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躯干按摩法
13356600000016

第16章 躯干部穴位按摩(6)

2.辨证加减

(1)中经络

①经脉空虚,风邪入中

以拇指置耳前下关穴处,食指置耳后翳风穴处,一齐着力按压,反复操作2~3分钟。以两手四指置于股内侧上方阴廉、五里穴处,自上而下逐步下移,经阴包至膝下阴陵泉穴处止,反复揉按3~5分钟。在患肢腕部、手指用滚法治疗,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伸屈的被动运动,手指关节可配合捻法,双手握拇指和小指抖动3~5遍。

②肝肾阴虚,风痰上扰

着重以推法或揉法摩气海、关元、肾俞、涌泉。推上臂手三阴、手三阳经,推至温热再配合按揉肩(骨禺)、曲池、合谷。直擦足底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2)后遗症

①半身不遂

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以下肢部操作为主,加用阳陵泉、丘墟、内外膝眼;上肢瘫痪无力为主者以上肢部操作为主,加用两掌对揉、对搓患者手掌,分舒五指。

②语言不利

若寒证者,重取哑门、风府、人中、承浆等穴;若虚证者,可加用指压哑门、掌搓命门、揉压涌泉等手法。

【注意事项】

中风多有预兆,如《证治汇补》说“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帷,调情志。”故对40岁以上的人,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肉(目闰)以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证者,多属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50)急性腰扭伤的按摩治疗

急性腰扭伤是指因各种突然刺激造成的腰部软组织损伤,又称“扭腰”“闪腰”,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疾患。由于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承担着人体60%以上的重量,并从事着复杂的运动。腰部前方只有松软的腹腔和髂腰肌,附近仅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无骨性结构的保护,因此在负重或不协调的运动中,极易受到损伤。损伤在急性期未能给予有效治疗,则容易转化为慢性,成为顽固的腰背痛。

(一)临床表现

腰痛发病骤然,伤后即感腰部一侧或两侧局限性疼痛。患者常能指出准确的疼痛部位。有些患者在受伤时感到腰部清脆的响声或有韧带撕裂样感觉,随即感到疼痛。小便用力时均感到疼痛加剧。触摸患侧腰肌可见紧张、痉挛、僵硬等。

(二)按摩方法

1.远端取穴镇痛施术者双手拇指重叠按揉受术者扭伤穴(阳池与曲池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或腰痛穴等,以缓解腰部疼痛。

2.推揉分拨理筋施术者双掌在受术者背腰部自上而下做“八”字形分推数遍,两掌自上而下揉脊柱两侧腰肌,双手拇指在腰部疼痛部位揉推分拨,并顺其肌纤维方向推理肌筋数遍。

3.拿捏腰部施术者多指与掌根相对用力拿受术者腰部两侧,两掌向中间对挤脊柱两侧。

4.远端取穴动腰施术者双手拇指分别按揉两侧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按压承山穴时嘱受术者活动腰部。

(三)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腰部禁止做大幅度运动,卧硬板床休息3~5天,并防止腰部受寒冷刺激。

2.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腰肌的固护能力。

3.注意劳动姿势,避免无精神准备的突然动作。

(51)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从纤维环的缺损处向外胀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引起腰伴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此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釉第四、第五腰椎之间和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

(一)类型

本症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部位和程度分为如下若干类型。

1.按髓核突出方向分为三型

(1)单侧型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局限于一侧。

(2)双侧型髓核向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下肢均有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此型临床上较少见。

(3)中央型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此型左右侧神经根均不受压,受压的只是马尾神经,所以产生的症状多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2.按髓核突出程度分为三型

(1)幼弱型(隐藏型)纤维环部分破裂,环由内向外形成裂缝,但外层尚保持完整。

(2)成熟型(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自椎间隙向外胀出。

(3)移行型(即突出型)该型介于幼弱型与成熟型之间,纤维环接近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胀出较大,可发展变为成熟型,也可缩回椎间隙而消失。

(二)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有外伤史或反复发作史。

2.腰部疼痛,咳嗽、打喷嚏及腹压加大时(如用力排便等)疼痛加剧,重者起卧困难,步履跛行,疼痛难忍。

3.一侧或双侧下肢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且常发生在腰痛减轻或消失时。疼痛先由臀部开始,逐步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有的可至足背外侧及足跟和足掌,如果突出部位在中央,则可出现马尾神经症状,表现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障碍。

