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于疲劳、缺乏活动,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会衰退,患者情绪抑郁,焦虑也必然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主要表现为心悸、多汗、手脚发凉、胸闷、消化不良、月经失调等症状。
4.疑病症状上述症状的出现会使患者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绝症。
例如:头痛便怀疑脑中长了肿瘤,常失眠便怀疑自己有可能变成傻子。
这样的疑病症状如果得不到指导的话,会使患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导致症状加重。由于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本来就不甚明确,上述症状也并非每个患者全有,每个人的症状都会有些差异,所以当有上述反应时,应最好请医生诊断,配合治疗,同时辅以心理调节。
心病还需心药医
自己打破恶性循环:神经衰弱患者像是陷入了一个泥潭,他们容易疲劳,睡眠不佳,每天忙忙碌碌又使这种状况进一步恶化。纠正这种恶性循环的方法是快刀斩乱麻,即停下手头部分的或所有的事,一门心思治好病。应安排1~4个星期的休假,有条件的可出外旅游或到乡间小住,一切以娱乐身心、轻松自然为主。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县令,因整天愁眉不展、食不知味、夜不安眠,渐渐消瘦。多方求医,毫无效果。后来找到一个名医,名医查明病情,一本正经地说:“你乃是月经不调。”县令一听,啼笑皆非,拂袖而去。以后逢人便讲这个笑话,每说一次,便大笑一回。没想到过了不久,病竟全好了,县令这才恍然大悟。县令患的是情绪抑郁,心病还需“心药”治,笑是最好的“心药”。现代医学也发现,笑对内脏有“按摩”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使神经系统得到改善。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朋友们,不妨笑口常开。
心理治疗自古有之,而从20世纪50年代始,用心理疗法治疗神经衰弱收到较好的效果。如采用与患者谈心、做患者的思想工作、集体上课学习、了解并消除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有人报道,采用心理治疗,有效率可达30.50%。
(1)正确认识所患疾病,减轻刺激的强度。
(2)减轻对刺激的反应程度。
(3)转移和升华:转移对不幸的过分关注,升华则是更积极的心理防御措施,要以勇敢、坚定和乐观态度来对待困难和危机,把灾害和不幸所带来的心理挫折转移,升华为消除不幸的动力。
(4)适当宣泄:宣泄虽是消极行为,但可以引来积极效果。大哭一场,奔跑一下,倾诉等都是宣泄的方法,用得恰当,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5)亲人的支持、社会的资助:绝大多数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同样也得不到同事的同情,以至于有些患者为了早点治好病,病急乱投医,既花了钱又没有看好病。所以,患者的家属和同事,应与医生配合,多和患者谈心,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慎用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一般在短期内可以小剂量服用,如果长期连续服用,就会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并会影响肝脏的功能。所以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剂量越服越大,最后能导致催眠药慢性中毒,以肝脏的药酶来解毒,久而久之肝脏不能代偿而导致肝功能损害。曾有这么一位患者,患神经衰弱失眠30年,服用催眠药历史也有30年,服用量逐渐增加,用药量以每晚能睡着为度,结果不服药就不能入睡,出现了药物依赖。用药量每晚要服氯氮(利眠宁)20片、地西泮(安定)6片,不得不在次日去医院输液解毒。尽管及时采取解毒措施,但肝功能损害仍然非常严重。所以,切勿长期服用催眠药。
药膳疗法
在祖国医学宝库中,有不少关于药膳的论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一项宝贵的医学遗产。数千年来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至今对不少慢性疾病的防治,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现就有关防治神经衰弱的药膳配方介绍如下:
1.桂圆红枣粥龙眼肉15g、大枣5~10枚和粳米100g煮粥。
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之功效。适用于心血不足,有心悸失眠、健忘乏力和自汗盗汗的患者。
2.海参粥海参适量、粳米或糯米100g。先将海参浸透,洗干净,切片煮烂后,同米煮成稀粥。有补肾益精养血之功。适用于精血亏损、体质虚弱、肾虚尿频的患者。
3.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g、蜂蜜适量和粳米50~100g煮成稀粥。
有润肠通便、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和慢性便秘的患者。
此外,单味枣仁(捣碎先煮)、莲子等均可与粳米同煮成粥,有同样疗效。
4.枸杞粥枸杞60g、大米120g。将枸杞洗净,择去杂质备用。
将大米淘洗干净,下锅煮至半熟,倒入枸杞一同煮熟即可。其特点是红白相映,稠糯微甜。有补肾明目聪耳之功,对头昏眼花耳鸣有效。
5.小麦粥由小麦、大枣、粳米组成,是一剂治疗心气不足所致失眠、心悸、精神恍惚的良方,具有安心神、补脾胃之功。小麦粥的煮制方法是取小麦100g,洗净,放入适量水中,煮沸20~30分钟后将小麦捞出,加入淘净粳米100g、去核大枣6枚,煮熟后食用。每日1~2次。连服5~6天。若于本粥中加入炒枣仁10g,则安神效果更佳。
6.百合粥老年人体弱多病,心血不足,往往导致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健忘、心烦意乱,多愁善感,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方用百合30g,先用清水浸泡半日,去其苦味,再加大米50g,共煮至米熟有清香气味,加冰糖适量,早晚各服1次。失眠严重者,可冲服朱砂1g,每日2次。
