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13353200000023

第23章 改善孩子的不良性格(2)

其实从每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可能都是对的,只不过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另外的角度,也就无法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是对的”来先为别人考虑,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丰衣足食,这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但孩子会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吗?有的孩子不管大人忙不忙,非要大人陪着玩;有的孩子想要的东西要是得不到,就会闹个没完;有的孩子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大人跟他讲道理根本没有用……

孩子在1—3岁的时候初步具备了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其意识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为提高,并在大人的影响和教育下开始学说话,因此此时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能否抓住小孩这一年龄特性,有意识地培养其善解人意的性格尤为重要。

教孩子学会善解人意,要从平凡的小事着手。

妞妞每天都会因为妈妈上班而哭鼻子,只要看到妈妈背包出门,就抱着妈妈不让走。

一天,妈妈急着上班,却又被妞妞发现了,妞妞哭闹:“不让妈妈走!不让妈妈走!”妈妈拿起一个洋娃娃递到她手里,对她说:“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你先喂饱这个娃娃好不好?她还没吃饭呢!”妞妞根本得进去:“不!不!我不要妈妈走!”接过洋娃娃,将洋娃娃摔在了地上。“再不走,妈妈就要迟到了,快找奶奶去。”趁奶奶过来抱妞妞时,妈妈赶紧出了门。

每天如此,妈妈多么希望妞妞能对她说“妈妈,你去上班吧,我跟奶奶玩”,可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这很让妈妈头疼。

据专家分析,孩子大都会出现一个特别依恋亲人的阶段,并表现得非常任性霸道。心理学家把善解人意分解为三个方面:有理解别人的愿望;有理解别人的能力;做出良性反应。善解人意作为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善解人意呢?

1.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历程。学龄前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自私”、“任性”和“不讲理”。因此,任性心理作为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父母应给予充分尊重和理解。如3岁的孩子非要有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玩具,离开妈妈会哭闹,都是由孩子心理发展中的“自我中心”和“依恋”心理所决定的。因此,父母在此阶段不应简单地否定、批评孩子。

2.引导孩子分析事理

体态语与环境信息、话语三者结合能显出某种含义。生活中常注意教给孩子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孩子学会审时度势,避免激发不必要的矛盾,以保持家庭生活的和谐。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合情理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父母应履行职责,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父母可暂时采取“冷处理”,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放弃要求。

3.教孩子学会宽慰体贴别人

人都有遇到困难、烦恼的时候,都需要得到别人的体谅和帮助。有位诗人说过:能同情人的人,是伟大的人;能宽慰别人的心,是崇高的心。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善解人意,让他们在平凡处显出崇高,生活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4.敢对孩子说“不”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对孩子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从来不愿说“不”,甚至经常会在孩子的哭闹之下,放弃自己的立场,结果更加助长了孩子的任性。

因此,父母在拒绝孩子要求的时候,应耐心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并让他理解,“爸爸妈妈很不喜欢宝宝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孩子逐渐学会讲道理。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特别关注。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再适时与孩子交流,由表及里地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及他对周围发生事情的反应,耐心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读懂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孩子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感激曾伴随自己成长的所有人。

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在与人交往中就会减少摩擦,消除怨恨,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就会善待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广交朋友,从而为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帮助孩子摆脱嫉妒心理

父母箴言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孩子一旦产生了嫉妒的心理,相继就会产生不满、怨恨、愤怒等复杂情绪。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把孩子的嫉妒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很多孩子都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得到家长的悉心呵护和关爱。然而,孩子的成长世界总是复杂多样的,童年有无限快乐也有不少烦恼,还会被一种叫做“嫉妒”的心理影响着。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它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它对个人、集体和社会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孩子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不管是别人的成功还是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平添不少烦恼。

6岁的苏苏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个周末,苏苏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两岁的孩子来到苏苏家玩,妈妈热情地接待,并热心地逗小客人玩耍。开始的时候,苏苏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不一会儿,她就有些不高兴了,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的,她感到很孤单冷落。于是,苏苏开始大声唱歌,可没人注意她,苏苏又跳起了自己拿手的新疆舞蹈,可是还是没有人理她。终于,苏苏忍受不住了,她忽然间摔坏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她的这一举动,把妈妈的同事和妈妈弄得非常尴尬。

苏苏的反应看起来是一种异常的行为,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它属于一种孩子所特有的反应。年纪幼小的孩子,往往非常依赖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亲人,他们容不得自己的亲人去爱一个和自己不相关的同龄人。因此,在单纯的苏苏看来,妈妈似乎已经不爱自己了,而是爱着那个来家里做客的小弟弟,于是她希望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提醒妈妈,自己才是她的女儿。当她所做的一切无效的时候,只有依靠破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新学期开始,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某校语文老师开展了一个活动:要求大家多练习钢笔字,如果写得好的话,老师便在同学的作业本上加盖一枚小红花;如果小红花多了,这位同学的本子就将作为展品全班展览。全班同学都积极响应,要强的小辉也为获得小红花而下了很多的苦工去练字。但好多天过去了,小辉的作业本上,还是没有一朵小红花。一天下午放学,班里的同学都回家了,负责值日的小辉看着那些被老师当作范本的作业本,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嫉妒心理,他不但把那些盖有小红花的作业本悄悄地撕掉一些,还把老师遗忘在讲桌上的印章悄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小辉的做法虽然不可取,但是也说明了他的嫉妒心理。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小红花,也不想让别人得到。

