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有问必答
13358200000006

第6章 教你掌握用药常识(5)

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等可致瞳孔散大及睫状肌麻痹、视力模糊,并可诱发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急性发作。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苯海索等,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扑尔敏等,三环抗抑郁药丙咪臻等也有类似作用。

此外,抗精神失常的奋乃静、氯丙臻等长期服用可引起眼睑皮肤过敏和视网膜变性。抗癌药环磷酚胺可致视网膜血管炎而失明;白消安可致晶状体浑浊或白内障;长春新碱可致眼肌麻痹。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通常维生素A是一种对眼睛有益的药物,但长期地大量使用,效果则适得其反。如出现复视、怕光、眼球震颤,严重时可引起视网膜出血及眼球突出,甚至连眉毛与眼睫毛也会脱落。还有联合用药不当对眼睛也有影响,如用抗结核药异烟肼与利血平、乙胺丁醇配伍,会使眼球发胀,有异物感,怕光、流泪、视力模糊。

第三节中药应用常识

怎样煎好中药?

煎药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病的效果。明代李时珍明确指出:

“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中药汤剂是中医各科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

煎药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陶瓷器皿中的沙锅、沙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温性能好。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煎药,忌用铁锅、铝制品器具等金属器皿。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时的用水也有考究。水质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特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要掌握煎药的火候。煎药的火候,一般均宜先武后文(武火即大火,文火即小火),也就是说开始用大火煎药,煎沸后改用小火煎煮。

要把握好煎药的时间。煎煮时间的计算,是以药物煮沸后开始计时的。一般可分为三类:芳香类药物宜煮沸10~15分钟;一般药物宜煮沸20~30分钟;滋补类、坚实的药材及有毒药物宜煮沸40~60分钟,煎煮时间的确定,要根据药性而定。掌握好煎煮时间的目的,既要避免因煎煮时间过久而药性挥发,又要防止有效成分未能充分溶出而降低疗效。

煎药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药物放入洗净的容器内,加入冷水,水以淹没药物3厘米左右(二、三煎水稍少),浸泡约1小时,置炉上先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煎煮。煎煮过程中既要防止药汁外溢,又要防止火候过小,中途要将药物上下翻动一次,使药汁充分溶出。如果不小心将药物煮糊,则应当弃去,切勿加水再煎煮。

为什么说汤剂药效看煎煮?

汤剂的疗效如何,受煎煮的方法直接影响。科学的、合理的煎煮方法,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它包括了饮片的浸泡、煎煮的时间、煎煮的火候等诸多环节。

煎药与浸泡用于煎煮的中药饮片大多是经过干燥的加工品。浸泡的目的在于使细胞恢复膨胀,干涸的物质溶解,透过细胞膜或溶解后浓度增加,形成高渗使细胞壁破裂,有利于加热时有效成分迅速溶出。

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一般对花、叶、茎等药为主的,可浸泡20~30分钟。对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药为主的,可浸泡60分钟。但值得注意的是,浸泡时间又不宜过久,特别是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霉败。

有些患者为了贪图方便,拿了中药立即加热煎煮,甚至加热水就煎,这样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

时间与火候中药煎煮过程不仅是药物有效成分简单溶出的过程,而且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化合反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煎煮的时间、温度(即火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一种饮片中同时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些利于治病,而有些又不利于治病,需要被破坏掉。如有些毒性生物碱类成分经长时间煎煮才能破坏分解,而鞣质成分则耐高温,需经长时间煎煮后才能充分溶出。根据这些特性,可通过煎煮时间的长短、煎煮火候的大小进行不同选择,选取适合治病的有效成分,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煎煮次数煎煮时药物有效成分从浓度高的组织内向外渗出,当达到内外浓度平衡时,停止溶出,此时将药液滤出,再加水,建立新的浓度差,继续溶解有效成分,形成煎药时的一煎和二煎。传统的两次煎煮,有效成分煎出率为80%~90%。