百合内含有少量淀粉、脂肪、蛋白质、微量生物碱(秋水仙碱)。有清热养阴、润肺安神的功能,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强壮滋补有效药物。
7.糯米山药莲子粥鲜山药90g(切片)、莲子30g、粳米250g,共煮粥,加少许糖渍桂花,即可服食。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宁心安神之效。
三、焦虑
各种表现
1.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最严重的焦虑症状,是在持久的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出现的惊恐反应。惊恐发作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具体的恐怖刺激,患者出冷汗、发抖、心悸、眩晕,似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惊恐发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游离焦虑,即没有明显起源的焦虑。惊恐发作犹如大堤决口,因平时他人并不知晓,所以一旦发作,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有时强烈刺激的情景也会引起惊恐发作。
2.被泛化的焦虑障碍这种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两个以上生活环境的改变过分的焦虑与担忧。例如,担忧自己的孩子可能突遭厄运(其实孩子毫无危险),无端地担忧家庭经济状况(其实家里吃穿完全不愁)。
不过,这种症状要持续6个月以上才可将患者定为被泛化的焦虑障碍。
焦虑必然会在生理上引起一系列的不安反应,诸如肌肉紧张,自主神经系统过敏,警戒过度等。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缺乏明显激惹起因,所以被称为慢性自主活动过度的生理压力综合征。这种障碍的主要心理特点是期待焦虑,患者就像“杞人忧天”故事中的主角一样,整天为无谓的事情担忧。这种忧虑性期待也是一种强迫行为,对焦虑本身又构成了“对焦虑的焦虑”,结果患者会在焦虑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焦虑症患者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便采用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用僵死的教条封锁起来。他们很少体会“此时此地”自己的真实能力与情感,陷于过去的禁例、痛苦与对未来虚无缥缈的期待中。例如,一位自以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处处以“才子”自诩,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决不肯接受他人的帮助,结果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同样,处处以“自己无用”的态度对待生活,放弃了生活的自主性,处处企求他人帮助的人,虽然暂时避开了解决问题的困难,但整日对自己会遭人遗弃的担心也可引起强烈的焦虑。
自我精神分析法:许多焦虑症往往没有明显的病因,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无病因的焦虑症”,只是病因比较隐晦,不容易发现罢了。
如果你能够发现自己的病因,焦虑症便好了一半。
第一步,分析过去焦虑,你所体验到的焦虑感是过去积累下来的心理问题的现实反映。你现在感到不安、焦虑的情景往往和童年时令你焦虑不安的场景和事件相联系。为了找出这种联系,你应在心平气和的场合,潜心回忆,“顺藤摸瓜”将这些情况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对每一个场景和事件都进行重新体验与认识。例如,童年时你总是担心尿床后受父母责骂(时常尿床)。和邻居家的孩子打架后受父母训斥(父母不论谁是谁非)。怕记不住生字而挨板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童年时的这些事,当时一定令你焦虑不安。这些童年的焦虑经历积淀在记忆深处,使你在以后的生活里一旦感到无助,受到挫折时就产生类似的反应。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焦虑的范围不断扩展,焦虑的程度也不断增加。虽然再遇到童年时的类似事件你已不再焦虑了,但它如阴天时隐隐作病的旧伤疤时时还会影响你。
现在,你必须重新体验这些情境,将对这些情境的不良条件反射转化为良性的条件反射,即将焦虑反应转化为放松反应,具体方法为自我松弛法。
第二步,分析近期焦虑发作时的情境,找出其中的刺激因素。例如,每当周围都是陌生人时,焦虑便增强。在雨天的黄昏,焦虑很明显。强烈刺激的音乐,让人感到很烦躁。上面几种焦虑情境的引发因素分别是陌生人、黄昏下雨和强节奏音乐等。你现在应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自由联想,看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被这些因素激惹。你对强烈音乐的自由联想可能是这样的:强烈音乐—昏暗的小屋—浓烈的烟味—有人坐在椅子上—乱哄哄的—有人在争吵—我恶心了—我的父亲在吼叫……你可以将这种自由联想一直延续下去,身旁放一台小录音机,把自由联想的内容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焦虑反应与很多因素有关。上例中的自由联想表明焦虑与父亲(可能还有别人)、烟味、争吵、恶心等因素有关。一直联想下去,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具体的人与事件,这些正是你目前焦虑的起因所在。当找到这些潜隐的起因后,你应该用放松法和认知重构法解决这些自己过去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下面就介绍一种简单的放松方法,每天花上10~20分钟,相信用不了几周,就可以产生让您感到舒适的效果。
1.选择舒服的姿势安静地坐下。
2.闭上眼睛。
3.放松肌肉。
4.缓慢而自然地呼吸,呼吸时默念“松”。
5.如果您的思想走神,设法收回到“松”字诀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