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13348400000037

第37章 不要树立过多的目标

一个苦恼的年轻人去找一位禅师,请求禅师帮他摆脱苦恼。

原来,年轻人学有所成之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年轻人找到禅师时,禅师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

禅师微笑着听完年轻人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年轻人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些柴火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够的柴火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于柴火准备得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禅师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年轻人想了一会儿,摇摇头。

禅师说:“如果是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禅师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火!”

年轻人顿时大悟。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划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迫切的几个。同时,他还抓紧时间学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

几年后,这个年轻人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感悟

有位名人说过:“树立过多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因为目标太多,会使人分不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往往一事无成。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同时,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使自己的生命之水沸腾。

佛学常识何谓“顿悟”?

“顿悟”是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即有“速疾解脱顿悟涅槃”之语。《菩萨珞璎本业经》卷下“佛母品”也称“听等觉如来说珞璎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顿觉如来”。中国佛教不同派别在成佛的步骤、方法上,理论各有差别。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学,侧重于数息行观的精神修炼,认为达到阿罗汉果位也要累世修行,积累功德,后被看成是主张渐悟的一派;支谶、支谦所传的大乘般若学,侧重于义解,直深实相本体,后来被看成是近于顿悟的一派。东晋时的支道林、道安、慧远、僧肇等把成佛的步骤、方法与所谓菩萨修行的“十住”阶次相联系,认为在“七住”以前是渐悟过程,到了“七住”,对“无生”(实相、真理)法有了坚定的识,已证得“无生法忍”,虽非究竟,但已可有顿悟。这种顿悟,还承认“一住”至“七住”是渐修过程,是一种渐进的顿悟,被称为“小顿悟”。

佛禅故事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