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头足按摩法
13356700000009

第9章 足部的常用穴位(1)

1.足部的常用穴位

【足背、趾】

(1)丘墟

“丘”指山丘,高、大、集等之意。“墟”为山丘、城迹、谷之意。因此,丘墟的穴位名称,指将外脚踝视为山丘时所产生的重要穴位之意。

【取穴】

在外脚踝前侧下方。脚尖朝上尽量伸直脚踝,在外脚踝前侧下方产生凹陷。丘墟就在凹陷中。以指头用力压迫本穴位,会有刺痛感。

【按摩效果】

对足部肌肉消瘦或血液循环不良、因血液循环不良而难以坐立、髋关节痛、小腿抽筋、足部突然抽筋的症状有效果。另外,对后颈部僵硬、侧腹激烈疼痛症状有缓和效果。除此之外,也使用于足部扭伤、眩晕、起立性眩晕、坐骨神经痛、腰痛、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的治疗。

(2)厉兑

“厉”指激烈、严厉之意,厉加上“力”字,就是励。“兑”为喜、通、集之意,加上金字旁为锐之意。所以厉兑,指症状锐痛时,按压之可去除而增加元气,进而鼓励全身健康发展的穴位。

【取穴】

位于足部第2趾(拇趾旁边的趾)趾甲根部。

【按摩效果】

对从心窝到腹胀沉重感、恶心等的胃肠症状、浮肿但未发烧、畏寒无食欲、脸部浮肿、脚痛、从喉咙到上牙齿痛等的症状有效果。另外,对黄疸、因腹膜炎而积存腹水、糖尿病、脸部神经麻痹、扁桃体肥大症等的治疗有效果。

(3)太敦

“太”指重要之意。“敦”指身体能量不流通的状态。因此太敦的穴位名称,是指在如此重要部分中,身体能量不流通而积存邪气(中医学所谓疾病的原因)的场所。

【取穴】

位在脚拇趾趾甲的根部。

【按摩效果】

从侧腹部到下腹部及下腿部内侧疼痛、心痛、晕倒、癫痫、心窝痛、睾丸因抬高而痛、睾丸肿大、小儿抽筋、失禁、夜尿症等有效果。另外,对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等妇科疾病、精巢炎症等男性性器的疾病、抑制歇斯底里的发作等有效。且太敦被用于各种痉挛的急救治疗。

(4)内庭

“内”指内部、里面、室内、存在之意。“庭”为庭院、大厅。从穴位名称来看内庭,指在脚拇趾旁边的第2趾与第3趾的内侧之间,张开脚趾如庭院般广大的场所。

【取穴】

如穴位名称的说明一般,在足背第2趾与第3趾的分叉处。

【按摩效果】

使用于足或膝盖痛、麻痹等症状的治疗,对脚气病、热病等有效果。一般对胃肠虚弱、腹胀、腹泻也有效果。除此之外,对脸部神经、牙痛、食物中毒、精神官能症、手脚虚冷也有效果。且无论对治疗大人还是孩子的慢性疾病而言,穴位治疗比施灸有效。

(5)太冲

“太”为重要的意思。“冲”指要冲、通路、通道。包含本穴位在内,加以触摸会感觉动脉跳动的穴位名称,常加上冲字。

【取穴】

从脚拇趾与旁边的第2趾之间,沿着足背推上去,两个骨骼相接稍微隆高之处就是太冲的位置。使用指头压迫,会感觉到脉动。

【按摩效果】

对子宫疾病、白带多、前列腺炎、精巢炎、尿道炎等,伴随生殖器病症的下腹部或侧腹部紧绷、足部冷虚等有效果。除此之外,也使用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眩晕、耳鸣、重听、视力下降、腰痛、慢性肝脏病、湿疹等的治疗。

(6)冲阳

“冲”指通道、人来往之处,有突进的意思。用手指触及能感觉到脉搏跳动的穴位,常加上冲字。另一方面,“阳”意味表里的阴阳之阳。足底属于阴,足背属于阳。因此,从冲阳的穴位名称来看,指其在足背触及脉搏之处。

【脚踝、足背、趾】

【取穴】

从足尖触及足背上去,却感觉到略为倾斜而突然陡峭之处。其附近,从脚拇趾算起第2趾与第3趾的接合部稍靠足踝附近为冲阳。加以触摸,会感觉动脉的跳动。

【按摩效果】

对食欲不振或胃部状况不佳、腹泻等有效。除此之外,对脸部神经麻痹、半身不遂、足部或背部肿、牙痛、畏寒、发烧等的症状有效果。且也用于足部麻痹无力、坐骨神经麻痹的症状的治疗。

