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心
1335200000033

第33章 活佛说佛 (4)

比如说,国土寻思(为了国土盛衰离合,发欣戚行,心生筹虑)、亲里寻思(比如,有些亲友长时间不见面,感觉无聊失望,在幻想着亲友的处境)、不死寻思(比如,有人服仙丹求长生不死的打算;也有人做事,总是拖延政策,望求不死等)、欲寻思(在欲望上寻思,我欲发财升官等)、恚寻思(比如,某某人可恶、我痛恨他、我要报复他的思维等)、害寻思(比如,伤害别人与自己的思维)等的思索,另外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怀疑等烦恼,对这些,也能以内心的安定功德而克制它,免受它的扰乱,制伏它,调伏它,每时每刻监督它,不让它自由活动,内心就自然安静、清静与寂静,犹如夜里一般无声息,所以有些经典被称为“寂静住”。

大家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寂静和四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不一样,这里的寂静则是指还没进入禅定之前,只要我们的内心清静与安静,就叫做寂静;但四法印中的寂静是进入禅定以后,断除烦恼时所体证的涅槃境界。这里讲的寂静是因,四法印中的寂静是果。因寂静指的是自心安静,果寂静指的是净化烦恼和业障的静。

在禅定时讲的寂静就是斩断心思,心思就是第六识分别好坏等的思想,但这些心思是从第八识的这些过去种子一冒出来,就能够立刻被发现,但分不清楚正反、是否染垢,也无法用智慧来当下断除,就像我们发现从远方来了许多人马,那时候,我们无法判定他们是敌是友,更无法用武器弹药来制伏他们,因为分不清楚前方的人马是敌方,还是我方。但我们分明或认识的妄念,马上要调整、消除、净化、控制、制伏,开始培养善,未生的善让它生起来,已生的善继续培养与增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寂静的时间逐渐增长,思念、妄想、恶心逐渐克服、制伏,烦恼等心思一出来就克服它,不让它产生;已生的恶能当下就斩断它;未生的恶控制住不让它生起来,就是不给它们起来,控制它们出头的机会,这样才能息止烦恼和心思,所以第六住心又叫做“息住心”。你的心不跟随烦恼跑,也不吸收外境的影响,停止外散,安宁下来,无缘无求,自心就自然安静,内心便更加安详、平静、安静、清净、快乐、满足,你就生起了一切都祥和平静的心态。

但这个时候,内心还有两种阶段,一种是,有些妄念和思念确定下来应该断掉的,也断掉了,内心获得快乐、清净,但不是彻底的清静。另外一种是,有些意识与心思还是分不清楚该断还是不该断,是否染垢,无法用智慧来当下斩断。比如敌人大部分被打散了,但小部分还没有打散,而且还分不清楚他们是敌方还是我方,如果你彻底断掉所有的心思,或远离思索,断掉世俗的妄念、自心逐渐静下来,那时候你觉得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的感觉,就会非常轻松、安静、安详。

这时候,有些人如蜜蜂恋爱莲花一般,不想离开所缘境与定处;有些人身心欢喜与安静。

灭住心

象雄王子领受皇权之后,打败了腐败和敌人、经济发展了、社会完全安定了,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快乐,他有能力治国安民,但有些内部的矛盾如穷苦、灾难还是存在的,王子也很难解决,所以他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他彻底地变了,而且他应用威武强大的军队与军权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社会自然就安定了,社会安定,皇宫也安定,皇宫安定,王子的身心也都安定下来了,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增加兵力,武器弹药,这样才能消灭敌人。从内心来说,象雄王子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方式,他发觉自己彻底地变了,再也不想过去的事情,一想就讨厌,对皇宫产生了永不离弃的想法,他的气度,他的心态,他的生活,他的权力,他的地位都彻底地变了,王子内心中感觉到自己已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王子很快乐、安详、自由,而且他再也离不开皇宫了。

