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有问必答
13358200000023

第23章 帮你走出家庭用药误区(15)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辛格博士及其同事在5年多的调查发现,许多消炎止痛药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大剂量吲哚美辛可能增加71%的心脏病患病风险,布洛芬可增加11%的风险,罗非昔布可能会使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2%。

由此看来,解热镇痛药毒副作用不小,老年人要慎用。在病因未查明之前,切忌滥用,否则治标不治本。用药后,有时虽然暂时把体温降下来或是疼痛止住了,但这种假象反而掩盖了真相,会耽误疾病的正确诊断。

老年人腹痛用解痉止痛药也有讲究吗?

老年人因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及饮食和精神因素等原因,导致胃、肠痉挛而发生疼痛的并不少见,而自购服用一些常用止痛药的老人也不少。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解痉止痛药,或对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导致原有疾病复发的严重后果,许多老年人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警惕。

常用药如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胃疡平等,属于同一类药物,均可以迅速解除胃肠道痉挛,减轻疼痛。但这类以阿托品为代表的药物除了有解痉止痛作用外,还具有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的作用,这对青光眼患者是个“危险”,可以加重原有病情,所以青光眼病人应禁止使用这类药物。同时,上述药物还具有抑制汗腺分泌、加速心跳的作用,这对患有心脏病的老人不利,万不可自行服用,以免发生意外。

医生在给老年病人开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等药物时,也应仔细询问病史,并严格控制剂量,嘱其谨慎服用,如果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要立即停药,并到医院诊治。

值得提醒的是,老年人因胃肠疾病发生疼痛时,不适宜服用抗胆碱剂如阿托品、溴丙胺太林之类药物,特别是对患有前列腺肥大和青光眼的老年人属禁用药。老年人腹痛时最好选择一些中成药治疗,因为不少中成药具有整体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有较好的行气、止痛效果。如常见的胃苏冲剂、温胃舒胶囊、气滞胃痛冲剂和胃得安片(硬胶囊)和六味安消胶囊等,这些中成药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为何老年人服安眠药及抗精神病药物要谨慎?

老年人患失眠症者较多,往往依赖安眠药;精神障碍性疾患也时时困扰着现代老年人,强安定剂和抗抑郁剂也常有滥用现象。这些对老年的健康都会带来危害。

老年人不可依赖安眠药老年人睡眠时间短、易醒和早醒。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往往求助于安眠药。但安眠药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短期服用。

巴比妥类药:长期服用可引起脑血管性痴呆样意识障碍,有的人还会出现激动反应,引起噩梦或梦呓。故近年多主张以轻安定剂代替使用,必须用巴比妥类时,也宜短期服用。

安宁:它与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相似,有报道如久服骤停往往可引起抽搐,不宜久服。

格鲁米特(导眠能):有心血管抑制作用,老年人尤其有冠心病者应慎用。

轻安定剂并非绝对安全常用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利眠宁、地西泮(安定)、奥沙西泮、西泮、劳拉西泮等。许多老人有睡眠障碍,甚至依赖性服用安定催眠,殊不知老年人服用的安定半衰期较年轻人长,所以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现象。还有人错误地认为,轻安定剂就是绝对安全的,其实这些药物也有副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不应忽视。

老年人使用这类药物往往易发生困倦和嗜睡。

此类药物有肌弛缓诱导作用,老年人服用后会引起肌肉弛缓无力,常可因步态不稳而跌跤。

对于成年人,轻安定剂通常不产生直立性低血压等副作用,而在老年人却可发生急剧直立性低血压,故用量应严格掌握在成年人的1/3~1/2。

长期较大剂量使用轻安定剂达6个月以上者,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并可引起一系列慢性中毒症状,突然停药又可引起腹痛、出汗、头痛、兴奋、烦躁、震颤等戒断症状。

切勿滥用强安定剂如氯丙嗪等吩噻类为老年人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但往往加重老年人的便秘。某些强安定剂即使应用小剂量时,也可出现困倦、嗜睡、蹒跚、顽固性的类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以及直立性低血压等;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发生意识障碍,甚至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而导致猝死。故此类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和家属的严密监控下使用。

抗抑郁药物须慎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如丙米嗪、阿米替丁、多虑平等药物易使老人产生便秘,故而在服用时应并用缓泻剂。服用此类药物还常见困倦、嗜睡等症状,中毒时可引起意识模糊、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严重反应。所以老年人用此类药物必须从小剂量开始。另外,此类药还可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尤其多见于前列腺肥大的男性老人。

老年人发现糖尿病应立即服降糖药吗?

一些轻度高血糖,首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因治疗不当导致低血糖植物人的悲剧屡屡发生。究其原因都是由于非糖尿病专业医生,对口服降糖药一知半解、选药不当,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更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不少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的治疗还缺乏一定认识,尤其是对药物治疗还存有一些误解。有必要加以澄清,并引导患者走出糖尿病用药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都需要药物治疗。

有这种想法的人比较普遍。其实,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不要盲目接受药物治疗。须知低血糖的危害要远远超过轻度高血糖。正确的治疗程序是:刚诊断时不急于用药,先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2~4周,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通过饮食调理和适当运动,一般症状较轻的糖尿病可以得到控制。如血糖不降,再考虑选用那些单用时只降高血糖而不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拜唐苹、文迪雅等。要尽量避免那些会引起严重低血糖的药物,如格列本脲(消渴丸中就含有格列本脲)。当必须要用时,也要从小剂量(格列本脲半片/天,消渴丸3粒/天)开始,并经常检测血糖,以防发生低血糖反应。

