生在睡眠过程中,这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生活经验。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一切梦的共同特性,第一就是睡眠。”

人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在人醒的时候,是不工作的,只有在人睡着的时候,这部分细胞才开始活动。这部分细胞如不使用,就会趋于衰退,所以需要有“表现”其功能的机会,这一过程就产生了梦。引起梦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外界影响的结果。梦是在睡眠时一些没有被完全抑制的皮质细胞群的工作所引起的。人在一夜的睡眠中,从无意识状态的沉睡进入奇妙的色彩缤纷的梦幻一般有2~6次。在做梦的这个阶段,眼球在闭着的眼皮下转动,这时,人脑相对来说是静的,但仍然在活动,可从脑中测到快速紊乱的电波,其强度有时竟能超过白天活动的强度;脑内有一种神经中心,它的职能就是在人做梦时抑制其肌肉活动,使梦中的行为不会超出精神范围变成行动。

有些人觉得做梦影响休息,夜里做梦后白天就感到有气无力,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做梦者总把梦中的内容和容易引起自己心情不愉快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使思想负担加重,精神情绪受到压抑,从而出现种种不适现象。做梦是一种解除疲劳的休息,而不是被动的心理补偿,是能够回忆的,能够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处于相对平衡的积极休息过程。

生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应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两种睡眠状态的交替出现,就是在不断地进行调节的结果。深度的无梦睡眠是一种抑制过程,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补充能量,解除疲劳;而有梦睡眠则是大脑皮质中少数细胞的兴奋,有节奏地刺激大脑,使其保持一定的兴奋水平,从而起到稳定机体的调节作用。这样一来,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水平始终处于相对的平衡生理状态下,更有利于白天的工作和学习。

做梦是人的生理本能,我们不必为自己做了美梦而欣喜万分,也不必为做了噩梦而沮丧,因为,做梦本身对人及睡眠都有一定的益处,除非你夜夜惊梦不得安眠。果真如此的话,则应找医生看看。

梦是睡眠的监护人

现代对睡眠与梦的研究发现,睡眠实际上包括两种状态,一种是非眼球快速运动的睡眠,又叫正相睡眠,在这个阶段中,没有眼球快速运动;另一种状态称为眼球快速运动睡眠,又叫异相睡眠,在这个阶段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睡眠中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在睡眠过程中,这两种状态交替发生,呈周期性变化。当睡眠进入快动眼睡眠阶段时,睡眠者往往正在做梦。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睡眠实验室报告,从快动眼睡眠中唤醒后对梦的回忆率为90%~95%;有个别报告低于这个数字,但最低为74%。因此,快动眼睡眠又被称为有梦睡眠,而非快动眼睡眠被称为无梦睡眠。有梦睡眠与无梦睡眠,共同构成了整个睡眠过程。因此,梦完全有赖于睡眠过程,是发生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并且梦还是睡眠的监护人。

之所以说梦是睡眠的监护人,是因为睡眠时,人们能够在大噪音中继续呼呼大睡而不被吵醒。关于这一点,传统的看法却与这种看法相悖。传统看法认为,人在睡眠时梦多,会影响大脑的休息,不利于睡眠,但近些年有人对这种看法提出了异议,认为即使多梦也不会影响睡眠与健康,而且日本山梨大学的研究人员还提出,多梦有益于延年益寿。他们发现,人脑中存在着两类相反的促眠肽,一类是促无梦睡眠,另一类是促有梦睡眠。当研究人员成功地分离出促有梦睡眠肽,并将它施于动物,使其睡眠的有梦期延长时,结果发现,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这就说明梦能保护睡眠,只有睡眠质量提高,才能保证健康长寿。

关于睡眠与梦的关系,睡眠实验室里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被测试者能够在大噪音中继续沉睡的时候,他们是把噪音的内容几乎全编入自己做梦的情节里。噪音变成了梦者剧情中的一个部分,这样梦者就可以安然入睡了。有一个测试者被安排在开着90分贝噪音的床上睡觉。当她醒来之后向别人讲述这样一个梦境:

她梦见她自己正在开车,突然之间车子的喇叭卡住了,响个不停。等噪音越来越大时,她就发现自己开的车其实就是一辆大货车,自己一边开着快车,一边按着喇叭。

另外一个被测试者在同样的环境下梦见自己正在某个地方打球,当他听到噪音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在那一瞬间里变成是在吹一支麋鹿角;等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就变成是被一整群的麋鹿围住,而整群麋鹿全都在对他吹着号角。不管梦中的剧情如何改变,我们的身体都一定会把刺激后产生的知觉并入到我们的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