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土库曼斯坦铁道部消息,长达540千米的阿什哈巴德一达绍古兹铁路(跨卡拉库姆沙漠铁路)已经建成,这使得首都阿什哈巴德市至北部重镇塔沙乌兹市的路途缩短了700千米。这条铁路于2006年2月8日在440千米处实现了南北对接,正式开通仪式于2006年3月举行。在这条铁路上建成了3座桥梁、8个火车站、9个会让站和几十座工程设施。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在致建设者的信中指出,国家独立后已经建成的还有捷詹一谢拉赫斯一梅什赫德铁路和土库曼纳巴德一阿塔穆拉特铁路;新建成的阿什哈巴德一卡拉库姆一达绍古兹铁路具有国际意义,将成为外高加索、亚洲及远东国家向波斯湾沿岸国家运输货物的过境运输走廊;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很大,购买了新的内燃机车和车厢,用现代高新技术设备替代了老化设备;近期内,国家还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新的铁路线。被誉为南北运输走廊的阿什哈巴德一达绍古兹铁路将成为从欧洲经俄罗斯、阿塞拜疆及伊朗至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环节。
3.克孜勒库姆沙漠
克孜勒库姆沙漠又译作“克孜尔库姆沙漠”,突厥语意为“红沙漠”,是世界第十一大沙漠。
在中亚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境内有一个红色的沙漠,名叫克孜勒库姆沙漠,沙漠主要构成为崩裂的岩屑和沉积红壤的残余物质,故呈红色。克孜勒库姆沙漠主要由平原构成,也有部分低地和丘陵。它的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海拔53~300米,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沙垄广布,一般高度3~30米,最高可达75米,有新月形沙丘。境内还有一系列封闭盆地和孤山,海拔高达922米。西北部多龟裂地。多小绿洲,为畜牧业的中心。耕地很少。有穆伦套金矿和加兹利天然气等矿藏。由于克孜勒库姆沙漠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年降水量仅为100~200毫米。
克孜勒库姆沙漠里只能生长沙漠植物,包括肉苁蓉、大犀角、芦荟、秘鲁天伦柱、百岁兰、蒙古沙冬青、生石花、仙人掌、光棍树、罗布麻、胡杨、海星花、红柳等。
生石花又名石头玉,属于番杏科,生石花属(或称石头草属)物种的总称,被喻为“有生命的石头”。因其形态独特、色彩斑斓,成为很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原产南非开普省极度干旱少雨的沙漠砾石地带,全年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下,冬季平均气温10℃,夏季20℃~25℃。干季休眠,球体渐次萎缩埋入土中,仅留顶面露出地表而似砂砾。此种“拟态”有防鸟兽吞食的作用。肉苁蓉,又称地精,是当前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药用价值极高,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是中国所发现的60多种补益中药中品位最高的药物,含有大量氨基酸、胱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珍稀营养滋补成分。但肉苁蓉极其稀有,而中国也只在新疆天池峡谷中才有少量分布,产量极其稀少,当地百姓称为“活黄金”。它与人参、鹿茸一起被列为中国三大补药。肉苁蓉也是古地中海残遗植物,对于研究亚洲中部荒漠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不过由于被大量采挖,其数量已急剧减少。海星花是一种多肉植物,原产于南非,其茎粗壮,有棱,上面密生细刺,多丛生,无叶,花冠辐射状,五角星形,暗紫红色,形状就像一个海星,海星花喜欢温暖向阳,极耐干旱。
沙漠中的动物包括北部的赛加羚羊与一种最长达1.6米的跨里海沙漠蜥蜴。乌兹别克布哈拉州在1971年辟有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10.01万平方千米,准确地点位于土库曼斯坦中北部的达干阿图附近的阿姆河洪泛地。保护区内有大夏马鹿、野猪、野鸡、金雕等。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兔狲、沙漠猫等稀有动物。沙漠猫是一种小型猫科动物,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沙漠中。在饲养的情况下可生活13年。体长大约50厘米,尾长30厘米,成年平均体重大约在2.7千克左右。头部很宽,耳大而尖。体毛呈沙黄色,身上有淡暗色的条纹,有时基本上看不见,在非洲亚种身上最为明显。尾尖的毛是黑色的,脚掌上的长毛防止皮肤被炎热的沙子烫坏。可以在一5℃~52℃的温度下生存。
在布哈拉以南40千米处有另一个成立于1977年的自然保护区——叠让,面积为5.145万平方千米,是包括鹅喉羚、普氏野马、波斯野驴和波斑鸨在内的珍稀动物哺育中心。当地的耕地很少,沙漠中以畜牧业为中心,主要牧养绵羊和骆驼(单双峰均有)。沿河流和绿洲有农业定居点,前苏联曾在此为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将部分地区改造为富饶的绿洲灌区。
