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舰艇与潜艇
13359500000019

第19章 潜艇家族(5)

“哥特兰”级潜艇于1988年正式开始设计,1990年初,瑞典国防装备局与考库姆公司签订了建造3艘新型潜艇的合同。

1996年7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世界上第一艘安装了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的常规潜艇,瑞典海军的“哥特兰”级潜艇服役了。它的服役标志着常规潜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引起了世界各国海军的广泛关注。

“哥特兰”级潜艇的主要使命是保卫瑞典1700千米海岸线,用来执行反潜和反舰作战任务,又可用来执行布雷、运送蛙人及近岸侦察等一般任务,平时用作训练平台。它是瑞典海军21世纪的骨干力量。

9、214型常规潜艇(德国)

214型潜艇是德国在畅销全球的209级潜艇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一代潜艇,该潜艇继承了德国霍瓦兹德意志船厂建造的潜艇的所有优点,同时还吸取了多年来在建造209级潜艇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2001年1月16日,霍瓦兹船厂开始建造第一艘214型潜艇,2004年4月22日对首艇命名,2005年9月30日交付了首艇。214型潜艇总长约65米,高约13米,耐压艇体直径约6.3米,水面排水量约1700吨,水下排水量1980吨,编制27人。

小排水量、卓越的隐身性能以及较高的有效负载,使214型潜艇能在浅海和深海满足当今各种作战需求。除已与希腊签订4艘销售合同外,又与韩国签订了销售3艘的合同,首艇“孙元一”号已经于2006年6月9日下水,后续艇在2007-2009年间陆续交付使用。

10、209型常规动力潜艇(德国)

209级是由吕贝克公司设计、霍瓦兹造船厂建造、专用于出口的常规潜艇。它曾分别出口13个国家,共销售71艘,在当今世界军火市场上销售的11种型号常规潜艇中名列榜首。该级潜艇大多数由德国制造,也有部分由购买国自行建造。德国的制造业很发达,但由于历史原因,德国不能生产核动力潜艇,所以大力发展常规潜艇。德制的206、209级常规潜艇多年以来十分畅销,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备受青睐。德国有4种型号的常规潜艇,即205级、206级、209级、212级。209级潜艇根据进口国的要求,有多种变型艇,包括1100、1200、1300、1400、1500及1700型。

这些潜艇因型号不同,排水量和艇体的尺寸也有所不同。排水量最大的是1850吨,最小的为1210吨。但这些潜艇的艇体结构和布置以及大部分性能都基本相同。

该级潜艇的动力系统比较先进。潜艇的水下航速达22节。续航力较大,在8节航速时其作战半径为8200海里,自持力50天。它的设计使命是用于近岸巡逻和监视,能执行反潜、反舰、布雷和侦察等各项任务,还能进行远洋巡逻作战。

该级潜艇内装有应急系统,能在事故情况下使潜艇迅速浮到水面。1500型在艇的耐压舱壁旁装有救生球,直径2.6米,可容纳全部艇员。如果潜艇沉没,球体可自行分离,上浮到水面成为救生艇。

209级潜艇可靠性高,操控自动化水平高,使配备的艇员大大减小,只需31~40人,比相同吨位的其他常规潜艇减少了1/3以上。

209级潜艇的主要武器是位于艇首的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在潜艇最大潜深内发射包括线导鱼雷在内的各型鱼雷,一次攻击能力强。最初使用DM-2A1反舰鱼雷和DM-I反潜鱼雷,后全部换为更先进的SST-4和SUT反舰/反潜两用鱼雷。此外,部分209级潜艇还装了“鱼叉”潜射反舰导弹,射程可达130千米,具有较强的反舰能力。某些国家的209级潜艇还装备了英国“斯拉姆”防空导弹系统,可发射近程“吹管”对空导弹,具有防空能力。

