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13348500000021

第21章 欲望无边,适可而止(4)

从前,有一个人虽然并没有人开示过他,但因为受着世事的折磨,人我是非的困扰,而承受着种种的苦恼。他想:一个人在这个尘世中浮沉,终究能获得什么呢?在这庞大的宇宙中,人仅微小得仅如恒河中的沙粒,却整日用心在尔虞我诈和相互欺诈上面,最后还不是什么都带不去吗?这种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然后,他又想:一些修行人的生活,他们是为众生而劳碌着,这是何等的伟大呢?至少修行人是不会被世事尘劳所困扰,而且,他们将来还会有一个解脱的圣果可获得。于是他便离开家庭去做了一个沙门。

做了沙门以后,他每天早起晚睡,认真修学,一点儿不敢懈怠,他把回忆过去的生活和憧憬未来的圣果作为修行的鞭策。可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他还没有证得圣果,难道这些工夫都不对吗?还是我哪里出了错误?他想着竟然怕了起来,千万别因此误入歧途或是着魔了啊。他的心中就起了退却之念:“唉!不如回家去做个凡夫俗子算了,也不必这样苦苦修行,弄得身心劳累。”

正当他打定主意,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又犹豫了:“成功和失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的定夺,这样一走,几年来的勤学苦修,就将付之流水,永远失去悟道的希望;如果再鼓起勇气来努力用功,或许就会取得成就吧!”去与留的念头正在他心中翻腾时候,触动了山中的树神,树神和他曾经有过一段因缘,于是就想着能不能帮他一下。

树神很为他担心,知道他这样回去会永远轮回于生死的大海,于是便用了点小神通试试他,说不定能挽回他的意志,助他成就道业。一会儿树神便化现为一个美貌的比丘尼,穿上艳丽的衣服,满带着珍贵的珠宝饰品,扭身弄姿走到修行人的面前来。

修行人一看很不以为然,正言厉色地责问道:“你是个比丘尼,一个出家学道的人,怎可以穿用俗人的衣饰呢?怎可以这般打扮来炫耀人目呢?”

化成比丘尼的树神回答道:“这有什么关系呢?衣服,装饰品都是幻化的,脂粉是颜料做的,这有什么可迷恋的呢?原本是假相,就连你的身体不也是这样的吗?现在看来青春健壮,等无常一到,哪儿有正主呢?无相、实相、真如,是不生也不灭,能了知诸法本来如此,证道又有什么困难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像天上的月亮,孤身只影,独来独去,赤身来也赤身去,没有一件东西真正属于你的;愚痴的众生,在虚幻不实的境界中贪着,迷恋而致自缚。不是境界迷人,实在是人自迷;不是烦恼缠人,而是人找烦恼来自缠啊。”

树神化人比丘尼滔滔不绝的一番话,像一阵清凉的雨水浇淋在修道者的心上。他仔细地回想每一句话的意义,终于恍然大悟,心中开阔。他舍却了种种扰人的挂碍,认真修行,终于获得了大自在。

哲理与智慧

佛说,世间的一切皆是虚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我们无论是贪嗔痴恋的境地有多深,到头来还是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轮回。佛弟子要想修得阿罗汉果,必然要摒除一切私心杂念,让自己心地纯净。我们平时如果能戒除一些多余的贪嗔痴恋的欲望,就一定能获得一个自在的人生。

不属于你的东西,巧取豪夺也得不到

佛陀格言

抢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属于你的。

从前,有三个人一同做买卖,各分得五千钱。有一钱无法均分,如果分给一人,则不公平;如果破开,则不可能。这一钱如何处置呢?

这时,有一僧人经过此地,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将这一钱布施沙门。因为,布施能破贪欲,布施能获得福报。于是,三人异口同声地说:“将这一钱布施沙门是最好的办法。”

三人便一同把这一钱恭敬地布施沙门。

沙门领受一钱,并祝三人今世后世同得布施之福报。

三人共同谋生,一同到了罗阅国中,各自都成为了富豪。一人主山中采金矿,所采金皆为纯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一人主耕田地,地里挖出黄金,锄头所耕之处,皆出黄金;第三人主水中捞金,入水必得黄金。

这三人拥有黄金众多,仍广行布施,救济贫苦之人,并不断地布施沙门。因前生、今生布施之恩,三人所得黄金无量。

这奇异之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国王耳朵里。国王贪心顿起,心想:“我是一国之主,我国所有人、财都应该归我所有。”

国王便命令数百兵将去掠夺黄金。

那数百兵将个个贪婪,都想捞得金钱。可奇怪的是,士兵到山中采金,金便化顽石,一无所获;又到田地里耕挖黄金,锄头所到之处皆为沙土;再到水中捞金,黄金都化为瓦石。那些兵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半点儿黄金也没有取到,狼狈而归。

国王大为恼火,便来到佛那里,请伟大的慈悲的佛陀为他开示。

他问佛陀:“这三人的金子应该是我的,可为什么我派兵去取而一无所获呢?”

佛微笑,智慧的双目微闭,用宁静的声音回答道:“这是三人前世布施沙门所得功德,这不是国王你自己的金银,你不应强取豪夺啊!”

哲理与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属于你的东西,你推也推不掉;不属于你的东西,你怎么也得不到。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属于你的呢?如果你付出努力了,就是你的;没有付出努力,就不是你的。

禅机妙语

僧人法海,韶州曲江人。第一次参见六祖时,问道:“即心即佛,愿垂听师父指点。”六祖说:“前念不生即是心,后念不灭即是佛。能成一切相的即是心,离一切相的就是佛。我如更加具体地解说,恐怕用尽千万年也讲不完。听吾诵一偈子给你:‘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于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

佛陀格言

有再多的金钱又能如何?人在死时分文都带不走。

从前,有一位国王,他拼命聚敛财宝,希望能带到后世去。他下决心要把全国的珍宝都收集到国库,不让民间有一点剩余。他用尽方法,民间再也没有什么金钱宝物了,最后竟然打起了女儿的主意。国王想:“谁想娶公主,必然要送彩礼来。想娶国王的女儿,没有像样的宝物肯定不行。我只需立下规矩有人来结交公主,就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那天下的宝贝就都归我了!”

那时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儿子极为疼爱。这个小伙子见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非常喜欢。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结交公主。为了这事,他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

小伙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可是国内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

儿子摇摇头,做出无可奈何的表情,说:“这辈子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怕失去唯一的儿子,就对他说:“事到如今,我也顾不得许多,相信你父亲在天有灵也会原谅你。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就拿去结交国王的女儿吧!”

小伙子照着母亲的话,挖开父亲的坟,果然得到了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王宫。公主的侍从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一定是发现什么宝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小伙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小伙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没有发现什么宝藏。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挖开坟墓,由此得到了这枚钱。”

国王派了个亲信去检查真假。亲信查验后发现果然如年轻人所说,并如实禀报国王,国王这才相信了。

这次事件给了国王很大的触动,于是国王去找佛祖开解。佛祖留下一偈曰:“钱财身外物,悭贪难受益;纵积千万亿,身死带不去。”

国王听后,心里暗自思忖:“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死人连一枚钱尚且带不走,我有这么多财宝又能带走多少呢?看来钱财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呀!”

哲理与智慧

人生在世,虽说没钱不行,但钱多了也没用。千万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更不要刻意去追求。做人不要为钱所困,为钱所累,为钱所害。说到底,钱财只不过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还是把它看淡些好。粗茶淡饭,身心健康,一生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