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每日的心灵鸡汤
13350900000018

第18章 四月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1)

马克·吐温教你求职

有一位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人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马克·吐温接到信后,给年轻人回了信,信上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你肯定能求到一席之地。”马克·吐温还问年轻人,他希望到哪家报社工作。

年轻人看后十分高兴,马上回信告之,于是,马克·吐温又告诉他:“你可以先到这家报社,告诉他们我现在不需要薪水,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打发我的无聊,我会在报社好好地干。一般情况下,报社不会拒绝一个不要薪水的求职人员,你在获得工作以后,就要努力去干。把采写到的新闻给他们看,然后发表出来,这样,你的名字和业绩就会慢慢被别人知道,如果你很出色,那么,社会上就会有人聘用你。然后你可以到主管那儿,对他说:‘如果报社能够给我相同的报酬,那么,我愿意留在这里。’对于报社来说,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一个有经验又熟悉单位业务的工作人员的。”

年轻人听后,有些怀疑,但还是照着马克·吐温的办法去做了。不出几个月,他就接到了别的报社的聘任书。而这家报社知道后,愿意付高出别人很多的薪水来挽留他。

故事中的年轻人听从劝告选择了一条独特的求职道路,把求职作为一种提高自己才能、积蓄力量的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在职位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办法值得一试。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求职中,许多人都想“一步到位”,但实际上却很难办到。

点滴哲理

有的人错过了星星,又错过了月亮。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创意对求职是否能成功至关重要。

对于求职者来说,机会是平等的。但是,通向成功的路却不可能是一样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袁尚、袁熙兄弟在其父袁绍被曹操在官渡打败后,逃往辽东,这时他们还有几千人马。最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依仗他的地盘远离京城而不服朝廷管辖,有人劝曹操征讨辽东,同时擒拿袁氏兄弟。曹说:“我正要使公孙康斩二袁的头送来,不需要用兵。”过了些日子,公孙康果然斩了袁尚、袁熙,将首级送了来。众将问曹操这是什么原因,曹操说:“公孙康素来害怕袁尚、袁熙兄弟,我如果急于征讨他,他就会同袁尚等联合起来抵抗我们,缓一段时间,他们会自相矛盾,这种矛盾会使公孙康杀了二袁。”

曹操东征刘备时,人们议论纷纷,担心出师后,袁绍从后方袭来,使得曹军进不能战,退又失去了依据的地盘。曹操说:“袁绍的习性迟钝而又多疑,不会迅速来袭击我们。刘备是新起来的。人心还未完全归附他,我们抓紧快攻打他,他必败。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可丢失时机。”于是,决心出师东征刘备。

田丰果然劝袁绍说:“虎正在捕鹿,熊进入了虎窝而扑虎子。老虎进不得鹿,退得不到虎子。现在曹操征伐刘备,国内空了。将军有长戟百万,骑兵千群,率军直指许昌,捣毁曹操的老窝,百万雄师,自天而降,好像举烈火去烧茅草,又如倾沧海之水浇漂浮的炭火,能消灭不了他吗?兵机的变化在须臾之间,战鼓一响。胜利在望,曹操听到我们攻下许昌,必然会丢掉刘备而返回许昌。我们占据了城内,刘备在外面攻打,反贼曹操的脑袋,一定会悬挂在将军的战旗杆上。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曹操归国之后,休养生息,积存粮食,招揽人才,就会是另种情况。现在大汉国运衰败,纲纪松弛,曹操以他凶狠的本性,用他飞扬跋扈的势力,放纵他虎狼的欲望,酿成篡逆的阴谋,那时,即使有百万大兵攻打他,也不会成功。”袁绍听后,以儿子有病,推辞此事,不肯发兵。田丰用拐杖敲着地叹道:“遇到这样好的机会,却因为婴儿的缘故而失去了,可惜呀可惜!”