第六“静住心”是念头一起时,内心还在模棱两可的阶段,还在分别它究竟是不是杂染的、是否合心意的,还在戏论“要或不要”。这时候,应用禅定的力量,心完全可以扣住在所缘境之上,但无法应用智慧来当下斩断这些妄念。

到了第七“灭住心”的阶段,警觉性更高,心里产生寻思的念头一动时,马上就能够停止、消灭、降伏、净化、控制、调整、制伏与降伏妄念,不让它继续地酝酿下去,开始培养善,已生的善才能使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寂静的时间逐渐增长,思念、妄想、恶心一出来就克服它,不让它产生,已生的恶能当下斩断它;未生的恶控制住不让它起来,就是不给它们起来的机会。就像我们平时增加自己的兵力和武器弹药,一旦发现敌人出头露面,就用强大的武器来压服,让他们抬不起头来,控制他们增添兵力的机会,敌人的兵力就越来越弱了,这样才能彻底地消灭敌人,所以叫做“灭住心”。

只有消灭敌人才能彻底平息攻击,所以我们的心不再跟随烦恼跑,也不吸收外境的影响,停止外散,安息下来,无缘无求,自心就自然安静,内心便更加安详、平静、安静、清净、快乐、满足,那时候,你生起一切都是祥和平静的心态。这样远离思索,断掉世俗的妄念,自心逐渐静下来,那时候你觉得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的感觉,非常轻松、安静、安详,非常洁净与寂静,这个寂静在有些经典叫做“最极寂静”。

最极寂静和上面第六住心时讲的寂静不一样,因为第六寂静心是禅定的力量没有出现之前的一种心静,最极寂静是禅定的力量出现之后的一种清静,它们的共同之处还是以静制伏寻思等烦恼,还不是没有现起。从第七住心就开始能进步到寻思等杂念一起,就立即除遣、立刻除灭、立即降伏、立即转化,所以叫做降伏心。从第三住心到第六住心的四住心,是安住所缘的过程。修禅能够成为如如不动而入定,主要是为了离欲恶等不善法,所以,定力强烈过来。从第五住心到第七住心,就是降伏烦恼的过程。这之间心比较安静而又清净,这才趋向真正禅定的道路了。

为何说第七住心才叫灭住心呢?因为前六住心是除了控制、克制等作用外没有能力毁灭与消灭贪爱等妄念与思念的力量,第七住心开始具备降伏贪心、担忧、嗔恨、昏沉、睡眠、恐惧等心的力量,那时候,我们的心自然就寂静。若是现起最细分别及随烦恼后,所有已生未生的重障烦恼也被降伏。修到这个阶段时,心念几乎都在所缘境上。

这时候,有些人定如水中鱼一般,心念几乎都在所缘境上;身非常轻松,心非常欢喜;身心很有舒畅的感觉。

性住心

象雄王子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再也不离开皇宫,而且王子也彻底地安静下来了,身心快乐、安详、自由。第七住心就是毁灭了已生的恶心,也控制末生的心思,心就开始寂静起来,心就不跟随烦恼和外境散,不受内思不良因素所动乱,心念完全专注在一个定点上,就是所缘境上,自心已经安住下来,才能自由心专注在一个境上,所以有些经典第八住心被称为“专注一境”。

第八住心开始禅定的功力,而定力得以相续,心更加安住在所缘境上,不随便转动,一心而住,所以被称为“功用住”。临到了平等正直持心的阶段,努力使心能专注于同一定点之上,自然而然就静定,自然而然地在相续之中居住下来,所谓的妄念止息、明知心性,自然而然就发出内心本来光明,自然就安住。但不能谈上真正的自由,我们的心还像在笼子里的小鸟一般,不要以为自己是自由的,愿意定就定,不定就不定,这是误解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做任何事情心都在定中;不管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心都一直在定中,你若有这种本事,才算是真正自由的定。