11、212型常规动力潜艇(德国)一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技术是使常规潜艇潜航时间大幅提高的新技术,目前瑞典研制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德国研制的燃料电池这两种AIP动力装置已达到实用阶段,德国212型潜艇就应用了燃料电池这种新技术。212型潜艇首批将建造4艘,它是德国海军21世纪潜艇部队的主力。212型潜艇的最大特点当然是它的动力装置,它将首次安装燃料电池加柴油机的混合推进系统,这使潜艇能在水中连续潜航2周~3周,而一般常规动力潜艇只有3天~4天。燃料电池的特征是,使用储存在潜艇中的低温金属氢化物所释放的氢与绝热罐中的液态氧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直流电推动潜艇在水下航行,这就克服了一般常规动力潜艇在潜航时必须经常浮出水面给蓄电池充电,易暴露这个最大弱点。212型潜艇的燃料电池混合推进系统有三种工作方式:①与蓄电池组并联,当燃料电池不能满足要求时,由蓄电池开始工作;②当燃料电池能满足所有功率要求时,可独立工作;③蓄电池充电工作。与一般推进系统相比,这种系统推进效率高、噪音低、易控制、可靠性好,寿命长。212型潜艇属中型潜艇,长53.2米,宽6.9米,吃水5.8米;水上排水量1320吨,水下排水量1800吨;水上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由于该艇安装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人员编制只有23人。212型潜艇的主要武器是艇首安装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新改进的DM2A4重型线导鱼雷,此外,该艇还可外挂24枚水雷。为提高水下探测能力,212型潜艇装备了齐全而先进的声呐设备,包括DBQS一21DG被动测距、截收声呐,由舷侧阵和拖曳阵组成的DBQS.90FTC低频声呐探测系统,以及FMS52型高频主动探雷、避雷声呐系统。

☆巴西“杜比”级巡逻潜艇

排水量:浮航状态1260吨,潜航状态1440吨;规格:全长200.1英尺(61米),全宽20.3英尺(6.2米),吃水18英尺(5.5米);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8具、马可尼Mk24虎鱼Modl鱼雷16枚;主机:4具柴油发动机、1具电动机(5000轴马力),单轴,航涑浮航状态11节,潜航状态21.5节。此级潜艇虽小,但具有优异的作战及攻击能力,火力控制系统为佛兰提·凯夫斯AIOz作战资料自动化系统,及史培里Mk29惯性导航,声呐为克鲁伯·亚特拉斯CSU-83/1主/被动艇体搜索攻击声呐。此级第一艘“杜比号”于1985年3月在霍华德斯威尔一德意志·威夫造船厂起造,1987年4月下水,1988年12月完工。第二、第三艘“坦波克号”(S31Tamboiq)、“提比拉号”(S32Timbira)则由里约热内卢的马可哈海军工厂承造,1992年服役。

12、“萨乌罗”级攻击型潜艇(意大利)

“萨乌罗”级潜艇是意大利海军从1978年开始服役的常规动力潜艇。虽说意大利海军潜艇部队是一支小型舰队,但由于其战时使命是为北约保卫整个亚德里亚海以及撤丁和西西里的重要海峡,因此“萨乌罗”级潜艇被设计为适合远洋航行的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其主要任务包括反潜、反舰、巡逻,破坏海上交通线和运送突击队员等。“萨乌罗”级潜艇采用水滴形艇型,单壳体结构,耐压壳体由HY80高强度钢制成的圆柱壳体和首尾端半球形头构成,其最大潜深为300米。该级潜艇长63.8米,宽6.83米,艇高12.38米;水上排水量1456吨,水下排水量1631吨;水上航速11节,水下航速19节。动力装置则采用单轴柴一电推进系统,安装了3台柴油机和1台主推进电机。该级艇具有较强的续航能力,以适应远洋航行,通气管状态下续航力为12500海里/4节,自持力在30日以上。“萨乌罗”级潜艇在设计上十分重视提高隐蔽性和降低噪声,艇上广泛采用弹性夹具和基座、减震器和挠性管接头;艇体设计成具有最佳水动力性能,艇的外形几乎没有平面;七叶大侧斜螺旋桨转速低,自噪声小。特别是艇上通气管装置设计巧妙,具有可把水从进气管排开的独特的碗形防护罩和能使通气管浮于海上的独特的伺服系统,这使通气管在水中使用时比通常的通气管桅低1米,大大降低了艇的暴露机会。

