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每日的心灵鸡汤
13350900000043

第43章 九月 信心加上行动,是实现梦想的途径(5)

把目光投得更远

在过去航海的年代,曾经有一位第一次出海的年轻水手。当船在北大西洋遇上大风暴的时候,他受命爬上高处去调整风帆使它适应风向。在他向上爬的时候,他犯了个错误——低头向下看。颠簸不定的轮船和波涛汹涌的海浪使他非常恐惧,他开始失去平衡。正在这时,一位有经验的水手在下面向他大喊:“向上看!孩子,向上看!”这个年轻的水手按照他说的话做了以后又重新获得了平衡。我们若是把目光只放在眼前,那么未来就难以掌握,我们若是想获得长久的快乐,那么就要忍受暂时的痛苦。大多数人在作决定时都只考虑眼前而不考虑未来,结果快乐没得到却得到痛苦。事实上,人世间一切有意义的事若想成功,那就必须忍受一时的痛苦。你必须熬过眼前的恐怖和引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标准而把目光放在未来。本来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痛苦,而真正使我们痛苦的是对于痛苦的恐怖。

点滴哲理

哲学家蒙田说:“若结果是痛苦的话,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话,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当你的眼睛盯着目标的时候,你实现目标的机会就非常大。无论这个目标是什么,情况都是如此。

付诸行动最重要

大家一定都看过电视上的烹饪节目。许多人可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个食谱和这个节目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你可能会想:我做的菜可比电视这个絮絮叨叨的人强多了。那么,为什么是那个人上了电视而不是你呢?你也许会想,或许是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有机会上电视吧。不管怎样,结果是他上了电视而你却没有。那么一个人怎样做才能够成功而充分地自我展示呢?实行上在成功的人与不太成功的人之间只有一个小小的区别:那就是成功的人动手去做了,而不成功的人一直在犹犹豫豫。成功的人不会去想:“那样做后果会如何呢?”他们想的是:“为什么我不去做呢?”

著名的“红色男爵”曼弗雷德·冯·理查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但是他本来是个骑兵。有一天,他想:“我为什么不去开飞机呢?”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他改行的经历起初很失败。在训练中他摔了好几架飞机,上级差一点就开除了他这个自以为会飞的骑兵。但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一旦伤愈,他就登上另一架飞机开始训练,直到掌握了全部技巧。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没能影响到他的自信,他全身心地投入了飞行事业,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点滴哲理

如果你一直都有一个愿望,不妨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不去做呢?”然后,从现在就开始去付诸行动直到实现它。实际上,只要你肯努力,就已经具备了成功所需的条件。

比别人更投入地工作

现在一个人10年换6次工作都很常见。但1966年的华尔街完全不像现在这样。那时的人并不跳来跳去,人们常常把自己的一生和某个公司联系在一起。

从布隆伯格被所罗门公司录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所罗门”人了。许多大公司贪求与众不同的门第、风格、语音和常春藤联校的教育背景,而所罗门更看重业绩,鼓励实干,容忍异议,对博士生和中学辍学生一视同仁,布隆伯格感到很适应,他觉得那正是适合他的地方。

那时的职员都接受雇主的保护,这是因为,在那时的华尔街,重要的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当时的布隆伯格认为:如果你能进入一个投资银行公司——对不是创始家族的继承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会把它看成是终生的职业。你会一直干下去,最终成为一名合伙人,然后在年纪很大时死在一次商务会议当中。

布隆伯格说:“我永远热爱我的工作并投入大量时间,这有助于我的成功。我真的为那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们在工作中挣扎,这么不快活,最终业绩很少,这样他们就更憎恶他们的职业。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太多令人愉快的事情去做,平日不喜欢早起就干不过来。”

布隆伯格每天早上到班,除了老板比利·所罗门,比其他人都早。如果比利要借个火儿或是谈体育比赛,因为只有布隆伯格在交易室,所以比利就跟他聊。

布隆伯格26岁时成了高级合伙人的好朋友。除了高级主管约翰·古弗兰德,布隆伯格常是最晚下班的。

如果约翰需要有人给大客户们打个工作电话,或是听他抱怨那些已经回家的人,只有布隆伯格在他身边。布隆伯格可以不花钱搭他的车回家,他可是公司里的二号人物。

布隆伯格认识到:“使我自己无所不在并不是个苦差事——我喜欢这么做。当然了,跟那些掌权的人保持一种亲密的工作关系也不大可能有损我的事业。我从来不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不这么做——使公司离不开他。”

他在研究生院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那个夏天为马萨诸塞州剑桥镇哈佛广场的一个小房地产公司工作,他就是早来晚走的。学生们到城里来就是为了找一个9月份可以搬进去的地方。他们总是急三火四的,想尽快回去度假。

布隆伯格早晨6点30分去上班。到7点30分或8点的时候,所有来剑桥的可能租房的人已经给公司打电话,跟接电话的人订好看房时间了。他当然就是惟一一个来这么早接电话的人,那些给这个公司干活的成年“专职”们(他只是“暑期打工仔”)在9点30分才开始工作。于是,每天当一个接一个的人进办公室找布隆伯格先生时,他们坐在那里感到很奇怪。

伍迪·艾伦曾说过:80%的生活是仅仅在露面而已。

布隆伯格非常赞赏这句话。他说:“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控制你身在何处。你不能选择开始事业时的优势,你当然更不能选择你的基因智力水平。但是你却能控制自己工作的勤奋程度,我相信某地有某人可以不努力工作就聪明地取得成功并维持下去,但我从未遇见过他(她)。你工作得越多,你做得就越好,就是那么简单。我总是比其他人做得多。”

当然,布隆伯格并没有因为工作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他说:“我不记得曾因工作太紧或我太专注工作而耽误了晚上或周末的娱乐。我跟所有女孩们的约会、我去滑雪、跑步和参加聚会比别人都多。我只是保证12个小时投入工作,12个小时去娱乐——每天如此。你努力得越多,你就拥有越多的生活。”

点滴哲理

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必须要实现它而干得比其他人更多——如果你把工作安排成一种乐趣,那它就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奖赏都是给那些比别人干得多的人。你投入时间并不能保证你就会成功,但如果你不投入,结果就更可想而知。

确立目标,然后竭尽全力

好多年前,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贾金斯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惟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废时了。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虽然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上了1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遁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无妨启齿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了一个愚蠢的家伙。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贾金斯的情形每况愈下,越来越穷。他卖掉了最后一项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便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生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时间长了,早晚得挨饿。

点滴哲理

狄慈根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把他的全部心思用在某一件事情上,他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那些对奋斗目标用心不专、左右摇摆的人,对琐碎的工作总是寻找遁辞,懈怠逃避,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我们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不可回避的事情来看待,我们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将它完成。《圣经》上说:“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