这时候,有些人的定开始如空中的风,风怎么飘,也还在空中;有些人非常清净,这种“清净”是对“不清净”而言的,不是万法自性本来的清净。此清净就是相对的清净,不是本体的清净;有些人开始自然离开所缘境,心自然安住的感觉,这些都是正常的,但不能执著,也不能贪恋,自然放下。

平住心

象雄王子年龄慢慢成熟了,心情也逐渐调整好了,什么事都自由了,心情和生活也自在了,内心也平衡了,自然就平等了,他的所作所为一点儿也不迷惑,而且王子彻底地有了自由。

一般没有实修禅定的人心里头会有一些上下起伏。碰到喜爱的就一直想,心思不断地“上扬”;累了就迷迷糊糊,没有智慧,一直要打瞌睡,“昏沉”下去,所以说内心“不平等”。

而修习禅定到第九住这个阶段,能使心念保持平静、平等的状态,既没有微细的上扬、掉举、乱纷纷,也没有微细的昏沉、黯昧,所以是一个平等的状态。能够照这样持续下去,即称为“等持”。

这是精勤加行,无间无缺,相续安住胜三摩地故的更进一步,功夫纯熟,不要再加功用,无作行而任运自在地、无散乱地相续而住。修习禅定而到达这一阶段,就是要得定了。

由反复不停修习的因缘,功夫纯熟,不要再加功用,令定心就无相无作无行而任运自在,无散乱转,相续而住,任运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所以第九住心又有几种其他的叫法如:平等住,又称等持、平等摄持、任运住等,都是平住心的同义异名。有些论文里说这是欲界定中最高的境界,即第九住心名“等持心”。我们要明知从这个平住心也会发起调畅身心、轻快、安乐,就是自由的身心,即成为经论常说的奢摩他,也就是“止观”的“止”的意思。这奢摩他已超出欲界心,而成为色界定中最低的定,一般叫做名未到定。这“名未到定”是修世间和出世间等一切禅定的功德基础。这未到定是修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的基础。第九住心就获得轻安,就是身心轻利安适,对所缘之境优游自适的精神状态。轻安不起,就是还没有达到真的奢摩他。

这时候,有些人的定如须弥山一般稳定,身心非常清净与安静,身心自由与轻松;有些人开始禅定真正自在了。

修定的方法不一,到达的时间,也因人而异。住心的教授,也有种种说法,如八种断行等都是。八种断行是:欲(希望乐欲)、策励(修所有对治,不舍加行)、信(深生信解)、安(心生欢喜)、念(九种相安住其心奢摩他品)、正知(毗钵舍那品慧)、思(于断未断正观察)、舍(心无染污,心平等性)。但从最初内住心到成就正定,叙述这一完整的学程,在修止的方便过程,不会超越九住心的,也就是不外乎九住心的法门。所以修习止,应依此修习,而认识自己的进程,到了什么阶段,以免增上慢而贻误了自己。

无论是实修显宗禅定九住心、密宗观想九止心,还是大圆满心性九住心都有不同的对治、净化、解脱三种法门,任何种修行人,皆应先行勤实修禅定九住心,并以九住心来对治三种魔心:散乱、昏沉及忘失正念。佛法上万年来,实修佛教徒虽然不少,成就佛的也不少,因为他们依靠闻、思、慧,认识诸法空性的真理,加上戒、定、慧将自心清净。若是没有禅定九住的基础,何来成就乎?本人所以特写此条唤醒大众,实修禅定九住心所对治之三魔,即散乱、昏沉与忘失正念,“前三住:内住心、续住心、安住心用于对治散乱。再修近住心、伏住心、静住心用于对治昏沉。接修灭住心、性住心、平住心用于对治忘失正念。第六寂住、七灭住心,以求寂静;第八住和第九住心是专住心,渐能随意,平等安住任何一处,即成轻安,才能定功至此方告大成。”以上内容见《禅定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