点滴哲理

曹操的预见力和判断力远胜于袁绍,这是二人在战争中成败得失不同的根本原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一原则都永远不会改变。

与众不同的创造

汉德森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没有多久,在一家小型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幸运地通过了一家大型企业的考试,进入这家公司工作。

在上千人的大型公司工作,不像在小公司里样样都得自己来,优点是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上,缺点是公司人才众多,自己所占的舞台面积缩小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挥洒自如。对于一个新进人员来说,如何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汉德森心想,要让高层主管知道我的能力,起码先要让他们认得我,公司这么多人进进出出,能让他们叫得上名字的低层人员也没有几个。

但是怎么才能够让高层主管认得我呢?汉德森成天在心里反复念叨着这个问题。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年底了,依照惯例,公司根据年终盈余发放年终奖金,大伙儿也照样按着“惯例”,不管拿多少奖金,也要对发放的比例批评、讽刺一番,好像不这么做就不能表示出自己一年来工作的辛苦。

发放奖金之后的第二天,一封感谢函静静地躺在公司总经理和几位高级主管的桌上,内容是感谢各位主管辛苦的指导和带领,署名是汉德森。

这天,汉德森“又”在电梯里碰到了总经理,总经理笑着对他说:“噢!你就是汉德森吧?一会儿你跟我来一下,我想和你好好聊聊……”

点滴哲理

推销自己靠能力,也靠技巧。良机靠天赐,也靠创造。

不要让机遇悄悄溜走

美国作家霍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大卫·斯旺沿着大道,朝波士顿走去。他的叔父在波士顿。是个商人,要给他在自己店里找个工作。夏日里起早摸黑地赶路,实在太疲乏,大卫打算一见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歇歇。不多会儿,他来到一口覆盖着浓荫的泉眼旁边。这儿幽静、凉快。他蹲下身子,饮了几口泉水。然后,把衣服裤子折起当枕头,躺在松软的草地上,很快就酣然入睡了。

就在他呼呼大睡的当儿,大道上来了一辆由两匹骏马拉着的华丽马车,蓦地,由于马蹩痛了脚,车子“嘎”地停在泉眼边。车里走出一位年长绅士和他的妻子。他们一眼就瞧见大卫睡在那儿。

“他睡得多沉,呼吸那么顺畅,要是我也能那样睡会儿,该多幸福!”绅士说。

他的妻子也叹道:“像咱们这样的老人,再也睡不上那样的好觉了!看那孩子多像咱们可爱的儿子呀,能叫醒他吗?”

“哦,咱们还不知道他的品行呢。”

“看他的脸孔,多天真无邪哟!”

大卫不知道,幸运之神正近在咫尺呢!年长绅士家里很富有。他惟一的儿子新近不幸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做出奇怪的事来。比如说,认一个陌生小伙子为儿子,并让他继承自己的家产。可是,大卫却始终没醒来,睡得正甜。

“咱们叫醒他吧!”绅士妻子又说了一句。正在这时,马车夫嚷起来:“快走吧!马好了。”老夫妻俩依恋地对视一下,便快步走向马车。

过了不到5分钟,一个美丽的姑娘踏着欢快的步子,朝泉眼走来了。她停下来喝水,也瞧见了大卫。就像未经允许进入别人卧室,姑娘慌忙想离开。突然,她看见一只大马蜂正嗡嗡地在大卫头上飞来飞去,就不由得掏出手帕挥舞着,把马蜂赶走。

看着大卫,姑娘心头一颤,脱口而出:“他长得多俊啊!”可是大卫却丝毫未动,她只好怏怏地走了。要是大卫能醒来,也许能和她认识,甚至结亲。大卫永远也不会知道在他睡眠时发生的一切幸运。可是,仔细想想,世上谁人不如此呢?

点滴哲理

为什么有些人会常常抓不住机遇,而在事业上停滞不前以至一事无成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许多人对把握机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乏对机遇的敏感性,不善于认识机遇。一个人要抓住机遇,首先要认识到机遇对于事业、人生的重要性,要研究机遇的特点和出现的方式,积极地追求机遇,争取机遇,决不应在机遇到来时行动迟缓,疏于决断,造成一时甚至一生的缺憾。

