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1334900000025

第25章 开国与固权·裙带与权力 (2)

庄妃是个十分精明的人,关于她和多尔衮的苟且之事,到底是出于多尔衮的逼迫,还是庄妃自愿趋献,或是二者皆有,已无法用史实来证明。其实,这种事,就是放在今天,也难以说清。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多尔衮嗜色如命,庄妃既年轻美丽,又聪慧能干,多尔衮想渔猎其色,恐怕是可想而知的事。多尔衮的好色无耻,还可以用另一件事来证明。

一次,多尔衮在庄妃那里见到了一位十分美丽的妇人,与庄妃之美不相上下,十分眼馋。回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皇太极的长子、肃王豪格的福晋。从此,多尔衮又迷上了这位福晋,后来终使肃王豪格死于狱中,多尔衮把豪格的福晋纳为自己的妃子。但不久又生厌弃,迷上了朝鲜的两位公主,把豪格的福晋冷落在一边,任她撒拨使性,只是避居不理。从这件事看来,多尔衮对庄妃主动发起进攻,应当是可以想见的。

在这种情形之下,庄妃的态度如何呢?以庄妃的精明,她不会不考虑到苟且之事对她的身份地位尤其是声誉所带来的影响,但如果拒绝了多尔衮,恐怕带来的问题就更大了。庄妃十分清楚,多尔衮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其好色如命更是他性格上的极大缺陷,如果施以温柔之计,也许会很容易地笼住其心,利用他去控制住权力,顺治的皇位和自己的太后之位就会较为稳固,而且会一天天地稳固起来。也许庄妃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同多尔衮有了“和亲”之举。

当然,以庄妃之盛年,以多尔衮之仪表和热情,也并非没有因此而苟且的可能,但总的看来,这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或根本就不是原因。在中国历史上,女皇武则天和女儿太平公主以及其他许多的皇后公主曾经多养面首,但基本上没有与权臣发生什么情感纠葛,根本原因就在于她们的权力已很稳固,不需要再施“美人计”来稳住统治地位了。她们甚至要远远地躲开权臣,以免自己的私生活以及其他什么秘密为权臣所窃、被他们拿到把柄来攻击自己。

由此可见,庄妃与多尔衮的关系,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出于维护权力的需要。

多尔衮在后来的日子里建立了赫赫的军功,尤其在招降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击败李自成的军队上更显突出。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北京城后,没收了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家产,也抢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知道后,十分愤怒,拒不投降李自成,大诗人吴梅村在《圆圆曲》中写道:“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跑到多尔衮的军中,剪发宣誓,正式做了满清军队的马前卒。这时,李自成的军队也来到山海关前的一片石,列阵于山、海之间,准备与吴三桂决战,多尔衮让吴三桂打头阵,自己立马观看。吴三桂亲自上阵,与李自成的军队打了十多个回合,被裹在了军中。正在这时,一阵狂风忽起,多尔衮眼见吴三桂要失败,便催动数万铁骑从两侧冲来。李自成大惊,他根本没有想到满清军队会参战,慌了手脚,走下指挥台,先行撤退。李自成的军队大败,在吴三桂的指引下,满清军队正式入关,定都北京。顺治是满族人入关以后的第一个皇帝。

入关以后,多尔衮的权力更大了。在攻打农民起义军和消灭明朝留下来的各股势力的反复征战中,多尔衮也显示了很强的指挥能力,他调兵遣将,攻下明朝的一个个城池,队伍逐渐向南推进。这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已死在狱中,多尔衮就成天与豪格的福晋朝欢暮聚,厮混在一起。豪格的福晋虽是他的侄媳,多尔衮却思想解放得很,一点也不顾忌,一时间舆论大哗。

这一时期,努尔哈赤的几个有兵权的儿子相继病死或战死,孝端皇太后也驾崩了。平时,庄妃虽与孝端皇后同为皇太后,但毕竟名分上有差,一是正室,一是侧室,所以虽时有专权之举,还是多少有所顾忌。好在孝端皇太后并不过问朝政,庄妃也就放心了。孝端皇后一死,庄妃再无顾忌,便大胆地处理起政务来。就在这时,多尔衮那边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原来,多尔衮的元配妻子听说多尔衮与侄媳厮混,就经常与多尔衮吵闹,多尔衮一如既往,无丝毫的改悔,元配极为气愤,日久生疾,竟得了气鼓病,不久就死了。多尔衮办完了丧事,竟明目张胆地娶了豪格的福晋,做起正式夫人来了。