该级潜艇的主要武器是艇首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12枚A184型大型线导反潜、反舰两用鱼雷。80年代中期,意大利开始建造“萨乌罗”级潜艇的改进型,新型艇共4艘。主要改进包括加长艇体,前2艘为64.4米,后二艘达66.4米;增大排水量,前2艘的水下排水量为1653吨,后两艘达1862吨;换装了功率更大的柴油机和主推进电机;更换了艇上的电子战、潜望镜、雷达等电子设备;特别是换装了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武器指挥与控制系统,使潜艇的作战效能提高;下一步意大利海军还在考虑改装上“鱼叉”反舰导弹。1994年这4艘改进型潜艇已全部服役,从而大大增强了意海军的水下作战能力。

13、“涡潮”级常规动力潜艇(日本)

“涡潮”级潜艇是日本在战后建造的第四级常规动力潜艇。“涡潮”级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在当时称得上是一型先进潜艇。它以美国“长颌须鱼”级潜艇为母型,采用了使潜艇水下航行阻力最小的纯水滴形艇型,艇尾安装十字形垂直舵,螺旋桨则安装在舵的后面,常规潜艇采用这种先进艇体结构在日本是首次,在世界也寥寥无几。“涡潮”级潜艇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壳体使用日本新研制的在当时较为先进的N$63高强度钢制成,使潜艇下潜深度达到200米。该级潜艇还大量安装先进的电子设备,使潜艇操纵的自动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涡潮”级潜艇不仅在外形上与“长颌须鱼”级相似,而且其排水量、主尺度等其他方面也很相似。其艇长72米,艇宽9.9米,吃水7.4米;水上排水量1900吨,水下排水量2430吨;水上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采用柴电推进系统,有2台柴油机和1台主推进电机及4组铅酸蓄电池。但“涡潮”级有一点与“长颌须鱼”级潜艇不同,其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并不放在艇首,而是放在艇中,这种布置在常规潜艇是非常少见的。鱼雷管移至中部,就可留出首部舷外空间布置大型水声设备,以提高艇的探测能力。潜艇的主要武器是16枚89型日本国产重型鱼雷。“涡潮”级潜艇的首艇1972年服役,到1978年共建有7艘。该级潜艇为日本建造更为先进的潜艇积累了丰富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14、E级潜艇(英国)

英国的E级潜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潜艇,在地中海、北海和波罗的海战果累累。但该级潜艇的损失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E级潜艇由D级直接发展而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刚刚服役。该艇配备3O名艇员,装备五座鱼雷发射管,其中两座在艇首,一座在艇尾,两座在艇身中部。这意味着该艇在打击任何目标时,最多只需要45。角的转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该型潜艇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潜艇部队的中流砥柱。在1913年至1916年间,E级潜艇共建成55艘;在战争爆发后,该级艇的生产被分散到13个私人船厂。这些潜艇又分为五个大类,区别主要在于鱼雷的排列形式,还有6艘该型艇改装了艇身中部的发射管,携带20枚水雷。由富有才干的马丁·内史密斯少校指挥的E11号艇也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艘;该艇在达达尼尔海峡地区击沉了多艘舰船,包括土耳其的海雷丁·巴巴罗萨号战列舰。许多英国皇家海军更高级别的潜艇都向E级潜艇学习战斗经验。

在达达尼尔海峡作战时,英国潜艇采用了蓝色涂装,以将自己隐藏在清亮的浅水中。该级艇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作战也非常积极。战争中E级潜艇共损失了22艘。

二、特种潜艇家族

在庞大的潜艇家族中,有一个使命和设备配置均不同于作战潜艇的分支,这就是实验潜艇、电子战潜艇、救援潜艇、深潜救生潜艇、海洋观测潜艇、运输补给潜艇和袖珍潜艇等形形色色的特种潜艇。特种潜艇是指专门从事某种专项任务或辅助作战任务的潜艇。它凭借其特殊本领,为作战潜艇提供作战、试验和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时过境迁,有些特种潜艇已经被淘汰,有的正在被淘汰,所以国内外特种潜艇的数目无法统计,现只介绍其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