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13347200000021

第21章 儿童腹部损伤的救治(2)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腹部外伤史尤其腹中部损伤更易造成小肠穿孔。部分儿童在外惹事致腹部闭合性损伤,由于不敢或不能告诉家长,或轻微损伤没有出现的明显症状时,有否认外伤史的可能。

2.症状腹痛和呕吐是常见症状,如伤后出现持续性腹痛,不断进行性加重,疼痛位于腹的中部。早期常伴有呕吐,因为肠管有伤口气体进入腹腔,患儿肛门不排气。

3.非穿孔性损伤由于腹壁软而一般不易发现伤痕(如脚踢、坠落等),往往在检查时发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消失等腹膜炎征象。

4.腹部X线透视可见横膈下游离气体、气腹。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肠液可以确诊。

三、治疗方法

1.如有小肠自腹壁伤口内脱出,一般不应将其还纳入内,可上敷消毒盐水湿纱布,在上面扣一消毒小碗,或拨打120急救中心,或送当地医院处理(因为要找出脱出肠管上的伤口),清洗消毒缝合肠管上的伤口后才能还纳入腹。脱出肠管过多,会使腹压进一步降低,可致休克。

如发生肠管嵌顿绞窄者,肠管颜色变青紫时可能会出现肠坏死。此时则尽可能将其还纳入腹,找出肠管伤口或腹腔污染则在保全肠管(不致于做肠段切除)后另做处理。

2.剖腹探查。一旦有腹膜炎征象时,或高度疑似肠穿孔(闭合性)时,应立即做剖腹探查手术。

手术方法如下:

①小肠穿孔缝合术。对穿孔不太大者,可予以修补缝合处理,一般多用细丝线、小圆针横向全层缝合,然后浆肌层间断缝合。如穿孔很小,可做荷包缝合即可。

②肠管切除吻合术。如在一段肠管内多处穿孔,或伤口很大,或完全断离,或肠系膜损伤致肠管缺血坏死者,可做端对端或端对侧吻合术。手术前后放置胃肠减压管,排便后才可取出。

3.小肠造口术。现已少做并渐被淘汰,但在特殊情况下视需要而定。

第四节儿童外伤性结肠损伤

结肠(也称大肠)是消化管的末端,长约1.5m。小肠和结肠交界处称盲肠,在回盲部有阑尾。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食物中营养经小肠吸收之后进入结肠,在此停留时间最长,把水分经结肠再吸收之后,成形状的残渣就是大便,经直肠到肛门再排出体外。

一、损伤原因与特点

基本与以上原因相同。结肠壁较小肠薄,血液供给和愈合力均较小肠差。其内容物感染性极强,故结肠损伤后感染率较小肠损伤后感染率高和危害性更大、更多。此外,升结肠和降结肠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而且少部分在腹膜外。如在腹膜外部分受损伤时,腹膜炎症状特别是腹膜刺激征更不明显,易被忽略而造成严重的腹膜后感染。结肠内容物流入腹膜腔后,可很快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少数患儿感染局限后形成局限性脓肿,切开引流后易形成粪瘘,常常二次手术才能愈合。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有腹部外伤史。

2.腹痛于受伤后立即出现,以伤口所在位最为明显。

3.腹部体征主要有腹膜刺激征伴有明显腹胀,不排气,不排大便。

4.如乙状结肠或直肠受损伤时,可在肛门内拭血性粪便。

三、治疗方法

治疗有别于小肠损伤,由于结肠内细菌种类繁多,致病性极强,其粪便已成形状而且较硬,不像小肠内容物呈乳糜状,经修补、吻合、清洗后即可。吻合后如果结肠内的硬性物不能排出时,肠管可变形或胀气,可造成肠吻合口瘘等,不仅不能一期愈合,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1.一旦出现腹膜刺激征,应尽早手术治疗。

2.按受损部位做剖腹探查切开,如穿孔伤口不大,进行缝合修补。并在其近侧结肠或盲肠做造口术,如穿孔很小局部血液情况良好,缝合牢固无误时,也可不做造口术(结肠造口可于大便通畅后再行造口关闭术,重点是预防吻合口瘘)。

3.损伤比较严重,穿孔伤口较大,经缝合和造口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者,可将部分结肠切除后吻合,然后再在其近侧结肠或盲肠做造口术。

4.损伤极其严重范围较大,而且肠壁生活能力又不能肯定者,可将损伤的结肠外置造口,不能做一期切除,术后胃肠减压管和腹腔引流必不可少。

5.手术后支持疗法,抗感染等,同其他急腹症术后处理。

第五节儿童外伤性肾脏损伤

肾脏位于腹腔后上部,相当于第11胸椎和第3腰椎的两旁。左右各1个,形状很像蚕豆形。14~17岁未成年人的每个肾平均长约11.5Cm,宽约5.5Cm厚3~4Cm,平均重量为120~150G,男性略大于女性。

肾脏不仅是排泄器官,它对调节体液和维持电解质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肾脏的解剖特点很容易受到外部损伤,严重肾损伤可引起肾衰竭与尿毒症而危及生命。

一、儿童肾损伤发生原因

儿童肾损伤多见,造成肾损伤的原因很多,诸如交通意外伤中的机动车挤压(碾轧)伤,直接肾暴力,如脚踢、棒打、摔伤、高处坠落、锐器刺伤等,造成开放性、闭合性挫裂伤、穿透伤、破裂伤等。肾损伤还可能与胸外伤、腹外伤等联合发生。偶因体外震波碎石术也可导致医源性肾挫裂伤。