(7)解谿

“解”为解开、解除之意,“谿”为谷、地之意。亦即解谿表示位于下腿部与足部的分叉处的深凹部。

【取穴】

位于脚踝关节前面中央。脚底挨着地板,坐在椅子上,轻轻翘起脚尖,接近内脚踝之处,会出现粗筋。接着只翘起脚拇趾,则外侧也会浮现出筋来。这两条筋的中间,弯曲脚踝会产生皱纹之处为解。

【按摩效果】

解谿是治疗疾病范围较广,且有效的穴位之一,有关局部的治疗方面,对足关节扭伤、关节炎、风湿有效果。对足部肿痛、眩晕、因眼睛疲劳而视力下降、视野狭窄、情绪不佳、头痛、脸部浮肿、身体浮肿、排便困难、小腿紧绷等症状也有效果。除此之外,对胃部痉挛或腹痛等所引起的腹部各症状也有效果。脸部或眼部疾病、脑神经疾病、歇斯底里、癫痫、足部肌肉痉挛、闪腰等也有效。另外,使用于喘气、咳嗽、虚冷等症状。

(8)商丘

“商”为买卖、西方、秋之意,在中医学上,指五脏之肺。“丘”为山丘、四方高中央低的丘形、汇集、高之意。在此场合里,如将内脚踝比喻为丘,在其附近,即是以商丘的名称来表示的穴位。

【取穴】

位于内脚踝前下方的凹陷中。

【按摩效果】

商丘对脾脏与肺脏疾病的治疗可期待效果。对胸膜炎、精神官能症、心脏病、胃弛松、妇科疾病、胃下垂、咳嗽、胃弱、脸色苍白等身体困倦的症状有效果。另外,大肠不适,出现虽然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症状。这时候,产生肠鸣、腹胀状态的里急后重,在此场合里,对商丘的治疗有效果。除此之外,治疗小儿抽筋有效。对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头重、全身的倦怠感有效果。

(9)照海

“照”为照耀、日照、光辉、明亮、光亮、照亮之意。“海”表示事物广集之意。亦即身体异常时,邪气(中医学所谓疾病的原因)汇集之处。

【脚底、趾】

【取穴】

从内脚踝下端往下方约1个指幅之凹陷处为照海。

【按摩效果】

对妇科病,尤其月经不调或伴随月经的不适症状有效果。情绪不稳定、心情沉闷等精神不适,口渴、腰痛、下腹部胀、手脚倦怠、胸部苦闷、恶心等肉体不适症状都有效果。有时月经不调是造成女性各种症状的原因。对芝麻小事生气或焦躁,多半因为月经不调引起的。遇到这种情形,使用照海有效果。且也使用于子宫异位的治疗。除此之外,对去除足部倦怠、沉重、沉痛的症状,照海和涌泉、太一起使用有效果。另外,也应用于足关节发炎、足部虚冷、便秘、扁桃体炎。

(10)至阴

“至”为到来、到达、最之意。“阴”指小阴。亦即到达足部小阴(小趾)的穴位为至阴。

【取穴】

位于足部小趾外侧趾甲根部附近。

【按摩效果】

对足部灼热、虚冷、胎位异常、分娩障碍、难产、头痛、头重、鼻塞、流鼻水、胸及侧腹痛、排尿困难、阳痿、夜尿症、便秘、肩酸痛等有效果。尤其对泌尿系的疾病有效果。在肾脏机能降低时,足部小趾僵硬,加以按摩,疼痛的症状会出现。遇到这种情形,仔细按摩足部小趾的至阴,可提高肾脏机能,改善症状。