庄妃知道,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自己同多尔衮的关系可难以保住,于是当机立断,派小太监把多尔衮请来,与他密谈了半日。回去以后,多尔衮忙找范文程等极为老成持重而又大有学问的老臣来商量,他们耳语了半天,只见多尔衮面上有红羞之色,范文程则眉头皱了几皱,但最后还是范文程大有主意,向多尔衮献了一计,多尔衮大喜,忙拜托他们几个人办理。

范文程等人给顺治帝上了一道奏章,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怪的一道奏章了,其内容是要皇上嫁母。大概内容如下:皇父(多尔衮)刚刚死了老婆,而皇太后又独居寡偶,秋宫寂寂,这不合我们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原则。根据我们这些愚陋的臣下的见解,应该请皇父皇母,到一个宫室里居住,以尽皇上的孝敬之道。

这千古一绝的奏章一上,立即交由内阁讨论,大家都知道多尔衮势大,皇太后又同意,哪个还敢反对,于是大家都随声附和,连连说好。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冬,顺治十岁,颁下了一道嫁母圣旨:

我在很幼小的时候即位为皇帝,安抚占有了中原以及南北地区。皇宫之内,靠的是皇太后的教育,皇宫之外靠的是皇父摄政王的扶持,得以承继了先人的事业,没有中途坠落。如今,皇父和皇太后独居无偶,寂寂寡欢,皇父又刚刚死了老婆,我觉得极为歉疚。诸王以及大臣们一致强烈呼吁,认为父母不宜分居,应该住在一起,我也好定时前去拜望。我想来想去,觉得十分合意。兹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恭行皇父皇母大婚典礼,谨请他们合宫同居。希望礼部要尽职尽力,不要辜负了我们孝道治天下的意图。此致!

朝廷内外忙了好多天,大婚之时,朝臣全往拜贺,十分热闹,倒像满清入关以来的第一大壮举。

庄妃与多尔衮结婚之后,倒也恩爱,但多尔衮还忘不了那位侄媳,不免偷寒送暖,经庄妃盘问,多尔衮据实相告。奇怪的是,庄妃居然让多尔衮把豪格的福晋立为侧福晋,庄妃之贤德,令人感动。

后来多尔衮宠爱朝鲜的两位公主,经常出外打猎,让两位朝鲜公主陪伴,很长时间不回宫廷。侧福晋备受冷落,多有吵骂,多尔衮生就的喜新厌旧的脾气,对她不再理会。至于对待庄妃,多尔衮一则敷衍,一则命令宫中的太监使女紧密封锁消息,不让庄妃知道。

不久,多尔衮因纵欲过度,在喀喇城围猎时,得了喀血症,不久身亡。

多尔衮死后,平时怨恨他的大臣就趁机上书攻击多尔衮,起初庄妃还从中调护,后来大臣得知顺治帝隐恨多尔衮,便放胆揭发,把多尔衮宠爱两位朝鲜公主的事告知了庄妃。庄妃大怒,才知道多尔衮时常出猎,原是为此。于是发狠说:“如此看来,他死得迟了。”

至此,许多大臣罗列了多尔衮的罪状:收受贿赂,逼死豪格,引诱侄媳,私制御服,私藏御用珠宝等。顺治下诏,诛除多尔衮的党羽,追夺多尔衮家属所得的封典。

顺治就是在这样一位母亲的庇护下坐稳了皇位,长大成人,也是在这样一位叔父的权势之下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少年时代。尽管在满族人看来叔娶其嫂并非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顺治还是深受其辱。顺治以后的行为和他在二十五岁就不明不白地结束了生命(一说出家当了和尚)与他童年、少年时代的经历不无关系。

对于维持朝廷的稳定和顺治帝位的稳固,庄妃的做法不能说没有作用。她抓准了多尔衮的特点,自始至终把他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多尔衮还是因纵欲过度而死亡,说明庄妃对多尔衮的认识是极有眼光。以此法来制此人,可谓深得其道。多尔衮死后,顺治已长大,权力也不再集中在某个大臣手中,清朝的统治集团就稳固了。多尔衮始终没有篡权,这也是清朝能够统一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议】

历来“和亲”,皆是以女嫁人,庄妃无女可嫁,即使有女可嫁也无济于事,那么,庄妃只好亲身委之了。以皇太后之尊而下嫁大臣,个中功过委曲,又怎样评说呢?

皇太后下嫁多尔衮,虽清史不载,但史实如此,无可讳言。以满清风俗,本不足为怪,因此也不必讳言。我们所要看到的是,传统中国人维护权力的办法实在太多、太奇妙、太丰富了。在这些办法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中国传统观念的这样一个侧面:权力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