肾损伤轻者造成挫伤,如损伤较重时可发生肾部分裂伤或全肾裂伤,肾蒂部血管集中,如外伤致血管断裂时,能引起大量出血。肾裂伤后可引起尿外渗,导致肾周围组织的尿性蜂窝织炎,继发感染可引起败血症或肾周围脓肿等。肾包膜下裂伤可引起肾包膜下积血而压迫致肾萎缩,使损伤的肾失去生理功能而由健侧肾脏进行代偿。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1.腰部(后背脊椎两旁的双侧肾区)及腹部外伤史,少数见于胸部、臀部外伤者。但极少数孩子在外生事怕家长惩罚而隐瞒受伤经过。

2.大多数患儿肾损伤后有明显的肾绞痛或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休克多由于疼痛和出血所引起。也见于脊神经丛受损伤而使休克加重或肠麻痹性梗阻表现等。

3.出现肉眼血尿,尿中混有血条、血丝或全程血尿。轻度肾损伤时,可无肉眼血尿,只在显微镜下见有红细胞(也称镜下血尿)。严重的肾蒂部血管破裂者,会引起大量出血,如输尿管断裂者,不仅可见血尿还可继发感染。如肾被膜下出血时有血尿或不出现血尿。

4.腰痛、腹痛和腹胀,并有明显压痛和腹肌紧张。如脊神经丛受损时,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和肠胀气、恶心、呕吐、不排气、不排便等,如有尿外渗时,肾周围胀痛更明显或可发热等。

5.肾外伤伴有后腹膜破裂时,出血和尿外渗会进入(随裂口处)腹膜腔内,可引起腹膜炎而出现腹膜刺激征。无腹膜破裂则造成腹膜后血肿,也可出现脊神经丛压迫征,如腹胀、不排气、不大便、恶心、呕吐或伴发热等(发热可能与尿外渗有关)。

6.患侧局部肿胀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

7.如为开放性肾损伤,可见创伤口(创口),并可见尿液从内流出。

8.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为更进一步明确伤情,应做彩色B超,X线肾造影,单侧肾功能或CT、磁共振检查,更进一步了解患侧肾脏情况。

三、治疗方法

1.闭合性肾损伤如出血不严重,可先用药物治疗。因多数患儿肾挫伤可经非手术治疗而痊愈,故不急于手术。此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止血、抗休克、镇静、止痛和抗感染治疗等。在非手术治疗期间以B型彩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包膜下血肿的形态、大小等局部情况,结合血尿的检查,经24~48H后,如肾包膜下血肿逐渐增大、血尿减轻,可在影像学的协助下,在后背肾区经皮直接穿刺抽吸积血。如血肿继续扩大,尿血不止时则考虑被膜切开排血并做肾修补术。

2.无论闭合性或开放性肾损伤时,出血严重又经输血等抗休克治疗仍不能好转时,应及早手术治疗。

3.尿外渗或尿外流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4.开放性肾损伤,必须进行清创术。在清创时检查肾脏,注意肾实质、肾盂、输尿管上段创伤情况,了解肾蒂和肾脏联系情况,若肾蒂处有血管断裂,找出断端进行吻合或双重结扎。

5.肾损伤手术治疗适应证:

①肾脏开放性贯通性损伤,须紧急手术治疗,这样做还可避免开放性肾损伤的远期并发症;

②肾损伤后伴发休克,经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无好转,则表示肾的损伤伤情严重,须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做急症手术;

③反复的大量血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持续下降;

④伤侧肾包膜下血肿继续增大,尿外渗继续发展,且有发热等感染的体征者;

⑤肾损伤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时,须手术探查者。

6.常用手术方法:

①肾周围引流术适用于尿、血外渗,形成感染或贯通性损伤并有异物和感染时;

②肾修补缝合或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肾撕裂伤;

③肠线编织包裹术。适用于单肾损伤且碎裂的肾,经过整复还须尽可能保留该肾时,用可吸收肠线或其他可吸收膜类,将其包裹成形,固定原处(术中查无血管等断裂者);

④闭合性腹内脏器损伤合并肾损伤,做剖腹探查时,应根据伤肾伤情轻重决定是否同时切开后腹膜探查伤肾。如血尿很轻微,肾区血肿不明显,则不需手术探查,因为肾固有筋膜(肾包膜、肾被膜均为固有筋膜)有包裹压迫止血的作用,切开后腹膜探肾可能会引起再度出血;

⑤肾切除术适用于各种方法无法补救,确确实实碎裂得无可挽救的地步,或者肾蒂处严重损伤,做血管撕裂修补,吻合或双重结扎,肾脏难以保留的情况下,健侧肾完好。为挽救生命和对小儿将来着想,切忌把肾蒂一扎。从儿童长远考虑,能保全时尽一切可能保全和挽救伤肾。

7.常见并发症有:肾周围脓肿、脓肾、继发性肾盂肾炎、尿瘘、输尿管狭窄、肾萎缩、结石、肾实质囊性变、肾性高血压和肾钙化等,但发生率并不高。较重的肾损伤,远期可能影响肾功能。因此非手术治疗肾损伤的儿童,应经常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如做单肾功能检查、B型彩超、CT、MRI综合评价,早期处理并发症。单纯性肾损伤预后较佳,有严重的合并伤者,可做出早期并发症评估,进行应对性处理或可不致于危及生命。

8.手术后处理:基本上同急腹症术后处理,同时采用泌尿外科手术后护理特点进行处理。