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不可分口饮食是一种文化,一种美食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美食与美名相得益彰,让人过目不忘。品美食,了解其背后的典故,让其名实合一,才能真正领略到美食真谛。
70
醋的由来
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据说,醋的来历与杜康的儿子黑塔有关。
杜康发明了酒后,他的儿子黑塔也跟他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人移居到江苏省镇江。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21日的酉时,他们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
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用21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
71
杜康酒的由来
杜康酒是我国历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贡酒”、“仙酒”之誉。历代墨客文人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常以诗咏酒,曹操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据史书记载,杜康是用粮食酿酒的鼻祖,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杜康把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他对杜康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处死你!”
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进行了掏空处理,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
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杜康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味道很好。他就将这水献给黄帝。黄帝仔细品尝了味道浓香的水,也觉得味道不错。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命杜康研究如何酿造这种水,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就叫‘酒’吧。”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72
五粮液的由来
自古川贵多好酒,“五粮液”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之一。酿造五粮液酒已有100O多年的渊源了。
明朝初期,四川宜宾一位姓陈的老板,创“温德羊”酒坊,潜心研究,探索出杂粮酒的配方,嫡传六代。到了清代,因陈家绝子,最后一代陈三便将“秘方”口授给徒弟赵铭盛。
1915年,赵铭盛去世前,又将“秘方”传给徒弟邓子均。邓子均根据其“秘方”几经调整,确定了新配方。
1929年的一天,宜宾县团练局长雷东垣大摆家宴,席间使用杂粮酒,宾客都称这种酒好喝。在座的举人杨惠泉说:“这么好喝的酒,名为杂粮酒,实在有点可惜。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
从此,邓子均就把自己配制的杂粮酒改名为“五粮液”了。
73
碧螺春的由来
从前,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丽、聪慧,喜欢唱歌,且有一副圆润清亮的嗓子,她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
在洞庭东山上,有一位叫“阿祥”的青年渔民。他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碧螺姑娘悠扬婉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却一直没有见过碧螺。
有一天,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强迫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答应其强暴所求,恶龙就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
阿祥知道后,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了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阿祥在深夜时,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交战,连续大战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都身负重伤,倒卧在洞庭之滨。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已身负重伤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就把阿祥抬到自己家里,亲自护理。
一天,碧螺为了寻觅草药,去了阿祥与恶龙交战的流血处,她发现这个地方长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碧螺将这株小茶树移植到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护理。清明刚过,那株茶树便吐出了鲜嫩的芽叶,但阿祥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汤药不进。
碧螺万分焦虑,她突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鲜血育成的茶树。于是,她跑上山去,以口衔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精神顿爽。从那以后,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饱含晶莹露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给阿祥喝。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了,可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劳累过度,在一个晚上去世了。
阿祥失去了碧螺,悲痛欲绝,他与众乡邻将碧螺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之下。为了告慰碧螺的芳魂,人们将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为“碧螺春茶”。
74
乌龙茶的由来
乌龙茶的产生,有一些传奇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是个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为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他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
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将制茶的事忘记了。第二天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后,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
乌龙经心琢磨,并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他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人们称其为“乌龙茶”。
75
竹叶青的由来
竹叶青是杏花村酒厂的名品。它是由汾酒加上竹叶等12种香料和冰糖等配制而成,酒味美甘润,驰名中外。然而,它的由来纯属偶然。
据说,山西酒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酒会,将各种新酒请众人品尝,以便排列名次。这年,酒会又要开了,一家酒坊老板让两个伙计抬上一坛新酒先去,自己随后就到。
两个伙计抬到半路就汗水淋漓,他们遇到一片竹林,便去休息。由于口渴难忍,他们便偷偷开坛,将酒喝了一半。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所以,当他们走到一片竹林时,见石根下有一湾水,便用水把酒坛灌满。
到了酒会上,大家一尝这种酒,都说是好酒,评比结果,名列第一。酒坊老板自己一尝,发现此酒比自己酿得酒更好,便追问那两个伙计,伙计说了实话。
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酿酒的好水,便去找那个竹泉。找到后,他在那开了一口井,将酒坊迁去,酿起酒来。此后,他酿出一种绿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叶,老板就叫它“竹叶青”。
76
大红袍的由来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珍品,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关于大红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典故。
古时,有一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好被天心庙的老方丈看见,老方丈泡了一碗茶给他喝,他的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
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他到了九龙窠。他看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人们就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
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老方丈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
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好遇上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赐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赐赏。
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个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披上大红袍后,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
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贡茶。
77
茉莉花茶的由来
相传,茉莉花茶是北京茶商陈古秋所创制。那么,陈古秋为什么会把茉莉花加到茶叶中去呢?其中还有个典故。
有一年冬天,陈古秋邀来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正在品茶评论之时,陈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找出那包茶,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他们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工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
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笑着说:“陈老弟,你做下好事了,这是茶中绝品‘报恩仙’,过去,我只是听说过,今日才亲眼所见,这茶是谁送你的?”陈古秋就讲述了3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时,遇见一位孤苦伶仃的姑娘的经历。
那个姑娘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下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3年过去了,今年春天,他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3年前那位姑娘交送的。
大师听完他的讲述后,说道:“这茶是珍品、绝品,制这种茶要耗尽人的精力,你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个姑娘了。”陈古秋说:“当时,我问过客店老板,老板说那个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两人感叹一会,大师忽然说:“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
陈古秋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的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第二年,陈古秋便将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制出了芬芳诱人的茉莉花茶,深受北方人喜爱。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
78
饺子的来历
我国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小朋友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如果再知道它的来历,就会惊叹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
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百姓贫穷,怨声载道。
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一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没过几天,全国各地的有名厨师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
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怎么做最后一顿饭了。正在烦闷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放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他将这些东西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做最后一样饭给皇帝端去。
皇帝吃了这餐饭后,竟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不知如何回答,这是,他看见这种食物扁扁的,就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扁食的名字也不断变化,后来被称为“饺子”,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79
月饼因何得名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习俗。那么,“月饼”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呢?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为“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