4.腰部活动受限,以后伸受限为主,少数前屈受限明显。

5.脊柱有不同程度的侧弯,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腋部,即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为了使神经根躲开突出物的压迫而脊柱凸向健侧;相反,如果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上方,则脊柱凸向患侧,以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6.病程长的患者还可出现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及足掌麻木感,患肢可见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7.患肢温度下降,部分患者感到患肢发凉,检查发现患肢温度较健侧温度低。

(三)按摩方法

1.常规手法

(1)受术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于其患侧,用手掌或前臂揉压腰骶部脊柱两侧数遍,再用肘尖压颤伤侧大肠俞,然后用小鱼际或掌指关节滚腰骶部数遍,用拇指或肘尖拨梨状肌及臀部条索状物,揉拨、按压环跳、承扶、委中、殷门、承山、昆仑穴;再用手或肘揉压伤侧下肢坐骨神经走行路线数遍。

(2)受术者取侧卧位,施术者站于其前面,肘关节屈曲紧贴腰段棘突与骶棘肌内缘之间,由上至下往返滑按数遍,重点滑按突出部。再用手掌推或前臂压胆经路线数遍,然后用拇指揉拨阳陵泉、绝骨及昆仑穴。

(3)受术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站于患侧,以手掌根压揉髀关至梁丘穴数遍。拇指揉拨小腿前外侧,重压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穴及健侧扭伤穴,同时让受术者抬高或屈伸患肢髋、膝关节数遍,双手压放冲门穴。

(4)受术者端坐,施术者站于其后,用双手拇指或肘按压肩井,拿肩部。

2.复位和矫形手法此类手法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本书略。

3.恢复期手法

(1)受术者取仰卧位,施术者:

1.双手自上而下揉腰背部与骶臀部。

2.拇指拨揉两侧腰段的骶棘肌。

3.肘尖压揉腰段脊柱两侧,以椎旁压痛点为重点。

4.肘尖自上而下滑按脊柱腰段两侧。

5.拇指拨揉骶骨两侧酸痛点。

6.空拳或前臂滚揉腰部,以有热感为度。

7.多指揉两下肢后侧。

8.压揉下肢坐骨神经走行路线上的酸痛点。

9.点揉涌泉穴。

(2)受术者改为侧卧位,施术者:

1.肘尖压揉髋骨两条横线,一条沿髂骨边缘自后向前,作一弧线,从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另一条从次廖自后向前到大转子。

2.拇指从前面拨揉两侧腰肌。

3.前臂滚揉下肢足少阳胆经。

(四)注意事项

1.可配合牵引疗法。

2.治疗期间睡硬板床,注意保暖,防止潮湿受凉。

3.按摩必须排除骨质病变。

4.恢复期注意功能锻炼。

5.可选用理疗、针炙等配合治疗。

6.若按摩无效,患者痛苦难忍,保守治疗难以奏效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52)骨性膝关节炎的按摩治疗

骨性膝关节炎是指损伤、劳损所致膝关节软骨面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一)临床表现

1.疼痛经常出现在活动之后,上下楼梯或由坐位突然站起时疼痛加剧,休息后感觉关节僵硬,不活动时无自发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时在行走时有膝关节滑脱感。

2.膝关节肿胀,股四头肌萎缩。

3.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受限。活动髌骨时,关节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

4.关节内有游离体时,行走时可突然出现绞锁现象,稍活动又突然消失。

(二)按摩方法

1.受术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站其旁,双手握揉或用掌根揉膝关节周围及内外膝眼,以膝部有热感为佳。继之用双手拇指将髌骨向内推,同时垂直按压髌骨边缘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再以单手掌根推按髌骨下缘,反复多次。用双手掌对揉膝部,并点按膝眼、梁丘、足三里。

2.受术者侧卧,患侧在上,施术者站其后,推接或肘压患肢胆经路线(自环跳以下至膝旁),重点推按风市穴、压痛点,点按膝阳关和阳陵泉。

3.受术者侧卧,患侧在下,施术者用掌根揉按血海穴区并点按血海、箕门穴。然后在膝部内侧施揉法,重点在膝关节内侧间隙(施手法时可发现压痛点,用拇指用力按压之)。然后,施术者一手按压血海区疼痛点,另一手握于患肢内踝之上,做小腿伸屈活动,再点按阴陵泉、地机等穴。

4.掴窝疼痛及小腿后侧痛者,患者俯卧,施术者揉拿或按揉患部,点按委中或弹拨掴肌,点按承筋、承山等穴。

5.凡有膝关节因增生而发生的内翻、外翻或膝关节伸屈有困难、疼痛者,施术者可牵引之。

(三)注意事项

1.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可用热水袋或热物热敷。

2.应注意对患肢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3.肥胖者应注意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