谁给的机遇

这是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远行。起初他到堪萨斯城的一家报社应聘,那里的良好氛围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编看了他的作品后认为缺乏新意而不予录用,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后来,他替教堂作画。由于报酬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一天,疲倦的画家在昏黄的灯光下看见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那是一只小老鼠。他微笑着注视着它,而它却像影子一样溜了。后来小老鼠又一次次出现。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它在地板上做多种运动,表演杂技,而他就奖它一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建立了友谊。不久,年轻的画家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但他再次失败了。在黑夜里,他苦苦思索自己的出路,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就在他潦倒不堪的当儿,他突然想起车库里的那只小老鼠,灵感在黑夜里闪出一道光芒:他迅速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此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也因此扬名。谁给了他机遇,是他苦难的遭遇。

点滴哲理

人们熟知:“拒绝苦难就是拒绝生命”,也就是拒绝机遇的降临。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第十八种企鹅

1947年的一天夜晚,科尔姆在工作一天之后,走进了一家电影院,想看一场电影,轻松一下自己疲劳的神经。这一天,电影院里放映的电影是《南极考察记》。影片记录探险家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探险的故事。银幕上,勇敢的探险家们翻越冰沟,攀爬冰坡,加上严寒、冰雪,真是历尽艰苦。电影中不时穿插一些南极的动物,如逆戟鲸、鳞虾、企鹅等。在南极沿海的冰山上,企鹅们像穿着黑色燕尾服的绅士,挺着胸,迈着可笑的步伐。在雪地上,它们有时会滑雪而行,身体匍匐在冰上,双翅用力推动着,就像用两根滑雪杆推动着雪橇一样。有时候,企鹅又跳入冰海,它们在海中是那样地灵巧,两只脚就像有力的双桨。它们有时钻入水下寻找食物,一点也不感到寒冷。

逗人喜爱的企鹅在银幕上一出现,观众中就会爆发出一阵笑声。这种动物太可爱了,太滑稽了,就像是动物界的一群滑稽演员。科尔姆没有笑,他睁大着眼睛看着。他不是被它滑稽的神态所吸引,他想要看清楚,这是一种什么企鹅。

科尔姆是一位研究企鹅的专家。他熟悉当时已经发现的17种企鹅,对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他全都了如指掌。但是,这一天从银幕上看到的企鹅,他却感到有点陌生,它们不属于已经发现的17种中的任何一种。他思量,这些企鹅可能是一种新的企鹅种。

电影院的人们欣赏着,科尔姆却在思考着,比较着,判断着。他仔细地观察着银幕上的企鹅,怎么看也不像已经发现的种类。他的座位本来在后面,他怕看不清楚,一个劲地往前移,最后在前排的空位上坐了下来。他观看着电影中企鹅的步履,观察着它们的头脚和身体的其他特征。

但是,他又反过来想,这有可能是一种新的企鹅吗?发现有这么容易吗?探险队中也有许多动物学家啊,难道他们看到了这种企鹅,竟没有发现它是新的品种?他们总不至于这么疏忽吧?科尔姆迟疑起来。他冷静地想了好久,最后,他决心找到这家探险队,找到这些企鹅,亲眼看一看它们究竟属于哪个品种。

他打听到,探险队还在新西兰。他订了飞机票,打点行装,急急忙忙地飞往新西兰。到了新西兰他才得知,探险队又出发进行新的考察了。科尔姆找不到探险队,心中不觉有点懊丧。

他又想,探险队走了,但是,他们从南极带回来的动物一定不会带走。一想到这里,他感到又有了一丝希望。他到处打听探险队带回来的动物的下落。人们不知道他打听这些动物干什么。有人告诉他,探险队把从南极带回的动物放在新西兰动物园里。他赶到动物园,急急地奔向企鹅馆。走近一看,企鹅们像往常一样,穿着燕尾服,迈着绅士步,大摇大摆地走着,一副滑稽可爱的样子。他停下来仔细地研究这些企鹅,发现这的确是一个新品种。

就这样,科尔姆从电影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动物,发现史上很少有这样轻松的发现。但是,表面上看起来轻松,实际上并不轻松。科尔姆对17种企鹅进行过长期深入的观察研究,对它们的形态习惯,已经了如指掌。他个人还养成了勤于观察的习惯,这样他才在看电影时,使自己强于普通人的观察力发挥作用,从而做出了伟大的发现。

点滴哲理

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练就一双慧眼,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