药渣的挤压在多数人的眼中,药渣是中药煎煮的“废弃物”,一般常简单地被丢弃。据统计滤出药液后的药渣呈饱和状态,因此药渣在丢弃之前应加以适当挤压,使有效成分完全释出。

内服中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中药内服法是治疗疾病的常用途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药物作用,而忽视了各类药物应该注意的问题,甚至酿成悲剧。

解表药(发汗药)凡通过发汗解肌使人体出汗,以至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为解表药。

服此类药物后,须立即卧床休息,同时应适当提高室温或添加衣服,用热水袋保温助汗。夏季应注意空气流通,以防室内闷热,应避开穿堂风;冬季服热粥或葱白、姜汤或红糖水等以助药力。凡发汗,只宜遍体微汗,不可大汗,汗出过最易耗伤津液。对年老体弱患者,谨防汗出过多发生虚脱,厥逆。

若汗出不止,用干毛巾擦干,用煅牡蛎、生黄芪各9克,粳米30克,共研细末布包扑之。

催吐药凡能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催吐药或吐药,如瓜蒂、藜芦、常山、夹竹桃等。

服药前用长毛巾紧束脘腹,服药后10~20秒不吐时,可用清洁羽毛或手指轻轻触及咽喉部或多饮温水以助药力,吐后松解束带。

本类药之药性峻烈且副作用较大,应严格掌握剂量。呕吐以祛除病邪和积滞为度,切勿过量,以免过度耗津伤气,心脏病、失血患者或有吐、咯血病史及老年、幼儿、孕妇等气血虚弱者皆不宜服用。

催吐药易伤胃气,吐后只宜饮米粥或红枣汤等半流质,以养胃气。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大便排出的药统称泻下药。

根据泻下药的作用分为:攻下药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峻下逐水药如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等;润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等。

服峻下药后,可能出现剧烈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等毒性反应。服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若服药后腹痛剧烈、泻泄不止或腹泻不多但频繁呕吐、大汗淋漓、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应及时找医生处理。

驱虫药凡能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的药物统称驱虫药。如使君子、邪胆子、乌梅、苦楝皮、雷丸、芜荑等。

本类药宜空腹服用,同时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如桃、李、香瓜、猪、牛、羊肉等。

本类药物损伤脾胃,故服后应注意调理脾胃,可服人参健脾丸,若有食积者可服保和丸之类消导。饮食宜淡而又富有营养,进餐应少量多次,饮食要温热。

本类药物具有一定毒性,而剂量不足时,又达不到驱虫目的。因此,给小儿用药时应根据其体重、年龄开药。

服中药时为什么要“忌口”?

“忌口”是指服药期间须忌食某些食物。又称“食忌”。患病期间,由于治疗的需要,要求病人忌食某些有碍病情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由于“医食同源”的关系,药物可以治病,食物同样也有这个作用。但用之不当也可加重病情。因此,凡对疾病不利之食物,应该少吃,或者不吃。

中医学对忌口很注重辨证论治,虚寒阴证病人服用温热的姜、酒、胡椒等均会感到舒服。若吃生冷的瓜果、腌菜等寒冷性食品,就会加重病情。相反,实热阳证病人对姜、酒、胡椒等温热的食物则非所宜。这样就出现了忌口:阴证忌生冷,阳证忌温热。祖国医学认为,凡是平时多吃醇酒厚味、高蛋白、高脂肪的人容易生疮,又认为火热毒气是造成疮疡的主要原因。

健康人吃了这些“膏粱厚味”容易生疮,那已经生疮的人,当然不能再吃这些“火上加油”的食品了。所以,中医外科要求生疮的人忌口,主要指鸡、鸭、鹅、鱼、肉、蟹等荤性食物以及姜、辣、酒等。