矿藏主要为金、银、铜、铝、铀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在东南部的加兹利天然气田和中部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穆伦陶金矿区比较著名。冶炼中心则集中于纳沃伊州境内的纳沃伊、扎拉夫尚与于奇库杜克三个城市。
沙漠不只是枯黄色的,还会有其他各种颜色。如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有一片沙漠也是红色的;在美国南部的路索罗盆地有一片沙漠是白色的;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是黑色的;而美国的亚利桑那沙漠是红、黄、紫以及蓝、白等各种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绚丽异常。那么,你知道沙漠的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吗?其实,沙漠里的沙主要是由岩石风化而来,岩石里含有各种颜色的多种矿物质,因此造成了沙漠各种各样的颜色。辛普森沙漠的沙子里含有铁,铁被氧化后呈红色;路索罗盆地沙漠的沙子里含有石膏质,而石膏晶体被风化后呈白色;卡拉库姆沙漠则主要是由黑色岩石风化而成;亚利桑那沙漠的沙子里含许多种颜色的多种矿物质,因此绚丽多彩。
4.撒哈拉沙漠
250万年前,世界第二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开始形成,其总面积约906.5万平方千米。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相当恶劣,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居住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原意即为“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荒漠,隔红海与另一片巨大的阿拉伯沙漠相邻,它们的面积加起来比中国的面积还要大。撒哈拉大沙漠正好处于回归荒漠带上,是最典型的沙漠气候,环境、气候都十分恶劣,在中心地带有时全年无雨。不仅干旱,夏季还十分酷热,是地球的“热极”,地表的高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鸡蛋煮熟。撒哈拉大沙漠向南沿红海沿岸到达有“非洲之角”之称的索马里境内,形成了世界上靠近赤道的干旱地区。
总体而言,撒哈拉沙漠植被是极其稀少的,高地、绿洲洼地和干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树。在含盐洼地发现有盐土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热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树。高地残遗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榄、柏和玛树。北部的残遗热带动物群有热带鲇和丽鱼类,均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比斯克拉和撒哈拉沙漠中的孤立绿洲;据估计,眼镜蛇和小鳄鱼仍生存于提贝斯提山脉的河流盆地中。哺乳动物种类有沙鼠、跳鼠、开普野兔和荒漠刺猬;柏柏里绵羊和镰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达马鹿和努比亚野驴;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胡狼和沙狐;利比亚白颈鼬和细长的獴。撒哈拉沙漠有超过300种的鸟类,当然也包括不迁徙鸟和候鸟。沿海地带和内地水道吸引了许多种类的水禽和滨鸟。内地的鸟类有鸵鸟、各种攫禽、鹭鹰、珠鸡和努比亚鸨、沙漠雕鹗、仓鹗、沙云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颈和扇尾的渡鸦。除此之外,蛙、蟾蜍和鳄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沙漠中生活的蜗牛是鸟类和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撒哈拉沙漠覆盖了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和马里等国领土,紧挨摩洛哥和突尼斯。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东西约长4800千米,南北在1300~1900千米之间,总面积约860万平方千米,大约有400万人口在这里生活。西起大西洋海岸,北临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南为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干草原的过渡区,东到红海。横贯非洲大陆北部,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主要有大片砂岩、灰岩、白垩和玄武岩构成,或岩石裸露或仅为一薄层岩石碎屑。如廷埃尔特石漠、哈姆拉石漠、莎菲亚石漠等,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如提贝斯提砾漠、卡兰舒砾漠、盖图塞砾漠等。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5.纳米布沙漠
一提起非洲,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那是一个多么辽阔的沙漠啊!
