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13360000000023

第23章 关心学生进步——发展(3)

1、在文化选择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主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在新形势下,教育者必须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自觉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为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主导地位,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育人导向作用;其次,要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校园文化主阵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第三,要大力加强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第四,要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生动多样的方法手段吸引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总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一元主导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并且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想上不断进步,在知识和技能积累上与日俱增,在做人做事上与人为善,塑造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2、在多元融合中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着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和谐文化的现代元素。因而,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各种文化发展的前提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坚持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支撑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选中求优势,从而实现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一元主导源于多元融合,但又高于多元融合。一元主导在与其他文化比较中生存,在与其他文化碰撞与冲突中发展,在与其他文化交锋中显示其先进性。教育者要在坚持一元文化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协调融合多元文化,尽力发挥多元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科学的文化选择,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吸收多元文化的积极元素,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教育者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学习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形成合理的文化价值观,提高文化统摄力,发挥文化选择的积极性,对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过滤、更新、变通。

三、多元文化视野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博弈应对

在多元文化并存,对学生产生着深刻影响的情况下,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以国际视野和主动的姿态,迎接多元文化的挑战,在与多元文化的博弈中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注重对象研究,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和服务至上意识

重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深刻认识不同文化对他们学习、生活的影响,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学生群体的共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规律,避免“一刀切”和一味地强化“灌输”,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说服力和感召力。

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树立生本理念和服务至上意识,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和发展学生,关注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满足他们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要,在教育中把学生当成学校主人看待,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为学生创造个性鲜明、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与之同时,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构建和谐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2、实施分类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判断与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在学习方法和路径选择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此对应的教育方法也应随学生的差异而不同。教育者应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和视野,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灵活采用各种教育方法,使教育方法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相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学习成长。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必须熟悉并准确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资质、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兴趣、不同文化程度等设计和组织开展活动项目,推出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个性化服务和活动项目。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采取分层次、分类别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和不同的教育,区别对待,注重差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重视文化育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蕴涵着潜移默化的重要的育人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差异与多样性有正确、全面的了解。这就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使校园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地,引进外来文化的窗口,先进文化、健康文化、高雅文化最有市场最有人气的场所。学校的发展规划、大政方针应有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相关事务的讨论,鼓励学生多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文化环境创设需要学生平等地参与,在接纳差异与多样融合中进行合作,这样的创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行认识和鉴别多元文化的有利契机,而这样创设出来的学校环境也必然是一个体现多元文化的和谐环境。

4、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实现知行统一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活动,其理念与目标的实现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的缩影,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要重视社区资源的利用,通过与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拓教育者的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开拓教育资源;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在学校和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加深对多元文化的认识,从而丰富学习经验,更好地成长成才。

5、正确评价学生,在动态中、多元化地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

在评价学生时,强调对学生进行以个人学习方式与特点为基础的、多渠道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成长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的方法多样性、结果相对性和评价动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与努力得到了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对多元文化传播的正面引导来培养具有时代文化烙印的未来精英,不仅是社会特定文化实践的产物,也是教育者应着力追求的目标。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一项对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事、难事、急事面前,能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大多数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给予肯定评价。教育者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积极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对学生满腔的爱心和对国家高度的责任心,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