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有问必答
13358200000004

第4章 教你掌握用药常识(3)

抗肿瘤药 如蒽环霉素类药物及环磷酰胺等,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以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或滴注后立即引起急性心脏异常改变,也可引起慢性心肌病,可致局灶性穿壁性心肌出血及冠状动脉炎,有的合并附壁血栓及纤维素性心包炎。

免疫抑制药 器官移植病人及某些其他疾病病人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等,这些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房室阻滞等心脏损害。

抗精神失常药抗精神失常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三氟啦嗪、氟哌啶醇、阿米替林、多虑平、碳酸锂等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房室阻滞及窦房结的可逆性改变。有的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弥漫性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抗寄生虫药 如依米丁、氯喹等也可致心脏损害。

此外,有些药物如消炎痛会减少心肌血流量而诱发心肌缺血,对于原有轻度心肌缺血者会加重病情,对原有心绞痛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左旋多巴可致体位性高血压,可使原有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肼苯哒嗪可致心动过速、心悸并能加重或诱发心绞痛;琥珀胆碱可通过交感神经节的激活使血压升高,又由于传入通路的受体如颈动脉窦受体受到刺激可引发心动过缓、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停搏。

因此,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遵照医嘱,千万不可随意使用,更不能更改药方和配伍。

哪些药物对肝脏有损害?

有调查称:药物引起肝损害约占肝病住院病人的10%。在老人年龄组中,这一发病率更高。据法国报道,在50岁以上的急性肝炎病人中,43%系药物所致,而且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都发生在正常的药物治疗剂量中。现已发现有2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较易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生素及磺胺药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洁霉素、麦迪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磺胺类药物。例如:肝功能不良者,用氯霉素、合霉素后易引起中毒;静脉注射较大量四环素族抗生素,可导致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和肝细胞小脂肪变性;新生霉素、酯化红霉素可引起黄疸;其他如灰黄霉素、林可霉素、新生霉素、先锋霉素Ⅰ、利福平、二性霉素B等,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或肝大。

抗肿瘤药自力霉素、更生霉素、光辉霉素、甲氨蝶呤、硫嘌呤(6-MP)、门冬酰胺酶、农吉利碱等。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氯喹,由于在肝内含量高,因此,有非了米巴性肝病者慎用;治血吸虫病的硝硫氰胺,由于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或过敏因素,可在用药后1~2周出现黄疸,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急慢性肝炎及恢复未满1年者,均应禁用。

中枢抑制药及抗痛风药常见的有:氯仿、三氯乙烯、氟烷、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妥英钠、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秋水仙碱等。

抗抑郁药异唑肼(闷可乐)、丙咪嗪、麦普替林、苯乙肼等,肝功能异常者均应慎用。

激素类及其有关药物甲基睾丸酮、苯丙酸诺龙、已烯雌酚、硫氧嘧啶、他巴唑、氨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如雄激素类药可引起一种叫肝紫斑病的肝血管病变。

其他甲基多巴、安妥明、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硫唑嘌呤、金属类药物(如砷剂、铋剂、锑剂等)也可导致肝损害。

对药物性肝病,预防是最为重要的。用药要有明确指征,切勿滥用或长期大量用药,更不要轻易联合用药。老弱者、营养不良者及肝病病人更应慎重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一旦出现药物性肝病,应立即停用起因药物,断绝过敏或中毒的来源;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静脉输液以解毒。同时给予高热量的饮食,大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护肝脏的储备功能。对于病情严重者应入院系统治疗,不可耽误时机。

哪些药物损害肺?