有些忌口是中医学在长期治病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如服附子要忌生冷和风吹雨淋;服人参类补气药,忌吃萝卜;公鸡、猪头肉、羊肉、鱼虾、蟹等食品,对癫病、哮喘、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病人均为“发物”,不能吃。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水肿或膨胀病人应忌盐;服滋补药时不宜同时喝浓茶。正如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说的那样:“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害则成疾”。

近年来随着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广泛的承认。例如,菠菜中的草酸能与钙形成草酸钙沉淀,所以,服钙片期间最好不吃菠菜。服抗凝血药时,应该少吃动物肝脏及含维生素K较多的食物,因为它们是互相排斥的,阿司匹林酒后服,就容易发生胃出血等。所以为了更好地治愈疾病,多掌握一些食疗所忌是大有裨益的。

选购中成药应注意什么?

目前,药物市场销售的中成药近4000种。1999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OTC)目录所列中成药为160种。如何选购好这些中药,既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利益,还直接影响到用药的安全与疗效。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切勿盲目购药。选购中成药也必须求得医生的指导。

第二,要认准药品批号。批号代表药品生产时间的长短,一般由原料投料日期而定,或以成品包装日期而定。批号通常由6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如“990825”,前2位“99”代表年份,“08”表示8月,“25”则表示日期。

就是说这批药是1999年8月25日投料或包装的。虽然中成药没有十分严格的“失效期”界定,但仍以选用近期批号的中成药为好。

第三,注意批准文号。在药品包装标签的上方应印有批准文号:“××省卫药准字(年份)××号”或“××省卫药健字(年份)××号”。它是该药品审核批准生产的标志,也是中成药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没有批准文号的成药勿购买,还要警惕伪造批准文号的伪劣药品。另外,还要留心一下药品的注册商标,注册商标不仅是药品生产商的信誉标志,而且同药名的不同商标药往往存在疗效上的差异。

第四,选购成药时应重视外观性状的感观检查。看看有无包装破损、药液外漏、霉变生虫、发酵沉淀等情况;嗅嗅有无霉味、酸味、焦煳味及恶臭等异常气味;允许时,可尝尝有无酸味或发霉腐败之味。一旦发现异常,切勿购买。家庭中过去存放的中成药,如发现上述异常,也不得使用。

家庭中如何保存中成药?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家庭中一般都存有少量常用中成药。

中成药如果保管不当,或时间过久,会变质失效。因此,要注意中成药的妥善保管。

有些中成药受热易变形,如丸药蜡皮易塌陷、膏药易流化、栓剂易形变、胶剂易粘连、胶囊易变软;有些中成药吸湿易变质,如冲剂、丸剂、片剂等许多中成药均可因吸潮而溶化粘结、碎裂、变形或生霉变色;有些中成药,如薄荷油、风油精、药露及各种药酒等在空气中易于挥发逸散。因此中成药一般应贮放在干燥、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切不要在厨房炉灶或靠近水池及阳光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存放,以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加速药品变质。盛装容器以玻璃瓶为好,使用开启后应立即塞紧盖严。不要用纸袋或一般纸盒贮放保存,否则易于虫蛀霉变。

中成药在贮存过程中,最好定期检查,一般来说,普通药片应颜色均匀,无斑点,无碎片,无粘连或变形松解;包衣片无粘连、裂开;冲剂、散剂颜色与颗粒应均匀,无吸潮结块、生霉、变色;糖浆及水溶剂应无絮状物、混浊、沉淀、发酵和异味。如发现异臭味、虫蛀、发霉及粘连变形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剔除或全部报废,不得再供药用。同时要注意药品有效期,过期不得再使用。中成药要保持原标签的完整。一定要把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及有效期等一一标明。

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置。外用药多有刺激性、腐蚀性或毒性,用错将造成严重后果。大人用药和小孩用药因浓度和含量等不同,最好也分开放置,以免用错。另外,家中有小孩的,要配备一个带锁的药箱专门存放药品,以免发生意外。

菊花良莠如何辨?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等地。

亳菊(白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总苞碟状;苞片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