误区二是药三分毒,最好不吃药。

糖尿病患者盲目用药和拒绝服药都是错误的。单纯就“是药三分毒,最好不吃药”的说法,其本身并不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通过饮食调理和适当的体育运动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当然也就不需要再服药,但当饮食和运动达不到控制血糖的要求时,仍需要采取药物治疗。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除非病人合并有严重的心脏、肝脏与肾脏疾患,口服降血糖药物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也比较小,所以,患者对用药不必抱有恐惧心理。

误区三按药品包装上写的方法服药错不了。

这种想法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正确。因为药品包装上所写的用药方法,仅仅是代表一种大致情况,而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各不一样,血糖的高低也不尽相同,所以,用药不能按照药品包装说明,千篇一律地服用,否则,有些人如老年人可因用药过量造成低血糖,而有些人则可因用药剂量不足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此外,像格列本脲这类药物,因为能促进病人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应该在餐前15~30分钟服用,而改善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则应在餐后服用,至于阿卡波糖,就需要在就餐的同时咬碎后服下。所以,正确的用药方法,应该是在征询专科医生的意见后再进行。

误区四某某药物能根治糖尿病。

事实证明,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制与应用,已使数以千万计的糖尿病患者从中受益,能够过上和常人一样的生活,享有与常人大致一样的寿命。但这并不等于说已经到了糖尿病可根治的时代,强调终生服药仍然是现阶段的基本用药原则。千万不要花重金去试用某些所谓的“根治”糖尿病药物。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国外很多研究报告显示,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小医院非糖尿病专业医生治疗后引起的严重低血糖很多,由此建议初次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到大医院糖尿病研究的专业机构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到中小医院继续治疗随访。

高血压患者用药常见误区有哪些?

目前,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用药滥、杂、乱等不科学行为十分普遍,值得众多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引以为鉴。

误区一多处开药。

一般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他们四处求医,在治疗各种慢性疾患的同时多兼顾开一两种降血压药,多数患者同时服用两种以上降压药,有的多达十几种,无形中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误区二重复用药。

不少降压药是一药多名,甲医生与乙医生开的药尽管药名不同,但是同为一种药,患者并不知晓,长期同时服用,等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从而加大了药物的副作用。

误区三擅自用药。

有的人自以为“久病自成医”,凭着感觉自行增减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常常导致血压骤然变化甚至引发反跳性高血压及心绞痛等严重后果。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切忌随意和盲从。科学的态度是在指定的医疗单位定点就诊,并随身携带病历,严格遵从医嘱。药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在发挥降压效果的同时要设法把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减低到最小程度。单药使用一般宜采取阶梯治疗,逐步增量,逐步降压。老年人的血压维持在比正常值高一点是合理的,随意增减药量,盲目多药联用,骤然升降血压都可能随时带来危险。虽然联合用药效果往往要好于单一用药,但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先单一用药,再逐步增加品种联合治疗,以使药效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使各单药的副作用相互抵消,从而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

为何说降血压药不能吃吃停停?

由于高血压在大多数患者身上症状不明显,所以有的病人总觉得“我现在又没有不舒服,好好的吃什么药啊?”只要血压一降下来,就自己把药停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坚持吃药,而是随意吃或等血压高了再吃很容易造成血压的反弹,在反弹的过程中,靶器官(心、脑、肾)会不知不觉地受害。

一般认为,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后,可以酌情减小药量,但不能时断时续地吃。坚持吃药对于高血压的预后是很有好处的,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坚持用药的人有30%的血压会一直保持良好的水平。

目前门诊病人遇到的另外一个常见问题就是用药不规范,病人没有意识到这种疾病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对为什么要用药不了解,觉得没症状就可以不吃药。必须明了,高血压患者最忌突然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些症状是由于长期服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的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除了坚持吃药外,定期复查也很重要,尤其是对血压的观察,医生建随意停服降压药危险!

议病人最好在家里准备血压仪,定期监测血压,这对于调整药量等作用很大。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很重要。降压药的种类很多,包括利尿药类、肾上腺素能阻滞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类、钙拮抗药类等,常用药总共可以选择的有几十种之多。不同种类的降压药针对的疾病分得也很细致,有的是治疗合并冠心病的,有的是主治合并冠心病的,还有的是针对肾病或肺部病变的,所以病人不要为了降血压自己捡一种就吃,以为都是降压药吃了没事。相反,任何药尤其是不对症的,乱吃都容易出现副作用,对肝肾等器官伤害尤其大。

妇女更年期都有必要用激素替代疗法吗?

激素替代疗法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是更年期妇女某些疾病的有效防治药物。过去,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在妇女及医师们的心目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它能使更年期妇女重获青春;能预防骨质疏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能提高性生活质量等。人们在追捧它的同时却忽略了其带来的副作用:乳腺癌!

像所有药物一样,激素替代疗法既能治病也会有不良反应,把它看成永葆青春的神物是不对的。但对于某些有治疗适应证的更年期妇女来讲,用激素替代疗法是必要的。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才有必要用激素替代疗法呢?

国内外有共识的有以下3种情况,即:①潮热,盗汗,情绪不佳等更年期综合征;②泌尿生殖系统萎缩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尿急、尿频(不少人误以为尿路感染),尿失禁(轻度有效),性交疼痛,性交困难,老年性阴道炎等;③预防骨质疏松。注意:激素替代疗法不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中风、心肌梗死,直系家族有乳腺癌等高危因素者应禁用。

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人们逐渐正确地了解了它的副作用。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激素替代疗法并非十全十美的“回春药”,而且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风险,因此,更年期妇女如无明显的综合征症状,就不值得为此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