法国致力于药物肺损害的研究者发现,有310种药物对肺有医源性损害,每年至少有20~30种新的治疗药物被列为可疑对肺产生损害的药物。然而,药品说明书却很少告诫病人该药可能导致肺损害。专家指出,大约70%的患者如果一旦发现有药物性肺损害的可能时,及早停药就可避免出现损伤性后遗症,而且这些造成损害的药物通常是可以用其他药物替代的。

在导致肺损害的药物名单中,最常见的是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及某些抗生素、抗风湿药物,包括甲氨蝶呤和一些非皮质激素抗炎药等,以及用于改善老年病人脑功能或治疗帕金森病的麦角衍生物等。

治疗高血压药 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如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是引发咳嗽最常见的药物,发生率约10%。ACEI的这种副作用多于女性和非吸烟者,主要表现为服药后数小时至数月开始发作的无痰干咳和咽部不适,治疗期间可持续存在,停药后数日症状可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普萘洛尔(心得安)可引起呼吸困难,以致哮喘;大剂量应用美托洛尔时,对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也能出现阻断作用,甚至引发哮喘。

解热止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也会导致肺损害,每周服用该药的人哮喘发病风险比从不使用该药的人高80%,而每日使用该药的人患哮喘的风险则增加1倍多。

抗癌药 较为常用的抗癌药博莱霉素具有很强的肺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肺炎样症状及肺纤维化,发生率虽不高但较严重。国外报道,3%~5%严重肺毒性反应者因肺纤维化、肺功能障碍而死亡。组织学检查可见肺间质水肿,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变窄或有渗出液并出现纤维化病灶。临床上常有低热及咳嗽,X线显示间质浸润及纤维化。

肺毒性反应发生与总剂量及年龄有密切关系。总剂量在400毫克以上,年龄超过70岁者发生率明显升高。氮芥类药瘤可宁长期应用亦可引起肺纤维化。

减肥药 近年发现,减肥药如氨苯刲唑啉,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新型食欲抑制药芬氟拉明及其衍生物右旋芬氟拉明等都具有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危险。临床表现为肺动脉压持续增高,经数年后可出现气急、心悸、胸痛、咯血、昏厥、脉弱等症状,后期可出现右心衰竭,预后不良。

为避免药物的肺损害,用药前最好能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咨询有经验的全科医生(不仅仅是呼吸专科医师),尽量避免使用对肺有损害的药物。病人如果发生轻微不正常或呼吸系统症状持久存在时,应及时检查,并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老年人、儿童、慢性肺疾患及哮喘的病人,更应注意避免使用对肺有损害的药物。

哪些药物损害肾?

所有药物进入人体后,都要通过肝脏的解毒再经由肾脏排泄。因而凡是肝脏、肾脏功能不良者,应用药物时要特别小心谨慎,避免使用不当加剧肝肾功能损害。

抗生素类药对肾脏有毒性的抗生素,主要有四环素类、链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有引起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失调、尿氮排出增多等可能。过期及变质的四环素还可导致严重肾小管损害而产生恶心、呕吐、严重蛋白尿等症状。如:氨基苷类药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生霉素等对肾脏均有毒性,其中以新生霉素的毒性最强,卡那霉素次之,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又次之;多肽类抗生素包括多黏菌素B及维生素E、杆菌肽等,其中对肾脏的毒性以多黏菌素E最弱;青霉素族特别是用甲氧苯青霉素偶可引起弥漫性间质肾炎,常伴有高热及腹痛;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能引起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并可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

这些抗生素对肾脏损害的主要部位在肾小管。受损的早期症状为蛋白尿和管型尿,而后尿中可出现红细胞,尿量增多或减少,最后发生肾功能减退。尿液异常,多出现于给药后的2~6天,肾损害大多为可逆,如果能及时停药,绝大多数可望迅速恢复。

抗肿瘤药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卡氮芥等对肾脏都有一定的毒性;抗肿瘤植物药喜树碱可引起血尿;羟基脲、顺铂可损伤肾小管,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清肌酐升高及清除率降低等。

另外肾病病人在使用各种止痛药,如非那西丁、扑热息痛等;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各种可口服的磺胺药以及利福平、甲氰咪呱、乙醚等药都有可能加重肾脏损害。

因此,凡对肾脏有影响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肾功能不良者应忌用;如必须用时,也要适当减少剂量和缩短疗程,并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哪些药物于胃不利?