很多父母也开始注意预防孩子嫉妒心的产生,其实,只要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嫉妒心就会相对减弱。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待孩子,当然,这种鼓励和表扬是适当的,不夸大其词的,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自信的心理。自信的孩子往往比较乐观,他在对待别人的成功时,心态平和,而且相信自己也会成功。所以,自信心是排解孩子嫉妒的一剂良药。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后,父母不妨把它引导到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上来。为此,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气,而是应该激发起自己的斗志,敢于和对方展开竞赛。这次你获胜了,下次我要通过努力超过你,和你比一比。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别的孩子获得成功了,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向他学习,你要把对方的长处学到手,这样你也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父母首先要自己养成开朗、豁达的个性,不为一些琐事而斤斤计较,如果家长在孩子的面前总是说一些嫉妒的怨言,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也经常这样,那么嫉妒是一种正常的行为。相反,如果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的个性,就能减少嫉妒情绪。

让腼腆的孩子变得落落大方

父母箴言

每个孩子对这个世界都要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定的任务,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要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以免无意中强化孩子的缺点,使孩子变得更腼腆。

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大大方方地唱歌、跳舞、与人交谈时,腼腆孩子的父母总不免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羡慕之余,还为自己孩子不爱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性格而着急,替孩子将来的交往能力担忧。如果孩子过于腼腆,作为父母,必须试着改变这一切,让孩子变得落落大方。

1.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父母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天抽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时,孩子提出疑问,要对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及时进行表扬。

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写日记的习惯。父母可以先启发孩子回顾当天或前一天的生活,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说一句或几句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由孩子说,父母执笔记录。在孩子说的过程中,父母随机进行点拨引导,纠正错误,丰富孩子的词汇。积累的词汇多了,孩子说话时语言也变得丰富起来了。

2.主动创造锻炼孩子的机会

腼腆的孩子,在人多的时候总不愿意开口说话。如果是这样,父母就要主动为孩子创造锻炼机会。

有一年中秋节,龙龙和妈妈是在外婆家度过的。一个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甚是热闹。晚饭后,妈妈提议搞个“中秋家庭文艺演出”,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谁来当主持人呢?”妈妈说。“我!”龙龙的表姐大声地喊着。龙龙看看表姐又看看大家,没作声。他的神情充满了期待但勇气却不怎么足。妈妈觉得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让龙龙错过了。妈妈知道龙龙很崇拜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便故意说:“嗯,姐姐挺像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的。谁愿意做她的老搭档董浩叔叔呢?”

“我!”一提董浩龙龙就来劲了。

于是,姐弟俩开始了他们的节目主持。

“首先请弟弟乐乐为我们讲一个故事。”龙龙神气地说。

小弟弟大大方方地用稚嫩的嗓音给大家讲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大家都拍手鼓掌。

“下面请姐姐为我们表演舞蹈。”龙龙继续了他的主持。

“现在请龙龙为大家唱歌。”在大家的提议下,龙龙又做起了演员。

于是,孩子的外公拉二胡,舅舅唱《老鼠爱大米》,三个孩子也跟着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这以后,龙龙的胆子大了不少,当着众人面说话也大方多了。

3.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

可可有点儿口吃,从不主动与人说话。对此,妈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明显效果。有一天,妈妈发现她看到电视上播放“天线宝宝”,就激动地大喊大叫。妈妈想:孩子一定太喜欢天线宝宝了,如果天线宝宝跟她说话,她一定会兴奋的。果然,有一天,妈妈冷不防地在喊她:“拉拉,你在哪儿?”可可反应很快,口齿清晰地说:“蒂茜,我在这儿!”妈妈忽然想:好好地利用一下,或许能训练孩子说话和发言呢!可可果然从天线宝宝那里学到了不少词汇。后来,家庭成员的角色都换了,爸爸妈妈成了“蒂茜”“波”,连奶奶也成了天线宝宝中的一分子。有了这样一个交际场,可可感受到了说话的乐趣,口吃毛病改多了。

4.给孩子以奖励

茜茜很喜欢看书,5岁时就能独自看儿童读物了。幼儿园的老师都反映她十分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可是,茜茜不够大方,不敢主动表现。比如老师让她上台领操,她摇头不肯,而这是很多小朋友是争着做的事。再如她的故事讲得很好,妈妈让她给姥姥姥爷讲个故事,她也不干,即使讲了,也是有头无尾,还不停地做鬼脸。

专家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孩子的缺点,父母不要老挂在嘴上,这样无意中会强化孩子的缺点。父母可以和孩子以很轻松的语气说,如果她能够表现得非常大方,例如领操、很完整地给别人讲故事等,一次可以得到一枚她喜欢的贴纸,如果不能按要求去做,就要扣掉一枚贴纸,并且不能为贴纸讨价还价,否则也要扣掉一枚贴纸。等孩子有了一定数量的贴纸后,就可以带她去游乐场或开展其他她喜欢的活动。等她的大方行为巩固以后,可以取消贴纸,辅以口头表扬,直到她的大方行为变成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