不过就在我们惊叹这个世界上最大沙漠的时候,在非洲的西南边缘,大西洋沿岸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那就是纳米比亚沿海的南北向的纳米布沙漠,这个美丽的地方也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纳米布沙漠是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古老沙漠。它北起安哥拉南部的纳米比,向南穿过纳米比亚至奥兰治河。沿非洲西南海岸延伸约1900千米,宽130~160千米,海拔不超过500米,是一片狭长的带状沿海沙漠。
纳米布沙漠是本格拉寒流的杰作。数亿年前,本格拉寒流冲击大西洋海岸,由于温度低,海水不仅不蒸发,还“吸收”了从海中吹来的湿气,经过上亿年的变迁,干燥的热风将岸上山中的岩石风化为细沙和粉尘,形成了沙漠。纳米布沙漠年平均降雨量只有50毫米,但令人惊叹的是,如此干旱的环境下,却呈现着一片勃勃生机。
纳米布沙漠中部有一条凯塞布河,将整个沙漠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是一片十分浩瀚的沙海,北部是多岩的砾石平原。纳米布沙漠南部分布了大面积的移动新月形沙丘,移动速度很快,有的每年移动可达450米。有些流动沙丘被河流阻挡,使河流的另一侧呈沙原状,从而使河流北部呈现迥然不同的风沙地貌,这里分布着很多沙嘴和沙滩,还有剥蚀高地和尖顶山。
在当地那马语里,纳米布意为“巨大”、“辽阔”。只有当你身临其境,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纳米布”的含义。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沙的海洋,在太阳的照射下,沙粒闪闪发光、金亮耀眼。行程数百里也没有人烟,只是偶尔可见野生动物在漫无目的地游荡。沙丘的形状各有不同,有新月形、笔直状以及星形的沙丘等。
纳米比沙漠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位于沙漠中央的所苏斯莱地区了,这里是一片沙丘群,沙丘的地形高低不一,有些沙丘竟高达300米,最高的达34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底下有历时100多万年之久的砾石层。沙丘的颜色由沿岸地区到东部内陆地区逐渐变深,呈现出灰白象牙色、杏黄色、橘黄色、栗色以及深橘红色等五颜六色的色彩。
6.阿塔卡马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在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从西部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千米,总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是一条沿海的纵向狭长的沙漠带,其主体位于智利境内安托法加斯塔和阿塔卡马两省,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
阿塔卡马沙漠在大陆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显著的特性。阿塔卡马沙漠濒临太平洋,按照常理来说,这里的气候应该不会干旱,但是沙漠北部紧挨的安第斯山如同一道屏障,阻挡了从亚马逊盆地过来的潮湿空气南下。另外,这里盛行与海岸平行的离岸风,又是秘鲁寒流流经之地,沿海空气与寒流表面接触,使这里的空气下冷上暖,因此形成逆温层,不利于降雨形成,水汽只能成雾,而难以升至高空凝云致雨,使该地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阿塔卡马沙漠大部分地方40~100年没有下过雨,部分地区一次干旱竟延续了400年之久,因此被称为世界的“旱极”。在阿塔卡马沙漠中心,有一个被称为“绝对沙漠”的地方,是地球上最为干旱的地区,在这里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研究阿塔卡马沙漠多年的美国地理学家克里斯·马凯说:“这是我们唯一没有发现生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无论在南极,北极或任何其他的沙漠,铲起一块土,总能发现细菌。但在这里,你什么都找不到。”
阿塔卡马沙漠由一连串盐碱盆地组成,几乎没有植物,但这个地区有人类居住的历史至少已经1万年,目前这里依然生活着许多印第安人。由于干旱少雨,他们至今保留着求神降水的风俗,其祭祀仪式的中心活动是杀骆驼祭神。因为几乎不下雨,这里的房屋都没有挡雨的屋檐,屋顶大都建成平的,没有排水的斜度,有的人家还在屋顶上砌一圈矮墙,好堆放杂物。城市街道纵横交错,马路上却没有排水道,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雨伞、雨衣,大大小小的商店里也不销售防雨商品。因为缺乏防雨设施,所以一点点降雨都会引起全城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