据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由于药物应用不当而导致胃炎、溃疡病和胃出血等疾病,占胃病总人数的1/3以上。

引起胃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的药物,除了上述的解热镇痛药、消炎镇痛药,还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以及氯化铵、奎宁、金霉素、更生霉素、氟尿嘧啶,利尿酸,汞撒利、利血平、妥拉苏林、洋地黄等。

激素诱发溃疡与一般消化道溃疡不同,溃疡多发生在胃内,溃疡面积较大,边缘锐利、周围炎症反应较轻。而保泰松、阿司匹林等诱发和胃肠道疾病,多是先有胃肠刺激症状,出现呕吐、恶心、上腹部不适,继而呕血、便血。药物所致的胃炎多为单纯性胃炎胃黏膜有卡他病变,主要为充血、水肿。症状表现轻重不等,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现将常见的几种对胃有损害作用的药物介绍如下: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有的病人服用后,会感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用量大时(1天3克以上),还会发生胃出血,甚至大出血,间或引起缺铁性贫血。该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间接促进胃酸分泌增加,同时又可抑制胃部黏液分泌,损害胃黏膜屏障。阿司匹林直接刺激胃黏膜,故有胃病者忌用。

保泰松为解热镇痛药。不论口服、注射或灌肠,均可发生出血性十二指肠炎、弥漫性胃炎及胃内多发性糜烂和溃疡。若用药时间超过2周,或每日用量在400毫克以上,极易形成溃疡病。发病尤以老年人为多,且病情较重。另外,抗炎镇痛药吲哚美辛(消炎痛)也有类似情况。

泼尼松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胃炎和胃肠溃疡。其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常呈隐性发展。一旦发出,病变已很严重,甚至出血、穿孔。故胃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如病情需要时,也可合用氢氧化铝等抗酸剂,且需禁酒。

利血平为降血压药。若一次口服2.5毫克以上,或静脉注射1毫克以上,可发生胃肠道溃疡,或使溃疡旧病复发,甚至出血穿孔。应用其他降血压药,如甲基多巴、硫酸胍乙啶、胍氯酚、肼苯达嗪等,也不容忽视。

利尿酸为利尿药。静脉注射后,易引起胃肠出血,尤与肝素合用为甚。此外,呋寒米(速尿)也能引起胃肠出血。

盐酸四环素口服后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发生胃肠出血。静脉注射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也有这种情况。

氯化钾它刺激性很大,易引起胃肠溃疡、出血、坏死。应采用其10%稀释液,于饭后服用。用其缓释片则更好。

此外,红霉素、氨茶碱、雌激素、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甲糖宁、甲状腺素等,都会加重消化性溃疡,或造成胃肠溃疡及出血。

特别提醒

当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发热时,应尽可能不用保泰松、消炎痛、激素、阿司匹林等抗风湿、解热止痛药,以免诱发溃疡出血、穿孔。

在高血压病人中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往往也高。降压药利血平、降压灵等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对溃疡病又极为不利,因此,高血压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滥用滥服降压药,以免发生意外。

消化道溃疡病人患感冒发热亦属常见,此时切忌服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解热止痛药类。防治感冒,退热的药物很多,如银翘解毒丸、速效感冒胶囊,桑菊饮等均可使用。

哪些药物于肠道不利?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易产生胃肠道副作用,占全部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20%~40%。胃肠道副作用主要包括食管炎、肠炎、胃炎和胃溃疡等,其中能引起肠道疾病的药物也不少。

解热镇痛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等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含有这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它们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骨骼、肌肉病变引起的疼痛。这些慢性病患者一般都有需要长期服药,除易引发发生胃炎或胃溃疡外,还可能引发胶原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水泻,有时伴有腹痛。

抗生素类药一是发生假膜性肠炎:引起假膜性肠炎的药物大多为应该广谱抗生素,常见的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等。假膜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黏液状,无脓血,严重时可发生肠穿孔。这类副作用主要发生在婴儿、老人、体质虚弱者以及服务部手术患者。由于广谱抗生素可使大多数对其敏感的细菌都被杀灭,而少数耐药细菌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却能异常繁殖,因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形成此病。二是出血性结肠炎:主要由青霉素衍生物如氨苄西林、双氯西林以及红霉素、麦迪霉素等引起,发病急骤,表现为腹痛、腹泻以及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