(11)里内庭

“内”,内部、里面、室内、存在之意。“庭”为庭院、大厅。对应足背的内庭而在脚底的穴位为里内庭。

【取穴】

将足部第2趾指(拇趾旁边)向足部里侧折曲,其趾触及脚底之处为里内庭的所在位置。大约在足背内庭的里侧附近。

【按摩效果】

对消化系统的症状有效果。其中,使用于胃痛或腹泻、食物中毒等的治疗。

(12)内涌泉

以涌泉穴位稍微内侧而命名的。

【取穴】

脚底中央稍前方,将足部五个脚趾用力弯曲,就会产生凹处。这是涌泉的位置,比此略靠拇趾的穴位为内涌泉。以脚拇趾根部隆起为基准寻找,即位于靠脚跟一侧。

【按摩效果】

治疗高血压症有效的穴位。尤其将左右足部的内涌泉,以拳头轮流交互轻敲100次,有降低血压的效果。除此之外,刺激其侧边的涌泉,并同时按摩脚底,可缓和全身疲劳困倦感。

(13)涌泉

由于是人与生俱来生存的能量(先天的元气)如泉水涌出之处,而命名为涌泉。据说此能量,由此涌出而环绕全身。

【取穴】

大约在脚底心凹陷中央。脚底中央稍微前方,弯曲五趾脚底会有凹陷之处,在拇趾旁边第二趾与第三趾之间的“人”字形凹陷内侧寻找。

【按摩效果】

具有调整身体机能、增加体力与活力的效果。对困倦、疲劳的症状,仔细按摩涌泉有效果。情绪不稳时,刺激涌泉,可得到安定,且对因心情亢奋、精神疲劳引起的失眠有效。另外,对发作性心悸亢进、歇斯底里球(为歇斯底里患者的症状,即感觉有圆球状的东西在胸部上下不停活动)、喉咙痛等也有效果。除此之外,对妇科疾病,腰、下腹部、足部虚冷疼痛,头部充血有效。刺激涌泉可调整血液循环,因此对以各种疾病为原因所产生的虚冷或头部充血有效。由于如此,故用于虚冷、头部充血的高血压症的治疗。

2.足部症状的穴位按摩

(1)按足底治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主要由于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细小动脉在初期发生痉挛,而在后期发生硬化,临床表现是血压升高,神经功能失调症候群,以及后期并发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功能不全等。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高血压,开始时往往不被发现,尤其是有些家庭妇女,不常做健康体检,虽然有时出现头痛、肩酸、耳鸣等症状,常常不被注意,结果导致恶化。足底按摩对此病有良好的疗效。

1)足底按摩

首先要充分刺激脚底,就是用拳头充分摩擦脚底,或者是轻敲脚底1~2分钟。然后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头部反射区。脚底的神经非常丰富,如果神经功能正常,全身的血管反射即可维持正常,对抑制血压的升高非常有效。如果血管有脆弱、硬化、丧失弹性的现象,就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使之不胜负荷。刺激脚底,可以使血管增加弹性,也就可以间接地帮助心脏的功能,从而使血压正常化。按摩足底反射区和穴位,可以反射性地使血压调节中枢的功能稳定下来,从而产生降低血压的效果。

2)按摩方法

敲打、指压、按搓足底及涌泉穴:患者坐位,用一侧手半握空拳,用小指的指掌关节端叩打另侧脚底的涌泉穴,每次叩打100次左右,然后换另一只手去叩打另侧涌泉穴100次左右,血压会下降,一日2次,保持下去,精神爽快。再用一侧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按搓足底,要从上向下,再从下到上,反复搓揉,直到手指胀痛,足底皮肤发红,有热感,然后用中指指腹压迫涌泉穴2~4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坚持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头清目爽。

(2)低血压的足底按摩

低血压也分原发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原因不明,可能有遗传性因素,而继发生低血压多半是由于肾上腺功能低下、脑下垂体前叶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的因素,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也是主要原因。低血压的人,多有手脚发冷、头重、困倦、精神疲劳、晕眩、食欲不振、情绪低落及虚脱感等症状,同时喜冷怕热,每逢突然站立时,会有晕眩感,甚至昏倒,所以,又称为“直立性低血压病”。一般来讲,凡高压(收缩压)在100毫米汞柱以下者,称为低血压症。有低血压的人,当务之急就是促进血液循环,活跃微循环及心脏功能。

1)足底按摩

经常进行脚底按摩也可以治低血压,可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头部、内耳迷路各反射区。也可以双脚平放着地,而将脚拇趾尖翘起,反复做30下,可解除身体困倦、晕眩、直立性晕眩等。

2)按摩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医者用手的中指尖压迫百会穴约1分钟,改用指腹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然后向下推拿到风池穴、肩井穴,指压、按摩推拿手法同上述。

(3)足底按摩可治疗心悸

心悸是中医临床常见的诊断,而在西医的一些疾病中,心悸也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心悸即自觉心慌、心跳的感觉。具体是指患者心中悸动,惊慌不安,心跳异常的一种病症。心悸患者心跳次数过快或过慢,或心跳次数正常而仍感觉心跳异常、心慌不定,甚至不能自主,严重时伴有气短、喘促、胸闷疼痛,一般呈阵发性出现,常因情绪波动、劳累而诱发或加剧,并且心悸常和失眠、健忘、头晕、目眩及耳鸣等症状同时并见。心悸常见于西医的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更年期综合征及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

1)足底按摩

可选肾、心脏、肝、脾、肠、上肢带等反射区。配合按摩其他有关部位,疗效会更好。

2)配合的按摩疗法

按压双侧眼球,自己仰卧于床上,用双手轻轻压迫两侧眼球,就可以镇定窦性心动过速。还有平时养成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头,围绕按摩,使得末梢血液得以通畅。

(4)足底按摩可治心绞痛

心绞痛是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是胸骨后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憋闷感,疼痛常放射到左肩。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一般情况下,冠心病病情不稳定,发作心绞痛频繁者,或心绞痛持续时间长者,都应到医院诊治。病情稳定,心绞痛偶有发作,持续时间短者,可适当采取家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